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
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 )、最热闹、最重要
的传统节日。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
祭灶开始,①一直到正月十五截止。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②也被视为是一年的起源。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
始,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作过年。
③由于年和春节的起源是不同的。
那么,
“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
作“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要( )人肉。
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
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年”被啪啪的鞭声吓得jīng huāng
shī cuò。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被一家门口晒着的大红衣裳吓得逃跑。
后来它又来
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 ),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溜
了。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dǐ zhì它的方
法,如放鞭炮,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
“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④把
“年”引申为岁名。
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suí cuān
B.suì cuān
C.suì cuàn
D.suí cuàn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惶失措坻制
B.惊慌失措坻制
C.惊惶失措抵制
D.惊慌失措抵制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庞大、觅食、色彩斑斓
B.庞大、采食、灯火辉煌
C.盛大、采食、色彩斑斓
D.盛大、觅食、灯火辉煌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他们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把①句修改为“一直到正月十五截至”。
B.把②句修改为“也被视为是一年的起点”。
C.把③句修改为“虽然年和春节的起源是不同的”。
D.把④句修改为“‘年’引申为岁名”。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
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
②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
③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
④年节古称“元旦”。
A.③①④②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6.比较阅读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力。
联系下面的评论,结合原著内容,分析《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和简·爱共同的“个性”。
【链接材料】法国评论家欧仁·福萨评价简·爱:“充满生气勃勃的个性。
”
二、基础知识
7.下列情境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培训会上,主持人说:“刚才专家的发言抛砖引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
B.在阅览室,弘毅同学说:“老师,您可以帮我找《老人与海》这本书吗?谢谢!”
C.公园里,舒然同学口渴了,对路人说:“喂,哪里有卖水的?”
D.案件胜诉后,子达赞叹道:“梁律师反应机敏,真是见风使舵,让人佩服啊!”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是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这一群体,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与此不同,刻画的是“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所不载的面相,故称为“外史”。
B.简·爱无显赫的家世、傲人的财富、出众的容貌,在当时物欲横流的社会,世俗有足够的理由鄙视她。
而这并没使她自卑,反更突显其性格的光芒。
C.罗彻斯特虽富有而显赫,却因自身的痛苦经历是一个精神上的苦闷者、情感上的渴求者。
同时外表奇特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丑陋的他又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
D.简·爱离开罗彻斯特后,圣约翰曾向她求婚,要求简·爱同他去印度传教,简·爱拒绝了。
因为她知道罗彻斯特的妻子已死,所以她赶回了桑菲尔德庄园,回到自己爱
的人身边。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秋词(其二)①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②人狂。
【乙】
秋词
【元】萨都剌
清夜宫车出建章③,紫衣小队两三行。
石阑干畔银灯过,照见芙蓉叶上霜。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作者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②嗾(sǒu):口中发出声音使唤狗。
这里是“使”的意思。
③汉代的宫殿名,诗里泛指宫廷。
9.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前两句写夜色之下,山明水静,诗人真实地勾勒秋天的景象,显示其特色,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
B.乙诗前两句写出了宫廷中人来人往,各色人等欣赏宫内美丽风光、热闹非凡的景象。
C.乙诗后两句从细节“银灯照霜”着手,动中见静,给人一种清丽之感。
D.在写作顺序上,甲诗先写秋景,再写人的活动,乙诗则与之相反。
10.两首诗都写到了秋色,但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①生而精伟,读书尚义气。
至正壬辰②,四方蠹③起,兵蔓于鄱。
公倡义旅保闾閈④,民赖以安焉。
或劝其乘时树功业,则俯首不答。
洪武之初,乡里有剧寇马某,匿山
谷,剽劫为民害,官捕之,久不获。
下令购重赏,有能致者给之。
公因缉其踪,纠有胆勇者数辈,往觇⑤其巢。
寇觉,鼓其党舞戟出拒,公婴⑥其锋,三战却⑦之,遂逐北。
寇蹶⑧,生缚之,械送有司,上功幕府,以前赏给,却而不受。
议奏爵其劳,公辞谢曰:“特为民除其蠹耳,岂希利禄耶?”竟拂衣而归。
同郡刘某往拜之曰:“兹不共戴天之仇,微公之计,不能殄⑨也。
”献白金为寿。
公笑曰:“官赏且不受,宁受私谢乎?为士者固当除残去暴,况在交游之仇,不与同国乎?”饮酒三日而别。
时议多之。
(节选自《关西义隐传》) 【注】①公:指关西义隐杨焕文。
②至正壬辰:元惠宗至正十二年。
③蠹(dù):本指蛀虫,这里比喻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或事。
此处指叛乱的军队。
④闾閈(lǘhàn):指街坊里巷。
⑤觇(chān):窥视,观察。
⑥婴:同“撄”,碰,触。
⑦却:退,击退。
⑧蹶:挫败,颠覆。
⑨殄(tiǎn):断绝,灭绝。
1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1)鼓_____________
(2)竟_____________
(3)固_____________
1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或劝其乘时树功业,则俯首不答。
(2)官赏且不受,宁受私谢乎?
13.选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请结合这两件事情分析杨公的品性特点。
五、默写题
1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明自己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崇高气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设喻,描写边塞雪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面对“皆被绮绣”的“同舍生”,没有丝毫羡慕,一心向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倔三爷与二维码
许福元
①倔三爷面前的青菜,新鲜水灵琐碎丰厚。
旁边卖梨卖栗子卖猕猴桃的外村人都用二维码收钱了。
三蹦子车上放一块木板,上面贴着一张纸,纸上印有“豆腐块”,“豆腐块”上是“豆腐渣”或者像是一群蚂蚁窝。
买的人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嘟的一声,就算付钱了。
②倔三爷见了,觉得新鲜又怀疑,用老树根似的手,指着木板上的“豆腐块”问:那叫什么玩意?
③二维码。
④倔三爷用鼻子哼一声。
⑤话音刚落,来一个“二百五”,黄毛,公鸡头,脖子上吊着金链子,臂上文着龙,土豪范儿。
骑一辆大摩托,呜地停在车槽帮前,车也不灭火,也不问价,嚷一声,来一百块钱的!
⑥卖主很高兴,赶紧将称好的猕猴桃用塑料袋装了,放到他摩托车前边小筐里。
那买主掏出手机,划拉几下,照二维码一扫,说了声:看好了,钱给了。
一踩油门,屁股冒烟就颠了。
⑦那卖主看一眼手机,摩托车都跑没影了,还扬手扯着嗓子喊:没扫上,没扫上!
⑧倔三爷见了,嘿嘿一笑。
⑨一个留着大胡子,脑后梳个马尾头,人长得圆咕隆咚像胖冬瓜,很有艺术家暴发范儿的老男人蹲在倔三爷面前,指着象鼻倭瓜问,多少钱?
⑩两块五。
⑪大胡子又指长青瓠子问:多少钱?
⑫两块五。
⑬那好。
一共五块。
大胡子掏出手机问:是我扫你,还是你扫我?
⑭倔三爷哈哈笑:我没有扫帚。
我不扫你,你也甭扫我。
做买卖讲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当面银子对面钱。
⑮你不会用二维码。
也好。
大胡子很大气,从腰兜成沓的百元大票中抽出一张,
捏住往空中一抖,递过去。
⑯倔三爷没接,说:对不起,买卖刚开张,没零钱。
麻烦你跟别人换一下。
⑰旁边人很热心,立刻将整钱兑换成零钱。
⑱大胡子左手递过去五块钱,右手要抄倭瓜和瓠子。
⑲倔三爷没接五块钱,两只手却拢住倭瓜和瓠子。
一手钱,一手货,你给我两块五毛钱,我给你一根象鼻倭瓜;你再给我两块五毛钱,我再给你一根青瓠子。
这不是挺整齐的账吗?
⑳噢!噢!大胡子给弄得哭笑不得,好!好!只好就范。
㉑大胡子走后,旁人问:倔三爷,您干嘛犯倔?
㉒倔三爷低头眯眯眼咂滋味乐,我就瞅这小子别扭:老爷们梳个娘们头,要是我的儿子,我得给他个大脖拐;我就是没学扫二维码。
我摆的摊是鲜瓜水菜,现拔现卖。
不用二维码,照样卖得快。
㉓但很快,用现钞买菜付款的人越来越少了。
倔三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与压抑。
㉔不认识倔三爷的买菜人态度很干脆,同质同价谁有二维码就扫谁的;和倔三爷半熟脸的人为了照顾一下他的面子,也间或用现钱意思意思;当庄姑奶奶尚存老礼,不怕麻烦,坚持与倔三爷现钱交易。
而那些新娶的媳妇,新一茬的姑娘、小子可不论这些。
只要方便快捷,亲爸亲妈都不论。
㉕倔三爷搓着木锉般双手,无奈地摇头轻声叹息。
㉖远房侄女快言快语,当面数落:三叔,只有我能当面说您,您的菜挺好,价不高,为什么卖不动?现在谁不用手机扫码,就是老土;再说,您收钞票,怕收假钱,还要举着让阳光照一照;您数钱的时候,抠抠索索,票子揉成苦麻菜了,多耽误工夫;您找钱时,黑手指,灰指甲,蘸唾沫……
㉗一连三天,倔三爷没出摊。
㉘第四天,倔三爷清清爽爽,隆重出摊了。
摊位上摆着三块木板,贴有三张二维码。
㉙旁人逗他,倔三爷,您怎么不犯倔了?是不是觉得“谁不紧跟时代,时代把谁淘汰”?
㉚倔三爷用大手搔着花白粗硬的短发,眼神有点软,腼腆害羞般苦笑着,厚嘴唇说出掏心窝的话:为了这二维码,乡亲们都迁就我,这是人情啊!人情重于山。
我不
愿欠人情债。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12月04日14版,有删改) 15.结合第⑧段内容,请用第一人称,说说倔三爷当时的心理。
16.文章写倔三爷和“大胡子”交易的情节有何作用?
17.结合全文,谈谈“二维码”丰富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
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
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
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
学习是急不来的。
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
比方学游泳。
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
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
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
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的习惯。
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
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
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
知道是知道了,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
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
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一万字。
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
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
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
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
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
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
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
错别字怎么来的呢?是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
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
最好还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
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工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8.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9.文中第⑤段划线句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请写出第一段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辞》中的苍耳
椒瑛兮湟污,葈耳兮充房。
摄衣兮缓带,操我兮墨阳。
昇车兮命仆,将驰兮四荒。
——《九思·哀岁》[注释]椒瑛:香椒和玉英。
湟污:染黑污浊。
葈(xǐ)耳:即苍耳。
摄衣:提起衣襟。
缓带:宽缓衣带。
墨阳:宝剑名。
四荒:四方荒远之地。
[翻译]花椒美石被污染,恶草葈耳堆满房。
提起衣服放宽带,墨阳利剑拿手上。
登上马车喊车夫,准备奔驰到四方。
[解析]《哀岁》描写了岁末的凄凉,表达了诗人代言屈原对于奸邪当道、贤者被贬的黑白颠倒社会的愤懑和控诉,抒发了诗人对于报国无门的忧郁和自身遭受迫害的忧伤。
材料二:
苍耳又名“葈耳”“胡葈”“羊带来”“耳珰草”《诗经》称为“卷耳”,《神农本草经》就已称为“葈耳”。
苍耳原不产于中国,史前时代,经由羊毛或牛羊交易从边疆传入中国。
每年春季结实,夏秋成熟。
果实外被倒钩刺,形如妇人装饰用的“耳珰”。
植株常结实无数,成熟籽实数量繁多,经常黏附在牲畜皮毛上,随着动物迁移而传播。
苍耳易于成活,不择土性,干燥和潮湿地区均可随处生长,因此传入中国后即大
量在各地滋长繁衍,成为难以根除的杂草。
果实密布钩刺,形态凶恶;又常附着于衣物,难以清理,所以人多憎恶之。
《离骚》《九思》中用苍耳比喻小人。
苍耳到处可见,常生长在开阔的荒地上,也是古代野菜。
古人采集其嫩叶幼苗,煮熟换水多次,除去苦味后再调油盐食用。
不过明代姚可成在《食物本草》中说:“苍耳草,如耳珠,挑莱女儿好孤凄。
妾家令年绝谷种,耳珠卖尽典寒衣。
”由此可知苍耳是荒年才不得不食的救荒本草。
除可食用外,苍耳也是重要的药材,《神农百草经》中被列入中品,入药的部分为果实。
材料三:(植物小档案)
学名:Xanthium sibiricum Partrin
科别:菊料
一年生草本,被短毛。
叶三角状卵形,长9厘米~20厘米,基浅心形至阔截形,两面密被毛;常3浅裂,叶缘呈不规则锯齿状。
雄花序腋生,内层总包盘状。
果无柄,由硬化的总苞所包被,长椭圆形至卵形,长1厘米~1.8厘米,径0.5厘米~1.2厘米,密被毛,并疏生具钩的苞刺,先端2长喙。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伊朗、印度、朝鲜和日本等国。
21.阅读上面材料,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
A.苍耳可以入食,而且是上好的美味佳肴;果实又是重要的药材。
B.苍耳是史前时代经由羊毛或牛羊交易从边疆传入中国的。
C.苍耳的果实像妇人装饰用的“耳珰”,因此又被称为“耳珰草”。
D.苍耳在《诗经》中称为“卷耳”,《神农本草经》和《楚辞》称为“葈耳”。
22.联系材料一、二内容,材料中引用的《楚辞》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有了唐太宗的欣赏,魏徵才能够大胆地直言进谏,将一身才华付诸朝堂,辅佐太宗成就“贞观之治”;有了熊庆来的欣赏,数学天才华罗庚这颗明星才得以冉冉升起,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
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得到残联和教练欣赏的河北姑娘张梦秋摘得2金3银,成为
“多牌王”,既见证了残奥高山滑雪队过去的成就,更见证了河北省残疾人冰雪运动发展历程……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遂:于是,读音是suì;窜:逃跑、逃匿,读音是cuàn。
故选C。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吓得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慌,读作huāng;惶,读作huáng;
抵制,读音是dǐ zhì,阻止、抗拒、排斥的意思;坻,读作chí,江河中的小洲或高地,也读作dǐ,意思是山坡。
故选D。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庞大:形体、组织、数量或程度大大超过惯常的范围或标准;盛大:规模大,仪式隆重的(集体活动),结合语境,修饰传统节日,应选择“盛大”;
觅食:动物到处搜寻食物吃;采食:古代公卿大夫依靠封地为生,根据语境,形容怪兽搜寻食物吃,选择“觅食”;
色彩斑斓:形容色彩灿烂的样子;灯火辉煌: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结合语境,“刺得它头昏眼花”“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可知此外应选择“灯火辉煌”。
故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句①有误,“一直”“截止”语意重复,可以修改为“一直到正月十五”;
句②正确;
句③搭配不当,结合语境,“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作过年”“年和春节的起源是不同的”,可知,虽然春节又叫作过年,但其实起源是不同的,因此,将“由于”改成“但其实”;
句④衔接不当,结合语境,“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可知,把“年”引申为岁名是因为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应修改为“年”被引申为岁名,或者在“把”前加上“所以”。
故选B。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③句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紧随上句,意为“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不再将节气中的立春视为一年的起源,③句为第一句,据此排除CD;
①句“日期由此固定下来”紧承③句“正月初一”,指出年节的日期的确定;
④句年节古称“元旦”,“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
②句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承接④句,“元旦”是古称,辛亥革命以后才开始采用;且②句引起下文“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
故顺序为③①④②。
故选A。
6.答案:沈琼枝善诗书,看重名节,被骗做妾,得知不是正室后不甘心作小,私逃出南京,靠刺绣、卖文自食其力,是一个自立自强的女性形象;简•爱坚持爱情的平等,得知罗切斯特已经有了妻子,简•爱选择离开,不愿做依附于他的情人。
可以看出她们都是自尊自爱、独立自强的女性,力求精神上的平等自由,具有敢于反抗的个性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简•爱:是一个性格坚强、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
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
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寄人篱下时受到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她都敢于反抗。
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
因此欧仁•福萨评价简•爱:“充满生气勃勃的个性。
”在对待她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上,坚持平等。
当她得知罗切斯特已经有了妻子,简•爱选择离开。
可以看出她是自尊自爱、独立自强的女性,具有敢于反抗的个性特点。
沈琼枝:《儒林外史》人物,常州才女,善诗书、重名节。
如文段中她进府下轿后,没有新嫁娘的故作羞怯之态,而是以一通责难审问之词给宋为富当作“见面礼”:“请你家老爷出来!我常州姓沈的,不是什么低三下四的人家!你既要娶我,怎的不
张灯结彩、择吉过门?把我悄悄地抬了来,当作娶妾的一般光景。
我且不问他要别的,只叫他把我父亲写的婚书拿出来与我看,我就没得说了。
”这锋芒毕露、英气逼人的一席话充分展示了她泼辣、直爽的大侠风范,也表现出了她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特征。
面对盐商的不肯出现,沈琼枝自知与宋的对质已不可能,她倒也没有乱了手脚,而是不慌不忙不吵不闹地径自安顿了下来,这不是苟且屈从,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明智战略,她要待机行事,一旦发现父亲在外申冤,知县被宋为富买通而败诉,并被押解回常州时,她的行动又开始了,她便将房中金银首饰打了个包袱作盘缠,扮作小老妈模样,买通了丫鬟,趁夜出逃。
那种豪放不羁的性格在这时又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封建社会里,沈琼枝坚决不做妾,靠刺绣、卖文自食其力,可见她是一个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敢于反抗命运的女性形象。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抛砖引玉,谦辞。
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用在此处形容“专家”,是错误的。
C.“喂,哪里有卖水的?”称呼路人“喂”没有礼貌,同时该句语气也不够客气。
D.“见风使舵”比喻态度、做法等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含贬义。
该词用来形容律师的反应机敏不恰当。
故选B。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因为她知道罗彻斯特的妻子已死”错误。
简•爱拒绝圣约翰时,并不知道罗切斯特的妻子死了。
她拒绝的原因是,她笃信婚姻是爱情的产物,是自由而神圣的结合,不应被沉重的宗教使命所异化,不应成为宣扬宗教的工具。
故选D。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错误,“清夜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写的是在夜色的笼罩下,宫车出了宫门。
与白日皇室出行时仪仗前呼后拥的情形不同,随行的只有穿着紫衣的两三行宫女。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