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与旅游法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追究民事责任的要件 (1)行为的违法性; (2)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3)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有过错。 3)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18
1.4 法律责任
1.4.3 行政责任
1)行政责任的概念 行政责任是指因行政违法行为而承担的法 律责任。
2)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1)行政处分 (2)行政处罚 (3)劳动教养
制定机关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国务院 国家旅游局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32
2.2 旅游立法
3)旅游立法的作用 (1)通过立法对旅游事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2)明确参与旅游活动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保护其合法权益; (3)规范和引导旅游活动行为; (4)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5)产生了新的部门法,丰富了国家的法律体
19
第1章之
旅游法规概述
2.1 旅游法的产生及其调整对象
• 2.1.1 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法的产生
1)旅游业已经真正形成了一个产业门类;
人类的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社会
推进到信息时代,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科技迅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旅游业的成长与世界经 济紧密相关。 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发。 客观原因:二战之后,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一方面人们生活的节 奏越来越快;另一方面,收入也随之提高,带薪假日延长。 主观原因:为了调节精神生活减轻心理负担,恢复体力和脑力,以便再生产出质量高的劳动力, 投入新的生产过程,旅游便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不分。于是各种类型的旅游者纷纷加入国 际旅游的行列。
4
1.1 法的本质
1.1.3 法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特殊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具有普遍 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3)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调整社会 关系; 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5
1.2 法的类型
1.2.1 奴隶制法
1)奴隶制法的本质 2)奴隶制法的特征 (1)奴隶制法严格保护奴隶制生产关
1)国际旅游法
国际旅游法是调整国际旅游领域所发生的
各种社会关系的国际条约(或条约性文件)、
国际惯例和各国旅游涉外法律的总称,是
Hale Waihona Puke 国际法的一部分。国际旅游法通常的表现
形式是条约、协定、公约等。它只对缔约
国和参加国有拘束力,不能侵犯未参加国
的利益。
35
2.2 旅游立法
主要的国际旅游公约和协定: ◇ 《国际旅馆业新规程》 ◇ 《关于旅行契约的国际公约》 ◇ 《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 ◇ 《国际航空运输协定》 ◇ 《关于铁路旅客及行李运输的国际公约》 ◇ 《关于制止在航空器内实施犯罪的有关国
12
1.3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2)法与政策的区别 (l)它们分属于两种不同的统治手段 (2)它们的实施方式不同 (3)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 (4)它们的稳定性程度不同 3)正确认识法与政策的相互关系
法与政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由此也 就构成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一方面,政策是 国家立法的直接依据。另一方面,法是13
2)国外旅游立法的三种类型 (1)在基本法里设专章规律有关旅游活动和旅
游业务的法律条款。如德国民法典,前南斯拉夫的债务
关系法。
(2)制定旅游基本法:一国旅游事业发展的根本方针,针对
旅游业经营或旅游发展中具体问题而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如日本、 美国。
(3)制定单行法规:如法国旅行社法令
28
2.2 旅游立法
• (6)外国旅游经营者、旅游者进入我国旅游市场所产生 的关系。
26
2.1 旅游法的产生及其调整对象
2.1.3 我国现行旅游法规的主要内容
1)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法规; 2)旅游行业和企业管理法规; 3)旅游交通运输法规; 4)旅游者权益保护法规; 5)旅游市场管理法规。
27
2.2 旅游立法
第13章 公司法律制度
2
第1章
法律基础知识与旅游 法概述
1.1 法的本质
1.1.1 法的起源
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和发展有 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根源。
1.1.2 法的本质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统治 阶级的意志; 3)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 决定的。
15
1.4 法律责任
1.4.1 刑事责任
1)刑事责任的概念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主体由于其行为触犯刑法,
构成犯罪而导致受刑罚处罚的责任。与其他 法律责任相比较,刑事责任具有严厉性的特 点。
2)追究刑事责任的要件
(1)犯罪客体
(2)犯罪的客观方面
(3)犯罪主体
(4)犯罪的主观方面
16
1.4 法律责任
3)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 (1)主刑
系。
33
2.2 旅游立法
◇ 部门法 部门法又称法的部门,它是对国家现行法 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适 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做的分类,是同类 法律规范的总称。通过旅游立法建立起来 的法律规范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 的法律部门,丰富了各国的法律体系。
34
2.2 旅游立法
2.2.2 世界旅游立法状况概述
2)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
3)旅游业的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因
素:旅游者和旅行社、饭店、交通等经营者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发生;旅游景点过度开发导
致环境污染或生态失衡;旅游者自身与目的地民族文化、宗教、风俗习惯冲突形成的文化污
染等。
21
旅游者和旅行社、饭店、交通等经营者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发生;旅游景点过度开发导致环 境污染或生态失衡;旅游者自身与目的地民族文化、宗教、风俗习惯冲突形成的文化污染 等。(举例说明图片+例子)
22
2.1 旅游法的产生及其调整对象
2.2.2 旅游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旅游法的概念 旅游法是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旅游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狭义的旅游法是指旅游基本法,即规定 一个国家发展旅游事业的根本宗旨、根本 原则和旅游活动各主体根本权利义务关系 的法律。 ◇ 广义的旅游法是一个法律规范体系。 23
大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权力机关) •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还享有单独的立法权
法律效力由高到低:宪法、基本法、行政法 规、地方性法规
31
2.2 旅游立法
旅游法律规范的效力由高到低依次为:
◇ 宪法
◇ 基本法
◇ 行政法规
◇ 地方性法规
各类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旅游行政法 旅游行政规章 地方旅游法规
2.2.1 旅游立法
1)旅游立法的概念和范围 立法又称法的制定,是指国家机关依照其
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修改、废 止法律规范的活动。它既包括拥有立法权 的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又包括被授权的 其他国家机关制定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法 律文件的活动。
29
2.2 旅游立法
➢旅游立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修改、 废止旅游法律法规的活动.是国家加强 对旅游事业管理的手段。
1)法有赖于国家
(1)法本身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2)国家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则是法的性 质及其发展变化的直接标志;
(3)法的作用和任务也是由国家的职能和 任务规定的;
(4)法的创立、存在的形式以及实施方面 的特点也直接受到国家形式的影响。 10
1.3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2)国家必须有法 (1)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需要以法律的
际公约》
36
1.5WTO与《服务贸易总协定》
指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我国 的主刑有五种: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 无期徒刑 、死刑 。 (2)附加刑 附加刑是指既能附加于主刑适用也能独立 适用的刑罚方法。我国的附加刑有三种, 即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17
1.4 法律责任
1.4.2 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的概念 在民事活动中,因从事不法行为,或者不履行合同 义务,从而侵犯了对方的权利或者使对方的民事权 利得不到实现,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称为民事 责任。
• (2)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者之间关系
• 工商、公安、海关、园林等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者关系,保护与被保护。
• (3)旅游者与旅游企业间的关系;平等主体 • (4)旅游企业与企业间关系; 旅行社、交通、餐饮、住宿、工
艺品
• (5)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游、行、食、住、购、娱
分属不同行政管理部门
2.1 旅游法的产生及其调整对象
我国广义的旅游法应当包括: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旅游法律; ○ 国务院制定的旅游行政法规; ○ 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 ○ 地方旅游法规; ○ 我国政府缔结、承认的国际旅游公约和 规章等。
24
2.1 旅游法的产生及其调整对象
(2)旅游法是一个法律规范体系 ◇ 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 ◇ 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 ◇ 私法性规范和公法性规范。 (3)旅游法是用以调整旅游活动中各种社会关
旅游法规教程
目录
第1章 法律基础知识
第2章 旅游法概述
第3章 旅游资源保护法规
第4章 旅游者权益保护与旅游投诉法规
第5章 旅游合同法律制度
第6章 旅行社管理法规
第7章 导游人员管理法规
第8章 旅游饭店管理法规
第9章 旅游交通运输法规
第10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11章 保险与旅游保险法律制度
第12章 税收法律制度
1.3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3.3 法与道德
1)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 一方面,法律积极保护统治阶级道德,在 必要时把某些道德规范提升为法律规范加 以推行。另一方面,统治阶级道德又积极 地替法律作辩护,影响社会舆论,要求人 们遵守法律。
14
1.3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2)法与道德的区别 (1)存在的时间不同 (2)调整的范围不同 (3)实施方法不同 (4)表现形式不同 (5)存在的体系不同
系的,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特点。这是旅游 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一个基本标志。
25
2.1 旅游法的产生及其调整对象
• 2)我国旅游法所调整的主要社会关系
• (1)政府旅游行政管理机关与旅游企业之间关系;
主要指国家旅游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县旅游局,与中国境内旅游 企业间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各级部门依法监督管理
1)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社会主义法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
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由社会主义国 家制定的社会规范。 2)社会主义法的特征 (l)广泛的人民性 (2)广泛的社会性 (3)真正的民主性 (4)高度的科学性
9
1.3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3.1 法与国家
法和国家的关系极为密切,这种关系可以
从两方面说明。
形式确立下来; (2)国家的形式和国家机构体系也需要
通过法加以确定和连结; (3)国家职能需要借助法予以实现; (4)法可以进一步完善国家制度。
11
1.3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3.2 法与政策
1)法与政策的一致性 在阶级社会里,政策主要是指统治
阶级的政策。统治阶级的政党为维护其 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为处理一定的政治、 经济关系制定了政策。因此,法与政策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由相同的经济基 础所决定,并共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旅游立法的范围包含旅游基本法和调整 旅游社会关系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不 仅是法律、法规的制定活动,而且包含 对原有法规进行修改和废止的活动。
30
2.2 旅游立法
2)旅游立法机关和旅游法规的效力
我国旅游立法机关是多层次的: (1)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其授权的各部、委、办、局 (3)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 (4)地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
7
1.2 法的类型
1.2.3 资本主义法
1)资本主义法的本质
资本主义法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
上的上层建筑,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 的法律。
2)资本主义法的特征
(1)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确认契约自由
(3)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确认法制原则
8
1.2 法的类型
1.2.4 社会主义法
系,特别是维护奴隶主对生产资料和奴 隶的占有权; (2)奴隶制法的惩罚措施极其残暴; (3)公开确认自由民之间的不平等地 位。
6
1.2 法的类型
1.2.2 封建制法
1)封建制法的本质 封建制法是封建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建立在 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封建制法的特征 (1)封建制法严格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 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2)封建制法积极维护封建等级制; (3)封建制法处刑残酷。
18
1.4 法律责任
1.4.3 行政责任
1)行政责任的概念 行政责任是指因行政违法行为而承担的法 律责任。
2)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1)行政处分 (2)行政处罚 (3)劳动教养
制定机关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国务院 国家旅游局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32
2.2 旅游立法
3)旅游立法的作用 (1)通过立法对旅游事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2)明确参与旅游活动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保护其合法权益; (3)规范和引导旅游活动行为; (4)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5)产生了新的部门法,丰富了国家的法律体
19
第1章之
旅游法规概述
2.1 旅游法的产生及其调整对象
• 2.1.1 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法的产生
1)旅游业已经真正形成了一个产业门类;
人类的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社会
推进到信息时代,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科技迅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旅游业的成长与世界经 济紧密相关。 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发。 客观原因:二战之后,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一方面人们生活的节 奏越来越快;另一方面,收入也随之提高,带薪假日延长。 主观原因:为了调节精神生活减轻心理负担,恢复体力和脑力,以便再生产出质量高的劳动力, 投入新的生产过程,旅游便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不分。于是各种类型的旅游者纷纷加入国 际旅游的行列。
4
1.1 法的本质
1.1.3 法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特殊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具有普遍 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3)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调整社会 关系; 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5
1.2 法的类型
1.2.1 奴隶制法
1)奴隶制法的本质 2)奴隶制法的特征 (1)奴隶制法严格保护奴隶制生产关
1)国际旅游法
国际旅游法是调整国际旅游领域所发生的
各种社会关系的国际条约(或条约性文件)、
国际惯例和各国旅游涉外法律的总称,是
Hale Waihona Puke 国际法的一部分。国际旅游法通常的表现
形式是条约、协定、公约等。它只对缔约
国和参加国有拘束力,不能侵犯未参加国
的利益。
35
2.2 旅游立法
主要的国际旅游公约和协定: ◇ 《国际旅馆业新规程》 ◇ 《关于旅行契约的国际公约》 ◇ 《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 ◇ 《国际航空运输协定》 ◇ 《关于铁路旅客及行李运输的国际公约》 ◇ 《关于制止在航空器内实施犯罪的有关国
12
1.3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2)法与政策的区别 (l)它们分属于两种不同的统治手段 (2)它们的实施方式不同 (3)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 (4)它们的稳定性程度不同 3)正确认识法与政策的相互关系
法与政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由此也 就构成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一方面,政策是 国家立法的直接依据。另一方面,法是13
2)国外旅游立法的三种类型 (1)在基本法里设专章规律有关旅游活动和旅
游业务的法律条款。如德国民法典,前南斯拉夫的债务
关系法。
(2)制定旅游基本法:一国旅游事业发展的根本方针,针对
旅游业经营或旅游发展中具体问题而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如日本、 美国。
(3)制定单行法规:如法国旅行社法令
28
2.2 旅游立法
• (6)外国旅游经营者、旅游者进入我国旅游市场所产生 的关系。
26
2.1 旅游法的产生及其调整对象
2.1.3 我国现行旅游法规的主要内容
1)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法规; 2)旅游行业和企业管理法规; 3)旅游交通运输法规; 4)旅游者权益保护法规; 5)旅游市场管理法规。
27
2.2 旅游立法
第13章 公司法律制度
2
第1章
法律基础知识与旅游 法概述
1.1 法的本质
1.1.1 法的起源
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和发展有 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根源。
1.1.2 法的本质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统治 阶级的意志; 3)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 决定的。
15
1.4 法律责任
1.4.1 刑事责任
1)刑事责任的概念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主体由于其行为触犯刑法,
构成犯罪而导致受刑罚处罚的责任。与其他 法律责任相比较,刑事责任具有严厉性的特 点。
2)追究刑事责任的要件
(1)犯罪客体
(2)犯罪的客观方面
(3)犯罪主体
(4)犯罪的主观方面
16
1.4 法律责任
3)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 (1)主刑
系。
33
2.2 旅游立法
◇ 部门法 部门法又称法的部门,它是对国家现行法 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适 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做的分类,是同类 法律规范的总称。通过旅游立法建立起来 的法律规范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 的法律部门,丰富了各国的法律体系。
34
2.2 旅游立法
2.2.2 世界旅游立法状况概述
2)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
3)旅游业的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因
素:旅游者和旅行社、饭店、交通等经营者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发生;旅游景点过度开发导
致环境污染或生态失衡;旅游者自身与目的地民族文化、宗教、风俗习惯冲突形成的文化污
染等。
21
旅游者和旅行社、饭店、交通等经营者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发生;旅游景点过度开发导致环 境污染或生态失衡;旅游者自身与目的地民族文化、宗教、风俗习惯冲突形成的文化污染 等。(举例说明图片+例子)
22
2.1 旅游法的产生及其调整对象
2.2.2 旅游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旅游法的概念 旅游法是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旅游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狭义的旅游法是指旅游基本法,即规定 一个国家发展旅游事业的根本宗旨、根本 原则和旅游活动各主体根本权利义务关系 的法律。 ◇ 广义的旅游法是一个法律规范体系。 23
大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权力机关) •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还享有单独的立法权
法律效力由高到低:宪法、基本法、行政法 规、地方性法规
31
2.2 旅游立法
旅游法律规范的效力由高到低依次为:
◇ 宪法
◇ 基本法
◇ 行政法规
◇ 地方性法规
各类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旅游行政法 旅游行政规章 地方旅游法规
2.2.1 旅游立法
1)旅游立法的概念和范围 立法又称法的制定,是指国家机关依照其
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修改、废 止法律规范的活动。它既包括拥有立法权 的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又包括被授权的 其他国家机关制定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法 律文件的活动。
29
2.2 旅游立法
➢旅游立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修改、 废止旅游法律法规的活动.是国家加强 对旅游事业管理的手段。
1)法有赖于国家
(1)法本身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2)国家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则是法的性 质及其发展变化的直接标志;
(3)法的作用和任务也是由国家的职能和 任务规定的;
(4)法的创立、存在的形式以及实施方面 的特点也直接受到国家形式的影响。 10
1.3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2)国家必须有法 (1)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需要以法律的
际公约》
36
1.5WTO与《服务贸易总协定》
指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我国 的主刑有五种: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 无期徒刑 、死刑 。 (2)附加刑 附加刑是指既能附加于主刑适用也能独立 适用的刑罚方法。我国的附加刑有三种, 即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17
1.4 法律责任
1.4.2 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的概念 在民事活动中,因从事不法行为,或者不履行合同 义务,从而侵犯了对方的权利或者使对方的民事权 利得不到实现,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称为民事 责任。
• (2)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者之间关系
• 工商、公安、海关、园林等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者关系,保护与被保护。
• (3)旅游者与旅游企业间的关系;平等主体 • (4)旅游企业与企业间关系; 旅行社、交通、餐饮、住宿、工
艺品
• (5)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游、行、食、住、购、娱
分属不同行政管理部门
2.1 旅游法的产生及其调整对象
我国广义的旅游法应当包括: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旅游法律; ○ 国务院制定的旅游行政法规; ○ 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 ○ 地方旅游法规; ○ 我国政府缔结、承认的国际旅游公约和 规章等。
24
2.1 旅游法的产生及其调整对象
(2)旅游法是一个法律规范体系 ◇ 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 ◇ 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 ◇ 私法性规范和公法性规范。 (3)旅游法是用以调整旅游活动中各种社会关
旅游法规教程
目录
第1章 法律基础知识
第2章 旅游法概述
第3章 旅游资源保护法规
第4章 旅游者权益保护与旅游投诉法规
第5章 旅游合同法律制度
第6章 旅行社管理法规
第7章 导游人员管理法规
第8章 旅游饭店管理法规
第9章 旅游交通运输法规
第10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11章 保险与旅游保险法律制度
第12章 税收法律制度
1.3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3.3 法与道德
1)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 一方面,法律积极保护统治阶级道德,在 必要时把某些道德规范提升为法律规范加 以推行。另一方面,统治阶级道德又积极 地替法律作辩护,影响社会舆论,要求人 们遵守法律。
14
1.3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2)法与道德的区别 (1)存在的时间不同 (2)调整的范围不同 (3)实施方法不同 (4)表现形式不同 (5)存在的体系不同
系的,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特点。这是旅游 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一个基本标志。
25
2.1 旅游法的产生及其调整对象
• 2)我国旅游法所调整的主要社会关系
• (1)政府旅游行政管理机关与旅游企业之间关系;
主要指国家旅游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县旅游局,与中国境内旅游 企业间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各级部门依法监督管理
1)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社会主义法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
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由社会主义国 家制定的社会规范。 2)社会主义法的特征 (l)广泛的人民性 (2)广泛的社会性 (3)真正的民主性 (4)高度的科学性
9
1.3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3.1 法与国家
法和国家的关系极为密切,这种关系可以
从两方面说明。
形式确立下来; (2)国家的形式和国家机构体系也需要
通过法加以确定和连结; (3)国家职能需要借助法予以实现; (4)法可以进一步完善国家制度。
11
1.3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3.2 法与政策
1)法与政策的一致性 在阶级社会里,政策主要是指统治
阶级的政策。统治阶级的政党为维护其 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为处理一定的政治、 经济关系制定了政策。因此,法与政策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由相同的经济基 础所决定,并共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旅游立法的范围包含旅游基本法和调整 旅游社会关系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不 仅是法律、法规的制定活动,而且包含 对原有法规进行修改和废止的活动。
30
2.2 旅游立法
2)旅游立法机关和旅游法规的效力
我国旅游立法机关是多层次的: (1)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其授权的各部、委、办、局 (3)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 (4)地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
7
1.2 法的类型
1.2.3 资本主义法
1)资本主义法的本质
资本主义法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
上的上层建筑,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 的法律。
2)资本主义法的特征
(1)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确认契约自由
(3)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确认法制原则
8
1.2 法的类型
1.2.4 社会主义法
系,特别是维护奴隶主对生产资料和奴 隶的占有权; (2)奴隶制法的惩罚措施极其残暴; (3)公开确认自由民之间的不平等地 位。
6
1.2 法的类型
1.2.2 封建制法
1)封建制法的本质 封建制法是封建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建立在 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封建制法的特征 (1)封建制法严格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 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2)封建制法积极维护封建等级制; (3)封建制法处刑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