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买卖合同制度的比较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德买卖合同制度的比较
引言
中德两国经济发展迅速,贸易往来频繁,买卖合同作为贸易的基础,成为两国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中德两国合同制度存在很大差异,这给跨国贸易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德买卖合同制度的差异并进行比较,以期为中德贸易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
中德买卖合同要素的比较
1. 合同形式
在中德两国,买卖合同的形式是有别的。
在德国,依据BGB第433条,只要是双方达成一致,口头协议也能形成有效合同。
而在中国,形式合同和实质合同的区分很清晰,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2. 合同内容
在德国,合同条款通常是双方协商决定,法院仅会介入处理必要的条款。
如果合同内容双方没有达成一致,合同便不能成立。
而在中国,合同内容不仅需要双方商议决定,还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此外,关于价格、数量、质量和期限等必要内容,中国合同法都有明确规定,中德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3. 合同解除
在德国,当买卖合同一方没有履行协议内容时,另一方有权取消合同,但需要事先明确通知,给予违约方合理的期限。
而在中国合同法中,对于合同解除有明确的规定,不仅有解除条件的规定,也有解除程序的规定。
总的来说,中德两国在合同解除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
4. 违约责任
在德国,双方违约时,根据BGB以及合同条款规定,违约方需赔偿损失和利息,但不会因违约而受到惩罚。
而在中国,约定违约金以及违约方之外的一定的惩罚措施,如罚款,解除合同等,以此作为催促履约的手段。
中德买卖合同实践的比较
1. 合同签署
在德国,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时,通常会选择由律师事务所撰写的合同来规避风险。
而在中国,企业通常会委托专业人士或律师事务所起草合同。
2. 条款编写
在中德合同编写中,德国合同通常条款简短明了,重要的条款都会注明清楚。
而中国合同则会非常详细,甚至是过于繁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才能编写出完整的条款。
3. 合同履行
在德国,买卖一方必须先履行对方要求的支付或交货手续,完成后再由另一方履行。
而在中国,双方约定金额比较大的合同需要以银行的支付为准,这种结算方式通常需要约定完善的信用证申请和核验过程。
结论
以上内容表明,中德两国买卖合同制度在形式、内容、解除和违约责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在双方贸易往来中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中方企业在与德方企业签订买卖合同时,需要了解德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以避免虚假合同、误解和风险的增加。
在日常合同履行中,双方需要遵循合同条款严格履行合同义务,维护合理权益。
综上所述,在开展跨国贸易时,中德双方应注意买卖合同的细节和法律规定,以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和准确实现贸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