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第7课时溶度积的相关计算及溶解图像教案鲁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时溶度积的相关计算及溶解图像
[课型标签:题型课提能课]
考点一 K sp的相关计算
1.K sp计算相关的常见角度及解题策略
常考角度解题策略
根据定义式或者数形结合
求K sp,或者判断沉淀金属
离子所需pH
直接根据K sp(A m B n)=[A n+]m[B m-]n解答
,如果已知溶解度,则化为物质
的量浓度再代入计算
沉淀先后的计算与判断
(1)沉淀类型相同,则K sp小的化合物先沉淀
(2)沉淀类型不同,则需要根据K sp计算出沉淀时所需离子浓度,所
需离子浓度小的先沉淀
根据两种含同种离子的化
合物的K sp数据,求溶液中
不同离子的比值
如果溶液中含有I-、Cl-等离子,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开
始沉淀时,求溶液中(I)
(Cl)
c
c
-
-
,则有(I)
(Cl)
c
c
-
-
=(Ag)(I)
(Ag)(Cl)
c c
c c
+-
--
⋅
⋅
=sp
sp
(AgI)
(AgCl)
K
K
判断沉淀的生成或转化
把离子浓度数值代入K sp表达式,若数值大于K sp,沉淀可生成或转
化为相应难溶物质
2.K sp计算的易错点
(1)涉及Q的计算时,所代入的离子浓度一定是混合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因此计算离子浓度时,所代入的溶液体积也必须是混合溶液的体积。
(2)离子沉淀完全时的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1×10-5 mol/L。
(3)计算K sp或Q时一定注意不要漏掉离子浓度的幂。
类型一判断沉淀的生成或沉淀的完全
[典例1] (2017·全国Ⅰ卷节选)Li4Ti5O12和LiFePO4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还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来制备。
工艺流程如下:
若“滤液②”中c(Mg 2+)=0.02 mol ·L -1,加入双氧水和磷酸(设溶液体积增加1倍),使Fe 3+
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Fe 3+)=1.0×10-5mol ·L -1
,此时是否有 Mg 3(PO 4)2沉淀生成?
(列式计算)。
FePO 4、Mg 3(PO 4)2的K sp 分别为1.3×10-22、1.0×10-24。
解析:加入双氧水和磷酸后,溶液体积增加1倍,c(Mg 2+
)变为原来的1
2
,即c(Mg 2+
)=0.01
mol ·L -1,Fe 3+
恰好沉淀完全时,溶液中c(P 34O -
)=
sp 43(FePO )(Fe )
K c +=
225
1.310110--⨯⨯mol ·L -1=1.3×10-17
mol ·L -1。
Q[Mg 3(PO 4)2]=c 3(Mg 2+)·c 2
(P 34O -
)=0.013
×(1.3×10
-17)2
=1.7×10-40
<K sp [Mg 3(PO 4)2],故没有 Mg 3(PO 4)2沉淀生成。
答案:Fe 3+
恰好沉淀完全时,c(P 34
O -)=225
1.310110
--⨯⨯ mol ·L -1=1.3×10-17 mol ·L -1。
c 3(Mg 2+)·c 2(P 34O -)值为 0.013×(1.3×10-17)2=1.7×10-40
<K sp [Mg 3(PO 4)2],因此不会生成Mg 3(PO 4)2沉淀
[对点精练1] 硫酸锌是制造锌钡白和锌盐的主要原料,也可用作印染媒染剂,医药上用于催吐剂。
已知25 ℃时,K sp [Zn(OH)2]=1.0×10-17 mol 3·L -3,K sp (Ag 2SO 4)=1.2×10-5 mol 3·L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在水中加入少量ZnSO 4固体时,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 W 减小
B.ZnSO 4溶液中:c(Zn 2+)+c(H +)=c(OH -
)+c(S 24O -)
C.向0.5 L 0.02 mol ·L -1
ZnSO 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AgNO 3溶液即可生成Ag 2SO 4沉淀 D.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低于1.0×10-5 mol ·L -1
即可认为该离子被除尽,常温下要除去0.2 mol ·L -1ZnSO 4溶液中的Zn 2+
,至少要调节溶液的pH ≥8
解析:K W 仅与温度有关,A 项错误;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2c(Zn 2+)+c(H +)=c(OH -
)+2c(S 24O -),B 项错误;c 2(Ag +)·c(S 24O -)=0.01×0.01×0.01 mol 3·L -3=1×10-6 mol 3·L -3
<K sp (Ag 2SO 4),所以没有
沉淀产生,C 项错误;c(OH -
×10-6 mol ·L -1
,D 项正确。
类型二 计算溶液中某一离子的浓度
[典例2] (2016·全国Ⅰ卷节选)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 2CrO 4为指示剂。
以AgNO 3标准溶液滴定溶
液中Cl -,利用Ag +与Cr 24O -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
当溶液中Cl -
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5 mol ·L -1)时,溶液中c(Ag +)为 mol ·L -1
,此时溶液中c(Cr 24O -)
等于 mol ·L -1。
(已知Ag 2CrO 4、AgCl 的K sp 分别为2.0×10-12和2.0×10-10
)。
解析:由K sp (AgCl)=c(Ag +)·c(Cl -)可得:c(Ag +
)=
sp (AgCl)(Cl )K c -=105
2.0101.010
--⨯⨯mol ·L -1=2.0×10-5 mol ·L -1
,又由K sp (Ag 2CrO 4)=c 2
(Ag +
)·c(Cr 24O -
),可知
c(Cr 24
O -
)=
sp 242(Ag CrO )(Ag )
K c +=12522.010(2.010)
--⨯⨯mol ·L -1=5.0×10-3 mol ·L -1。
答案:2.0×10-5
5.0×10-3
[对点精练2] 在1.0 L Na 2CO 3溶液中溶解0.01 mol BaSO 4,则Na 2CO 3溶液的最初浓度不得低于 mol ·L -1(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已知:K sp (BaSO 4)=1.1×10-10 mol 2·L -2、K sp (BaCO 3)=5.1×10-9
mol 2·L -2
]。
解析: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
23
CO -
(aq)+BaSO 4(s)BaCO 3(s)+S 24O -
(aq)。
K=2423[SO ][CO ]--=224223[Ba ][SO ][Ba ][CO ]+-
+-
=sp 4sp 3(BaSO )(BaCO )K K =1091.1105.110
--⨯⨯≈0.022,c(23CO -)=24(SO )c K -=10.01mol L 0.022-⋅≈0.45 mol ·L -1,Na 2CO 3溶液的最初浓度c(Na 2CO 3)≥(0.01+0.45) mol ·L -1=0.46 mol ·L -1。
答案:0.46
类型三 沉淀先后的判断与计算
[典例3] (2019·陕西咸阳模拟节选)如图甲表示用相同浓度的NaOH 溶液分别滴定浓度相同的三种一元酸,由图可确定酸性最强的是 (填“①”“②”或“③”)。
如图乙表示用相同浓度的AgNO 3标准溶液分别滴定浓度相同的含Cl -、Br -及I -
的混合溶液,由图可确定首先沉淀的离子是 。
解析:相同浓度的一元酸,其酸性越强,电离程度越大,溶液中c(H +
)越大,溶液的pH 越小;由图可知,相同浓度的三种酸的pH:①>②>③,则酸性强弱:①<②<③,故酸性最强的是③。
-lg c(X -)越大,则c(X -)越小,由图可知,-lg c(X -)的大小:I ->Br ->Cl -,则沉淀完全时c(X -)的大
小:c(I -)<c(Br -)<c(Cl -),据此推知K sp :AgI<AgBr<AgCl,故三种离子沉淀的先后顺序为I -、Br -、Cl -。
答案:③ I -
[对点精练3] 已知K sp (AgCl)=1.56×10-10 mol 2·L -2,K sp (AgBr)=7.7×10-13
mol 2·L -2,K sp (Ag 2CrO 4)=9.0×10-12 mol 3·L -3。
某溶液中含有Cl -、Br -
和Cr 24O -
,浓度均为0.010
mol ·L -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 ·L -1
的AgNO 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C )
A.Cl -、Br -
、Cr 24O - B.Cr 24O -
、Br -、Cl -
C.Br -、Cl -、Cr 24O -
D.Br -、Cr 24O -、Cl -
解析:同类型难溶物的K sp 越小越容易沉淀,故Br -比Cl -
先沉淀。
已知
K sp (Ag 2CrO 4)=[Ag +][Cr 24O -],Cr 24O -沉淀所需的c(Ag +
)最大,Cr 24O -
最后沉淀。
故三种离子沉淀的先后顺序为Br -、Cl -
、Cr 24O -,C 项正确。
考点二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分析
1.常考对数图像关系的含义与变化规律 类型 含义 变化规律
解题策略
pH=
-lg c(H +
) 氢离子浓度的常
用对数负值 pH 越大,c(H +
)越小,溶液的碱性越强
①先弄清是对数还是负对数
②弄清楚是什么的对数,如浓度
对数、浓度比对数、体积比对数等
③弄清楚对数变化所表示的意义
④利用特殊点,如pH=7、lg x=0、交点等,根据特殊点判断离子浓
度的大小
pC=
-lg c(C) C 离子浓度的常
用对数负值
pC 越大,c(C)越小
lg
2(HX )
(H X)
c c - 生成物与反应物
离子浓度比的常用对数 lg 2(HX )
(H X)
c c -越大,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lg
V V 稀释后与稀释前
体积比的常用对数
lg
V
V 越大,稀释程度越大 AG=
lg (H )
(OH )
c c +- 氢离子与氢氧根
离子浓度比的常用对数
AG 越大,酸性越强,中性时,
(H )
(OH )
c c +-=1,AG=0 2.“三步法”解沉淀溶解平衡图像题
第一步:识图像。
认识图像横坐标、纵坐标表示什么,如表示离子浓度、pM 等;曲线上的点表示达到平衡状态,曲线上方的点代表“过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代表“不饱和溶液”。
第二步:想原理。
涉及的原理主要有溶度积表达式的书写、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以及溶度积常数的影响因素。
如浓度不会改变溶度积,溶度积只与温度有关,多数情况下,温度越高,溶度积越大。
第三步:找联系。
将图像与溶度积原理联系起来,分析题目设置的问题,如求离子浓度、判断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等。
类型一沉淀溶解平衡中浓度变化图像分析
[典例1] (2019·全国Ⅱ卷)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的关系为:K sp(m)=K sp(n)<K sp(p)<K sp(q)
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
D.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
解析:CdS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dS Cd2++S2-,其溶度积K sp=[Cd2+][S2-],在饱和溶液中,数值上 c(Cd2+)=c(S2-)=S(溶解度),结合图像可以看出,图中a和b分别表示T1和T2温度下CdS 的溶解度,A项正确;温度不变,K sp是一个常数,所以K sp(m)=K sp(n)=K sp(p)<K sp(q),B项错误;m点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向其中加入硫化钠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Cd2+)减小,c(S2-)增大,溶液组成由m沿mpn向p方向移动,C项正确;从图像中可以看出,T2>T1,温度降低时,q点对应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下降,溶液中的 c(Cd2+)与 c(S2-)同时减小,会沿qp线向p点方向移动,D项正确。
答案:B
[对点精练1] 某温度时,Ag2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该温度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含有大量S 24O -
的溶液中肯定不存在Ag +
B.0.02 mol ·L -1的AgNO 3溶液与0.02 mol ·L -1
的Na 2SO 4溶液等体积混合不会生成沉淀 C.Ag 2SO 4的溶度积常数K sp 为1×10-3 mol 3·L -3
D.a 点表示Ag 2SO 4的不饱和溶液,蒸发可以使溶液由a 点 变到b 点
解析:由于沉淀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故即使S 24O -浓度再大,也有少量的Ag +
存在,A 项错误;根
据图像:K sp (Ag 2SO 4)=(2×10-2)2×5×10-2 mol 3·L -3=2×10-5 mol 3·L -3,而 0.02 mol ·L -1
AgNO 3
溶液与0.02 mol ·L -1 的Na 2SO 4溶液等体积混合,离子积为c 2(Ag +)·c(S 24O -)=(0.01)2
×0.01
mol 3·L -3=1×10-6 mol 3·L -3<2×10-5 mol 3·L -3
,故没有沉淀生成,B 项正确,C 项错误;a 点到b 点,
如果蒸发a 点所示溶液,则Ag +
和S 24O -浓度均会增大,而不是只增大S 24O -的浓度,D 项错误。
类型二 沉淀溶解平衡中浓度对数变化图像分析
[典例2] (2017·全国Ⅲ卷)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 Cl -
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
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Cu 和CuSO 4,生成CuCl 沉淀从而除去 Cl - 。
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 sp (CuCl) 的数量级为10-7
B.除Cl - 反应为Cu+Cu 2+
+2Cl -
2CuCl
C.加入Cu 越多,Cu +
浓度越高,除Cl -
效果越好 D.2Cu
+
Cu 2+
+Cu 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解析:A.K sp (CuCl)=c(Cu +
)·c(Cl -),从图中数据知c(Cl -)=1 mol/L 时,c(Cu +
)≈10-7
mol/L,所以K sp (CuCl)的数量级为10-7
,正确;B.除Cl -反应:Cu+Cu 2+
+2Cl
-
2CuCl,正确;C.Cu 为固体,所以
加入Cu 的多少对除Cl -的效果影响不大,错误;D.K=22(Cu )(Cu )
c c ++,从图中c(Cu 2+)=c(Cu +)≈10-6 mol/L,
代入得K=106
,所以反应趋于完全,正确。
答案:C
[对点精练2] 25 ℃时,Fe(OH)2和Cu(OH)2的饱和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lg c(M 2+
)]与溶液p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温度下K sp [Cu(OH)2]<K sp [Fe(O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曲线a 表示Fe(OH)2饱和溶液中的变化关系
B.除去CuSO 4溶液中含有的少量Fe 2+
,可加入适量CuO
C.当Fe(OH)2和Cu(OH)2沉淀共存时,溶液中c(Fe 2+
)∶c(Cu 2+
)=104.6
∶1 D.向X 点对应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 固体,可转化为Y 点对应的溶液
解析:25 ℃时K sp [Cu(OH)2]<K sp [Fe(OH)2],则同一pH 下其饱和溶液中c(Fe 2+
)>c(Cu 2+
);c(M 2+
)越大,则-lg c(M 2+
)的值越小,故曲线a 表示Cu(OH)2饱和溶液,曲线b 表示Fe(OH)2饱和溶液,A 项错误;由于K sp [Cu(OH)2]<K sp [Fe(OH)2],则Cu(OH)2比Fe(OH)2的溶解度小,更易生成沉淀,在含少量Fe 2+
的CuSO 4溶液中加入适量CuO,不能生成Fe(OH)2沉淀,故不能除去Fe 2+
,B 项错误;由图可知,当pH=10时,-lg c(Cu 2+
)=11.7,则有K sp [Cu(OH)2]=[Cu 2+
][OH -]2
=10-11.7
×(10-4)2
mol 3
·L -3
=10
-19.7
mol 3·L -3;pH=8时,-lg c(Fe 2+
)=3.1,则有
K sp [Fe(OH)2]=[Fe 2+
][OH -]2
=10-3.1
×(10-6)2 mol 3·L -3=10
-15.1
mol 3·L -3
,故Fe(OH)2和Cu(OH)2沉淀
共存时,溶液中2
2(Fe )(Cu )c c ++
=sp 2sp 2[Fe(OH)][Cu(OH)]K K =15.119.71010
--=104.6,C 项正确;向X 点对应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 固体,溶液中会生成 Cu(OH)2沉淀,溶液中c(Cu 2+)减小,则-lg c(Cu 2+
) 增大,而从X 点到Y 点-lg c(Cu 2+
)不变,不符合转化关系,D 项错误。
考点三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S)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S 的 范围
S< 0.01 g
0.01 g< S<1 g
1 g<S <10 g
S> 10 g
2.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1)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即化学式中所表示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难溶电解质,K sp 大,溶解度大。
(2)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即化学式中所表示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电解质,K sp 大,溶解度不一定大。
3.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1)已知溶度积求溶解度
以AgCl(s)
Ag +(aq)+Cl -
(aq)为例
已知K sp ,则饱和溶液中c(Ag +
)=c(Cl -
)=sp K
求出溶解的AgCl 的质量:m(AgCl)=c(Ag +
)·V(溶液)·M(AgCl)
求出溶解度
(2)已知溶解度求溶度积 已知溶解度S
100 g 水(0.1 L 溶液)中溶解的难溶电解质的质量m 为已知,即S 已知
1 L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n=
10m M =10S
M
1 L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10()S MV 溶液=10S
M
根据K sp 的表达式求出K sp 4.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图通常有如图所示的图A 、图B 两类
(2)溶解度曲线图像试题解题思路:
①看清楚题目,看清楚横纵坐标各指代什么(温度、时间、析出晶体等);
②有些特殊物质要记住,如NaCl(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小,可以忽略),澄清石灰水
Ca(OH)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③求物质溶解度时,对照着图看。
类型一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典例1] (2019·山东临沂五县联考)已知四种盐的溶解度(S)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NaCl溶液蒸干可得NaCl固体
B.将MgCl2溶液蒸干可得MgCl2固体
C.Mg(ClO3)2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重结晶法提纯
D.可用MgCl2和NaClO3制备Mg(ClO3)2
解析:因为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所以将NaCl溶液蒸干可得NaCl固体,A项正确;因为MgCl2能够水解,水解产生Mg(OH)2和HCl,加热,水解平衡正向移动,HCl易挥发,所以将MgCl2溶液蒸干可得Mg(OH)2固体,B项不正确;因为Mg(ClO3)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Mg(ClO3)2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重结晶法提纯,C项正确;反应MgCl2+2NaClO3Mg(ClO3)2+2NaCl类似于侯氏制碱法生成NaHCO3的原理,因为NaCl溶解度小而从溶液中析出,使反应向生成Mg(ClO3)2的方向进行,D项正确。
答案:B
[对点精练1] 硫酸锰可用作饮料营养强氧化剂和媒染剂。
其生产原材料软锰矿(MnO2)、菱锰矿(MnCO3)中常混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镁等杂质,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1)硫酸锰晶体和硫酸镁晶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各离子完全沉淀的pH:Fe3+为3.5,Fe2+为9.5,Mn2+为10.8,Mg2+为11.6。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试剂A应该选择H2O2,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
B.试剂A应该选择氨水,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
C.操作Ⅰ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趁热过滤、洗涤等步骤,洗涤时可用稀硫酸作洗涤液
D.通过操作Ⅰ得到MnSO4·H2O的过程中,包括蒸发结晶操作,在蒸发结晶时,温度应该高于
60 ℃
解析:从生产工艺流程图看,由于最终得到的产物是MnSO4,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酸浸时所加入的酸应是硫酸。
硫酸只能将MnCO3溶解,而MnO2不溶解,但MnO2的氧化性比氯气的强,故MnO2可将Fe2+氧化为Fe3+,自身转化为Mn2+。
因此在沉淀池中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调节溶液pH,使Fe3+沉淀,但如果试剂A选择氨水,会引入
NH ,不可行,应是含Mn2+的化合物,可能是MnCO3或
4
Mn(OH)2等,A 、B 项错误;由于MnSO 4·H 2O 易溶于水,故洗涤时不能用稀硫酸,C 项错误;温度高于60 ℃时,MgSO 4·7H 2O 的溶解度减小,故温度应该高于60 ℃,D 项正确。
类型二 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典例2] (2019·山东临沂模拟节选)根据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相关知识,按要求填空。
已知在常温下FeS 的K sp =6.25×10-18 mol 2·L -2
,此温度下FeS 的溶解度为 (设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 g ·cm -3
)。
解析:K sp (FeS)=[Fe 2+][S 2-],则c(Fe 2+)=sp (FeS)K =186.2510-⨯ mol ·L -1=2.5×10-9 mol ·L -1
,即1 000 mL (1 000 g)溶液中含有2.5×10-9 mol FeS,则100 g 溶液中含有2.5×10-10
mol FeS,所以FeS 的溶解度近似为88 g · mol -1×2.5×10-10 mol=2.2×10-8
g,因为FeS 溶液的浓度很小,所以100 g 溶液可以看作是100 g 溶剂,故常温下FeS 的溶解度为2.2×10-8
g 。
答案:2.2×10-8
g
[对点精练2] 根据溶解度和溶度积的相关知识,计算下列各题。
(1)CaSO 3水悬浮液中加入Na 2SO 4溶液,达到平衡后溶液中c(23SO -)= [用c(24SO -)、K sp (CaSO 3)和K sp (CaSO 4)表示]。
(2)已知25 ℃时BaSO 4的溶度积K sp =1.1×10-10 mol 2·L -2
,其溶解度为 。
(3)已知Ag 2CrO 4在298 K 时的溶解度为0.004 45 g,其溶度积为 。
解析:(1)CaSO 3水悬浮液中加入Na 2SO 4溶液,发生沉淀转化:CaSO 3(s)+24SO -(aq)
CaSO 4(s)+
23
SO -(aq),平衡后溶液中c(23SO -
)=sp 3sp 4(CaSO )(CaSO )
K K ×c(24SO -
)。
(2)由K sp (BaSO 4)=1.1×10-10 mol 2
·L -2
可知其饱和溶液中
c(Ba 2+)=c(24SO -
)=
sp 4(BaSO )K = 1.1×10-5 mol ·L -1。
由于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是极稀的,其密度可近似认为是1 g · mL -1
,1 L 溶液相当于1 L 水,则1 L(即1 000 g)水中溶解的BaSO 4为
1.1×10-5
mol,S(BaSO 4)= 1.1×10-5
mol ×233 g · mol -1
×
100g 1000g
≈2.4×10-4
g 。
(3)由于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是极稀的,其密度可近似认为是1 g · mL -1。
已知Ag 2CrO 4的摩尔质量为332 g · mol -1
,所以1 L Ag 2CrO 4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Ag 2CrO 4)=
-1
0.00445g 332g mol
⋅×10≈1.34×10-4 mol ·L -1。
因为Ag 2CrO 4(s)2Ag +
(aq)+Cr 24O -
(aq),所以
c(Ag +
)=2.68×10-4
mol ·L -1
,c(Cr 24O -
)=1.34×10-4
mol ·L -1。
故
K sp (Ag 2CrO 4)=[Ag +]2[24CrO -]=(2.68×10-4)2×1.34×10-4 mol 3·L -3≈9.62×10
-12 mol 3·L -3。
答案:(1)
sp 3sp 4(CaSO )(CaSO )
K K ×c(24SO
)
(2)2.4×10-4
g (3)9.62×10-12
mol 3
·L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