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防噎安全教育教案(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噎食的概念,知道噎食的危害。
2. 学习预防噎食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噎食事件的发生。
二、活动准备
1. 教学课件:噎食的危害、预防噎食的方法等。
2. 实物道具:食物模型、模拟噎食的道具等。
3. 图片:展示噎食场景、预防噎食的图片等。
三、活动时间
1课时
四、活动对象
幼儿园中班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出示食物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
2.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食物可以给我们提供营养,但是如果不小心吃
下去,可能会发生危险。
”
(二)学习噎食的危害
1. 教师展示课件,讲解噎食的概念和危害。
2.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噎食是什么吗?噎食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3.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噎食是指食物卡在喉咙里,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
可能危及生命。
”
(三)学习预防噎食的方法
1. 教师讲解预防噎食的方法,如细嚼慢咽、不边吃边玩、不边吃边说话等。
2.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如何预防噎食吗?”
3.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预防噎食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不边吃边玩、不边吃边说话。
”
(四)模拟噎食场景
1. 教师使用模拟噎食的道具,让幼儿观察并了解噎食时的症状。
2.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模拟噎食的场景了吗?噎食时会有什么感觉?”
3.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噎食时,我们会感到呼吸困难,喉咙疼痛,这时候
需要及时寻求帮助。
”
(五)互动环节
1.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预防噎食的方法。
2.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哪些预防噎食的方法?”
3.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预防噎食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记住这些方法,并
在生活中加以实践。
”
(六)总结与延伸
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强调预防噎食的重要性。
2.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预防噎食的方法了吗?”
3. 幼儿回答后,教师鼓励幼儿回家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共同预防噎食事件的发生。
六、活动延伸
1. 家长与幼儿共同学习预防噎食的知识,提高家庭安全意识。
2. 幼儿园开展噎食应急演练,提高幼儿的应急处置能力。
七、活动评价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噎食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家长反馈幼儿在家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情况。
第2篇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食物噎住的原因及危害。
2. 培养幼儿在进食过程中注意安全的意识。
3. 教授幼儿噎住时的自救方法。
二、活动重难点
1.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食物噎住的原因及危害,培养幼儿在进食过程中注意安全的意识。
2. 活动难点:教授幼儿噎住时的自救方法。
三、活动准备
1. 教师:多媒体课件、防噎安全教育图片、模拟食物。
2. 幼儿:幼儿在园期间穿着舒适、安全的衣物。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食物噎住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食物噎住的现象吗?
(二)教学内容
1. 食物噎住的原因及危害
(1)讲解食物噎住的原因:食物过大、过硬、过滑等。
(2)讲解食物噎住的危害: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2. 食物噎住时的自救方法
(1)教师演示自救方法:深呼吸、拍背、倒立拍背等。
(2)幼儿跟随教师进行模拟练习。
3. 食物噎住时的求助方法
(1)讲解求助方法:大声呼救、拍打背部、寻求成人帮助等。
(2)幼儿跟随教师进行模拟练习。
(三)活动总结
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食物的安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活动延伸
1. 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中向幼儿传授食物噎住时的自救方法,并监督幼儿在进食过程中的安全。
2.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阅读区投放相关绘本,让幼儿通过阅读了解食物噎住的相关知识。
六、活动评价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食物噎住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幼儿在模拟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自救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和建议。
第3篇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食物噎住的危险性,知道哪些食物容易噎住。
2. 教授幼儿正确的吞咽食物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幼儿在遇到噎住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寻求帮助。
二、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食物噎住的危害、正确的吞咽食物方法、求助信号等。
2. 食物模型:如小馒头、小糖果、小豆子等。
3. 演示道具:如玩具娃娃、仿真食物等。
4. 教学卡片:食物分类卡片、安全知识卡片等。
三、活动时间
1课时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出示食物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名称。
2. 提问:这些食物好吃吗?有没有小朋友吃这些食物时噎住过?
3. 引导幼儿讨论食物噎住的危险性。
(二)讲解食物噎住的危害
1.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食物噎住的危害图片和视频。
2. 教师讲解食物噎住的危险性,让幼儿了解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三)学习正确的吞咽食物方法
1. 教师示范正确的吞咽食物方法,如小口吃饭、细嚼慢咽等。
2.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正确方法。
(四)食物分类
1. 教师出示食物分类卡片,引导幼儿将食物分为容易噎住和不容易噎住两类。
2. 幼儿讨论并说出哪些食物容易噎住,如小馒头、小糖果、小豆子等。
(五)演示求助信号
1. 教师演示遇到食物噎住时的求助信号,如拍打胸口、举手等。
2.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求助信号。
(六)情境模拟
1. 教师设置情境,让幼儿模拟遇到食物噎住的情况。
2. 幼儿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应对食物噎住。
(七)总结
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强调正确吞咽食物和求助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五、活动延伸
1. 家园共育:家长配合幼儿园,关注幼儿的饮食安全,教育幼儿不要吃小颗粒食物。
2.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设置安全知识角,让幼儿自主了解和学习防噎安全知识。
六、注意事项
1.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确保幼儿安全。
2. 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让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
3.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幼儿掌握防噎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