中等职业学校化工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化工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化工教育面向化工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等一线岗位,
承担着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职能。

本文在分析目前教学方法不足的基
础上,论述了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的初步研究。

新时期的中职化工教育只有与
时俱进,多种教育模式综合运用,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职化工
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的应用型、
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中职化工类专业的教育目标是为化工企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动手能力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具有敬业、团队合作精神的高水平、高技能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化工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针对化工专业的特殊性,还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
的培养。

但是很多中职化工类学校的教学没有满足以上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对
现行职业学校化工专业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现行职业学校化工专业教学方法的不足
1.难以实现学为主体
中职化工类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中考、高考落榜考生,由于这类学生本身就属
于所谓“后进生”,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兴趣不足的特点。

大部分学生
不能做到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及独立完成作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课效率
较差,不愿和教师进行积极互动。

他们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理念,缺乏刻苦钻研,努力学习的优良作风,对教师所教内容不去积极接受,处于消极应付的心态,这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难以实现“学为主体”。

2.教师未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正是由于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习惯,中职教师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充
分发挥其积极性。

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照本宣科。

“念课本”,“念课件”的现象屡
见不鲜。

教师不与学生进行交流,不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导致学生
更不愿意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向教师进行反馈,最终产生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
的后果。

这样的教学效果有多差就可想而知了。

3.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脱节
职业教育必须要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才能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培养企业所
需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明显与实际脱节,教学内容陈腐,理
论概念的教学占有较大篇幅,校企合作经费不足,教学实训设备落后。

这样的条
件下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现代化工厂的需求,很难为企业带来应有的效益,导致
用人单位不愿招收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也会进一步影响职
业学校的社会声誉。

二、中职化工类教学方法的改革
1.对学生准确定位,提高学生自信
对于综合素质较弱的职业学生,在他们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最需要调整的是
心态。

这些学生原来由于学习成绩差或行为规范差等原因而经常成为被批评的对象,所以他们的心理状态常常既压抑又敏感。

较一般高校学生,他们更易表现出
难于管理的假象。

我们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重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我们
要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他们考虑,抓住他们心理上的症结,对症下药地进行
教育,真正实现学为主体。

我们还应结合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克服情感和心理障
碍,要对这些学生有正确的看法和态度,有正确的情感,不仅要理解他们,而且
要帮助、教育他们。

总之要给予他们信任感,消除自卑感;给予成功感,消除恐惧感。

2.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在发达国家职业院校一般不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择教师,都是选具有一定
实际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到学校任教。

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一般都直接来自大
专院校的毕业生。

在教师队伍建设时,我们应注意:首先,教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责任感以及执教的基本技能、技巧。

其次,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当有实
际工作的经验,并且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一段时间
的锻炼,永远保持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做到教师的技能不落伍。

教师整体素
质提高了,才能够在教学中自由地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
职业教育就是应用技术型教育,就是要学生有一技之长,适应就业后的工作
要求,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实际。

尤其对化工专业来说,实际生
产中涉及的反应类型多样,反应条件难于控制,新工艺、新设备不断应用于生产,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能完成培养目标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和生产企业
密切合作,校企结合,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较深入了解化工生产的实际操作,
掌握一线技术人员的经验。

也要求我们在实训仪器设备上加大投入,淘汰落后设备,引进主流设备、仪器,更好地与实际情况接轨。

参考文献
[1]刘合群职业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俞慧玲李相彪从化工技术的发展看化工职业教育[J].宜宾学院学报,2005,6,102-104。

[3]马永恒化工职业教育教学的探索[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1,101-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