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综合练习 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综合练习人教版
本测试共100分,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笫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基础知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挟太山以超.北海超;超过。

B.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举:都。

C、嗜.杀成性嗜:喜好。

D.不足,又顾.而之他顾:掉过头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②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
B.①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C.①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②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D.①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②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仲尼之徒无道
..桓文之事者
B.无伤
..也,是乃仁术
C、若为人佣耕,何富贵
..也
D、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
..离散
4.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①盖亦反其本矣②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B.①寡人……直好世俗之乐耳②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
C.①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D.①则必餍酒肉而后反②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
5.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A.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B.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C.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莫之能御也②而良人未之知也
③齐人有一妻一妾者④百姓之不见保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二、课内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苟”字与例句中的“苟”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苟.无恒心,放辟邪侈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B.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C.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D.苟.富贵,无相忘。

(《史记·陈涉世家》)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有仁人在位,罔民
..而可为也罔民:陷害人民。

B.乐岁
..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乐岁:欢乐的年份。

C.无恒产
..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恒产:长久维持生活的产业。

D.必使仰足以
..事父母足以:足够用来。

9.“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中的“本’指的是 ( )
A.使百姓放弃工商业,回到农业生产中去。

B.实施礼义教育,使百姓广泛地做好事。


C.使百姓具有使生活长久富足的产业。

D.实行仁政,以德治国,以正面教育为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6分)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徼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0.下列文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学习下棋作为一种技艺,是一种小的技艺。

B.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学习专心一意,完全按照老师说的去做。

C.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和这个人一同学习,但结果不如那个专心致志的人。

D.为是其智弗若与?——认为这个人知道的道理不及那个人多吗?
11.结合全文看,孟子引用这段“弈秋’的故事用意是 ( )
A.孟子以弈秋教人下棋为例,说明做事是否专心致志,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B.盂子以弈秋教人下棋为例,说明要学习一门学问,哪怕是很小的学问,都必须专心致志。

C.孟子以弈秋教人下棋为例,说明学习一定要认真听从老师的教诲,不能心不在焉。

D.孟子以弈秋教人下棋为例,说明做事要听从别人劝告,不能一意孤行。

三、课外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15分)
王猛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

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

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坚闻猛名,召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

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

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劫奏,槛车徵下廷尉诏狱。

坚亲问之,曰;“助政之体,德化为先,在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共酷也!”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

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剪除凶猾。

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

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

”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

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坚尝从容谓猛曰:“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

”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

微时一餐之惠,涯毗之念,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晋书·载记第十四·符坚下》)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事不干.其虑干:求取。

B.臣闻宰.宁国以礼宰:主管。

C.简.召英俊简:选拔。

D.劝课.农桑课:督促。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时始平豪右纵横
..
B.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
..从事
C、简召英俊
..
D、坚尝从容
..谓猛曰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略不与.交通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B.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C.乃.转猛为始平令屠乃.奔倚其下
D.无罪而.不刑蟹六跪而.二螯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猛为政有成就的一组是()
①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
②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
③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
④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
⑤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⑥若文王得大公,吾将优游以卒岁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猛学识广博,气度不凡。

他不为琐事萦怀,不与志趣相异之人结交,对于浮华之士的轻视与嘲笑,他也从不介意。

B.王猛认为治乱世当用重典。

在治理豪右纵横,劫盗纷行的始平县时,他虽严刑峻法,鞭杀属吏,但却认为自己不属施政残暴。

C.王猛恩怨分明。

他不忘报答地位低下时受人的点滴恩惠,也不忘报复遭受的极小的怨恨。

对此,当时很少有人非议他。

D.符坚信任王猛.他授权王猛可以在统辖的六州之内自行补充大东地区的郡守缺员.只需在授职之后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

第Ⅱ卷(52分)
四.知能综合测试(12分)
17.默写。

(4分)
(1)老吾老
:天下可运于掌。

(2)五亩之宅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8.把下面的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4)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19.文学常识填空。

{4分}
(1)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时期邹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学派的大师。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其思想的核心是“”,其著作收在《孟子》一书。

(2)“四书”指四部儒家著作,“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

五、写作测试 (40分)
20.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品德,顾名思义,即人的品质道德。

那么品质、道德又是什么呢?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品德”指人“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道德则是“杜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关于“品德”的概念或许空泛、抽象了些,但它却时时刻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材料中的“品德”是十分重要的,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品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所写内容必须在“品德”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A(超:超越)
2.A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B①介词,相当于“把”、“拿”。

②连词,同“而”。

C①转折连词,相当于“却”。

②顺接连词,可不译。

D①介词;相当于“到”。

②介词,相当于“在”) 3.C (A无道:古,不称道,不称赞;今,暴虐,没有德政。

B无伤:古,没有关系;今;没有受到伤害。

D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只指妻子,不包括儿女)
4.D(A①“盖”通“盍”,相当于“何不”。

②“刑”通“型”,作榜样。

B①直:通“只”。

②“田”通“畋”,打猎。

C①卒:通“猝”,突然地。

②浡:通“勃”,奋发,振作。

D①“反”通”返”,回家。

②句中无通假字)
5.A (A形容词用如名词,少数人。

B数词用如动词,统一。

C形容词用如动词,傲慢地对待。

D名词用如动词,统一)
6.B (①②宾语前置句③定语后置句④被动句)
二、(一)7.D (如果,假如,与例句同。

ABC都是“苟且”的意思)
8.B (乐岁:丰年)
9.C (A文中没有提到工商业的问题。

B孟子主张治礼义必须建立在民有恒产,“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的基础之上。

D项的信息文中并未提到) (二)10.D (认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及那个人吗?)
11.A (课文的中心议题是为政问题,而不是学习问题,因此排除BC。

文中没有提到听从别人劝告的事,由此而排除D)
三12.A (“干”意为“涉及”)
13.D(D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意同,释为舒缓、闲暇无事的样子。

A尽管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奔放、不受拘束之意,但根据文意,此处应释为不守法度,任意故为,为贬义;但现代汉语意为奔放自如、奔驰无阻;为褒义。

B古代汉语意为斟酌事势所宜,不必上奏而自行处理;现代汉语一般指方便合适,便利。

C古代汉语用为名词,意为英明雄俊,指才能杰出者;现代汉语用为形容词,指才能出众,或容貌俊秀又有精神)
14.D (均为连词,但前一个“而”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后一个“而”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

A介词,相当于“跟、同”。

B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副词,表示事理上的顺承和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就”)
15.C(排除①⑥,①是说符坚和王猛在谈论到历代兴亡大事时所见相同,⑥为符坚对王猛的评价) 16.C (“对此,当时很少有人非议他”应为“当时的舆论因此相当地轻视他”。

“少”意为轻视、看不起)
[译文]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县)人,学识广博,好读兵书,谨慎稳重严肃坚毅,气概雄强高远,不为琐事萦怀,若不是志趣相投之人,根本不与交往。

因此浮华之士都轻视与嘲笑他。

但王猛悠然自得,不把这放在心上。

符坚听说了王猛的名望,召见他,一见面就如平素知己,谈论到历代兴亡大事,好像不同的牌却刻有相同的文一样,所见相用,就如刘备遇到了诸葛亮。

当时始平县地方豪强不守法度,任意胡为,抢劫与偷盗纷行,于是就调任王猛为始平县令。

王猛到任之初,宣示法令,严刑治理,明察善恶行为,严厉约束地方豪强。

因以鞭刑处死一个官吏,百姓上诉控告他,有关官员也上奏弹劾,诏今用刑车将他押送上交廷尉立案追究。

符坚亲自审问他,说:“当政的根本,是以道德感化作为首选,你到任不久却杀人无数,这是多么的残暴啊!”王猛说:“我听说主管一个安宁的国度当用礼治,而治理一个动乱的国度当用法治。

陛下不认为我无能,把政务繁难的县交给我治理,我当为贤明的君主除去凶恶和奸猾之徒,刚杀了一个奸猾之徒。

其余的尚有上万,如果陛下认为我不能除尽凶暴之徒,维护法律制度,我岂敢不甘心受刑,为我辜负了陛下而谢罪。

但因残暴施政的罪名所受的刑罚,我实在不敢承受。

”于是符坚赦免了他。

王猛镇守冀州,符坚任凭王猛在六个州之内斟酌事势所宜,可自行处理而不必上奏,选拔任用才能杰出者,用来补充关东地区的郡守和县令的缺员,授职之后,只要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

不久,入朝担任宰相,王猛主管政事公平,流徙放逐了不尽职的官员,选拔隐居和不得志的人才,重用贤能的人才,对外加强军备;对内崇尚儒学,鼓励督促百姓从事耕织,进行正直和知耻的教育,没有有罪却不被刑惩的,没有有才却不被任用的。

符坚曾经悠然地对王猛说:“你日夜勤劳,毫不怠情,为日常纷繁的政务担忧、辛劳,有了你,我就如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一样,将可以终年悠闲自得了。

”王猛就是如此地被看重。

王猛性情刚毅,明察清正严肃,对于善与恶尤其分明。

地位低下时,受人一餐饭这样小小的恩惠,没有不报答的;怒目相视这样小小的怨恨,没有不报复的。

当时的舆论因此相当地轻视他。

四、17.(1)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18.(1)大王您不要以为老百姓说您吝啬感到奇怪
(2)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3)我们的君王大概很健康吧,不然,怎么能够击鼓奏乐呢?
(4)如果有不嗜杀好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伸长脖子盼着他来
19.(1)战国儒家仁义
(2)《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乐》、《易》、《春秋》
五、20.参照高考信文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