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教材第2页图1.1
图表分析:本图直观地表示了环境的基本含义。
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要素也不同。
与中心事物有物质、能量和信息联系的周围事物,构成了中心事物的环境要素。
(二)教材第3页案例1
通过这个案例,应掌握这则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变迁,反映了从采猎社会50万年前渔猎采集却留下青山绿水至近一万年的农业社会不断破坏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工业社会(20世纪60年代后)环境污染加剧的演变过程。
人地关系的变化不禁让人深思。
(三)教材第3页思考
1.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
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出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只顾短期经济利益,忽视长远环境效益。
3.(可以结合教材案例,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分析人类与环境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人类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学业达标
1.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是相对周围事物而言的
B.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C.环境是中心事物周围的所有空间
D.环境是非生物要素的总称
解析: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所以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中心事物不同,环境也就不同。
答案:B
2.下列地理事物都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A.沿海滩涂、名胜古迹
B.城市、天然草场
C.风景游览区、水产养殖场
D.极地、高山及荒漠区
解析:天然环境是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
极地、高山及荒漠区受人类的影响较轻微,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属于天然环境。
答案:D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报告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而不能为所欲为。
这就要求人们将“人定胜天”的观念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事物属于人工环境的是( )
A.高山草甸B.极地苔原
C.科尔沁沙地D.亚马孙的原始森林
4.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 )
A.山区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
C.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 D.过量抽取地下水
解析:第3题,考查对环境分类的理解。
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是依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来划分的。
A、B、D中的环境受人类影响较小,故属天然环境。
科尔沁沙地主要处在农牧交错带,由于人类过度垦荒、超载放牧等原因形成。
第4题,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利于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的活动,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有利于改善局地气候,利于农业生产,所以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
答案:3.C 4.C
5.下列属于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的是( )
A.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茫茫沙丘
B.“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
C.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
D.人工建设的水库大坝
解析:茫茫沙丘是自然环境,人工草场、水库大坝是人类合理活动的产物。
答案:C
读以下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6~7题。
6.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 )
A.改善环境质量
B.人类与环境统一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物质资料生产
7.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解析:第6题,从图中信息可知,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有效缓解资源压力,改善环境质量。
第7题,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只有人类善待自然,自然才能善待人类,才能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
答案:6.A 7.D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字母和序号填入相应的位置
A.天然环境 B.人工环境
①水 ②农田 ③果园 ④大坝 ⑤大气 ⑥土壤
⑦岩石 ⑧工厂 ⑨野生动物 ⑩原始森林 ○11楼房 ○
12油井 (2)C 箭头所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箭头所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箭头C 和D 可以发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据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概念即可作答。
第(2)题,C 箭头由环境指向人类,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而D 箭头表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第(3)题,说明人类与环境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答案:(1)长江以下顺时针为②③④⑧○11○
12(顺序可颠倒);长城以上顺时针为①⑤⑥⑦⑨⑩(顺序可颠倒);半圆上为A ,下为B 。
(2)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3)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反作用于人类 能力提升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
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
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9~10题。
9.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降水
D .地形
10.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有利于防涝 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第9题,根据材料,古村寨位于谷地地形中,结合指向标,谷地呈南北走向,没有明显的迎风坡差异,东西两侧山坡的热量、光照、降水差异小,不是影响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A、B、C错。
吊脚楼依谷地山坡建设,坡度陡,建设难度大,数量少,密度小。
坡度小,易建设,数量多,密度大。
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对。
第10题,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①对。
依山而建,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②对。
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潮且通风透气,不是防涝,③错。
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④对。
B对,A、C、D错。
答案:9.D 10.B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
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
据此回答11~12题。
11.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病虫害防治不力
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
C.生存环境改变
D.人为破坏严重
1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第11题,各种植物的生存环境不同,大树移植到城市后其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成活率。
第12题,大量移植树木使得原生地树木减少,使得植被覆盖率降低,加剧了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其生态环境也发生改变。
答案:11.C 12.A
13.下列现象或过程中,能体现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的是( )
A.因破坏植被而造成水土流失
B.科技水平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遭到多国部队打击
D.发展草原风光旅游业,内蒙古畜牧业从业人员减少
解析: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而导致的水土流失体现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答案:A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云南省的哀牢山中,一层层梯田不停息地漫向四野,朝着天际跋涉。
它的形
象莽然巨大,占据天地,却宁静安详,无声无息,精致到绝美,那磅礴大气与细腻爽洁的点线相谐,堪称真正的世界奇迹。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红河州哈尼族多处于封建领主制经济和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人民群众遭受着多重压迫和剥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尼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在哈尼梯田(元阳梯田)这个环境中有哪些环境要素?
(2)哈尼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3)哈尼地区的哪些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的主要环境要素是土壤、岩石、大气、水、生物等,加上阳光,共同构成了环境的自然要素;哈尼梯田是人类活动改造地形要素而成的人工景观,在修建梯田的过程中,不仅有人类的劳动,而且加入了农业生产技术,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规模庞大的梯田是人类群体劳动的结果。
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当地为地形崎岖的山区,坡度较陡,修建梯田的劳动量大,耕作和取水不便;云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第(3)题,理论上,坡度较陡的山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但这里长期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和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为大规模的群体活动(修筑梯田)提供了可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生产力,梯田的建立,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粮食,闭塞的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答案:(1)自然环境要素:阳光、大气、生物、土壤、水和岩石等。
社会环境要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
(2)修建梯田的劳动量大,耕作和取水不便;粮食的产量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3)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