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5.3 伴性遗传 人类遗传病课时规范训练(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5.3 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课时规范训练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5.3 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课时规范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5.3 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课时规范训练的全部内容。

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 5。

3 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
一、选择题
1.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概述为( )
A.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
B.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
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解析:选A.非等位基因指的是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或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也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

2.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条)来自母方,一个(条)来自父方
D.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解析:选D。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这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3.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中Ⅲ。

1个体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bb B.Bb
C.X b Y D.X B Y
解析:选D。

由题意可知,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Ⅱ­3女性患病,其父亲Ⅰ­1和儿子Ⅲ­1均患病,故该病最可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该病也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B正确;若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Ⅰ.2的儿子Ⅱ­1也应正常,故该病不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错误。

4.下列有关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医生对咨询对象和有关的家庭成员进行身体检查并详细了解家庭病史
②分析、判断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③推算后代患病风险率
④提出防治疾病的对策、方法和建议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首先医生对咨询对象和有关的家庭成员进行身体检查并详细了解家庭病史,然后分析、判断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接着推算后代患病风险率,最后提出防治疾病的对策、方法和建议。

5.下列对如图所示的两种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B.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C.甲、乙两病都由隐性基因控制
D.若图中的两个患者结婚,则其孩子两病兼患的概率为1
解析:选C。

甲、乙两种遗传病都符合“无病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孩子”,因此,它们的致病基因都为隐性基因。

甲病的致病基因可以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X染色体上,但是乙病的致病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图中的男患者不一定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女患者不一定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二者结婚,可以生出正常的孩子。

6.钱币状掌跖角化病是一种遗传病,患者脚掌部发病一般从幼儿学会走路时开始,随年龄增长患处损伤逐步加重;手掌发病多见于手工劳动者。

下图为某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由家系图判断此病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Ⅳ代中患者与正常人婚配生女儿可避免此病的遗传
C.家系调查与群体调查相结合可推断此病的遗传特点
D.此病的症状表现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选B.由于该遗传病代代相传,所以该病最可能是显性遗传病,根据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的遗传特点“男病母女病”可排除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可能,因而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Ⅳ代中患者与正常人婚配生女儿也可能患此病,故选B。

7.某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请根据下列杂交组合及杂交结果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杂交组
合亲本类型
子代
雌雄

黄色(♀)×黄色
()黄238
黄230

黄色()×黑色
(♀)黄111,黑
110
黄112,黑
113
丙乙组的黄色F1自

黄358,黑
121
黄243,黑
119
A.毛色的黄色与黑色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是显性性状
B.丙组子代的雌雄黄色个体全部携带致死基因
C.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D.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雄性激素促使其表达
解析:选C。

丙组杂交的亲本都是黄色,而其子代中出现了黑色,这属于性状分离,分离出的黑色性状是隐性性状,A项正确;如果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那么所有黄色个体死亡,C项错误;判断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若与a同在一条染色体上,丙组子代不会出现黑色个体,所以致死基因与A同在一条染色体上,乙组的黄色F1基因型是Aa,所以丙组子代的雌雄黄色个体全部携带致死基因,B项正确;后代雌性分离比为3∶1,雄性分离比为2∶1,雄性激素会促进致死基因的表达,D项正确.
8.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正常情况下,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四种
C.子代中表现为灰身直毛的雌性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5
D.子代中灰身雄果蝇与黑身雌果蝇交配,可产生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2
解析:选C。

由题意知,灰身与黑身的比例在雌雄中均为3∶1,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是显性,亲本基因型可表示为Aa×Aa;直毛与分叉毛在雄性中的比例是1∶1,而雌性均为直毛,说明直毛是显性,且其控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 B X b×X B Y;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项错误;雄性亲本其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两两相同的两种精子,B项错误;AaX B X b×AaX B Y→灰身直毛的雌性(A_X B X-)中纯合子(AAX B X B)的概率=1/3×1/2=1/6,杂合子占5/6,C项正确;子代中灰身雄果蝇(A_)与黑身雌果蝇(aa)交配,后代中黑身的比例=2/3×1/2=1/3,D项错误。

9.下图是某一家族某种遗传病(基因为H、h)的系谱图,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A.此系谱中致病基因属于显性,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
B.此系谱中致病基因属于隐性,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C.Ⅱ2和Ⅱ3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D.Ⅱ3的基因型可能是X H X h或Hh
解析:选D。

由图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遗传,Ⅱ2和Ⅱ3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10.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遗传图谱。

据图可作出的判断是( )
A.该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B.致病基因有可能在X染色体上
C.1肯定是纯合子,3、4是杂合子
D.3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解析:选B。

根据图解,无法判断该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和位置,A错误;若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1可以为杂合子,则3为纯合子,4为杂合子,C项错误、B项正确;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是携带者,3的致病基因来自1号和2号,D错误。

11.如图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
B.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
C.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D.芦花雄鸟与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雄鸟均为非芦花
解析:选D。

由遗传图解可知,芦花性状杂交,子代出现非芦花性状,说明非芦花性状为隐性性状,雌雄鸟的表现型比例不同,属于伴Z遗传,亲代基因型为Z B Z b(♂)和Z B W(♀),A、B正确;非芦花雄鸟Z b Z b和芦花雌鸟Z B W的子代雌鸟基因型为Z b W,C项正确;由于芦花雄鸟基因型有两种:Z B Z b、Z B Z B,其与非芦花雌鸟Z b W产生的子代雄鸟表现型为非芦花和芦花,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信鸽归巢与不归巢特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信鸽的性别决定为ZW型,即雌鸽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鸽为ZZ。

下面是对信鸽逐代归巢与不归巢特性的遗传调查系谱图(是一个雌鸽和两个雄鸽交配的结果).设控制性状的基因为A、a,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不归巢性状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_。

(2)假设上面推断正确,则I1、Ⅱ3和Ⅱ5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

(3)Ⅱ1与一个归巢雌鸽交配,预计后代生出一个不归巢雌鸽的概率是________。

(4)第Ⅱ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图,亲代都表现归巢,子代出现不归巢,可确定不归巢为隐性性状,归巢为显性性状,又因第Ⅱ代中不归巢的均为雌鸽,所以控制性状的基因最可能位于Z染色体上。

(2)Ⅰ1、Ⅱ3、Ⅱ5的基因型分别为Z A Z a、Z A Z A或Z A Z a、Z a W。

(3)Ⅱ1的基因型为Z A Z A或Z A Z a,归巢雌鸽的基因型为Z A W,二者交配生一个不归巢雌鸽的概率为1/2Z A Z a×Z A W→1/2×1/4=1/8.(4)第Ⅱ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的原因是性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配子。

答案:(1)伴Z染色体隐性遗传
(2)Z A Z a、Z A Z A或Z A Z a、Z a W (3)1/8
(4)性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配子
13.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遗传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病调查的问题。

(1)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解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发病率,某班同学在全校学生及其家庭中展开调查,应选择的遗传病是________(填“原发性高血压”或“苯丙酮尿症”)。

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如何处理调查结果?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马尔芬氏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某小组同学对某女性及其家庭成员调查后所得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在方框中绘制该家庭的遗传系谱图.
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姐姐弟弟某女
正常患者患者正常患者患者正常正常患者
通过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马尔芬氏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
解析:(1)人类遗传病有三大类,即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原发性高血压为多基因遗传病,苯丙酮尿症为单基因遗传病,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选择单基因遗传病。

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调查,最后汇总各小组的调查数据;而遗传病的遗
传方式则应在家系中调查,根据患者家庭的患病情况绘制遗传系谱图并进行推理分析。

(3)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Ⅰ代,父母为第Ⅱ代,姐姐、弟弟及某女性为第Ⅲ代,根据表中的性状绘制遗传系谱图.根据父母患病,而姐姐正常,推测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答案:(1)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苯丙酮尿症汇总各小组的调查数据求出发病率,对该遗传病的家系图进行分析(或对患病家族进行分析)
(3)如图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C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下图为20世纪中叶非洲地区Hb S基因与疟疾的分布图,基因型为Hb S Hb 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SCD患者血红蛋白的2条β肽链上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而2条α肽链正常。

Hb S基因携带者(Hb A Hb 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那么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_条异常肽链,最少有________条异常肽链。

(2)由图可知,非洲中部Hb S基因和疟疾的分布基本吻合。

与基因型为Hb A Hb A的个体相比,Hb A Hb S 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________基因频率高。

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比例上升。

(3)在疟疾疫区,基因型为Hb A Hb S个体比Hb A Hb A和Hb S Hb S个体死亡率都低,体现了遗传学上的________现象.
(4)为了调查SCD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调查方法可分别选择为________(填序号)。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③在疟疾疫区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④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比对
(5)若一对夫妇中男性来自Hb S基因频率为1%~5%的地区,其父母都是携带者;女性来自Hb S 基因频率为10%~20%的地区,她的妹妹是患者。

请预测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可知,SCD患者血红蛋白含有2条正常的α肽链和2条异常的β肽链,而携带者Hb A Hb 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所以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含有2条异常的β链,最少有0条异常肽链。

(2)在疟疾疫区,由于Hb A Hb S个体比Hb A Hb A个体对疟疾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强,存活率较高,所以Hb S基因频率高。

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后,Hb A Hb A个体比例上升.(3)在疟疾疫区,基因型为Hb A Hb S个体比Hb A Hb A和Hb S Hb S个体死亡率都低,体现了遗传学上的杂种优势现象。

(4)SCD的发病率是在社会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而其遗传方式的调查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5)该男性的父母都是携带者,所以其基因型为Hb A Hb S的概率是2/3;该女性的妹妹是患者,所以其父母也都是携带者,其基因型为Hb A Hb S的概率也是2/3,则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2/3×2/3×1/4×1/2=1/18。

答案:(1)2 0
(2)Hb S Hb A Hb A
(3)杂种(合)优势
(4)①②
(5)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