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必备之微测试 10(第04期)(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语言基础与运用。
1.(2015中考黑龙江大庆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2分)A.肖.像(xiào)脸颊.(jiá)诅.咒(zǔ)鲜.为人知(xiān)
B.潜.伏(qián)暴露.(lù)辅.导(fǔ)通幽曲.径(qū)
C.缩.小(suō)上溯.(sù)歼.灭(qiān)酣.然入梦(hān)
D.臆.断(yì)荒芜.(wú)苍劲.(jìng)鳞次栉.比(jié)
2.(2015中考广西玉林防城港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决窍深湛脍灸人口笑容可鞠
B.畅想凝眸斩露头角精益求精
C.严谨热忱坦荡如坻不言而谕
D.娴熟矜持神彩奕奕安之若素
3.(2015年中考山东青岛卷)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作答。
(4分)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十分懊恼,在作文中向老师倾诉了烦闷。
发下作文后,发现上面有老师的留言:“张明,老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如果我们摔倒了,却不知道是被哪一块石头绊倒的,这要比摔倒本身更让我们懊恼啊!”
张明读后,准备给老师发一条信息,表达谢意,谈谈感想。
请你替张明拟定这条信息。
(含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老师,
4.(2015年中考山东烟台卷)阅读选段,完成后面各题。
(6分)
选段一:轻捷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从百草园到三位书屋》)选段二: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是天上。
(《芦花荡》)
选段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社戏》)
选段四: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
(《失根的兰花》)
⑴依照示例,填写①②处的内容。
(2分)
过60字)(4分)
二、(2015年中考江苏徐州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题目。
(16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凄.神寒骨()(2)而适类.于余()
(3)而善.鉴万类()(4)乐而不能去.也()
2.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面山而居.
C 于是作.《八愚诗》属予作.文以记之
D 寂寥而莫我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4.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小石潭“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作者“乃记之而去”。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作者在空寂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侧面衬托潭水清澈。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则从正面直接写愚溪的清澈减低,光洁如玉。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潭源流的蜿蜒曲折。
“不可以溉灌”“大
舟不可入也”“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连用五个否定词,交代了作者以“愚溪”
命名的原因。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忧伤与凄凉。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则表现了作者对愚溪的厌恶之情。
三、(2015年中考江苏无锡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4分)
送张四
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2分)
(2)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2分)
四、(2015中考黑龙江大庆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题目。
(16分)
我是吴宓教授
①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
很快,讲义写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列出参考书、著作、出版社、出版年代等。
学生上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②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就走上讲台。
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
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
③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
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经常看见他埋头备课。
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曦微露中”反复诵读。
④当他任教东南大学时,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梁实秋曾旁听他的课,回校后半是羡慕半是嫉妒
..地抱怨:内容丰富,井井有条,学校未能罗致,“宁非憾事哉”。
⑤他就像是一座钟。
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像印刷的一样整齐。
一次,有个青年教师不小心把上课用的教科书丢了,吴宓要求他上课前必须找到。
当晚,宿舍熄灯睡觉,吴先生前来敲门,高声问:“教科书找到没有?”这名不耐烦的教师只好骗他:“找到了,吴先生,请放心吧。
”这才过关。
⑥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上课像划船的奴隶那样卖劲”。
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钱钟书、曹禺、吕叔湘……与他们相比,老师吴宓一度不那么出名。
⑦比起教学上的严谨,学生们更爱回忆吴宓课下的关爱。
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⑧类似的故事口耳相传,让古板的吴教授在后人记忆里鲜活起来。
在他曾任教的清华大学学生BBS上,一个女学生曾略带艳羡地提到,当年在清华课堂上,看见有女生站着听课,吴先生总是会跑出去替她们找来凳子坐。
又有人追忆起吴先生点名,点到“金丽珠”这个名字,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名字多美。
”全班大笑。
⑨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换。
但他却很
舍得请学生吃饭。
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的。
⑩学生李延先最难以忘怀的,是与老师“月下湖畔、吟咏啸傲”的往事。
而钱钟书也把老师课堂上的风采学了几分。
正如学者江弱水所言,除了老师这个身份,怎么来描画吴宓其实都不到位。
从东南大学到西南师院,数也数不清的讲堂上,作为“老师”的吴宓“划过了动荡不已的时代,也划过了他的一生”。
⑪可惜,到这一生要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当老师了。
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回到陕西老家①,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还可以讲课。
”
⑫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
据说,弥留之际,他不停地喊着:“我是吴宓教授。
”
注释:①彼时正值文革时期,吴宓成为大罪人,受尽苦难。
病重有残疾,只得回家养病。
1.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嫉妒”的正确读音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
(3分)2.本文记叙的是吴宓教授的事迹,却在第⑥段写到他大名鼎鼎的学生钱钟书、曹禺、吕叔湘,这运用的是手法,其作用是。
(4分)
3.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4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