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检测B卷无答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知识检测B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10题,共26分)
1.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哺育(pǔ)谰语(lán)策勋(xùn)喧闹(xuān)
B.哽住(gěng)污秽(suì)默契
(qì)泛滥(làn) C.踱步(duó)惩罚(chéng)金柝(tuò)耻辱(chǐ) D.诧异(chà)嗥鸣(háo)挚痛(chì)机杼(zhù)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胸膛磅样懊悔屏障
B.磨损怪涎亘古高山之巅
C.标直斑谰浊流一泄万丈
D.赏赐鞍鞯婉转体魄
(3)依次填入句中括号里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我走到哪里,()我睡得很沉,()在睡梦中突然
惊醒的时候,我()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不管还是或者就
B.不管即使或者都
C.不论或者还是都
D.无论即
使还是也
(4)下列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路人对用粉笔作老虎画的老汉大为赞赏:“能把老虎画得如此大同小异,确实厉害。


B.巴金的《家》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这山里的天
气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真是风云突变啊。

D.连老师都做不出来的题,这位新同学两分
钟就算出来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滨江大道上的垂柳
袅娜多姿,令众多的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拍照。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
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童话《海的女儿》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
安徒生的作品。

(6)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开我东阁门,坐我
西阁床。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有一些微生物发现,牛的胃是它们生长的乐园。

②于是,这些小家伙纷纷光顾这里,居住下来。

③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它们总是各就各位,在适合它们生长的地方安家落户。

④分解纤维素是这些小家伙的拿手好戏,它们能分泌纤维素酶,将纤维素降解,同时释放有机酸,供牛吸收利用。

⑤这里不仅有它们喜欢的无氧环境,没有可怕的胃酸,而且总有着取之不尽的食物。

A.①②④⑤③
B.①⑤④②③
C.③①②⑤④
D.③①⑤②④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

《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

他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歌颂了沦陷区人民的爱国热情。

C.《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乐府民歌。

D.《土地的誓言》写于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作者是端木蕻良。

标题中的“誓言”是指“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9)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七年级(2)班的陈小明是班上的卫生委员,很爱护环境卫生。

他放学回家经过校门时,看到了地上有废纸团,很自然地弯腰拾起放进垃圾桶里。

__________,班会上,他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

A.班主任发现了他
B.班主任发现了自己
C.自己被班主任发现了
D.这件事被班主任发现了
(10)古诗文默写填空。

(8分)
(1)《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34分)
1.(一)阅读《木兰诗》选段,完成下列习题。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策勋十二转(2)赏赐百千强
(3)对镜帖花黄(4)出郭相扶将
(2)翻译句子。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由最后一段引申而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4)“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5)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你还能举出一例吗?(1分)
2.(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习题。

(4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________。

(1分)
(2)最后一句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

简述此句描写的意义。

(3分)
3.(三)(广东)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习题。

(20分)
集中营的课堂
程刚
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

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②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

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③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

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

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④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

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

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

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

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

”沙宁一怔……
⑤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

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

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

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

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

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⑥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

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⑦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

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

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

⑧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被摧毁的消息。

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亡。

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

⑨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泄密她被捕了。

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

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

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

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⑩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有删改)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表格。

(6分)
地点情节主要事件学校开端看见沙宁老师被捕。

集中营门口发展(1)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中营里面高潮(2)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分)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1)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2)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

”沙宁一怔……
(4)“集中营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6分)
三、作文(共1题,共60分)
1.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梦想到成功,是执着缩短了距离;善良与丑恶,是信念拉长了距离……这就是美妙得让人着迷,神奇得令人深思的“距离”。

请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