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燕名著阅读之《西游记》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阅读指导教案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阅读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182dc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d.png)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在讨论中,教师应该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提高讨论效果。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导入环节,我提出了一个与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大家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西游记》中的情节有何相似之处。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共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的情节和人物。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对于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这是一部描绘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小说,它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典情节。这个案例展示了孙悟空的勇敢和智慧,以及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情节理解和人物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第十一至二十回,分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孩儿战孙悟空等经典情节;
3.第二十一至三十回,探讨女儿村、火焰山等神奇国度的寓意;
4.结合全书,讨论《西游记》中所体现的团结、勇敢、智慧、忠诚等品质。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西游记》,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56a67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8.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精读和跳读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在实际阅读中运用精读与跳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对一段文本进行精读和跳读,观察效果。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精读与跳读的理解仍不够透彻,可能需要我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针对性地解答他们的疑问。同时,我也会在课后加强自己的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这种阅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他们在区分精读和跳读的场合上还不够熟练,有时候过于关注细节,导致阅读速度缓慢,有时候又忽略了重要信息,影响了理解效果。这一点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两种阅读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精读与跳读的基本概念。精读是指仔细阅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跳读则是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筛选重要信息,忽略次要内容。这两种阅读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获取知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一精读案例。分析孙悟空、唐僧等人物形象,了解故事情节,体会寓意。同时,我们也会学习如何跳读其他章节,快速把握故事脉络。
2.跳读章节: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筛选重要信息,快速把握故事脉络,如跳读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三界妖魔故事传”等。
3.结合精读与跳读,对《西游记》进行整体把握,了解吴承恩的创作背景,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
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
![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4e183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e.png)
走进作者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 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 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 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 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 “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 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 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 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 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 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 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 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 朝、越等语言。
4、官封弼马温:齐天大圣向东海龙王讨得如意金箍棒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 死簿上的名字。东海龙王和阎王表奏玉皇大帝,请伏妖猴。玉皇大帝知其利害,便假心招安, 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水帘洞招安齐天大圣。将其受封弼马温。 5、大闹天空:悟空因向东海龙宫借得“如意金箍棒”,又去阴曹地府,从生死簿上勾销自 身姓名而被上诉人上仙界,玉皇大帝招他上界做弼马温。齐天大圣嫌官小,打到花果山水帘 洞,立起“美猴王”幌子。玉皇大帝派十万天兵天将抓捕悟空,没有取得成功,便请悟空管 理方法蟠桃园。悟空偷食潘桃,搅了王母娘娘的潘桃宴,又盗食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出龙宫。 玉皇大帝令托塔天王率十万天兵抓捕齐天大圣。齐天大圣击退了众天魔神。观世音菩萨引荐 二郎真君组队;太上老君在旁使袖箭帮助,最终齐天大圣被擒。齐天大圣被刀砍斧剁火烤遭 雷击,乃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炉锻练四十九日,仍然不会受到损坏,还练成慧眼。玉皇大帝找 来如来佛如来,才把悟空压在五行山脚下。经典故事 6、石猴拜师学艺:石猴为找寻永生不死的仙方,依据一老猴指点迷津独自一人驾筏外出上 学,师承菩提老祖,而出名悟空。齐天大圣从祖师爷学得和长生之法七十二般转变及“筋斗 云”。一日,齐天大圣受许多人挑拨,变成松柏树,造成祖师爷很慢,被赶出洞。返回花果 山水帘洞,与占山妖魔鬼怪厮斗制胜,带到被掳的众猴与物件,自称为美猴王。 7、四圣试禅心:骊山老母与观世音普贤,文殊菩萨变为母女俩四人,欲招唐三藏为夫,然 后将三个女儿嫁个齐天大圣八戒和沙僧,借以看看师生四人禅心是不是牢固,唯八戒意动神 摇,闯进后堂去撞天婚,被戏弄捆于树枝,八戒十分惭愧。
名著与阅读《西游记》教案
![名著与阅读《西游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a8d75b195f312b3069a544.png)
《西游记》教学设计泰兴市洋思中学孔红军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生2、学科:语文3、课时: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利用寒假阅读原着,新学期开学一个月内,没有读完的继续完成。
(百度阅读《西游记》)二、教学课题:名着推荐与阅读《西游记》三、教材分析:这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名着推荐阅读篇目,《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 电视上也演过好几个版本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在熟悉名着的基础上,更深入的理解名着,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激发起阅读的兴趣。
学习目标:1.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进一步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2.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3.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激发阅读文学名着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情节,理解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四、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合作探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们喜欢这首歌,我想也一定喜欢《西游记》吧?在四大古典名着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着。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着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百度MP3搜索?敢问路在何方西游记(二)比比知识:自学指导(一)1.《西游记》的作者是谁,什么朝代哪里人?2.你知道这本书的由来吧?明确:1.吴承恩;明代江苏淮安人。
2.答:唐代的大和尚玄奘到天竺取经,回国后,由他亲自口授,门徒记录整理,写《大唐西域记》一书,而稍后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给取经过程加上若干神话传说,不完全是信史了。
在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书中,神话传说的成分进一步增加,中心人物也由唐三藏变为神通广大的孙行者。
到元代,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一道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大体定型。
中考名著阅读复习《西游记》(修正版)
![中考名著阅读复习《西游记》(修正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5df20203d8ce2f006623d1.png)
沙僧的文化意义 自性清净,沙悟净是一切僧人的 代表。 忠孝义,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
《西游记》的主题 西游记》
讽刺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歌颂敢于斗 讽刺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 善于斗争,不为强权, 争,善于斗争,不为强权,乐观顽强的 精神, 精神,同时也告诉人们必须经历艰难才 能最终获得成功。 能最终获得成功。
在这四个人当中,我们或赞 赏孙悟空的英勇,或喜欢猪八戒 的活泼,或敬佩沙和尚的踏实, 但更多时候却讨厌唐僧的迂腐、 懦弱,经常流眼泪,那么,我们 到底应该怎样评价唐僧呢?
再见!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一个非常奇特 的人物形象。他优点和缺点参半,既朴 实、善良、憨厚,又自私、奸猾、贪图 小利、好吃懒做、贪图酒色;既贪图安 逸、心胸狭窄,一事当先,先顾自身但 却不忘大义。优点和缺点在他身上似乎 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体现。
猪八戒的文化意义
反应了人性的本能欲望和普遍弱点 国族性格的自我观照与反思 个体自然生命对神圣与崇高意义的漠视 对个体自然人性的呼唤
唐僧
1.精神境界崇高,实干能力不足 2.心地善良,信仰坚定,不畏艰险, 勇往直前。 3.是非不分,盲目慈悲,固执迂腐, 懦弱无能。
与历史上的陈玄奘相比,《西游记》中的唐僧 已经面目全非。历史人物的玄奘,是一个为了探 求佛法不畏艰难的英雄,而小说中的唐僧研究学 理探求佛法的目的变成了为唐王朝取回统治人心 改变人心的法宝,使江山永固。 因此他是王权和神权的代表,加之他以师父身份 领徒弟取经,具有父权的意义,所以他成了三权 合一的象征隐喻。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与阅读
《西游记》 西游记》
关于作者
吴承恩(1499-1582),字汝忠,号 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 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 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 四大名著之一。
第六单元整本书阅读《西游记》+练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六单元整本书阅读《西游记》+练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9604db9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b.png)
② 示例:这些 _落__泪__的__情__节__写__ _出__了__孙__悟__空__具__ _有__的__“__人__性__”__ _之__美__,_他__有__人___ _的__喜__怒__哀__乐__,__ _有__委__屈__、__懂__感__ _恩__,_不__仅__具__有___ _大__智__大__勇__,_还___ _有__大__仁__大__义__。__
(1)下表是某同学为《西游记》形象制作的卡片· ,有· 误的一项是(C )
选项 形象
相关情节
物性
人性
A 牛魔王 摩云洞激战孙行者 力大无穷 本领强大
B 猪八戒 高老庄娶妻当赘婿 喜睡厌动 贪闲爱懒
C 白龙马 宝象国化龙救三藏 负重前行 忠心耿耿
D 蜘蛛精 盘丝洞设计骗唐僧 结网捕食 奸诈狡猾
妖怪类别 动物:黄毛虎、白毛角鹿、羚羊 妖怪身份 车迟国国师
对妖怪的 描写
①摇摇摆摆,后带着一双丫髻蓬头的小童儿,往里 直进。 ②对国王径不行礼。 ③鹿力大仙又奏道:“陛下,我师兄原有暗风疾,因 到了高处,冒了天风,旧疾举发,故令和尚得胜。”
一是:__赌__砍__头__,_砍__下__虎__力__大__仙__的__头__;___
4.(2023·大连)班级将要开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专题探究 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专题:困难与方法 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有道是:方法总比困难多。唐僧 师徒取经路上的诸多故事很好地诠释了这一道理。请举一例加 以简析。
_唐__僧__师__徒__西__天__取__经__时__受__阻__于__火__焰__山__,_孙__悟__空__三__调__芭__蕉__扇__。__悟__空__ _先__是__钻__入__铁__扇__公__主__腹__中__,_却__得__到__一__把__假__扇__。__后__来__悟__空__变__成__牛__魔__ _王__从__铁__扇__公__主__那__里__骗__走__真__扇__,_但__归__途__中__却__被__牛__魔__王__骗__回__。__最__终__ _孙__悟__空__和__猪__八__戒__等__人__大__战__牛__魔__王__,_逼__得__铁__扇__公__主__借__出__芭__蕉__扇__扇__ _灭__火__焰__。__唐__僧__师__徒__得__以__继__续__西__行__。__可__见__,_在__人__生__中__遇__到__困__难__时__, _要__多__角__度__思__考__,_想__方__设__法__解__决__问__题__,_最__终__才__能__战__胜__困__难__,_走__向__成__ _功__。___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b46491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1.png)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情分析《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第8至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阅读方法:根据兴趣和阅读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和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的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初看《西游记》,多半是对情节的兴趣比较浓,往往忽略对人物的观感。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过程虽长,却有不少相似的情节。
所以我们选择了人物形象作为切入点,特别是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是中国人最早的英雄形象之一,它深入人心,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选择这个形象,能够激发学生对《西游记》整本书的阅读兴趣。
同时,通过关注孙悟空的成长,学生还能够借以观照自己的人生,能够有所感悟和思考。
七年级学生在阅读大部头作品时,往往有些发怵,阅读的时间拖得长,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系统的阅读方法,习惯眉毛胡子一把抓。
作为一堂名著导读课,教材上有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我们正好针对很多孩子读书不分主次的弱点,教同学们学习精读和跳读的阅读方法,运用良好的方法读书,分析人物,关注人物的成长变化。
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品及人物形象;2、学习跳读和精读的阅读方法;3、能够运用精读和跳读的方法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https://img.taocdn.com/s3/m/c86ce80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8.png)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概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创作于明代,是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孙悟空等角色取经西天的故事。
本文档旨在为读者提供《西游记》的精读和跳读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该作品。
精读部分:第一章东胜神洲幸会猴王- 介绍了主角孙悟空的由来,以及他在东胜神洲的活动和地位。
第二章大闹天宫- 描述了孙悟空与天宫诸神的斗争,展现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和不服输的性格。
第三章到了花果山上觅师父- 叙述了唐僧师徒一行人来到花果山,寻找孙悟空做师父的过程。
第四章遇见猪八戒- 详述了唐僧师徒在旅途中遇到猪八戒,介绍了猪八戒的特点和背景故事。
第五章遇见沙和尚- 讲述了唐僧师徒又遇到了沙和尚(沙悟净),并且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形成了完整的三藏取经团。
跳读部分:第十六章观音委任避妖宝钻地- 讲述了观音菩萨派观音庙的封神使者为唐僧师徒提供了避妖宝钻地帮助他们在的追捕下逃生的故事。
第二十八章段公公捉妖- 描述了唐僧师徒在游历时遇到的,以及段公公如何用法力捉拿的过程。
第三十七章打家劫舍警讯宝宝- 叙述了唐僧师徒在路上遇到的一伙打家劫舍的土匪团伙,并且被他们威胁,最终被孙悟空等人解救的故事。
第四十五章猪八戒卖拐骗人- 讲述了猪八戒因为贪婪而卖拐骗人的经历,最终引发了一系列的麻烦和误会。
附件:1.《西游记》全文PDF版本2.《西游记》电子书版本法律名词及注释:- 版权:法律规定的对作品及其表演者、制作者、发表者享有的权益。
- 侵权:未经版权所有人许可,在法定的限度范围内使用作品或侵犯作品制作者的著作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7bc74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0.png)
中间的诗歌不读有没有关系?
合作探究
方法指导 1. 主动地舍弃。跳读是在阅读中,有意识的跳过一 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或篇章而抓住读物的关键性材料的速读 方法。跳读是通过省略次要信息来加快大脑对文字的反应 速度,是阅读速度与思维过程的同步进行。
整体感知
内容概要
《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 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 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小说以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角,塑造了一个敢 于反对天宫、地府的统治者,专“与人间抱不平”“济困扶危,恤孤念 寡”的英雄形象。这部小说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为了寻找、追求、实 现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伟大的事业,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 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以顽强的毅力战胜这些困难与挫折。
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备查
背景介绍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唐太宗贞
观三年(629年),僧人玄奘为求佛经真义,不 顾禁令,偷越国境,去天竺(今印度)取经,历 时十七年,行程5万余公里,途经数十国,备受 艰难困苦,取得大小乘佛教经律论657部,堪称 历史伟人。梁启超称他为“佛学第一人”,鲁迅 赞扬他为“民族的脊梁”。后来,其弟子辩机根 据其口述西行见闻,整理成《大唐西域记》,记 叙了取经途中的艰难困苦和异域风情。
孙
与神的变幻不测、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谐 地融为一体。
悟
空
缺点: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
爱作弄人。
精读细研
猪八戒
“我拿了攒在这里,零零碎碎有五
钱银子,因不好收拾,前者到城中,央
了个银匠煎在一处,他又没天理,偷了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课件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42741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9.png)
仙气,叫“变!”变作个枣核钉儿,撑住他的上腭子,把身一纵,跳出口外, 有几分狡黠的机灵表现得
淋漓尽致。
就把铁棒顺手带出,把腰一躬,还是原身法像,举起棒来就打[1]。那妖精
也随手取出两口宝剑,叮当架住。两个在山头上这场好杀:
创作背景
吴承恩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 书籍。好奇闻,又喜读唐人传奇,从中汲取营养,这对《西游记》 的创作有着重要意义。唐僧取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为《西 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做了多年准备和资料积累后,吴承恩 才动笔创作。他呕心沥血,历经数年才完成了这部堪称世界文学 瑰宝的《西游记》。
人物卡片
孙悟空:法号行者,唐僧大徒弟,号称“美 猴王”“齐天大圣”。本领高强,会七十二 变;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 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 化。他生性桀骜不驯,爱憎分明,疾恶如仇, 英勇无畏。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中,诞生入死, 忠诚不二,降服无数妖魔鬼怪,取经后被封 为“斗战胜佛”。
以上选段内容出自
(B )
A.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B.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C.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D.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划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真题演练
下面依次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表述,
无误的一项是 ( C )
真假美猴王
重点解读
三调芭蕉扇
人物卡片
唐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号三 藏。在他身上,封建儒士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 虔诚集于一身。一方面,他心地善良,信仰坚 定,明知到西天去必然会遇到许多艰巨险阻, 但仍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论遇到多少困 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他从来没有动摇 过。但另一方面,他不辨真假,乱施善心,胆 小软弱。
新课标新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之考点梳理
![新课标新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之考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8d6d80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0f.png)
新课标新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西游记》——考点梳理本文主要内容是《西游记》考点梳理,涵盖作品类型与创作背景、主要人物及其特点、经典情节、主题与寓意、文学特色以及整本书阅读策略。
依据教育核心素养,提供深入解读与阅读策略,助力学生深入理解经典,提升文学素养。
本文适合教师备课,家长辅导,学生备考。
一、作品类型与创作背景《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品类型和创作背景都对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深层含义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我为你梳理一下:1. 作品类型《西游记》是神魔小说(又称为奇幻小说)的代表作。
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神话与幻想:小说中的人物、场景和情节充满了神话色彩和奇幻元素。
例如,孙悟空的“筋斗云”、唐僧的取经使命、各种神仙妖怪的出现等,都体现了神话世界的设定。
(2)讽刺与寓言:虽然作品的外壳是神话冒险故事,但它也深刻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现象,诸如官僚腐败、宗教信仰的虚伪等问题。
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反映了人性、社会与宗教的多重复杂性。
(3)宗教色彩:作品融入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尤其是取经之旅,象征着修行和成佛的过程。
小说不仅有神仙妖魔,还穿插了佛教经典、道家炼丹术等内容。
(4)冒险与成长:《西游记》具有经典的“英雄成长”元素,唐僧和他的徒弟们在旅程中不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展现了个人成长与转变的过程。
2. 创作背景《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十分丰富,涉及历史、宗教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1)作者:吴承恩《西游记》的作者普遍认为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他生活在明代中期,虽然没有太多关于他的详细记载,但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吴承恩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
吴承恩的学识广博,精通儒学、道学、佛学等,且在小说创作方面具备深厚的功底。
(2)创作时期:明代《西游记》大约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
这一时期,明朝社会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但也面临着许多社会矛盾和文化冲突。
儒家学说虽然盛行,但道教与佛教依然影响深远,吴承恩的创作便是在这一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完成的。
《西游记》
![《西游记》](https://img.taocdn.com/s3/m/e8e08725915f804d2b16c135.png)
结合《西游记》主题曲和你的阅读体验,你能悟 出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蕴理含的道理吗?
欢迎专家批评指正!
唐僧
崇信佛法,严守戒律, 心地善良;目标明确, 立场坚定,勇往直前;
胆小懦弱,贤愚不分, 好坏不辨。
孙悟空
无所畏惧,敢于反抗, 不受束缚,勇敢机智, 嫉恶如仇,本领高强;
桀骜不驯,喜戴高帽, 好胜心强;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语文
名著阅读之《西游记》
吴承恩
泰兴洋思中学
殷高峰
名 著 阅 读
学习目标
通过自学、思考、研讨,理 清课本中节选片段的情节,简要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并 初步理解小说主旨。
1.“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他为什 么又叫“孙悟空”? 2.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叙述孙悟空“一调芭蕉 扇”的故事情节。 3. 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铁扇 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
正方观点:看电视剧比看原著好。
反方观点:看原著比看电视剧好。
3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发言!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啦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 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翻山涉水,两肩霜华 风云雷电,任叱诧 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 啦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 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 人心, 令人喜爱; 好吃贪睡,爱占便宜, 搬弄是非,打退堂鼓, 耍小聪明,常常误事;
沙和尚
忠厚老实,仁慈善良, 吃苦耐劳,调解矛盾;
循规蹈矩,缺少主见。
3分钟后,比谁回答准确!
1.孙悟空成为众猴之王的经历给你怎样 的启示? 2.有人认为孙悟空钻进妖怪肚子的做法 不够光明磊落,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e6b118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e.png)
三、精读方法指导—把书读“厚”
重点精读,反复揣 摩、品味,甚至可 以角色扮演
读“厚”
学习圈点批注
做读书笔记,摘抄精彩 优美段落,或写片段简 评,及时记录自己的阅 读感受,写读后感或人 生启示。
从写作角度去读。 分析作者的立意、 构思、遣词造句、 思想感情、手法
三、精读精彩情节
(一)《大闹天宫》 (二)《三打白骨精》 (三)《车迟国斗法》 (四)《女儿国遇难》 (五)《真假美猴王》 (六)《智取红孩儿》 (七)《四圣试禅心》
(二)分析人物形象 3.悟空第一次借回假扇后,使火焰山的火越来越猛,唐僧等 人的反应如何? 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在小组内读一读,并试着分析他们的人 物性格。
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 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 三藏道:“那方无火?” 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又问:“那方有经?” 八戒道:“西方有经。” 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 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 难。”
那罗刹女听言,忙整云鬟,急移莲步,出门迎接。这大圣,下雕 鞍,牵进金睛兽,弄大胆,诓骗女佳人。罗刹女肉眼,认他不出, 即携手而入。着丫鬟设座看茶,一家子见是主公,无不敬谨。须 臾间,叙及寒温。“牛王”道:“夫人久阔。”罗刹道:“大王万 福。” ……又道:“近闻悟空那厮保唐僧,将近火焰山界,恐他来 问你借扇子。我恨那斯害子之仇未报,但来时,可差人报我,等 我拿他分万段,以雪我夫妻之恨。”罗刹闻言,滴泪告道:“大王, 常言说男儿无妇财无主,女子无夫身无主。‘我的性命,险些儿 不着这猢孙害了!” ……罗刹复接杯斟起,递与大王道:“自古 道:“妻者,齐也。”夫乃养身之父,请甚么谢。”两人谦谦讲讲, 放才坐下巡酒。
······
2.《西游记》
![2.《西游记》](https://img.taocdn.com/s3/m/a45789042e3f5727a5e962ac.png)
2020
语文
安 徽
中考帮
第二部分 语文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名著阅读
2019年《考试纲要》规定的名著考查篇目
第2篇 西游记
[10年3考,2018、2017、2012年考查]
专题二 名著阅读——《西游记》(10年3考)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全书故事引人入胜。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 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主要介绍唐僧的身世,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 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 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这部小说更像一个励志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 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到达胜 利的终点。
专题二 名著阅读——《西游记》(10年3考)
专题二 名著阅读——《西游记》(10年3考)
专题二 名著阅读——《西游记》(10年3考)
专题二 名著阅读——《西游记》(10年3考)
专题二 名著阅读——《西游记》(10年3考)
专题二 名著阅读——《西游记》(10年3考)
安徽中考帮
安徽中考 一帮到底
阅读西游记高红燕
![阅读西游记高红燕](https://img.taocdn.com/s3/m/64730ea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6.png)
阅读西游记高红燕教学目标:1.了解;2.了解作品主要内容;3.品味作品的精彩情节;4.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人物形象;5.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1.猜谜语,引出《西游记》,说起它,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
各种版本的书在同学们手中传来传去,我们完全沉浸在书中描绘的神魔世界中。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到《西游记》中走一回。
2.把你所了解的《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向大家作介绍!可以介绍小说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说说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讲解名著,了解在中国的文学宝库中,有这样四部脍炙人口的书,分别是(幻灯出示)——《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人们称为四大古典名著。
这当中,《西游记》是最受我们孩子喜欢的。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出身于一个从“两世相继为官”,终于没落为商人的家庭。
科场屡试不第,长期过着一种卖文自给的清苦生活。
他为人风趣,酷爱民间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生活经历使他愤世嫉俗,也使他狂傲不羁,便自然地引发他的一些“怪诞”的想法,也因此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神魔小说《西游记》。
3.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人分析《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谓是孙悟空的一部“英雄史”。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这是唐僧师徒四人的一部“创业史”。
过渡:《西游记》这本书,我感觉同学们都非常爱读。
但读书不是盲目地翻书,是要讲方法的。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名著阅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名著阅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https://img.taocdn.com/s3/m/4d5f851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9.png)
难埋下伏 经过:红孩儿口喷三昧真火无人能敌,悟空请来龙王施雨灭火,
笔) 反被灼伤;八戒去请观音,却被红孩儿假扮的观音骗入洞内;悟
空前往南海请观音菩萨帮忙。
结果: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收他做了善财童子。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章回: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起因:孙悟空放走车迟国僧人,并与八戒、沙僧变为“三清” 戏弄虎力、鹿力、羊力三大仙。 车迟国斗 经过:国王命唐僧师徒与虎力、鹿力、羊力三大仙赌胜求雨。 法 虎力大仙先登坛作法,召来风、云、雾诸神和四海龙王,但被 悟空使计,无雨降下。唐僧登坛,悟空暗中施法,风雷大作, 暴雨倾盆。后又赌高台坐禅、隔板猜枚、利刃砍头、剖腹剜心、 油锅洗澡等。 结果:悟空使计,三大仙皆输。
眼金睛。悟空奋起反击,大闹天宫。
结果:孙悟空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章回: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起因:白骨精为图长生不老,想吃掉行至白虎岭的唐僧。 经过:一打——白骨精变成少女来山上送饭还愿,被悟空识破后 三打白骨 一棒打死,妖精在落棍前化出元神逃走;二打——白骨精变成老 精 妇寻女,悟空识破后又打,妖精再次化出元神逃走;三打——白 (孙悟空第 骨精变成老公公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定住妖精元神将其一 二 棒打死。 次离开唐 结果:唐僧以为悟空打死了三个无辜的人,加上八戒挑拨,最后 僧) 赶走了孙悟空。 启示:①不要为事物的外表所蒙蔽,应当仔细辨明真相;②不要 不加思考地听信谗言。
夸张。③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
阅读启 (依据教材名著导读)人生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独立不羁、任个性张 扬、追求自由、反抗一切权威、嫉恶如仇,用一 句话概括,那就是“真如本性任为之”,一切皆 率性而行。
“我今日去做和尚了。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 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 婿过活。”
“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 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旧褊衫,破 帽子,分两件与他罢。” 八戒在一旁唆嘴道:“师父,说起这女子,她 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说她 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试手打她一下,不期就打杀 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 ,变做这等样东西。”
《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 作品。共一百回,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 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怪,到西 天修成了“正果”,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共 四十一个故事。
西游记的情节就象是一部妙 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味精彩的故 事情节。
看看自己是否认得下面几位仁兄吧!
孙 悟 空
翠云山:铁扇公主;
摩云洞:玉面狐狸;
C
5、师徒四人及白龙马最后得到了
怎样的光荣称号?
旃檀(zhāntán)功德佛;斗战圣佛;
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
李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室,准备借一本名著。面对 眼前众多的书,李林不知怎样选择,这时,你走过去热 情地向他推荐。请在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 (部),从作品 特点、故事梗概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方面来向他介绍。
(备选书目:《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汤姆·索亚 历险记》、《朝花夕拾》等) ①书名:
②故事梗概:
③作品的特点 ( 指作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 、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可任意选取一点作简介):
④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活链接:
唐僧师徒克服八十一难,终成 正果。在我们生命的日子里,其实 也是一样,有晴天,也会有阴天、 雨天、雪天,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 有平川坦途,也有无舟之渡,无桥 之岸,那么,同学们,在人生的道 路上,我们如何应对这些“磨难” 呢?
精神境界崇高, 实干能力不足
好了,我们刚才一起来 探讨了西 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相关的 情节, 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我们通过 刚 才的探讨,结合我们的实践来看一下 ,阅读《西游记》后,在生活中给我 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四.我们的感悟
团队力量
一个团队中各司其责,通力合作, 才能达到目标。
成功=信念+智慧+勇敢+奉献+坚持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不 成还要戴着金箍儿,你还要念甚么《紧箍咒》 儿?趁早儿念个松箍咒,脱下来,打得粉碎, 切莫叫那菩萨再去捉弄他人。”
孙悟空是作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墨重彩精心塑造 的一个艺术形象,在作者充满激情 的笔下,他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 有着强烈叛逆精神的顶天立地的英 雄。
沙 僧
猪 八 戒
唐僧
除了生动的情节之外,在这部神魔小 说中,塑造了很多生动的形象。如玉帝、 如来、观音、哪吒、二郎神以及在取经路 上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妖怪。人物繁多,不 能一一细数,今天我们只看师徒四人。
如 来 佛 祖
观 音 菩 萨
太 白 金 星
二 郎 神
托 塔 天 王
阎 王
玉 皇 大 帝
哪 吒
三.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从唐僧师徒四人中选一人,结合情节对所选之人 作出较全面地辨证地评价?
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说的。 3.该书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 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B 4、 师徒四人到过很多地方,请说出3个。
并说出所到之地遇到的妖怪名称。
白虎岭:白骨夫人; 琵琶洞:蝎子精; 黑风山:黑熊怪,白衣秀士白花蛇; 黄风岭:黄风怪 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 车迟国:虎力、鹿力、羊力大仙 平顶山莲花洞:金角银角 通天河:鲤鱼精; 乌鸡国:假国王狮子怪; 青龙山:犀牛怪
优点:憨厚老实,既 勤劳、朴实、善良、有本领, 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 空第一得力助手,不忘取经 大义,是取经路上不可或缺 的人物。 缺点:好吃懒做,好占 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 常常要打退堂鼓,有时爱撒 个谎,又自私狡黠、贪图小 利;既心胸狭窄,一事当先, 先顾自身。
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滑。
结 束 语
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在于精彩的故 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 的主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信同学们一定 会接触到更多的名著!也希望名著能给 大家带来心灵的滋养。最后,让我们在 音乐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
三藏答曰:“弟子我曾对佛许下洪誓大愿, 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 ,使我们法轮回转。” 三藏勒马道:“悟空,切莫伤人,只吓退他们 便罢。” 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 今日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斋送我 等,你怎么说她是个妖精?”
优点:唐僧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有理想 追求、到西天取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义无反 顾。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 从来没有动摇过。 缺点:是非不分,盲 目慈悲,慈悲到了糊涂的境 地。又固执迂腐,显得懦弱 无能。
猜谜语
欧洲航海志(打一书名)
——(明)
吴承恩
1. 2. 3. 4. 5.
了解作者; 了解作品主要内容; 品味作品的精彩情节; 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
本文作者是:
吴承恩
他是明朝小说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江苏淮安人,出身于一个从“两世相继为官 ”,终于没落为商人的家庭。科场屡试不第 ,长期过着一种卖文自给的清苦生活。他为 人风趣, 酷爱民间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 生活经历使他愤世嫉俗,也使他狂傲不羁, 便自然地引发他的一些 “怪诞”的想法,也 因 此 才 有 了 我 们 今 天 的 神 魔 小 说 《西游记》。
成功定律
有人说: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 ,让孙悟空一个人去取经就成了!你 认为能行吗?
A
B
C
D
A
1.《西游记》的作者是谁,什么朝代哪里人?
吴承恩;明代江苏淮安人 2.取经的师徒四人指哪四人?“皇帝轮流做, 明年到我家”这句有名的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 说的。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句话是
和孙悟空、猪八戒比较起来,沙和尚 显得故事较少,生气不足,那么如果没有了 沙和尚行不行?
不行,因为当孙行者和八戒闹矛盾的 时候,须由他出来劝说调解,两位师兄外 出时,就由他陪伴师傅,如果没有了他, 唐僧就危险了,经也取不成了。所以沙和 尚是不能缺少的一位人物。
道德的典范,是粘合剂,调和剂
君子是我们传统社会推 崇的道德楷模。君子讲信用, 恩怨分明,坚持原则,沙僧正 是这样的君子。沙僧循规蹈矩、 一本正经、埋头苦干、默默无 闻、小心谨慎、明哲保身,忍 辱负重、顾全大局,恩怨分明、 诚实不欺,执着事业、信念坚 定,关键时刻不失义骨侠肠, 他是道德之典范 。他也是取经 人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是 粘合剂,又是调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