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州园林中的框景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苏州园林中的框景1
浅谈苏州园林中的框景
前言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拢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

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便是对它的最好阐释。

苏州园林的成就与它独特的造园技艺是分不开的。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满足人们对景物的欣赏需求,除了良好的欣赏路线和欣赏条件之外,越发考究的是步移景异。

在有限的空间里,使用各种不同的造景手法使景物与视线良好的结合起来。

对景、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就是造园者常用的手法。

框景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去采收无限空间的局部画面的构景手法。

苏州园林中多用建造物的门框、窗框或亭、楼阁外廊的柱与檐、栏构成的方框构景。

框景的艺术效果不局限于对某一局部景观的突出,还能从欣赏者的角度变换景观,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线等景观效果。

通过这种
“收束点”,可使空间景物急促收束或豁然绽开,形成
良好的视觉艺术观感。

“框景”是汇自然、建造、诗画三
位一体的漂亮画卷,描绘出古典山水园林的灵秀和意
境,融入了文人和造园家的灵魂。

随着时代的进展,框
景的构成和运用形式均有了无数新的变化。

这种中国园
林传统的造景办法,从深深庭院里揭开其奥秘的面纱,
款款出夺目的华彩。

中国传统园林的造景办法与现代西
方园林景观中提出的无数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许多传
统的园林手法对当代的园林景观的设计依旧有着永恒
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惟独继承好传统园林技法,并在此基础图一
上结合现代园林的实际状况举行创新,才干制造出更为曼妙的园林景观。

一、窗框
形式及概念:窗框,是指墙体与窗的过渡层,起一个固定以及防止周围强体坍塌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使游人更好地欣赏景致的作用。

窗有漏花窗和什锦窗二种,漏花窗,《园冶》中称之为“漏砖墙”,苏州、上海一带通称“花墙洞”。

“漏花窗”用以起“避外隐内”之作用,同时,也是交流内外空间的一种造景手法。

此窗多为窗外无景可借时采纳,在造型上有多种形式,如几何形、曲线形、花鸟形等。

制作材料,多用砖瓦砌就,也实用木制成的。

什锦窗是指形状各异的窗框,在园林中延续罗列于墙上,即可形成框景,本身也以外形奇妙、好玩而引人注目。

在江南园林和皇家园林中均可见到。

1、漏花窗漏花窗是框景里面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

它是一种满格的装点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内装点着各种漏空图案,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

图一就是拙政园内的一幅漏花窗形式的框景,通过这种漏空的窗框,框住了拙政园内水、建造与植物结合的景色,前景为竹子,中景为建造与水,远景为远处的植物,而竹子又对后面的景物形成了障景,虚实结合,画面
柔美。

2、空窗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
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

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还现,光影
迷离斑驳,可望而不行即,随着游人的脚步
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的墙面有了它,
便增添了无尽的愤怒和流淌变幻感。

图二、
图三展示的则是长长的廊墙上连着一个又一
个都被造出画框样子的漏窗,它们是一个漏花窗上不同的小窗孔所框出的景色。

相同形式的窗孔,透过它们看到的外面的景色也各不相同,如同在廊墙上镶嵌着
一幅又一幅精致的画。

同样的景点,却因为角度的变化。

漏花窗与空窗的差异
虽然两者都是属于花窗,但是漏花窗和空窗的效果却是让人有不同的感触。

透过漏花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还现,光影迷离斑驳,可望而不行即,随着游人的脚步图二图三
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的墙面有了它,便增添了无尽的愤怒和流淌变幻感。

而空窗,外来之景如画普通镶嵌“画框”之中,他
人观镜中之人如同一幅动态的肖像画。

欣赏的角度不
同,画框中的画与人也不同。

虽然没有漏花窗的缥缈
感,可是却给人以框作为画的感觉,使人的联想越发
的丰盛,所谓的“尺幅窗”“无心画”,一切皆是给人
无限的空间来描绘。

2、什锦窗除了这种漏花窗,苏州园林中还有另外一种
窗框,那便是什锦窗。

什锦窗是一种装点性很强的空窗
或漏窗。

造型精致、样式丰盛,具有美化环境、交流空
间、框景借景等作用。

窗的高度与人的视线告知相近,
便于人们游赏时透过窗洞欣赏景致。

什锦窗在北方园林中的应用比较多,苏州园林中较少见到,沧浪亭复廊上的延续罗列的漏窗便是最显著的一个例子。

通过延续罗列的漏窗,游人可以欣赏到沧浪亭外的水体与建造。

图四中列举了一些什锦窗的样式。

不仅有空窗,漏窗也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三、门洞图四
1、概念
门洞是指庭园中为联系和组织景观空间,能让人通行的,与墙结合设置的庭园建造景观小品。

因为其形象是一个洞口,又具门的作用,所以习惯上称之为门洞。

门洞使两个分隔的空间互相联系和渗透,普通与园路、围墙结合布置,共同组织巡游路线。

同时,门洞还是制造庭园框景的一个重要手段,门洞作为景框,可以从不同的视景空间和角度,获得许多生动的风景画面。

因此,通过门洞的巧妙运用,可以使庭园环境产生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异的效果框景的诸多形
式中。

2、形式
门洞的形式无数,按照边框线的特点,可分为三种,即曲线式、直线式和混合式。

(1)曲线式门洞的边框线是曲线型的。

曲线式门洞是我国古典庭园中常用的门洞形式,现代公共庭园中也广泛运用。

曲线式门洞多数为拟物形。

常见的有:
月门、瓶门、葫芦门、海棠花、椭圆门、圈门、剑环门、莲瓣门、如意门、贝叶门等。

留园,从入口的设计就可以看出造园者的独具匠心。

从入口到古木交柯一段景色中,大量运用了框景的造景手法。

图五中的门洞即是这一段景色中运用到的一个曲线式门洞。

典型的瓶门,框住了一株芭蕉和另外一扇漏窗。

框中套框,
不仅可以使游人看见被瓶门框住的植物,更可以看见瓶门后
漏花窗的景致。

这种框中套框的形式,能更好的将景色的层次感呈现出来。

适逢有雨的时节,游人还可以看见雨打芭蕉的景色,美不胜收。

圆洞门框景已经是园林里面的一种典型符号了。

苏州的诸多园林中,都采纳了这种形式。

虎丘,吴中第一胜地。

比起苏州的一些私家园林来说,它似乎更临近于风景名胜区。

但这并不代表着它没有精彩的
框景。

虎丘山上有一个望苏台。

出了这个圆洞门可以一览囫囵苏
州的全景。

但是,从门洞往外看,也是一幅漂亮的图画。

山、水、植物、建造。

应俱全。

现代的建造配以丰盛的植物,再加上古典园林的门洞。

整幅框景就成了古典美与现代美的完善结合。

(2)直线式门洞的边框线为直线或折线,门洞为多边
形。

如方门、长方门、六角(方)门、八角(方)门以
及其他多边形门洞等。

图七是留园内的一个直线式门洞。

自然生长的垂
柳、散置的太湖石,还有漂亮的芭蕉,这些造景的元
素都只露出一角,给人遐想的空间,恰有犹抱琵琶半
遮面的感觉,如同含羞的姑娘,恰恰是体现苏州的婉
约清爽之感。

图六(3)混合式门洞的边框线有直线也有曲线,通常以直线为主,在转折部位加入曲线段举行延续。

图八是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则是混合式门洞的一个典型例子。

小亭修成折扇状。

里面的建造形式均为扇外形,故又称作“扇亭”。

我们可以看到,扇亭的各个门洞均开在不同的方向,那么它们所框之景全不相同,在厅内便可欣赏到不同方位的景色,这又是步移景异的一个很好的体现。

图七图八
四、柱与檐栏构景
五、天井
概念
四周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

南方房屋结构中的组成部份,普通为单进或多进房屋中前后正间中,两边为厢房包围,宽与正间同,进深与厢房等长,地面用青砖嵌铺的空地,因面积较小,光芒为高屋围堵显得较暗,状如深井,故名。

不同于院子。

图九中为留园内的一幅“天井图”,房屋顶部维和的空间,下部是植物与建造小品,上部是蓝天、白云和大树,完善的构景手法,使画面美跃然于心中。

小结
框景虽然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种类型的观景场合中,但也惟独在苏州园林中的应用才最能体现其精妙之处。

归其缘由,也许有一下几点:
首先,框景对园林布局规划要求极高,惟独具备一个本身和睦、浑然天成,
适合任何角度欣赏的基本园林,才有资历使用框景。

苏州园林之所以敢这么做,是由于有享誉天下的精致园林做保障,使得游客无论站在哪个位置、无论从哪个角度往景框之内观察,都能截取到一帘如画般怡人,又胜画作之灵动的绝美景色。

第二,框景不适合与花哨的建造和情况搭配,惟独高雅、沉稳的风格,才干让框内的景色彻底如画普通宁静下来。

普通来说,木质建造、水系花园等景观形态是使用“框景”的黄金搭档。

随着时代的进展,框景的构成和运用形式均有了无数新的变化。

这种中国园林传统的造景办法,从深深庭院里揭开其奥秘的面纱,款款出夺目的华彩。

中国传统园林的造景办法与现代西方园林景观中提出的无数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许多传统的园林手法对当代的园林景
观的设计依旧有
着永恒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惟独继承好传统园林技
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园林的实际状况举行创
新,才干制造出更为曼妙的园林景观。

图九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