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42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42例
作者:时晓菊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4年第4期
时晓菊
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医院贵州省黔东南州556000
【摘要】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

正如《妇科玉尺》中说:“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

”月经不调可由器质性病变或月经调节机制失常引起。

本文只探讨中药人工周期疗
法对月经调节机制失常引起的以月经周期改变为主的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所
取得的疗效。

【关键词】月经不调;中药;周期疗法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 年5 月-2014 年2 月在门诊治疗患者共42 例。

其中,16-24 岁患者共16 例,25-40 岁患者共22 例,40-50 岁患者共4 例,所选病例经检查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
病变,在进行中药周期疗法前,都经过西药人工周期或中成药等治疗,效果不满意而改用此方
法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素问。

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
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妇人大全良方》曰:“妇人以血为本”。

《女科撮要曰》:“夫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

”月经周期的形成,是肾—天癸—
冲任—胞宫协调作用的结果,其整个过程与脏腑、气血、经络有密切关系。

月经周期的变化,
是女性生殖生理的反应,月经的异常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失调,稳态破坏的表现。

治疗原则以恢复正常月经周期为根本。

由于月经有明显的周期性,故调经之法也应注重适时用药。

参照现代医学关于女性生理及内分泌活动的理论,中医依照经前(分泌期)、行经( 月经期)、真机(排卵期)、经后(增殖期)四个时期气血的变化特点,来制定人工调经原则。

拟订的人工周期疗法如下。

2.1 经后(增殖期)
相当于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增生期。

由于月经来潮,精血耗伤,血海空虚,同时,阴血外泄,阳也必外泄,此时气血阴阳俱虚,而以阴血虚为主,“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肾
为经水之源,肾阴为月经来潮的物质基础,肾中真阴充实,才能促使“的候”的来临,使“天
癸至”而“月事以时下”。

因此,经后期应采用滋肾补肾,佐以健脾疏肝的治则,以利先天精
血的转化及后天水谷的不断化生,使阴血渐生,为排卵奠定物质基础。

方用“促卵泡汤”:黄
芪20 克炒白术15g 当归12 克熟地15 克山萸肉12 克肉苁蓉12 克女贞子10 克旱莲草
10 克制首乌 20 克菟丝子 20克桑寄生15g 香附15 克砂仁6 克陈皮12克,共8 剂,随症
加减。

于月经周期的第5 ~ 12天,每天一剂,连服8 天。

2.2 真机(排卵期)
真机期,相当于排卵期,经上期的阴生阴长,至此期阴长至“重阴阶段”,阴长至极,重
阴必阳,便开始了月经周期中的第一次转化,转化的结果导致排卵。

为了适应阴阳消长,由阴
转阳突变的需要,治宜养血活血,理气温通。

方用“排卵汤”:当归15 克川芎10克赤芍15 克桃仁 10g 红花10 克丹参 20 克丹皮15g 泽兰15 克益母草 20 克香附 15 克乌药12 克怀
牛膝 15 克,共4 剂,随症加减。

于月经周期的第13 ~ 16 天,每天一剂,连服4 天。

2.3 经前(分泌期)
相当于黄体期,子宫内膜分泌期,黄体发育良好而功能健全。

此期阴血由生至化,机体由
阴转阳,阳气渐长,月经将至,故此期为“阳长阶段”,治疗原则以阳为主的特点,以维持基
础体温的高相水平。

肾为水火之脏,“静则藏,动则泄”,治疗应着重于阳,宜水中补火,阴
中求阳,才能使阴阳达到平衡。

治宜温肾调肝,以补冲任。

方用“促黄体汤”:当归 15 克白芍15 克熟地20 克菟丝子30克肉苁蓉10 克白术15 克仙灵脾30 克香附15 克郁金
15 克砂仁 6 克川断10 克怀牛膝15 克,共4 剂,随症加减。

于月经周期的第17 ~ 28 天,每天一剂,连服12 天。

2.4 行经( 月经期)
相当于月经期,此期气血阴阳俱盛,血海由满而溢,月经来潮,阳长至极,重阳必阴,实
现了月经周期中阴阳的第二次转化,为“阴化阶段”。

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通经,以因势利导,促使月经畅行。

方用“活血调经汤”:当归15 克川芎 10 克赤芍 15 克丹皮12g 红花15 克
丹参20 克泽兰15 克香附15 克乌药 12 克肉桂 10 克川牛膝 15 克,共4 剂,随症加减。

于月经周期的第1 ~ 4 天,每天一剂,连服4 天。

2.5 适应证及疗程
本疗法适用于以月经周期改变为主的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治疗。

关于
本法的使用,以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临床需序贯进行2 ~ 3 疗程的治疗,方能巩固疗效,提高治愈率。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月经提前或错后均
小于7 天。

停药后能维持三个月经周期以上。

好转:月经提前或错后7-10 天;无效:经治疗
后未能达到以上标准。

3.2 结果
所选病例经治疗后,治愈38 例,好转2 例,无效1 例,临床有效率为95.2%。

4 结论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调节机制失常引起的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临床疗
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