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31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人,男12例,女19例;年龄
53-73岁,平均60.3岁。

以上病例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

结果 31
例患者术后获得10—32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

按照Neer功能评定疗效:优19例,良9例,差3例,优良率为90.3%。

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
近端骨折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肱骨骨折近端骨折固定术内锁定加压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3%,多见于中老年骨质疏松的病人。

以往此
类骨折经常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差异,导致
复位效果和功能恢复由较大区别。

而且长时间的外固定导致肩关节活动范围和活
动量减少,导致医源性凝肩的形成,对功能的恢复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近年来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相对普遍,其手术效果也获得了多数学者的肯定。


定钢板固定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手术操作相对简化,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也
大大减少。

我们科室自从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
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1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53-73岁,平均60.3岁。

致伤原因:摔伤22例,交通伤5例,暴力打击伤1例,压砸伤3例。

所有
患者均为新鲜骨折。

有1例合并有同侧锁骨骨折,术中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


折按照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8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3例。


伤至手术时间1-4天,平均2.4天。

1.2术前准备本组病人入院后都进行常规的肩关节前后位,穿胸位DR检查,条件允许的行CT三维重建检查,患肢暂时进行悬吊固定。

完善术前的常规化验,心电,胸透检查,请相关科室会诊,对于年龄偏大,平时身体状态差的病人,术
前做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和肺功能检查,评价心肺功能。

并且根据检查结果给予
对症支持治疗。

全面评估病人身体状况能否耐受手术。

1.3手术方法手术在C型臂透视机下进行,18例全麻插管,高位硬膜外麻醉
1例,臂丛麻醉12例。

病人取沙滩椅位或者仰卧位。

取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术中
显露头静脉并加以保护,沿三角肌纤维走行纵行劈开三角肌纤维,显露骨折端,
清楚骨折端血肿和周围挫伤严重的组织。

术中仔细辨认大小结节和肱二头肌肌腱,明确周围的解剖关系,保护肱骨头内侧的组织,直视下复位,可用克氏针进行临
时固定,如果有严重的缺损可考虑植入自体骨或者人工骨。

透视下见正侧位骨折
对位良好,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于肱骨大结节定点下方大约5mm,结节间沟后约8mm处,用直径2.8mm的钻头钻孔,此时注意体会钻头的感觉,不能钻透对
侧皮质,防止进入关节腔而影响关节的活动。

肱骨近端一般用4-5枚锁定螺钉。

如果术中发现有肩袖损伤,同时进行修复,并将其固定在锁定钢板的缝合孔上。

透视下见钢板位置,螺钉位置及长度合适,骨折对位满意。

活动肩关节内固定牢靠,关节无摩擦感,止血,伤口冲洗,放置负压引流,逐层缝合关闭伤口,术后
用肩肘带悬吊固定。

1.4预后与康复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预防感染和对症处理。

术后24-48h
伤口引流量少于50ml拔出引流管。

早期行肩关节的被动功能练习,早期的被动
功能练习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锻炼,开始上肢的等长收缩锻炼和肘关节,腕关节
的练习。

肩关节进行钟摆,前屈及外旋被动锻炼,在无痛的原则下逐渐恢复其活
动范围。

术后3周根据拍片结果出现骨折愈合征象后,进行主动的功能练习,加
强三角肌的肌力及关节活动范围,3个月后进行抗阻力强化训练。

1.5评价指标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疼痛35分,功能30分,运动限制25分,解剖复位10分,总评分≥90分为优,80-89
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

2 结果
31例患者术后获得10-26个月(平均16.7个月)的随访。

术后均获得解剖复位,4个月内均获得骨性愈合。

术后未发生骨不愈合、畸形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

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6例,良11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7.1%。

3 讨论
3.1肱骨近端的解剖特点旋肱前动脉的前外侧分支是肱骨头的主要血供,骨
折后该血管发生损伤,由其远端的交通支供应,所以术中注意保护。

肱骨近端骨
折后由于骨折粉碎且骨块分离移位,容易造成血运的破坏而导致肱骨头坏死。


神经于肩胛下肌钱向下沿肩胛下肌下缘向外,并沿肩关节囊下方走行,穿过四边
孔后发出分支支配相应肌肉,所以术中应谨慎操作减少剥离范围,防止发生神经
损伤。

3.2治疗现状肱骨近端骨折是十分常见的骨折,与骨质疏松有直接关系,对
于老年人来说,往往很轻的暴力就可以造成骨折。

近年来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
骨折占据主导地位,手术方法的改进,内固定器材的合理设计,使得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术后效果和功能恢复十分明显。

而且在术中可以一期修复损伤
的肩袖,可以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

3.3锁定钢板的优点锁定钢板的解剖型设计,使得接骨板与骨有良好的贴附,不需要对钢板进行折弯,保证了内固定的强度不受折弯影响。

钢板远端的楔形设计,使放置钢板更容易,避免损伤神经,减少肌肉剥离范围。

钢板和螺钉尾帽的
螺纹结合使钢板与螺钉构成一个整体,固定肱骨头的螺钉的不同方向的交叉设计,使得钢板具有良好的的把持力,防止螺钉松动、退出。

锁定钢板整体承载力大,
应力遮挡小,特别适合粉碎性骨折和骨质疏松的老年病人。

3.4术中注意事项①术中尽可能微创操作,减少软组织损伤,保护血管神经
和骨膜,避免过度牵拉损伤神经。

②尽可能解剖复位,尤其是肱骨近端内侧的解剖复位,强有力的内侧支撑能防止术后肱骨头内翻。

③内置物放置位置合适,过高会导致肩峰撞击症,过低固定不确实,影响钢板的把持力。

④术中使股性标志尽量解剖复位如结节间沟,保证术后肱二头肌腱的滑动不受影响。

⑤术后需要医师进行正确指导功能练习,避免肩关节僵硬。

3.5功能练习早期进行合理的功能练习是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恢复的关键。


后1~2d即可开始被动功能练习,这时需要的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主要进行钟
摆样锻炼和前屈外旋锻炼。

术后出现骨折愈合征象后,开始进行主动功能练习,
逐步增加活动强度和活动范围。

综上所述,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有效
保护血供、对骨膜影响小、固定牢固及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能最大限度地减少
肱骨头坏死几率,有利于早期功能练习,对于各种肱骨近端骨折,值得临床应用
和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田伟.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3.
[2]姜保国,白露,张培训,等.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404-4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