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春秋的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春秋的读后感
篇一:《家春秋》读后感
《家春秋》—读后感
《家》、《春》、《秋》被人们合称为《激流三部曲》是使巴金赢得
世界声誉的作品。

在我读完后,我觉得这部书的整体内容像是现代版的
《红楼梦》。

整部小说诉说了一个封建家庭的四分五裂,最终衰落的故事。

整个阅读过程都沉浸在沉重的压抑情绪之中,直到最后濒临麻木的状态。

从《家》里的梅、鸣凤、瑞珏,到后来《春》里的惠、海臣,再到最
后《秋》里的倩儿、淑贞、枚,没有一个该是和死亡扯上关系的人,却一
个接一个过早的撒手人寰,怎不令人哀婉叹息?然而痛惜之余我却无法将
这些归咎于生命的无常,其实是他们自己有意或者无意的放弃了生的权利。

最主动的当属鸣凤,她是抱着殉情的念头慷慨赴死的,在她是爱了不该爱
的三少爷觉慧,地位的悬殊使得她的爱情只能是一场幻梦,可她却不甘于
受人摆布去做一个老头子的姨太太,作为一个人微言轻的丫头她最具力量
的抵抗也就只能是自我了断了。

投湖是她短暂的生命中最壮丽的瞬间,因
为她是怀着一颗纯洁如初的心为她的爱情殉难,这本身就是一种超越自我
的生命升华,她的刚烈之举甚至让我有种畅快淋漓欢欣鼓舞的感觉,我愿
意相信她死得无怨无悔。

虽则如此,她的死也是可以避免的。

觉慧后来不
是也选择了离家出走吗,而且二小姐淑英不也在觉民和琴的帮助下成功出
逃了吗,如果鸣凤敢于把她的处境对觉慧直言相告,我想觉慧总会替她设
法的,高家这样的家主少一个丫头也不至于会大动干戈。

反观身份比她高贵得多的梅、惠还有瑞珏就有点让人憋气了。

这三个
女人因为爱了软弱的觉新而不得不一味隐忍退让最终都落得郁郁而终的下
场。

梅是守寡后忧郁成疾,多半心神耗损终至早亡,她的死多少还带有一点凄美之感。

其后便是瑞珏的死,她的死则完全属于人为,若不是觉新听信了陈姨太所谓产妇“血光之灾”的谗言将临产虚弱的瑞珏移到冰冷的城外安置疏于医治,也不至于就会难产而死。

若说有所不同,那便是她是名正言顺的为她所爱的男人而死的,因为她至少还占着一个妻子的名分,仅此而已。

最后轮到惠,她要算死得最惨的一个了。

她好像是梅的替身继续将爱而不得的悲剧命运演绎到极致。

她的死很大程度上是拜她那个狠心又固执的父亲所赐,硬将她嫁入一个视女人为卑微的古板门庭,结果就是怀孕了身体不适还要亲自下厨招待客人,后来竟因为患上小小的膀胱炎而送了命,其实这病本算不得什么恶疾,只需做一个简单的手术便可无碍,可夫家娘家顽固的宁是不肯相信西医的法子,硬生生拖成了尿毒症把这人白白给断送了。

她的性命丢的实在不值得,可细想想摊在这样冥顽不灵的两家人手里迟早也是被折磨致死。

三个薄命女子死得一个比一个更惨烈,而那个曾为她们所共同爱过的男人处境又能好多少呢?大少爷觉新是贯穿三部书的人物当中最令人不忍提及的一个。

他性格懦弱却又未能做到麻木不仁,讲究忠孝节义甚至到了能对长辈的各种无稽之谈唯命是从的地步,偏他又对种种不合理之处心知肚明。

他是内心充满良知的人却偏偏屡次违心的充当了旧势力的帮凶,将一个又一个他真正关心的人一步步推向命运的深渊。

眼睁睁看着自己爱的人相继命丧黄泉却又无能为力,他常常只能无助的希望那一切的苦痛都能由他一人来承受。

每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对他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甚至比逝者的骨肉至亲还要痛苦难当,他一刻也不曾停止为自己没有对他们尽到责任而羞愧自责。

实际上他比他的父辈们都更具家族责任感,只可惜他并不具有拯救这个日渐衰败的家族的力量,他又无法像他的二弟三弟一样无视它的存在勇敢的追求自我的新生。

我时常感觉到自己能切近他内心真
实的苦楚,也许因为在那里面隐约窥见了自己的影子,人若是要一味的画地为牢,那便没有人能够救你。

觉民和琴最终获得了他们期待中的幸福,觉慧和淑英也找到了广阔的自由天地,甚至留守家中的淑华也获准进读书,他们都通过抗争成功的把握了自己的命运。

最后连一味妥协的觉新也通过分家被动的得到了解脱,其实这也不过是一种理想状态罢了。

事实上无论抗争还是放弃都不失为一种快慰,而人生最苦的莫过于忍耐二字,那是一种慢性的毒,能腐蚀人的心性,麻痹人的神经,令人周身散发出污浊腐朽的气息,这个人就只剩一具空架子,生与死早已没有任何意义了。

《家春秋》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不同性格的人物内心苦苦的挣扎,努力抗争的迎来了温暖的春天,懦弱、畏缩的被旧势力冰冻。

通过一部好的作品可以使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何尝不是这样啊!
篇二:家春秋
家.春.秋
家,温馨柔软的字眼;家,充溢温暖和爱的地方;家,身心和灵魂的归宿。

但在他们的年代,一切都是假的
家,封建落后的代名词;家,摧残青春和戕害生命的地方;家,幸福和未来所要逃离的魔岛。

「br」
对觉新、觉民、觉惠他们而言,高公馆那个地方,不是给他们亲情、友爱,让他们汲取能量的家,而是压制进步,扼杀青春的囚笼。

他们兄弟三人可以说都是争争好儿郎,我欣赏他们,喜欢他们的个性各异。

「br」
觉惠是三弟,很幸运有两位兄长的呵护,他跟淑华很相似,两人是那
种率真直爽的人,对家庭的压抑,他第一个挣扎反抗,他高呼、呐喊,在
鸣凤死后,无法忍受家的腐朽,他选择出走,对别人他无法挽救,而无奈
的出走,是对自己的拯救,也是对封建家长无声的宣战。

「br」最喜欢觉民了,觉民跟琴,男才女貌,志同道合,简直就是天造地设
的一对。

所以觉得巴金老先生让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是顺理成章的,因
为觉民是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创造的适势英雄。

「br」
觉民有觉惠的活力进步和创造的胆量,但不像觉惠那么鲁莽,他有智慧;他有觉新对旧势力的了解,识时务为俊杰,但又不像觉新那么唯诺胆怯,他勇敢。

正因如此,他可以暂时忍受家里的堕落腐败、明争暗斗,他
置身事外,当遇到黑暗来袭---逼他与冯家结亲,他坚定对琴的爱情,
与爷爷斗争到底,终是旧不胜新,换来自己爱情道路的柳暗花明。

在外,
他与朋友一起,涌动青春的热血,开办报社,接力青春,抨击罪恶。

尤是
当四爸、五爸卖家之时,他对他们一番义正辞严的回击,字字如剑,刺破
他们的伟善,句句似匕首,插入他们冥顽不灵堕落至极的心,也戳破大哥
妥协求和的痴梦,擦亮他被绝望遮住的双眼,真是痛快!对付顽固不化、
做威做福而又愚蠢至极的人,就应该狠狠打击!「br」
而对觉新,他活的痛苦,我看得纠结。

觉新是位好大哥,是个称职的
子孙,我能理解他的哭衷。

作为嫡长孙,父亲去世后,他必须以十九岁的
稚嫩肩膀担负一切,他有自己的梦想,跟弟弟们一样的思想,有未来,想
反抗,但他不能。

当时的情形,虽然家已不成其家,曙光在黑暗的缝隙中
生长,但他面临的毕竟是手握刃器的老兵,觉新若反抗,即使他成功逃脱,那他两个弟弟就会面临那种命运,而且他不可能逃脱!「br」
当心爱的人一一逝去,当支撑他的家彻底摧毁,觉新,这只伏在迷雾
中的雄狮终于觉醒,沉默阿沉默,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伤至极逆流成力量,觉新的苏醒是必然,一旦苏醒,他不会辜负青春的力量,他还有那个家的黑色印迹:思想稍带保守,无一技之长。

但他是个有
希望的青年,或许,如果巴金老先生能写续集的话,觉新一定是在翠环的
爱意抚慰下,读书学本事,或教书或重进公司,带着自己的家,打拼。

「br」
没有负担高公馆这个家的时候,觉新在享受他的青春,朝气活力同在;当他踏上他
的作揖之路,看着妻儿爱人的生命随风消逝的时候,他的世界已是悲
秋遍野,尤似秋叶凋零。

摆脱公馆,重建全新小家,是他生命的再次逢春,触摸着身边的温暖,合书倚靠眺望窗外的雨打芭蕉,往事依稀浑似梦,都
随风雨到心头。

「br」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太幸运不能经历他们的一切,旧社会
下的家,只是一孔黑暗冰冷的笼,专制统治下没有丝毫的温存。

珍惜,珍
惜现在的家,充满春意爱谊的家,当我们进入人生的秋季的时候,还会有
一个春色满园的家留下
篇三:家春秋读后感
家春秋读后感
《家》、《春》、《秋》这是巴金的代表作,我看了以后,心底不禁
为他人感叹!
这三本书都是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的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从表面上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
礼法森严。

但事实上这个大家庭里处处充满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

真是个
虚伪的大家庭!
因为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也认识了许多人物:怯弱而背贞压力的觉新;充满正义感的进步青年觉民、觉慧与张蕴华;敢于抗击命运的淑英、鸣凤;
花天酒地的克明、冯乐山、克定,还有高老太爷这些性格与行为就决定了
他们的命运。

勇于进取、勇于抗争的觉民、觉慧、蕴华他们都会有美好的未来。


像蕴华所说的,这是一条路,一条充满了危险与挑战的路,这路上到处横
着青年们的尸体。

如果不搏一搏,坚持着,怎么会拥有自由、美好的青春
呢这条路,淑英、觉慧自由走过了,走到了上海
觉民与蕴华携手走着,要到幸福的明天。

而大哥觉新泽经过了这条路,他在长辈的一手包办下,远远的绕开了这条路,但他却在心中留下了痛苦,也在这条路留下了自己的尸体mdah;mdah;他在长辈的一手包办下,他失
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他失魂落魄,就像行尸走肉一般,他已失去了生活
的斗志,这就是一种死亡
该走的走了,该留下的留下了,残存下来的高家哀嚎着,有的为旧时
代的终结的害怕;也有为新时代的到来的惶恐。

最终高公馆散了,可那个
时代人再继续,挣扎着他们的命运,失去的已经是永远的消逝,活着的仍
在挣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