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基本情况 (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1)
1.3 可行性研究概要 (2)
1.4 财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
1.5 研究结论 (5)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6)
2.1项目建设背景 (6)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2.3 锂离子电池的概况 (8)
2.4 XXXX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锂离子电池的优势 (12)
第三章市场分析 (13)
3.1 市场需求预测 (13)
3.2 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16)
3.3 竞争分析(SWOT分析) (17)
第四章建设规模内容及产品方案 (22)
4.1 建设规模内容 (22)
4.2 产品方案 (22)
第五章工艺技术、建设方案 (23)
5.1 设计方案 (23)
5.2 设备方案 (25)
5.3 物料来源及消耗 (26)
5.4工程方案 (26)
5.5建筑与结构设计 (28)
第六章建厂条件 (35)
6.1地区(厂址)地理位置 (35)
6.2当地施工和协作条件 (38)
第七章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40)
7.1 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标准 (40)
7.2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42)
7.3 环境质量标准 (42)
7.4 环境影响分析 (43)
7.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44)
7.6 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44)
第八章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47)
8.1 劳动定员 (47)
8.2 人员培训 (47)
8.3 工作制度 (47)
第九章项目节能 (48)
9.1 设计依据 (48)
9.2 节能措施 (49)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54)
10.1 项目建设计划 (54)
10.2 项目实施进度 (54)
第十一章招标内容 (56)
11.1 招标范围 (56)
11.2 招标组织方式 (56)
11.3 招标方式 (56)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8)
12.1 投资估算说明 (58)
12.2 投资估算 (59)
第十三章财务评价分析及主要指标 (61)
13.1 财务评价依据 (61)
13.2 财务估算 (62)
13.3 财务分析 (64)
13.4 财务评价结论 (65)
第十四章社会效益分析 (66)
14.1 促进相关饰品产业良好发展 (66)
14.2 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66)
14.3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66)
14.4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66)
第十五章风险分析与措施 (67)
15.1 风险分析 (67)
15.2 风险特点及对策 (67)
第十六章结论及建议 (69)
16.1 结论 (69)
16.2 建议 (69)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锂离子电池生产线项目
建设地址:XX省XX市经济开发区
建设单位:XXXX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联系人:XX
联系电话:189
建设单位简介:
XXXX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11年6月签约入XX省XX 市经济开发区,兴建储能锂电池项目。

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占地300亩。

本公司在储能锂电池项目,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该产品具有内阻低、容量高、循环寿命长、大倍率放电性能好等优势,可广泛用于太阳能灯具,通讯类产品、电动工具、电动玩具、照明灯等领域。

XXXX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宜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三年内全部建成。

项目建成达产达标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年利税可达1亿元。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1.2.1 编制依据
1、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国家计委颁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国家颁发的有关建筑、电气、消防、给排水等各专业设计规程、规范和设计标准;
4、国家及地方有关设计规范、规程等相关文件。

5、国家和当地劳动工资管理、社会保障部门、环保节能等部分的有关规定。

6、项目主办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7、项目调研过程中搜集的相关资料。

1.2.2 编制工作范围
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有利条件、以及建设规模、设计方案、功能布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对项目总投资进行估算,并提出资金筹措方案,提出结论意见供有关部门决策。

1.3 可行性研究概要
1.3.1 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本项目为新建锂离子电池生产线项目,项目占地面积300亩,总
建筑面积202980.00㎡,其中:厂房建筑面积140000.00㎡,宿舍建筑面积6480.00㎡,配套设备加工车间建筑面积5100.00㎡,原料库建筑面积17600.00㎡,成品库建筑面积14000.00㎡,综合楼建筑面积15000.00㎡,食堂建筑面积4800.00㎡。

1.3.2 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
本项目位于XX省XX市经济开发区,场地交通便利,水、电设施齐备。

工程实施所需建设条件具备。

1.3.3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经测算,本期工程总投资50000.00万元。

其中:建筑工程费用15535.75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用1820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631.30万元;基本预备费2018.35万元;建设期利息2940.2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674.33万元。

资金筹措方式为:业主自筹16500万元,银行贷款33500万元。

总投资构成表
序号费用名称投资额占建设投资
的比例%
占项目总投
资比例%
1建设投资42385.40 100.00%84.77%
1.1建筑工程费用15535.75
36.65%31.07%
1.2设备及工器具购置18200.00
42.94%36.40%
1.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631.30
15.65%13.26%
1.4基本预备费2018.35
4.76% 4.04% 2流动资金15562.60 —31.13%
2.1铺底流动资金4674.33 —9.35%
3建设期利息2940.26 — 5.88% 4总投资50000.00 —100.00% 1.3.4 项目实施进度规划
项目在建设资金及时到位的前提下,建设工期为24个月(2013
年1月至2014年12月)。

1.4 财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1-1 主要经济数据及评价指标汇总表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备注
1 项目总投资万元50000.00
1.1 建设投资万元42385.40
1.2 铺底流动资金万元4674.33
1.3 建设期利息万元2940.26
2 营业收入万元108660.00
3 税金及附加万元885.16
4 总成本费用万元86056.57
5 利润总额万元14909.35
6 所得税万元3727.34
7 税后利润万元11182.01
8 利税总额万元22603.43
9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9.1 财务内部收益率
项目投资所得税前29.86%
项目投资所得税后23.82%
9.2 财务净现值
项目投资所得税前万元50896.82 ic=12%
项目投资所得税后万元32571.07 ic=12%
9.3 项目投资回收期
静态投资所得税前年 5.52 含建设期
静态投资所得税后年 6.20 含建设期
9.4 总投资收益率29.82%
9.5 投资净利润率22.36%
10 盈亏平衡点44.84%
1.5 研究结论
该项目的实施,不但使XX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的发展,符合国家地区政策和行业规范,有充分的市场需求,项目生产工艺先进,设计合理,可操作行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建设单位具备开发实力和经营能力,项目建设可行。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资料显示,近年来,全球二次电池的市场需求呈现逐年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从2011年开始,由于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快速增长,预计到2018年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将和便携式锂离子电池相当,并且随着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规划的落实,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电网储能电池的需求迅速增长,将推动锂离子电池市场快速发展。

所以,从行业发展方向上看,锂离子电池作为二次电池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

XXXX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一个致力于成为锂能源领域国际领先企业的公司,选择进入锂离子电池行业是一个很自然地选择。

经过论证,公司选择的主要方向是锂离子电池。

作为第一步,本项目就是为成功进入该行业进行必要的生产、技术、人才的准备。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锂离子电池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近年来,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电动车的发展越来越快,他们对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美国的先进电池联合体USABC(United State Advanced Battery consortiu 包含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和日本执行的新阳光计划中,都针对电动车用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制定了中长期计划。

美国、欧盟和日本还相继通过建立了限制燃油车,大力发展电动车的相关法律。

中国在2008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指南中,明确提出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产业化技术研究的方向,并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

2010年8月18日,16家中央企业联合成立电动车产业联盟,共同研发电动车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打造电动汽车。

据悉,该联盟初始投资资金为13亿元。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讲到:“电动车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重要途径,中央企业具备发展电动车产业的整体优势。

未来三年我国将形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央企要借此机会确立我国电动车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应
有地位。

”。

目前政府层面已针对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出台了购置补贴政策,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也已制定完成,最快8月内最终定稿并上报国务院批准。

规划显示,未来10年内中央财政将拿出逾1000亿元资金予以扶持。

此外,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也受到通信、储能、军用、野外作业、仪器仪表、航天航空以及其他特殊专业领域的青睐。

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2.3 锂离子电池的概况
锂离子电池被称为性能最为优越的可充电电池,号称“终极电池”。

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MP3、MP4、蓝牙、PDA 和便携摄像机等的消费和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持续走强,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一直高速增长,市场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巨大需求也引导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继续走强,也使锂离子电池在电动车方面的应用成为可能。

锂(离子)电池内部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及隔膜组成。

2.3.1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特征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重量是相同容量的镍镉或镍氢电池的一半,体积是镍镉的40-50%,镍氢的20-30%。

高电压:单体锂离子电池(LiCoO2)的工作电压为3.7V(平均
值),单体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的工作电压为 3.2V(平均值),相当于三个串联的镍镉或镍氢电池。

串并的单体电池越多,对电池匹配性和一致性要求越高。

无污染:锂离子电池不含有诸如镉、铅、汞之类的有害金属物质,电极材料对环境友好,有利于环境保护。

不含金属锂:锂离子电池不含金属锂,因而不受飞机运输关于禁止在客机携带锂电池等规定的限制。

循环寿命高:在正常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可超过500次。

无记忆效应:记忆效应是指镍镉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电池的容量减少的现象。

锂离子电池不存在这种效应。

快速充电:使用额定电压为4.2V的恒流恒压充电器可以使锂离子电池在一至两个小时内得到满充。

自放电低:由于锂离子二次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在炭负极表面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它允许离子通过而阻止电子通过,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较低的自放电,LiCoO2电池的月自放电≤5%,磷酸铁锂为2-5%。

2.3.2现有锂离子电池相关数据
电动汽车产业化估计在未来3-6年完成,但在产业化进程中必须
解决的是降低电源成本、提升工作性能的问题。

电动汽车发展到现在,关键在于电池。

近几年必须开发出高比能、高功率、能快速充电和具有深度放电功能、循环使用寿命长、安全、无污染环境、可再生及价格合理的电池与相关材料。

目前用作电动汽车能源的电池种类很多,但是,从电化学性能看,能达到动力汽车电源预期目标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电池。

例如:福特汽车公司e-Ka的原车型使用180个电池,重280kg,由SAFT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组,重量比铅酸电池轻了70%;而三菱电池使用锂锰氧基电池的原型车还创造了行驶距离最长的记录,该电池组的容量27kWh,重量359.6kg(电池比能量75.08Wh/kg)。

现代电动车的关键数据
电动汽车电池行驶距离
km 重量(车)
kg
限乘电池重量
kg
GMEV-1 铅酸
Ni-MH 88-152
120-208
1348
1205
2
2
553
410
GM-10 铅酸
Ni-MH 64-88
104-128
1977
1909
2
2
612
/
Ford RangcrEV 铅酸
Ni-MH
80 2243
1907
2
2
/
/
丰田RA V-4 Ni-MH 202 1564 4 450
丰田Evplus Ni-MH 200-220 1615 4 450
尼桑Altra 锂离子电池192 1704 4 450
表1.电动汽车各类电池性能比较
性能铅蓄电池Ni/Cd电池Ni-MH电池Na/s电池锂离子电池
质量比能量WH/kg
40
(60)
50
(60)
60
(80)
100
(110)
120
(180)
体积比能量WH/L
70
(100)
140
(180)
200
(250)
100
(110)
290
(360)
质量比功率
W/kg
150
(200)
170
(180)
170
(180)
150
(160)
56
(180)
循环寿命次
400-1000 (1000以上)
500 (1000以上) 500 (1000以上)
350以下
(1000以下) 500 (1000以上)
表2.
USABC 指定的电动汽车用蓄电池性能目标
性能参数
中期目标
远期目标
质量比能量/Wh*kg -1 80-100 200 体积比能量/Wh*kg -1 135 300 质量比功率/W*kg -1 150-200 400 功率密度/W*L -1
250 600 寿命/年 5 10 循环寿命/次 600 1000 工作温度范围/℃
-30-65 -40-85 充电时间
6 3-6 最终价格/美元k/Wh
≤150
≤100
2.3.3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概况
图3.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分布图
发展锂离子电池我国具有独特优势。

①资源优势:锂电汽车的最主要关键部件是锂离子动力电池和永磁同步电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
主要原材料锂、锰、铁、钒等在我国都是富产资源。

而我国更是永磁同步电机中永磁材料(稀土资源)的大国,为锂电汽车提供了材料保证。

②技术优势:我国的小功率锂离子电池早已经产业化,形成了上下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电池产品超过世界市场的1/3,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化条件也基本成熟,深圳比亚迪更是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国际上的领先企业,已经实现产业化生产。

2.4 XXXX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锂离子电池的优势
XXXX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线项目有相关的技术团队作为依托,管理团队也具有高瞻远瞩的经营目标,在储能锂电池项目上,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该产品具有内阻低、容量高、循环寿命长、大倍率放电性能好等优势,可广泛用于太阳能灯具,通讯类产品、电动工具、电动玩具、照明灯等领域。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 市场需求预测
3.1.1全球锂电池行业的分析
3.1.1.1全球锂电池产能分析
日本地震严重影响全球消费性电子产品电池供应。

在福岛县核电厂反应炉不稳的强况下,索尼、日立皆宣布位于福岛县、茨城县的六座厂房停工。

而尽管三洋、夏普(Sharp)表示其产线在关西地区而未受影响,然就市场需求面分析,由于上游缺料、品牌大厂关厂检修,
势必
冲击
电池
供应
链。


地震
影响,
将直
接冲击日本大厂电池芯、负极材料供货。

3.1.1.2全球锂电池的销量分析
2011年全球锂电池在应用市场需求增长下,原预期出货将达四十五亿颗,且不会有供应失衡问题,由于日本索尼产线停摆,将直接影响全球5%的电池芯供应。

2010年全球电池销售量达709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大幅成长十倍以上,而车用电池占市场总值已达31.7%,其中有别于铅酸电池较不环保、不稳定的供电模式,锂铁电池已改善过热、易爆炸问题,
且具有大电流
充放电特性
(充电时间可
压缩在两小时
内),因此较适
用于95%高能
源转换效率、120Wh/kg高能量密度的电动汽机车等应用。

3.1.1.2全球锂电池的上游市场分析
2010年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432420吨,同比增长44%。

图10 2010年全球各类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占比
2010年全球主要正极材料供应商中,UMICORE占全球市场的
32%,居第一位,其次为日亚占24%。

2010年去阿牛负极材料产量24442吨,同比增长43%。

日立化工占世界第一位,日本碳素为第二位。

图11 2010年全球正极材料供应商的市场占有率
图12 2010年全球负极材料供应商的市场占有率
3.1.2中国锂电池行业的市场分析
3.1.2.1锂电池产能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国家政策对锂电池产业的支持,锂电池产量
大幅增加,打到50%以上。

表13 2008-2010年锂电池产量
年份(年)2008 2009 2010
产量(亿只)14.5 15 25
图13 中国锂电池历年产量及增速(单位:百万只)
3.2 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预计到2012 年,我国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保有量为15 万辆左右。

如果每辆平均使用40 公斤电解液,则将带来6000 吨动力锂电池电解液新增需求。

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 年至2020 年)》草案,预计到2015 年,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保有量为50 万辆;微混、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 万辆,即使保守地以15%用电量比例折算也相当与15 万辆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这样预计到2015年,将带来2.6 万吨动力锂电池
电解液新增需求。

到2020 年,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预计将达到500 万辆,我国动力锂电池合计将带来20 万吨锂电池电解液需求。

3.3 竞争分析(SWOT分析)
(1)大联盟计划
目前参与新能源汽车央企大联盟的车企为一汽、东风、长安汽车这三家,其他央企包括东方电气、南车股份、中海油、中航科工、国家电网、中石化、南方电网等。

央企电动车联盟,共分三组,第一组是包括一汽、东风、长安等在内的整车组;第二组是电池组;第三组是能源供给和服务组,包括国家电网、中海油、中石化等在内,承担充电站建设等。

联盟主要是在资源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和产能配合等方面做好协调工作,共同发展电动汽车。

联盟的近期目标是促进产业相关技术标准的统一,中长期目标是要掌握电动车核心技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电动车企业和品牌。

“到2012年,…新能源汽车央企大联盟‟对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将增至1000亿元,除此以外,不排除将个别央企新能源汽车资产并入联盟的可能性。


(2)电动汽车发展迅速
根据国内外各车企针对电动车项目公开披露的有关资料统计显示,预计到2012年,将近有三十余款纯电动车型会在中国市场陆续实现上市,迎来全球范围内纯电动车型最高密度的投放期。

据业界调查,综合政府对新能源车的扶持力度和发展决心,电池原材料的资源丰富性以及成本、市场等因素的考虑,有近四成的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市场将有望主导此轮经过二十余年“能量”积蓄后爆发的全球电动车发展浪潮。

继中国
市场去年一
跃成为全球
最大的汽车
消费市场之
后,中国政
府对电动车
市场力度空
前的扶持,
也让一些外
资品牌纷纷将中国市场锁定为其最重要的海外电动车市场之一。

中国外资品牌电动车战略规划
通用中国在上海宣布,量产版雪佛兰登陆中国,并表示该车将于2011年正式在中国市场上市,是其继美国本土市场上市之后的第二站。

而日产LEAF纯电动车型,继在欧美日三大成熟市场上市之后,也宣布即将在明年引入中国。

此外,包括A、三菱等车企在内,进军中国电动车市场的计划均已被提上议程。

(3)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竞争
随着成本的急剧降低和性能的大幅度提高,已有许多汽车生产厂家开始投入使用锂离子电池。

下表是主要锂离子电池厂商研发与生产概要。

截至2006年10月为止,全球主要国家已有20余家车厂进行锂离子电池研发。

如富士重工与NEC合作开发廉价的单体(Cell)锰系锂离子电池(即锰酸锂电池),具有高安全性、低制造成本特点,在车载环境下的寿命高达12年、10万公里,与纯电动汽车的整车寿命相当。

东芝开发的可急速充电锂离子蓄电池组,除了小型、大容量的特点之外,采用了能使纳米级微粒均一化固定技术,可使锂离子均
匀地吸附在蓄电池负极上,能在一分钟之内充电至其容量的80%,再经6分钟便可充满电。

美国的主要电池厂Johnson Controls针对电动车需求特性的锂离子电池于2005年9月在威斯康星州Milwaukee设立研发地点,2006年1月另出资50%与法国电池厂Saft共同成立Johnson Controls-Saft Advanced Power Solution (JCS)。

JCS 于2006年8月承接了美国能源部(DOE)所主导2年USABC(United States Advanced Battery Consortium)纯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研发计划合约,另外亦与车厂签约提供高功率锂离子电池。

主要锂离子电池厂商研发与生产概要
电池厂商产品概要
Degussa AG/Enax 2005年6月,德国Degussa与日本Enax分别各出资50%在中国成立Degussa Enax(Anqiu)Power Lion Technology 公司,生产锂离子电池电极与销售,该厂同时生产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电极,并供应至中国与欧美日等国。

Johnson Controls -Saft Advanced Power Solution
(JCS)JCS是Johnson Controls 与Saft 于2006年1月合并的公司,Saft 于1995年开始研发电动车锂离子电池,Johnson Controls 于威斯康星州的Milwaukee 设厂生产专为电动车设计的锂离子电池,2005年开始提供美国车厂锂离子电池试作品。

NEC Lamilion Energy 2006年3月提供适合电动车用锰系锂离子电池,车载电池寿命为2,700W/kg (25℃、10秒、SVOC50%),具高输出特性,达成10年15万公里等效距离运行测试,已有20余家车厂拥有研发实绩。

Sanyo电机2006年3月,日本德岛工厂提供1,000组用锂离子电池予车厂电动车试用,预定2007年量产。

Panasonic EV Energy 2005年10月Toyota对Panasonic EV Energy出资从40%提高至60%,已将其纳入子公司,预定于2008年在Prius装上可具备外部充电功能的锂离子电池,目前正进行实用化性能评估与量产验证。

GS Yuasa?2004年3月,开始销售电动车与不断电系统锂离子电池E-on EX25A(cell)与EX25A-7(模块)。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日立Vehicle Energy公司系于2004年6月,由新神户电机43.7%、日立36.7%、日立macell 19.6%组成,专门生产电动车用锰系锂离子电池。

2005年6月研发小型、低成本之锂离子电池控制模块试作品(48cell),锂离子电池配合新开发的控制装置较传统成本降低12.5%,精简空间10%。

Litcel(日本)2006年开发电动车驱动用Li-ion B4-40锂离子电池组(pack),装置于三菱Colt-EV车上进行实证测试,充电一次续航距离为150km,2010年时目标为240km。

资料来源:FOURIN(2006/11);台湾工研院IEK(2007/1)
我国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水平,有多项指标超过了USABC 提出的2010年长期指标所规定的目标,已能自主开发出用量在50~80公斤以下,可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油混合动力车、油电混合动力电动车,行驶距离在80公里以内的小型、轻型供上下班使用的家用电动小轿车的锂离子蓄电池,并有足够好的安全行驶性能。

从1997年开始产业化经验的苏州星恒作为国家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基地,其研发的动力电池组已通过美国UL和欧盟独立组织Extra Energy的测试认证,并在苏州建成第一条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生产线并顺利试产,目前已实现量产。

国内锂电池生产企业
第四章建设规模内容及产品方案
4.1 建设规模内容
本项目为新建锂离子电池生产线项目,项目占地面积300亩,总建筑面积202980.00㎡,其中:厂房建筑面积140000.00㎡,宿舍建筑面积6480.00㎡,配套设备加工车间建筑面积5100.00㎡,原料库建筑面积17600.00㎡,成品库建筑面积14000.00㎡,综合楼建筑面积15000.00㎡,食堂建筑面积4800.00㎡。

4.2 产品方案
产品方案表4-1 产品类别年产量(万只)单位容量(Ah)总容量(万Ah)
通信类电池3400 1.5 5100
通信类电池1000 2.7 2700
动力电池300 10 3000
动力电池120 35 4200
合计4820 15000
第五章工艺技术、建设方案
5.1 设计方案
5.1.1 设计原则
(1)采用成熟、可靠的备料和工艺,生产线能适合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水平与生产纲领想适应。

(2)各分设备、管线尽量排成一条直线,以使物流短捷顺畅。

减少物流量,降低生产成本。

(3)充分考虑设备配置的生产能力,挖掘设备能力,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满足生产需要,降低投资。

(4)本次设计主要工艺设备的选用成分考虑技术的先进、高效、节能和可靠。

(5)本工程建成后,其工艺及装备达到国内同规模行业的先进水平。

5.1.2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以钴酸锂或磷酸铁锂为正极主要活性物质,以炭黑为负极主要活性物质;
主体原材料通过再精制的方法,有效控制材料批次之间的一致性和保持质量的稳定;
采用控制单颗粒的分散技术,达到浆料中所有物质均匀分散程
度,减少二次聚集和再团聚的现象,使浆料在规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均相状态;
采用铜箔和铝箔做支持体,精确计量控制涂布,热风对流和传导混合桥式干燥;
整体环境空气统一净化处理、特定部位二次高等级空气净化处理。

5.1.2 生产工艺流程
5.1.2.1 锂离子电池电池生产工艺流程
1、制浆工艺
原材料检测(合格品)→精制→真空烘干→预分散(真空)→混合(真空)→分散(真空)→检测(各项参数)→调整→检测(合格)→涂布浆料→过滤→管道输送至涂布前浆料储罐(待用)
2、涂布工艺
支持体处理→放卷→接片→拉片→张力控制→自动纠偏→(浆料过滤)涂布→干燥→自动纠偏→张力控制→自动纠偏→收卷
3、在线检测和产品检测(综合)评价
●在线取样→检测→合格→继续生产→成品
存在误差→调整→检测→合格→继续生产→成品
●成品取样→检测(综合)评价→合格→(包装)出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