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立足于再创造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立足于再创造
摘要:美术教育的主阵地是在课堂,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全
面提高素质教育,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本文试从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注重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进素质教
育。

并从教师的语言、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在课堂中把文
学、教学语言、绘画技能、技巧贯穿一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
养良好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中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231-01
一、引言
美术课堂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
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
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是师生双方共同
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整体行为。

它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与思想的
交流,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境界。

二、探讨与分析
1、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首先依赖于正确的指导思想的和新颖的
教学观念。

为此,教师对本学科的有关概念要正确理解,并能随时
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传授
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

教师要能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学习、积极互动参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2、课堂教学要有创造性
只有在创造性的教学中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源于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一部分是由自身审美素质自发的,大部分则需要教师优化教与学的氛围而诱导引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是离开一定的情景,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学生心理微妙变化的瞬间,把兴趣这一新奇独特的美的形式唤醒,用美的感染或化静为动的参与去激活,使这种兴趣由萌动到活跃,浓烈而不失节奏,化为激情,化为感受,化为思维,化为创造。

如:在七年级《美术》(13)第五课《向画家学构图》时,我以五个阶段去完成课堂教学过程。

(1)了解阶段。

以问答式分析范画,进行审美感受和艺术思维,分析出构图因素,归纳出概念。

由感性到理性,学生容易接受。

(2)保持阶段。

请几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水果纸样构图练习,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画出构图形式简图。

从而认识构图的可变性,引出构图法则,把握开合聚散规律,了解重心、均衡、和谐的道理。

这是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的重要步骤。

由于课堂形式新,好的图片引起学生参与兴趣,
学生情绪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想表现的心情溢于言表。

(3)回忆概括阶段。

以课本图例为主,让学生区分不同形式的构图,深化所学知识,启发认识构图的作用,以王肇民的《静物》为例认识三角形构图,把整个课堂气氛引向高潮。

(4)反应阶段。

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程度。

(5)评价阶段。

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这节课顺乎学生认识心理,遵循着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也象人类一切认识一样,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不全面到全面,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①。

把握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而课堂效果很好。

3、课堂教学要注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想象是创造的双翼。

在教学中,教师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想象,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

想象从本质上分析,是把感知到形式与大脑中储存的现成的图式加以改造、组合,重新融合成全新的意象过程。

它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没有舒展的想象,便不得精妙的图式意境,而生活又与图式意境联姻。

产生的艺术表现——创作,又是前进一步的开拓,它是构思的成熟,是崭新的结果。

如果说课堂的整体设计来源于教师驾驽教材的能力的话,那学生的创造力则是情趣、审美素质和丰富想象力的结合。

感情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

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

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4、课堂设计注重语言情感和德育
“学美术教育大纲明确指出‘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

美育是美术教育的主线,美育和德育有相互的内在联系。

既然美与德有内在的联系。

那我们更应该在美育的同时寓于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在于怎样‘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确的引导,有方法的引导是必须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开展这一活动的很好方法。

因为有直观性很强的特点”。

艺术形象能激起学生情绪上的共鸣,受到美的陶冶,心境愉快。

要利用他们对艺术品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感情,从情操和爱好方面培养学生对美和丑的分辨能力,将学生引入崇高的精神境界,真正树立起正确的,健康的美好的观点。

因此,我们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的特点,达到教师育人的目的。

三、总结与反思
在这十三年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上心得体会。

美术这门学科,应以富趣味性及知识的广泛性作为教学的宗旨,诗文书画相结合,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大胆尝试教学方法与手段放宽学生作业的条件范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使他们能拥有一片施展才华、丰富想象的缤纷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