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中考一轮总复习化学试卷(三)(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安徽省中考一轮总复习化学试卷及答案(三)
测试范围: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及其利用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16小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为48分钟。

2.试卷共4页,请务必在试卷上答题。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
A.灯泡发光
B.风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火箭点火升空
2.下列关于碳单质的用途及原因分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用途原因分析
A石墨可用作电极石墨可导电
B金刚石可用来刻画玻璃金刚石硬度很大
C活性炭可用于消毒面具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焦炭用于冶金工业碳具有氧化性
3.“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或认识与之不相符的是
A.在空旷的地方焚烧大量的废旧塑料
B.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D.积极植树造林
4.超临界CO2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介于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特殊状态,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列有关超临界CO2溶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超临界CO2与干冰的化学性质不同
B.超临界CO2中分子在不断运动
C.超临界CO2中分子间间隙小于气态CO2
D.超临界CO2是一种氧化物
5.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
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

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的是()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6.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C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有毒气体
B.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
C.能做灭火剂
D.具有可燃性,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7.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80℃)中。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不仅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
B.a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b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小气球能缓冲管内压强变化,同时防止白烟进入空气中
8.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
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D.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10.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

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在一定条件下,三种物质都可还原氧化铜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11.(4分)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会导致酸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下同),
目前氢能源的态使用仍存在一定困难,你认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其目的是减少________________对大气的污染。

12.(6分)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____________(选填“b”或“c”)相连接。

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方法________________。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A、C装置连接,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E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分)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取乙二醇的产业化发展已列入我国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由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1)煤属于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合成气具有还原性,写出CO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与乙醇同属于醇类,推测乙二醇的一个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
(4)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

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草酸(HOOCCOOH)
b.甲醇(CH3OH)
c.尿素[CO(NH2)2]
14.(6分)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图1所示实验、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请推测靠近三通管口________________(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

(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2支燃烧的蜡烛罩住(如图2),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假设1: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大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2: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设计实验】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

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条先褪色。

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浓度低___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3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1_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后的过程中(80s时蜡烛熄灭),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

则可得出蜡烛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5)结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乙同学实验中,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

15.(6分)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设法在玻璃管及试管中充满二氧化碳。

(1)完成实验,填好表格。

(2)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又将木炭与氧化铜混合加热得到红色固体,为弄清这种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H2SO4Cu+CuSO4+H2O。

【提出猜想】红色固体是:I.Cu Ⅱ.Cu2O Ⅲ.①
【进行实验】
【注意:若答对以下题目奖励2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思考与分析】
小同次猜想见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得出正确结论,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4分。

16.(4分)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吸收CO2并转化为乙醇(C2H5OH)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 C2H5OH+3X。

研究显示,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968g CO2。

(1)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X为________________。

(2)一升“人造树叶”工作: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多少?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D【解析】A.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大阳能供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火箭点火升空需要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燃料燃烧能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D【解析】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用来制电极,故正确;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所以可用金刚石来刻画玻璃,故正确;C.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用来吸附有毒气体,故正确;D.碳具有还原性,故可用焦炭来冶炼金属,故错误。

3.A【解析】A.焚烧大量的废旧塑料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空气,故不符合这一理念;B.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了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故符合这一理念;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符合这一理念;D.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吸收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符合这一理念。

4.A【解析】A.超临界CO2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介于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特殊状态,与干冰的成分一样,化学性质相同,错误。

B.超临界CO2中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正确。

C.超临界CO2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介于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特殊状态,则超临界CO2中分子间问隙小于气态CO2,正确。

D.超临界CO2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一种氧化物,正确。

5.A【解析】通入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入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
生了化学反应;并且④比①先变红,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6.C【解析】A.根据CO具有毒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毒性,故A正确;B.根据CO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故B正确:C.一氧化碳不能天火,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不能灭火,故C错误;D.根据CO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D正确。

7.C【解析】A.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不仅是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正确;B.a中是白磷,c中是红磷,a与c对比中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正确;C.b与c 是白磷和红磷,且红磷与氧气接触,白磷与氧气不接触,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错误;D.小气球能缓冲管内压强变化,同时防止白烟进入空气中,正确。

8.D【解析】A.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故正确;B.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可以避免呼吸到烟尘和有毒的气体,故正确;C.加油站中的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加油站要严禁烟火,故正确;D.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泄漏后向上扩散,天燃气报警器要安装在灶台的上方,故错误。

9.D【解析】A.缓慢氧化也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但不属于燃烧,故错误;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人为不能降低,故错误;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爆炸,需要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故错误;D.煤加工成粉末状,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正确。

10.D【解析】①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错误;②这三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正确;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正确;④由于三种物质都属于碳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都可以还原氧化铜,正确。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11.(4分,每空1分)
(1)CH4+2O2 CO2+2H2O
(2)原料来源广泛(或燃烧热值高或产物无污染)高效、经济的制氢方法(或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
(3)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
12.(6分,每空1分)
(1)e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E装置b导管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
(2)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Ca(OH)2+CO2 CaCO3 ↓+H2O
(4)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解析】(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c相连,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靠近E装置b导管口,木条火焰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燕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蒸溶液变红色;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可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 CaCO3 ↓+H2O
(4)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13.(4分,每空1分)
(1)不可再生
(2)CO+CuO Cu+CO2 ↑
(3)具有可燃性
(4)ac
14.(6分,每空1分)
(1)CaCO3+2HCl CaCl2+H2O+CO↑下口
(2)高(3)不合理(4)蜡烛燃烧需要氧气的浓度不能低于16%
(5)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
15.(6分,每空1分)
(1)①D中的石灰水进入E中②C+CO2 2CO
③还原性(2)防止D中的澄清石灰水倒吸
(3)①Cu和Cu2O ②溶液变蓝、有红色固体剩余(答到溶液变蓝即可得分)
【注意:回答对以下题目奖励2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③猜想Ⅱ及猜想Ⅲ加入稀硫酸都会出现相同的现象(或无论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 ,实验现象都不变,因此不能判断出Cu 是否存在)
④称量反应结束后剩余红色固体的质量
三、本大题共4分。

16.解:(1)O …
(2)设可得测乙醇的质量为x
2CO 2+3H 2O C 2H 5OH +3O 2
88 46
968g x
x
g 4696888 x =506g
答: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隙的质量为506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