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学习单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三
1.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

3.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4.能说出句子表达上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写。

5.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1.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2.能说出句子表达上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写。

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互动探究讨论交流知识拓展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
第1课时
1.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

板块一回顾知识,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个单元我们一共学习了哪几篇课文?
生:我们学习了4篇课文,《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师:同学们还记得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吗?
生: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板书: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师:现在就请你们打开语文书,看看本单元课文中哪些段落是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生:我找到的是《赵州桥》的第3自然段,这个自然段是围绕赵州桥的美观来写的。

第一句话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

(课件出示《赵州桥》第3自然段)
师: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生: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作者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师:你找得很准确!还有同学找到了其他段落吗?
生:我找的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3自然段,是围绕“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这句话来写的。

(课件出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
师:“街市的热闹”体现在哪里?
生:作者写了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还写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这些都是为
了体现“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师:根据我们曾学过的课文,我们来总结一下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那就是:先写出事物总的一个特点,一般这样的话放在句子的开头,也就是第一句。

然后我们选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并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让描写的句子更富有想象力,更有画面感。

师:有位同学写了一段话,我们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分析一下,填一填思维导图。

活动一:找出下面这段话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再想想它选了哪些方面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

春天来了,公园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迎春花黄色的蓓蕾在绿叶中若隐若现,桃花粉红的脸蛋惹人喜爱,梨花雪白的花瓣随着春风起舞。

生:这段话是围绕“公园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来写的,从“迎春花若隐若现”“桃花惹人喜爱”和“梨花随风起舞”三个方面来写的。

师:你分析得非常正确,今后我们可以把“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做到学以致用。

板块二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识字加油站”。

大家都知道,我们一般是在语文课上认识汉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途径识字,比如我们走在大街上,随处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标牌,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认识了这些标牌上的字。

有哪些标牌是你认
识的呢?课前大家都收集了一些自己认识的标牌吧!请大家说一说。

(出示课前预学单第1题,指名回答。


生:我认识人民医院、百姓超市、食堂、图书馆、饭店、中山公园、加油站。

师:非常不错,那今天我们来认识课本第45页的几个标牌。

首先,我们借助拼音,一起来读读这些标牌。

(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的内容,学生齐读标牌。

)师:这些标牌里的生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请大家注意“税”是翘舌音;“档”读dànɡ,不要读成第三声;“咖”读kā,不能读成jiā。

师:说得不错,仔细观察这些字,你有识记这几个生字的好方法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识字方法。

(同桌交流)谁来分享识字方法?
生:“税”字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比如换成“说”。

生:“档”可以用加一加来识记,“木”加“当”就是“档”。

生:“阅”字可以用找朋友的方法识记,组词“阅读”。

师:说得非常好!看来大家掌握得非常快啊!那同学们知道这些标牌所在的地方是干什么的吗?请看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大家结合语境来判断一下吧!
活动二:请结合语境填写合适的场所名称。

税务局档案馆咖啡馆阅览室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
1.今天,奶奶提着篮子去__农贸市场__买了鸡、鲫鱼、豆腐、青菜。

2.妈妈说她十分困乏,准备去楼下的__咖啡馆__买一杯咖啡提提神。

3.我们班的同学经常去学校__阅览室__看书。

4.周末,我和奶奶去__废品收购站__卖了一捆废纸板。

5.__税务局__是主管税收工作的机构,我叔叔在那儿上班。

6.__档案馆__里保存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生:第1题填“农贸市场”,我听爸爸讲过,里面有很多水果、蔬菜等农产品。

生:第2题填“咖啡馆”,我妈妈工作累了经常喝咖啡提神。

生:第3题填“阅览室”,我去过学校的阅览室看书。

生:第4题填“废品收购站”,上次,我和爸爸去废品收购站卖了一辆旧自行车。

生:第5题填“税务局”,我家附近有个税务局,听说它是主管税收工作的!师:看来大家掌握得很不错呢!既然大家都不了解档案馆,那老师来解释一下,档案馆是专门保管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和档案的地方,每个城市都有这个机构。

师: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我遇到不认识的字会问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

生:我会去查字典。

生:我会问老师或同学。

师:很好。

今天我们学习了6个标牌,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标牌等着我们去探索。

生活中处处可以识字,只要做有心人,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很多汉字。

(板书:生活中识字)
1.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2.能说出句子表达上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写。

3.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板块一自主探究,学习写法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词句段运用”。

同学们还记得第10课《纸的发明》里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吗?蔡伦造纸的步骤有哪些呢?(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根据文段中的动词想一想:蔡伦的造纸过程分为哪几步呢?
生:先把原料剪碎或切断,然后是浸泡,再是捣烂,捞出来,最后是晒。

师:这一连串动词的使用,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一连串动词的使用让我脑海里很有画面感。

生:这一连串动词就像视频一样把蔡伦造纸的过程播放给我们看。

师:确实,这一连串动词的使用再现了蔡伦造纸的整个过程,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你们想学习这种方法让自己的习作也变得生动且有画面感吗?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剪纸的视频,边看边认真思考,下面活动一中空白的流程图里应该填上哪些动词?
(课件出示视频,视频内容是:把一张粉红色正方形纸对着角折三次;接着在直角处画一条弧线,再在另外两个角上也分别画一条小一点的弧线。

然后用剪刀将三个弧形都剪掉;最后展开来就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剪纸图案。


活动一:看一看,写一写,说一说。

1.看一段剪纸的视频,边看边认真思考,空白的流程图里应该填上哪些动词?
(折)——(画)——(剪)——(展开)
2.根据下面的评价表,对同学口述剪纸过程的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要点评价星级
剪纸的活动步骤是否说清楚了☆☆☆
所用的动词是否准确☆☆☆
介绍时的语言是否连贯☆☆☆师:谁来说一下你填的答案?
生:我看视频的第一步是把纸对角折三次,第二步是在纸的三个直角处都画上弧线,第三步是将三个弧形都剪掉,最后一步是把纸展开。

所以我填的答案是折——画——剪——展开。

师:(课件出示“日积月累”部分内容)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三组短语,同桌互相正音。

(学生读,同桌正音。


师:大家都读完了,我来问问你们,你们刚才有帮同桌正音吗?
生:我刚才帮她正音了,“雅人四好”的“好”读hào。

师:不错,“雅人四好”的“好”读第四声,是“爱好”的意思。

看来同学们互相听得很认真,下面我们看图片了解一下“文房四宝”和“雅人四好”。

(课件出示“文房四宝”和“雅人四好”的图片)
师:大家看完图片后对这两个四字词语有了哪些了解呢?先做一做下面的题目吧。

(指名汇报)
活动三:连一连。

文房四宝中医看病的方法
雅人四好古代的书写工具
中医四诊文人雅士的爱好
师:请同学们再次读读“日积月累”部分,说说你们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文房四宝”是笔、墨、纸(专指宣纸、书画纸)、砚的总称,是中国独特的传统书写与绘画工具。

生:我知道了“琴棋书画”是指弹琴、下棋、写字和绘画。

这四种技艺一直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所以叫“雅人四好”。

师:说得非常好,这里老师要补充一下:“雅人四好”中,“棋”指围棋。

“书”指书法,特指以毛笔字书写汉字的艺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现在也练习硬笔书法。

“画”指中国画,简称“国画”。

我们再看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中医四诊”。

1.以落实目标为宗旨。

在教学时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词句段运用”中采用交流、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交流和练习中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自主感悟,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其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2.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在“日积月累”板块,让学生通过交流探讨等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收集拓展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