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期 严把三关 浅析养殖领域生物安全“HACCP”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03目前,我国养殖环节生物安全仍处于技术跟跑阶段,创新攻克不足,体系机制相对滞后。
养殖环节生物安全并非生物因子单一控制,而是综合理化因素调控与生物因子管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只有着眼全局,厘清思路,严控关键点,才能有效避免抓小失大。
为系统提升养殖领域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全力保障畜禽健康生产,本文就养殖环节生物安全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探讨,针对由生物因子导致的外界对养殖安全与养殖产物对外界安全的影响进行双向分析,并提出对策加以控制。
1前期严把规划关1.1
合理选址
选址以远离动物屠宰场、交易市
场、隔离场及无害化处理场等高风险场点为首要原则,距离以大于3km 为佳。
同时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1km 以上。
充分掌握在半径3km 范围内从事动物生产、经营的业主情况,为
消除安全隐患,可通过协议并购、入股安置等举
措进行“消纳”。
宜选择地势高燥、向阳通风、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饲料丰富,利于畜禽生长的区域。
1.2
科学布局
布局总体按风向、地势由上到下
依次为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无害化处理区,各功能区域之间以实体围墙分隔、无相互交叉为宜。
生产区外围配套建设人员隔离中心、物品处理中心,场区净道、污道严格分离,净道入口、污道出口分别配建洗消中心,严格消毒灭源,堵外疫、防扩散。
1.3
选定模式
明确生产方向,种畜禽生产、自
繁自养、专业育肥任选其一,根据所选类型,配套
建设生产圈舍及设施设备。
种畜禽生产重点把控种源品质及安全,确保畜禽向外单向流动。
自繁自养实行同一批次畜禽同时进出同一圈舍单元,各批次畜禽能有效隔离为宜。
专业育肥实行全进全出为佳。
2中期严把管理关2.1
严控“四流”2.1.1
严控人员流动
以“场外人员不进场、场
收稿日期:2021-01-15
牧业论坛
李倩1,李林祥2,曾德彬3
(1.四川省巴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巴中636000;2.四川省巴中市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四川巴中636000;
3.四川省巴中市畜牧工作站,四川巴中636000)
中图分类号:S85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8964(2021)03-0016-02
立足三期严把三关
浅析养殖领域生物安全“HACCP ”体系
16
内人员不窜岗”为原则,严格人员管理。
严禁畜禽贩运、保险理赔、兽医诊疗、兽药(饲料)销售等高风险人员入场,重点掌控生产区人员活动轨迹,饲养期间出场须报备,入场要严格执行人员隔离洗消制度。
2.1.2严控物品流动一是投入品,畜禽养殖环节投入品主要包括饲料、兽药及疫苗等。
首保饲料安全,通过消毒、检测、自动给料等手段,保障原料、加工、运输、储存、投喂全链安全。
其次保障营养均衡且全面,避免影响机体健康而增加染病风险。
兽药、疫苗必备国家批准文号、必按规定使用,严格执行禁药期、休药期。
二是保证器具专区专用、专圈专用、专项专用,定期清洗消毒。
三是重点监控所饲畜禽同源类产品,首选场区自给,若需外购则须检测合格后方可准入。
其余物资尽量坚持场内专用,入生产区的物资均须通过物品处理中心唯一入口处理传递。
2.1.3严控车辆流动场内外部车辆流动是疫情发生的风险因素之一。
应实施场内车辆、外来车辆分类管理,外来车辆,一律禁入,场内车辆严格区分用途,按办公(生活)、生产、污物处理各备一辆,场外备中转车一辆,专项对接场内生产区车辆,力保生产区车辆不出场,其余车辆不入生产区,所有车辆加强清洗消毒工作。
2.1.4严控风险生物流动场区外围建设实体围墙及大门,有效防止犬、猫、禽等外源动物入场,预防携毒(菌)传病。
场内避免养殖生产畜禽以外的异种动物,如有护院犬只,应在生产区外限定范围拴养。
场区配置防鼠带(板)、防鸟网、捕蚊(蝇)灯等设施,定期开展灭鼠除虫,有效预防高风险媒介生物滋生。
2.2强化管理
2.2.1强化环境管理将养殖场作为食品生产源地,从食品安全出发,做好环境清洁。
调控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等物理因素,保障畜禽生长环境福利,遏制细菌等有害生物生长。
定期开展环境清洗消毒,在保持可视洁净的同时,从场内核心区向外进行螺旋消毒,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确保微生态安全。
2.2.2强化健康管理坚持畜禽健康日常巡察制度,及早发现异常,快速控制处理。
落实定期监测+紧急排查制度,针对免疫病种,开展抗体监测,查堵防疫漏洞。
常态化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及时预警预报。
根据疫情发生形势,开展紧急排查,科学防疫。
2.2.3强化制度管理制度的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是保障养殖场高效有序运行的基砼。
应立足生产模式,建立健全饲养管理制度体系,包括日粮配制精细化、畜禽繁育良种化、动物防疫程序化及粪污处理无害化等制度。
为确保制度落实到位,须坚持“监督管理不兼岗,管理生产不脱节,饲养防疫不分家”等原则,力争织牢织密防护网络。
3后期严把处理关
3.1粪污处理粪污占养殖场末端污物产出量最大比重,不仅关系环保,还存在潜在病原威胁。
粪污无害化途径主要通过资源化利用实现,通过固液分离、生物发酵、种业消纳等途径,进行气化、电能化、肥料化等方式处理转化。
3.2病死畜禽处理病死畜禽是养殖环节安全风险最高的产物,对人类健康存在隐患。
病死畜禽处理方式包括深埋、焚烧、堆肥、化制等,通过特定理化环境和技术手段实现无害化。
现阶段各种处理方法相对成熟,但病死畜禽收集、运输等环节的安全易被忽略,因此,病死畜禽处理应尽量采取就近处理、全封闭(无渗漏)运输、全覆盖(人员、工具、环境)消毒的处理模式。
3.3其他废弃物处理主要包括生活类及生产类垃圾。
尤其是养殖环节的实验室检测废弃物,这是仅次于病死畜禽的又一安全隐患,应严格参照医疗废弃物处理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其他生活及生产类垃圾应按照垃圾分类进行合理处理。
生物安全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贯穿于养殖全链,潜藏于各个方面,与理化因子高度相关的系统工程。
只有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严格实行“防、堵、查、控、处、消”一体化,方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