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高三优生精品卷(二十三)理综生物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全国高三优生精品卷(二十三)
理综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共6小题,每小题6.0分,共36分)
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
B.一般来说,脊髓中的神经中枢不受大脑皮层中神经中枢的调控
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D. H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2.将一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 个胸腺嘧啶)放在含有32P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到如图I、Ⅱ两种类型的DNA(虚线表示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结果预测与分析,正确的是( )
A. 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有I、Ⅱ两种类型,比例为1∶3
B. 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时,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2n-1)
D.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单链为2n+1-2
3.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把得到的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沉淀物(含细胞器)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加入甲,乙,丙三只试管中,向试管滴加等量的丙酮酸后,其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的试管是( )
A.甲和乙B.乙C.丙D.乙和丙
4.香豌豆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和R、r控制,只有B、R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红花,其余表现为白花.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白花的品种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红花植株
B.基因型为BbRr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之比约为9∶7
C.基因型为BbRR与bbrr的植株杂交,后代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之比约为1∶1
D.两亲本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红花∶白花为3∶1或1∶3的情况
5.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温度由低温调至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不变
B.探究蛋白酶的专一性,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
C.酶的活性增强,产物的生成量增加
D.较低的pH环境中,胃蛋白酶仍能保持活性
6.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
B.营养不良时,甲的蛋白质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
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9分)
7.如图是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三大系统调节部分示意图,①~⑤为神经细胞,A、
B为神经一肌肉接头,C、D、E为细胞。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由图可知,在机体稳态的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______________和免疫活性物质。
科学
家研究发现,长期处于精神抑郁的状态,人的免疫能力会下降,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E为甲状腺细胞,在寒冷环境中,物质c是__________________,C通过D调节E
分泌激素,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___调节。
D细胞膜上存在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受体。
(3)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则该反射活动经过的神经细胞依次是__________。
图示说明人
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部分图解,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
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
(3)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_____________方法,进一步表明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4)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存在______________(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5)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能导致实验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
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 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
煮沸1 min或75 ℃下加热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
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
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 。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由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有________________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________分子水。
水分子中的氧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氢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 。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____个羧基,它们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肉毒类毒素可用____________试剂鉴定,该试剂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
10.洋葱是中学生物实验常用材料之一,如图是与洋葱有关实验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
(1)①表示提取洋葱叶肉细胞中色素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丙酮外,还需加入的化学药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色素提取的过程中的操作是规范的,②表示符合要求的滤纸条,但该滤纸条层析一段时间后,滤纸条下面两条色素带的颜色很浅,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③表示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该步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表示在低倍物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若要在高倍物镜下清楚的观察该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方移动,观察清楚后该细胞不能进入下一分裂时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描述C步骤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图⑤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个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分析发生此现象的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中⑥处充满着______________,某学生在进行F 步骤观察时,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做题部分(共2小题,考生任意选择一题作答即可)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某同学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技术自制酸奶,实验方案如下:
材料用具:纯牛奶、原味酸奶;带盖瓶子、勺子、可调温电饭锅。
制作方法:
(1)将瓶子(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煮沸10分钟。
(2)瓶子稍冷却后,向瓶子中倒入牛奶,再放入电饭锅中沸水浴加热10分钟。
(3)待牛奶冷却至40 ℃左右(不烫手)时倒入牛奶量1/5的酸奶作“引子”,用勺子搅拌均匀,拧紧瓶盖。
(4)将电饭锅温度调至40 ℃,继续保温7-8小时。
请回答:
(1)将瓶子等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子”指的是酸奶中的______________,其在发酵过程中完成的主要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反应式)。
与该菌种比较,醋酸菌的代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牛奶冷却后才能导入“引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瓶盖拧紧是为了保持________条件。
(4)适量饮用酸奶有利于改善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其原理是酸奶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消化道
中的部分食物且__________________。
(5)另一名同学在重复相同实验时,为避免杂菌污染向牛奶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能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过程常选取牛的________细胞作为受体细胞,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③过程涉及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
再结合采用________技术,可以培育出多头基因型相同的转基因犊牛。
(2)⑤过程所采用的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技术中,愈伤组织细胞可培育成单个胚性细胞,利用胚性细胞再分化形成的________可制成人工种子。
在分子水平上,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来检测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是否成功表达。
(3)prG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Ⅱ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Ⅲ代表的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当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首先发生________反应,释放出有关的酶直接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形成精子穿越放射冠的通路。
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依次有________、
________。
(时间顺序不可颠倒)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仅产生痛觉未涉及效应器,不属于反射,A正确;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往往受大脑皮层中高级中枢的控制,B错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错误;H 区受损会导致听觉性失语症,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共4个,有I、Ⅱ两种类型,比例为1∶1,A错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而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属于着丝点分裂,其上的基因是复制关系,B错误;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2n-1),C错误;DNA分子是双链结构,一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共2条链,所以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单链为2n+l-2,D正确。
3.【答案】D
【解析】甲试管中只含有细胞质基质,加入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法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乙试管中没有细胞质基质,但有线粒体,加入丙酮酸,其中有丙酮酸的酶,因此其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丙试管中加入的是未离心的匀浆,既有细胞质基质,又有线粒体,有氧呼吸全过程的酶在丙试管中都存在,当加入丙酮酸后其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所以A、B、C项不正确。
D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两个白花的品种杂交,后代也可能出现红花植株,如BBrr和bbRR杂交,A错误;基因型为BbRr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之比约为9B__R__∶(3B__rr+3bbR__+1bbrr)=9∶7,B正确;基因型为BbRR与bbrr的植株杂交,后代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之比约为BbRr∶bbRr=1∶1,C正确;基因型为BbRR与BbRR或BBRr与BBRr杂交,后代红花∶白花为3∶1;基因型为Bbrr与Bbrr或bbRr与bbRr杂交,后代红花∶白花为1∶3,D正确。
5.【答案】D
【解析】低温抑制酶的活性,将温度由低温调至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上升,A错误;探究蛋白酶的专一性,不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因为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也会与双缩脲试剂反应,B错误;酶不会改变反应的平衡点,产物的量不会增加,C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 是2左右,较低的pH环境中,胃蛋白酶仍能保持活性,D正确。
6.【答案】C
【解析】依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丙),约占体液的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因此甲处O2的浓度最高。
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组织液将增多。
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细胞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
7.【答案】(1)神经递质、激素、免疫活性物质(写出其中两个即可) 免疫细胞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减少,导致免疫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减少(合理即可) (2)促甲状腺激素分级b、d (3)③②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1)由图可知,在机体稳态的调节中,作为信息分子的有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分析题图可知,精神抑郁会导致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减少,从而导致免疫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减少。
(2)寒冷条件下,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
C为下丘脑神经细胞,则D和E依次为垂体细胞和甲状腺细胞,因此D分泌的c为促甲状腺激素。
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C(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作用于D(垂体细胞),而E(甲状腺细胞)释放的d(甲状腺激素)的量过高时,反馈抑制D(垂体细胞)的活动,因此D(垂体细胞)上存在b、d两种激素的受体。
(3)膝跳反射是最简单的反射,经过两个神经元,不经过大脑皮层。
因此依次经过的神经元是③②。
图示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8.【答案】(1)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3)同位素标记 DNA ②①④③(4)沉淀物(5)是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噬菌体,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解析】(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离并
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2)上述实验证明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3)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进一步表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其正确顺序是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④离心分离→③放射性检测。
(4)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标记的是DNA,DNA会进入细菌内,所以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存在于沉淀物中。
(5)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这部分噬菌体会在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进而导致实验误差。
9.【答案】(1)蛋白质
(2)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
(3)5 4 4 —COOH —NH2和—COOH
(4)2 2 分别在两条链的两端
(5)双缩脲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振荡后,再滴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紫色
【解析】(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2)高温可破坏肉毒类毒素的空间结构而使其失活。
(3)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片段有5个氨基酸分子,且这5个氨基酸的R基团依次是—CH2—C6H4OH、—H、—CH3、—CH2—C6H5、—CH2—CH(CH3),可见,该片段由5种单体脱水缩合形成,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4分子水,形成4个肽键。
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氧来自羧基,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4)肉毒类毒素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每个亚单位至少
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因此一种生物大分子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分别在两条链的两端。
(5)肉毒类毒素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使用时,应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振荡后,再滴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最后观察到有紫色络合物生成。
10.【答案】(1)碳酸钙和石英砂叶绿素含量少(2)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右上方解离后细胞已死亡(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解析】(1)提取绿叶中色素时,需要加入丙酮、SiO2、CaCO3,其中丙酮的作用是提取色素,SiO2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CaCO3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纸层析分离得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该滤纸条层析一段时间后,滤纸条下面两条色素带的颜色很浅,原因可能是叶绿素含量少。
(2)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成的像是虚像,物象的方向与移动装片的方向相同;在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会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
(3)c过程是质壁分离过程,操作过程是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质壁分离的原因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即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所以⑥处充满着蔗糖溶液;质壁分离过程要保持细胞是活的,否则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所以进行F步骤观察时,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11.【答案】(1)对瓶子进行灭菌,防止杂菌污染
(2)乳酸杆菌C6H12O62C3H6O3+能量醋酸菌是好氧细菌
(3)防止温度过高杀死菌种无氧
(4)不产生气体
(5)青霉素能抑制乳酸杆菌的增殖。
【解析】(1)煮沸可以杀灭杂菌,即对瓶子进行灭菌,防止杂菌的污染。
(2)引子实际是酸奶中的乳酸杆菌,主要是利用其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反应式见答案。
醋酸菌是耗氧型的细胞,而乳酸菌是严格厌氧型的细菌。
(3)冷却后才能加入乳酸杆菌是为了防止温度过高杀死菌种,而将瓶盖拧紧是为了保持无氧环境利于乳酸菌的发酵。
(4)乳酸菌可以利用消化道中的部分食物并且不会产生气体会缓解腹胀。
(5)青霉素属于抗生素可以抑制甚至杀死醋酸菌,所以不会成功。
12.【答案】(1)受精卵显微注射法早期胚胎培养(或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胚胎分割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胚状体(或丛芽、不定芽、顶芽、腋芽任意写出一个即得分) 抗原抗体杂交
(3)已免疫的B淋巴(或浆细胞) 既能产生特定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4)顶体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
【解析】(1)转基因动物培育过程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通常采用显微注射法,受体细胞多采用受精卵,过程③经胚胎早期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移植到雌性动物的输卵管或子宫,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培育出多头基因型相同的转基因犊牛。
(2)过程⑤采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愈伤组织细胞可培育成单个胚性细胞,利用胚性细胞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或丛芽、不定芽、顶芽、腋芽)可制成人工种子,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是否成功表达,也就是Bt毒蛋白是否合成,基因表达产物是抗原,在分子水平上利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分子杂交即可检测。
(3)单克隆抗体制备也可将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的prG基因导入已免疫的B淋巴(或浆细胞)使其既能产生特定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4)获能的精子与成熟的卵子相遇首先发生顶体反应,精了穿越放射冠,精子与透明带接触顶体酶随后将透明带溶出一条孔道,精子借自身运动穿越透明带并接触卵黄膜瞬间,会产生阻止后来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即透明带反应,它是防止多个精子进入透明带,引起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