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量体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量体温》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健康生活》的第三章《身体的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二十一节《量体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体温的重要性,掌握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并理解体温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体温的概念,知道体温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幼儿独立测量体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正确使用体温计,理解体温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重点:掌握测量体温的方法,关注身体健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体温计、演示文稿、实物模型。

学具:体温计、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扮演医生,为幼儿检查身体,通过测量体温,让幼儿感知体温的重要性。

2. 讲解体温的概念(5分钟)
教师通过演示文稿和实物模型,讲解体温的定义、正常体温范围以及体温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 学习测量体温的方法(10分钟)
(1)教师示范正确使用体温计的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测量体温,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如何确保测量体温的准确性?
4. 随堂练习(10分钟)
幼儿独立完成测量体温的练习,记录结果,并与同伴分享。

5. 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小明的体温是37.5℃,他感觉身体很不舒服。

请问,他是
发烧了吗?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量体温
2. 内容:
体温的概念
正常体温范围
测量体温的方法
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测量家人的体温,记录在表格中,并分析体温变化
的原因。

答案示例:
姓名体温(℃)体温变化原因
爸爸 36.8 正常范围,身体健康
妈妈 37.2 略高,可能是感冒引起
2. 课后拓展: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测量体温的方法,如耳温枪、额温枪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幼儿掌握了测量体温的方法,但在实践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体温计的使用方法、读数不准确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正确使用体温计的方法。

2. 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测量体温的准确性。

3. 体温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的理解。

4. 课后作业设计及拓展延伸的落实。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正确使用体温计的方法
1. 清洁体温计,确保其表面干净无污垢。

2. 检查体温计是否有破损或水银柱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3. 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将体温计放置于幼儿腋下或口腔内,确保体温计与皮肤或粘膜紧密接触。

4. 示范如何读取体温计上的数据,并强调读取数据时应保持体温计水平或垂直。

5. 讲解测量体温的时机,如在早晨起床后、洗澡后等。

二、幼儿实践操作中测量体温的准确性
为确保幼儿能够准确测量体温,教师应:
1. 在实践操作前,再次强调正确使用体温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在幼儿分组实践时,密切观察并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操作。

3. 引导幼儿互相检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4. 教会幼儿如何记录体温数据,以便分析体温变化趋势。

三、体温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的理解
教师应深入讲解体温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让幼儿明白:
1. 体温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正常体温范围有助于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行。

2.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预示着身体疾病,如发烧、感冒等。

3. 关注体温变化,有助于提前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四、课后作业设计及拓展延伸的落实
1. 作业设计要贴近生活,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测量家人的体温并记录,引导幼儿关注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

2. 作业答案要有详细示例,便于幼儿理解和模仿。

3. 拓展延伸活动要引导幼儿查阅资料、分享经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后作业和拓展延伸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亲切、生动的语言,拉近与幼儿的距离。

2. 语调抑扬顿挫,保持声音洪亮,以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确保吸引幼儿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体温概念:5分钟,简洁明了地阐述知识点。

3. 测量体温方法学习:10分钟,重点讲解和示范,确保幼儿掌握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实例让幼儿加深理解。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幼儿思考。

2.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对回答不准确的幼儿,给予耐心指导和纠正。

四、情景导入
1.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 情境中融入互动环节,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方面:本节课内容较为实用,但需注意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体温计使用不当、读数不准确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增加实践操作的环节,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

2. 教学方法方面: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测量体温的方法。

但在课堂提问环节,应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

3. 课堂氛围方面:本节课氛围较为活跃,幼儿参与度高。

但在时间分配上,部分环节可能存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今后可适当调整。

4. 教学效果方面: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延伸,发现部分幼儿对体温与身体健康关系的理解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和引导。

5. 教师自我提升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以便更好地解答幼儿的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