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霜刀出鞘,尽破万难;竹杖芒鞋,志在山巅-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之素材月月控(3月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01 中国故事:霜刀出鞘,尽破万难;竹杖芒鞋,志在山巅
素材标签中国精神信仰中国故事宣传
控素材
材料一
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开讲座,解读中国神话故事,引起轰动和热议:
“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钻木取火。


“面对末日洪水,我们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中国人的神话里,他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看吧,仍然是斗争,与灾难做斗争!——大禹治水。


“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却把山搬开了!——愚公移山。


材料二
故事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元素和重要标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主要领导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

这充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让人民从中受到鼓舞,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意义重大,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使命。

控角度
角度①与自然、灾难,环境等不断做斗争。

大卫·查普曼说可惜,这样的精神内核,我们的神话里却不存在,我们的神话是听从神的安排。

“每个国家都有太阳神的传说,在部落时代,太阳神有着绝对的权威,纵览所有太阳神的神话你会发现,只有中国人的神话里有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有一个人因为太阳太热,就去追太阳,想要把太阳摘下来(夸父追日)。

当然,最后他累死了——我听到很多人在笑,这太遗憾了,因为你们笑这个人不自量力,正是证明了你们没有挑战困难的意识。

但是中国的神话里,人们把他当做英雄来传颂,因为他敢于和看起来难以战胜的力量作斗争。

在另一个故事里,他们终于把太阳射下来了(后羿射日),中国人的祖先用这样的故事告诉后代:可以输,但不能屈服。

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勇于抗争的精神已经成为遗传基因,他们自己意识不到,但会像祖先一样坚强。

因此你们现在再想到中国人倔强的不服输精神,就容易理解多了,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

不得不说,这位大卫.查普曼教授解读中国神话的角度很新颖,也十分到位。

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是靠着不断与自然、灾难、
环境作斗争才延续到现在。

角度②自力更生,不惧命运。

每个文明在初期都是有神论,但唯独我们的文明不畏惧神,也许正因为我们深刻理解老子的那句话,所以我们的祖先从不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神的眷顾,也因此,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没信仰的民族能存续5000年吗?实际上,勇于抗争,不怕输,更不会服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信仰。

我们要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信仰发扬光大!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大型原创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对新中国的文艺经典进行再一次梳理,对文艺经典中的英雄们进行再一次礼赞:干惊天动地事的隐姓埋名人,收藏起耀眼的光芒,隐忍着俗世的情感。

其实,他们都曾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平凡而普通,而正是他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无私奉献,才推动了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角度③讲好中国故事,传远中国之声。

不管故事如何讲述,能永久流传的终究是永恒不变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在人民共和国的时间线上不断延展。

故事里的一个个名字是不会褪色、不会沉寂的。

把这些故事、这些人物、这些名字串联起来,就如同一个个火种,汇聚成一把火炬,能照亮自己、照亮他人、照亮前进的道路。

今天,我们是讲述故事的人也是书写故事的人,用奋斗把自己的故事写好讲好,每个人都能成为时代的主角,中国故事也一定会更精彩。

从国内来看,好的舆论可以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从国际来看,讲好中国故事能够提升我国软实力,为我国和平发展赢得良好外部环境,并增强我们的国际话语权。

讲好中国故事,告诉西方世界中国的真实情况,阐释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制度。

角度④坚持、执着、不妥协。

讲好中国故事,第一,客观理解和看待中国与西方的关系。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不是对立或同化的二元关系,而是共同发展、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关系。

过分吹捧或者追随西方模式的做法并不可取。

第二,清楚了解和认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

”当前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上建立的合作共赢之路,也是我国和周边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支撑。

角度⑤中国人的信仰——自己。

每个民族的神话都有自己的烙印,但你见过哪个民族的神话里有我们这么多战天斗地的抗争故事?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说的就是要生存就得靠自己,不能靠苍天。

这比“神爱世人”听起来残酷,但非常现实。

道教经典《西升经》中,《我命章》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

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

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重要教义之一,也是道教徒向死亡宣战的口号,意为个人的生命同天地一样,都是由自然之气所化生,人如果凭借智慧通过造化之理,盗取阴阳之机,修道守气,返本归根,就可以与道同在,寿比天长。

强调个人的生命,能由自我决定,不由天地掌握。

这是一种以人生为本,肯定人生价值的积极态度。

“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指出了个人的生命不是由天地决定,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强调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和发挥
人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思想在发展中国科技、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正确的名利观、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是一种实践积极的人生观。

角度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古老的民族历经磨难,即便国土龟裂忧伤沉淀。

站在世界之颠,回忆沧桑转变:即便大好河山被日寇践踏,但真的龙子们却不曾屈膝不曾低头,他们用血的代价扞卫了民族的贞洁,用自己的生命孕育了我们幸福的生命!支撑他们的信念正是全在于我们最为珍贵的民族的精神:坚毅与不屈。

这是我们前行路上最好的伙伴,拥有此,定能伴我们经历一切风雨,看雨后彩虹绚烂漫天。

黄土地上,“平凡的世界”里,有像孙少平一样逐梦而行的少年,也有扎根土地艰苦朴素的百姓;盐碱地里,“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带着群众与天斗、与地斗、与沙斗,把泡桐树种在地上,把精神植入人们心中;林海雪原,“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被再次演绎时,以杨子荣为代表的“孤胆英雄”注定不孤单……故事里有人物,人物身上是精神。

这些在节目中被演绎、被讲述的人物和故事,致敬的是英雄楷模、礼赞的是伟大人民、铸就的是不朽精神。

控范文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外国的青少年朋友们:
你们好!
从1949年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一步步从政治解放到经济独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过程,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中国文学创作的摇篮。

丰富的中国经验,蕴含的中国故事,需要中国当代作家向国人和世界表达。

2012年莫言凭借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的中国故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充分说明世界经济需要中国,世界文学也离不开中国,离不开中国故事传承的中国文学。

讲好中国故事要接好地气。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中国国情和中国实际出发,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首要条件。

中国从一穷二白的贫穷落后到现在的基本进入小康社会,短短几十年就经历了西方几百年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面貌的日新月异,为中国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中国文学的主体性,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接近百姓的生活和心声。

中央主要领导提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接好地气,反映人民生活现实和生活愿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所接受,更好地感染和鼓励人。

讲好中国故事要选好形式。

好的故事还要有好的表达,要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更好地让百姓接受。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好的文学能鼓舞人、感染人、激励人,很可能启发一个人的兴趣,引发一个人的爱好,也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文化的作用是强大的。

我们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国文学的本土意识,就要选好中国故事的外衣。

抛开虚假做作的创作,走进百姓真实的生活,以简单、通俗、大伙喜欢的方式讲述百姓自己的故事,增加真实感和融入感。

比如,以故事汇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己去讲述、表演故事,能够让孩子们自觉学习、宣传优良家风,从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构筑了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尤其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前,我们更要坚持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谢谢大家!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形象
外国的青少年朋友们:
大家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谈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几点重要问题,对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而言,则强调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重大意义,也与国家的长远发展与民族的伟大复兴密切相连。

讲好中国故事,关乎中国的国际形象。

早在2013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中央主要领导就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如果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和表达能力不足,则可能导致外界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状况产生误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发展日异月新,这些信息都需要通过精准、合理、生动的讲述呈现给世人,让外界了解中国、熟悉中国,进而交流更加密切、融洽。

讲好中国故事,关乎中国的“软实力”。

自美国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后,世界大国越来越看重提高本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硬实力”之外的力量,越来越意识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和国际形象对传统“硬实力”的影响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国家力量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实践中,正在追寻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自然也不会忽视本国“软实力”的构建和提升。

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正本源”。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具体到文化建设领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十分必要。

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是明确“什么样的故事是好的中国故事”,这就要从思想观念、价值立场上加以明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精彩的中国故事的核心理念。

围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讲述的中国故事,自然会得到更多读者、观众的支持和赞赏,让更多人参与到讲述中国故事的事业中来。

要讲好中国故事,重要的是要讲述人民群众的故事。

老百姓喜闻乐道的故事,是我们需要讲述的,也是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

反映人民的呼声、群众的心愿,讲述百姓生活和社会万象,从现实出发,兼顾理性和情感,这样的讲述则是具有深刻内涵的,也将拥有更持久的影响力。

例如,中国历代的文学名著,都是为劳动人民所热爱的艺术瑰宝,在代代传承中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也成为中国在世界文化之林的珍贵名片。

要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开放胸怀、兼容并蓄,注意方法和技巧。

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和别国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让其与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相契合。

与此同时,要尊重和理解别国优秀文化。

世界文化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美丽大园地,中国文化及其背后的精彩故事在其中独树一帜,对其他优秀文化也应兼收并蓄,与传统文化和别国文化的精华相交融,让中华文化和中国故事更具有全球影响力。

具体到文艺创作上,讲好中国故事,则要创作更多精彩与创新的文艺作品。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要求的,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

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另外,要讲好中国故事,人才储备是必要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而且,对“何为中国故事”“为何要讲好中国故事”“怎样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尤其要注重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让年轻人理解其重要性,掌握必要方法,热爱讲述中国故事。

也应注意的是,讲述中国故事,并不只是理论上的宣讲和筹划,更要融入实践当中,成为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英雄凡间来,精神盛世耀
重庆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校周巧玲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观看完这一场感人至深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荧幕里受表彰人员胸前的朵朵红花是如此鲜艳,似乎正诉说着他们身后那一段段与死神搏斗的英勇故事。

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他们为我们抵挡住了新冠疫情的猛烈攻击;我庆幸自己诞生于这个自强不息的民族,家国情怀代代相传。

忆·战火纷飞
曾经,美好的家园被外敌入侵,战争的硝烟弥漫中华大地。

为了驱赶外敌,英雄们在战火中冲锋陷阵。

他们手握着短刀步枪,面对敌人的钢甲铁炮仍义无反顾;他们穿着单薄的衣裳,
却埋伏在最寒冷的雪地荒原;他们拖着沉重冰冷的武装,却行走在最崎岖的道路。

他们在最鲜活的年纪,背负着沉重的家国责任,穿梭于战火硝烟中。

英雄从中华大地的普通家庭中走出,英雄为壮美河山抛头颅,英雄为宁静家园洒热血。

而今,那些为中华民族自主独立而无畏付出的英雄们大都已长眠地下,但青山埋忠骨,精神永不灭。

敬·英雄儿女
庚子年,疫情肆虐的土地上,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恶战打响了,英雄儿女勇挑时代之重担。

战疫前线,英雄是那一袭袭白大褂下的肉体凡胎,他们戴上口罩无畏逆行。

卸下防护面罩后,那一道道被防护面具勒得满是痕迹的憔悴面容,却展现给我们最灿烂的笑容;离开隔离病区,那一位位歪斜在走廊的身影,却展现给我们最安心的守护。

这白大褂下的身躯是鬓发微霜不减国士无双之姿的专家钟南山,是古稀之年却巾帼不让须眉的院士李兰娟,是身经非典、埃博拉等硬仗的将军陈薇,是勇敢奔赴疫情重灾区的各地驰援医护人员……
战疫后方,英雄是那一位位城市“美容师”,从消毒到打扫,再到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他们一丝不苟,坚守岗位,保障着各个区域的安全;身边近处,英雄是那一位位关心民众的基层人员,他们缺少防护服,只凭最简陋的口罩,挨家挨户走访叮嘱,做着看似微不足道实则相当繁琐的小事,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

英雄是每一位顾全大局,自觉隔离,积极抗疫的中华儿女。

继·脊梁品质
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挽大厦于将倾,救民众于水火,他们来自中华大地,肉体凡胎却无畏生死,于平凡中造就伟大。

蒙受脊梁的荫蔽,我们岁月静好、盛世安康;承袭英雄的血脉,我们茁壮成长、砥砺奋进。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
浙江省嘉兴市第三中学(309)班徐振龙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

当手写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传统节日被外国抢先申遗,当传统文化在濒临失传的边缘苦苦挣扎,我们还要继续麻木不见,冷漠以待吗?
必然不是。

子曰:“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才能让其在现代焕发生机。

我们都知道,文化的显著特点就是它的超越性。

过去的文化未必只适应那个时代,它往往会跨越特定的时空而影响不同时空下的人们。

因此,传统文化必须结合新的形式来发掘呈现,如此才能“日新又新”“推陈出新”,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

科技,就是我想到的为传统文化“赋新”的重要因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物质消费的基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的魂,是人们精神消费的无形载体。

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应成为我们当代青年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将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

红遍全球的视频博主李子柒就为我们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她用镜头记录个人的田园生活,将远逝的中国古式生活景象耕耘到世界的沃土上,在光影流淌中完成了一次绝佳的文化输出。

从面包窑、竹制家具、文房四宝,到烤全羊、鲜花饼、黄豆酱油……李子柒拍出了令人向往的理想生活。

视频在国内广受好评的同时,在国外的网站,不少外国网友也被中国美食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感染,纷纷在她的视频下面留言“催更”。

李子柒视频的“出圈”无疑是一次积极、正向的文化输出。

对于变成“国际网红”这件事,李子柒表示,她从现实生活知识和古代技艺中汲取养分,只是想拍出自己的生活,或者说,拍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听罢此言,我更是生出敬佩。

在李子柒的身上,我认清了传承传统文化并非是一个不可企及的宏大目标,只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再用上一些“小巧思”,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

除此之外,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综艺《上新了故宫》也恰到好处地协调了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故宫文创”作为古老故宫的新名片,更新了庄重严肃的故宫在年轻受众心中的形象。

通过征求受众意见并与年轻设计师合作,“故宫文创”做出了受众真正想要的文创产品;通过综艺的呈现,人们看到了故宫庄严的外壳里柔软古朴的温柔;通过电商这一渠道,代表故宫的文创产品就这样走到了年轻人的身边。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应借鉴的传承之道啊!
传统文化本就是一朵坚韧的花,这朵花在千年的风霜雨雪中依旧摇曳。

或许时光流转,它的香味是淡了些,不足以吸引当年那样多的人驻足观赏,但它仍旧是我们不可舍弃的瑰宝。

时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无疑会让这朵花重新散发出应有的馨香,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它的美。

花,就该在阳光下鲜活绽放,而不是无人问津之后成为历史博物馆中毫无生气的标本。

所以,让我们共同携手,一起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让传统文化的花长开不败。

我的发言完毕,感谢大家的聆听。

控素材
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
张定宇
事迹: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已感染新冠肺炎的妻子,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

他说:“虽然有愧疚,但当时不需要做取舍,能帮助到别人,觉得很幸福!
2020年9月8日,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颁奖词】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

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

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

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鉴赏】
对偶式整句,让语言优雅生动;整齐中又有变化,读来朗朗上口。

这样的颁奖词,与人物精神一样美。

【适用话题】奉献、责任、抗击疫情
【应用示范】
●面对严峻的疫情,无数奋然而起的“逆行者”选择舍弃安逸的生活。

忘不了那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背影,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本可以安心治病,但在现实塞给他的新角色、新责任面前,他果断地选择了接受。

安逸生活与艰难抗疫的落差下,他忍受着病痛也从不后悔,他想要跑得更快,争取时间,战胜疫情。

这样的抗疫英雄,怎能不让人感佩?其实不单是他,许多奋战于一线的医护人员也同样是这样的心态。

他们有的即将结婚,却放下了爱人的手;有的刚刚做了母亲,却放下了啼哭的婴孩;有的想要尽孝,却放下了病床上的老人……这些默默无闻而又无私奉献的人,在面对疫情带来的错位时,勇于理性面对落差,肩负起了社会给他们的责任,他们是真正的勇士,也是真正的智者。

(2020高考浙江优秀作文《理智对待落差》)
●医者仁心,护佑山河无恙。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奋力拼搏,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

提醒人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毅然前往武汉的钟南山院士,身患渐冻症却依旧坚守一线的张定宇院长,为方便穿脱防护服而剪去长发的护士们……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用呼吸机、药品等将患者治愈,自己却时刻处于危险之中。

若非有这样一群迎着疫情而上的人,又怎能有今日疫情的得到控制、人们复工复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