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期末考试卷语文九年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岁月蹉跎稚嫩无邪谈笑风生
B. 漫不经心眉清目秀望尘莫及
C. 耳濡目染瞒天过海损人利己
D. 碌碌无为翻箱倒柜震耳欲聋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B.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C. 他的演讲,既有激情,又富有哲理,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一些选修课程。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满载而归(装载)
B. 翻箱倒柜(翻动)
C. 捐躯赴国难(献出)
D. 破釜沉舟(打破)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喜欢听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如《梁祝》、《春江花月夜》等。
B.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四大名著”之一。
C. 我们要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以迎接即将到来的中考。
D. “你们都看见了吗?”小明好奇地问。
5. 下列句子中,字词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沧海一粟
B. 欣欣向荣
C. 震耳欲聋
D. 轰轰烈烈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我们的节日
张晓风
小时候,我生活在乡村,最盼望的节日就是过年。
过年的时候,父亲会穿上他最好的长衫,母亲也会换上她那套陈旧的旗袍。
我们一家人会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包饺子、贴对联、放鞭炮。
我记得,那时候的饺子皮是母亲亲手擀的,馅儿是父亲亲自调的。
母亲擀饺子皮时,总是擀得又圆又薄,父亲调馅儿时,总是调得又香又辣。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厨房里,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笑声不断。
贴对联是过年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父亲会用红纸写上吉祥的话语,母亲则会在对联的旁边贴上剪纸。
贴对联的时候,父亲会站在梯子上,母亲则会扶着梯子。
我们小孩子则在一旁观看,不时发出赞叹声。
放鞭炮是过年的最后一项活动。
我们小孩子都会抢着放鞭炮,看着那些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心里充满了喜悦。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离开了家乡。
每当想起那些过年的往事,心中总是充满了温馨。
1. 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说“最盼望的节日就是过年”?
2. 文章中,作者对过年的哪些活动印象深刻?
3. 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每当想起那些过年的往事,心中总是充满了温馨”?
三、古诗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一)文言文阅读
【甲】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舍瑟乎,吾与点也。
”
【乙】
曾子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
1.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摄乎大国之间()
(2)如或知尔()
(3)端章甫()
(4)鼓瑟希()
2. 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哂之。
(2)持其志,无暴其气。
(二)诗歌阅读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 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文(60分)
题目:我的成长故事
要求:
1.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2. 文章要主题鲜明,内容具体,条理清晰;
3. 语言通顺,表达流畅;
4. 字数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