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文化, 继承甚至是重新发明优 良的传 统, 构建和谐 、 健 康的乡 村文化,是推动新农村现代化进程 的一 项极其重要 的基础 工 程 。新农村文化建设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对我国新农 村建设乃 至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都具 有十分重大 的战略意义 。 第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离不开农村 的经济基础和农业 生 产发展 。 发展农业 生产 , 提高农 民收入, 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 前提和保障 。 农 民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新的生产方式 , 进行立 体多元农业产业 运作 。 以最大 的经济效益为 目标 , 科 学 营造生态, 达到高度利用 自然资源, 增进 土壤肥力, 减少 环境污 染, 保 持生态平衡, 达到合理 的投入产 出比例, 使农业 系统长期 处 于良性循环之 中, 达到持久稳定的经济产 出。在这种生产方 式基础上 的农 民, 才有可能树立起科学发展 意识 、 集体 互助意 识、 市场 经济 意识 、 团结协作精 神等 等。 随着社会 主义体 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乡村文 化中的宗法 制逐 步解体, 以“ 礼治 ” 维持 乡村 秩序 的状态逐 渐消亡, 但 多数 乡民存在着 法制观念淡 薄 、 不知法 、 不守 法的现象 , 乡村 淳朴 民风受 到破 坏, 失去诚信 、 友谊和互助风貌 。因此 形成 村 民自 治 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政府和社会力量共 同治理 乡村文化 的 新局 面, 才能体 现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 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 首先, 推行农村文化建设法制化, 制定 村 规民约 、 家庭道德守则等制度教育 培养 乡民互相 帮助 、 礼 尚 往来 、 群体观念 、 大局意识等优秀传统道德。 其次, 加强基层 民 主建设。 提高农 民群众 的民主参与意识, 完善“ 一事一议 ” 和村 务公开等制度 , 保 障农 民各 项权利落到实处 , 增强农 民群众 民 主选举 、 民主决策 、 民主管理 、 民主监督 的意识 。 三是突出党 员 的表率作用 , 完善农 村文化建设 中的导 向示范机制。四是提高 农 民群众 的民主法制意识, 不断普及法律 知识, 开 展农 村法制 教育, 加大执法力度, 使法律制度成为乡民平安生活 的保障 。 第二。 原生态 的传统 民间文化, 是任 何文化不 能替代 的民 族文化的根基, 也是建设新农 村文化的根基 。传统的 民间文化 能够为新农村建设 提供 重要 的精神支撑,因此积极挖 掘民间 艺术和 民族文化传统精华 , 保 护优 秀的传统 民间文化 是一项 艰 巨而繁重的任务 , 政府要 给予 政策及大量 的财力 支持, 借助 现代 高新 技术手段对农 村优秀 民间文 化资源进行 系统发掘 、 整理 和保 护, 实现 民族文化生态化 、 多元化发展 。一是着力发 展农村特 色文化, 有 意识 地对富有地域文化特 色的民俗风情 进行 现代化创 新改造,继承传统 民俗文化 中科学 有益的养料 创造更具魅力 的文化 。 二是注重培养高素质 的继 承人, 在高等 院校开设 民间艺术专业, 培养专业人才 。 第 三。 乡村旅 游作为近年 出现 的新 的生 活方式, 是以乡村 特有 的文化景观 、 生态环境 、 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 的一种生态 旅游 形式 , 包括 自然旅游 、 观 光农业旅 游 、 民俗旅游 等多种形 式 。其 实质上都是 以乡村社 区为活动场所, 以乡村 自然生态环 境 景观 、 聚落景观 、 经济景观 、 文化 景观等为资源 的一种生态 旅游形式 。 乡村旅游 的发展有利于激励农 民加 强对 乡村文化 、 历 史遗产 、 生 态环境 、 乡风 民俗 的保 护; 有 助于提 高农 民的科 学文化素养 , 形成健康 生活方式; 有助于提高农 民的法制意识 和规 则意识, 达到人 与 自然 、 社会及人之间和谐共处 。
神 州文 化
对 州
乡Hale Waihona Puke 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黄福 元
吉林省长岭县海青 乡文化站 乡村 文化 的发展变化受 生产力发 展水 平的制 约和影 响, 不 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 同,乡村文化 景观则呈 阶段 性发展 :没有先 进生产工具的原始氏族公社社会 实施 “ 共耕 制” 或称“ 耦耕 制” , 以道德主义为支撑 的“ 周礼” 是维 持社会秩 序和纪律 的制度文化 。铁器的出现实现了以家庭 为单位生产, 财 富的生 产和积累依然 困难,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的小农经 济模式使 部落家族文化产生并延续千年, 在传统 乡村文化 中 占据重要 的位置 。1 9 7 8年以来随着农 村改革激 发了生产力 的 迅速提 高, 有效的解决 了乡 民温饱 问题 , 社会经济 的逐 步繁荣, 深刻 地改变着乡村 的基本生活格局,落后 的家族 文化 内部机 制从根本上逐渐消解, 代之 以现代乡村文化。 2 l 世纪社会经济 繁荣发展 , 市 场机 制逐渐活跃, 社会联 系加强 , 社会流动扩大, 党 的十七大提出 了落实科学发展观 、 构建和谐社会 的宏 伟 目标, 新农 村文化建设正在这一背景下展开 , 向着生态 、 和谐的理想 文化模式逐 步演变 。 乡村 文化的意境 姹紫嫣红 、 柳絮轻扬 、 燕子斜飞的乡村美景及 乡民劳动场 面和怡然 自乐 的情感生活, 绿 荫掩映下的小村 、 夕 阳下袅袅 升 起的炊烟 以及敦厚纯朴 的民风 , 是现代工 业化时代 的人 们在 单调乏味的城 市生 活中所 向往 的乡村意境 。乡村 与国家社会 主义建设 息息相 关, 同时具有优化 环境 、 调节气 候 、 提供景 观 的功能。因此保护和建设好具有独特 文化 传统和人文景 观的 和谐 乡村意境 就显得尤 为重要 。 从 自然村 貌到农家摆设, 从 传统节 日到 红 白喜 事, 从 庙会 祭祀到地 方戏曲, 从农 家菜谱到传统 艺术, 从传 说谚语 到民间 禁忌 , 无一不是展 现乡村意境 的因素 , 这些 因素 随着历史 的变 迁和地域差异 而变化 , 展示着 多彩多姿 、魅力无穷 的乡土风 情。 地方 戏和说 书近年来在 乡村兴起 , 过年 过节 、 婚丧 嫁娶 、 盖房造 屋的时候请戏班 子来唱大戏 , 热闹非凡 , 成 了农 民集 中 的文化活动 。庙会或大集上的土特产 、 民间手工艺 、 技艺生意 红火 , 集市 贸易和祭祀活动 同时进 行, 已经 是集现实世 俗生活 和神灵祭祀生活于一体的立体文化活动了。农 村的传统节 日 很 多, 现代 又加上 了 比如 国庆 节 、 儿童节 、 情人 节 、 母亲节 、 父 亲节 等等节 日, 各地 区、 各 民族过节 日期 、 内容也不尽相 同, 但 都是 为了给生 活增添欢乐 、 开心、 有趣的气氛 。戏 曲、 说书 、 舞 蹈、 扭秧歌在节 日里 繁荣 , 有 的特色节 日还 吸引了许多游 客参 与。 绚丽多姿 、 丰富异常的 民间传说和神话为我们展示了乡村 文化 的另一种 浪漫 的意境 。 新 乡村文化建设 《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 村文化建设 的意见》 对新农 村文化建 设进 行了专题部署 , 并高度评价 了新农 村文化建设 的意义, 明 确指 出: “ 加强 农村文化建设 , 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 内在要 求。 是树立和 落实科学 发展观 、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 内容, 是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 村 、 满 足广 大农 民群众多层次 多方 面精神文化需求 的有效途径,对 于提 高党 的执政能力 和巩 固 党的执政基 础, 促进农村 经济发展 和社 会进步, 实现农村 物质 文明 、 政治文 明和精神文 明协调发展, 具有重大意义 。” 我们党 之所以把新农村文化建设 提到如此 高的战略地位 , 建设 新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