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管理学
档案的分类:
1按照来源标准,即按其形成的性质可分为国家机关档案、党派团体档案、企业档案、事业单位档案、名人档案等。
2 按照内容标准有两种划分方法:
3按照载体的形式标准,有金石档案、甲骨档案、泥板档案、简牍档案、锦帛档案、纸质档案等;
记录信息的方式可分为:文字档案、图形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文件;音像档案:照片、录音、录像、影片档案。
4按照时间标准划分:古代档案、近代档案、现代档案
5按照所有权标准:国家所有档案、集体所有档案、个人所有档案【国外分为:公共档案、私人档案】 6 在中国常见的档案种类: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
档案管理理论分析
1 环节论:(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六环节论:收集→分析→鉴定→保管(保护)→统计→利用;
八环节论:收集→分析→鉴定→保管(保护)→统计→利用→检索→编研
2信息论:(《档案管理信息论》)输入→加工→输出→反馈
3 三阶段论:形成→管理→利用
档案的起源
1 文字产生前的档案:
①结绳记事②书契③岩画
2文字产生后的档案
①文字
②载体
国外:纸莎草—泥板—贝叶—羊皮(蜡版)
国内:甲骨—金石—简牍—绵帛—纸
档案的定义:
复杂定义: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保存完备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记录。
简化定义:档案是原始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记录。
1法语国家:档案是文件
三个方面:2 英语国家:档案是进入到档案馆的文件
3苏中国家:文件经归档后即为档案—文件中心
档案的属性:
1 本质属性:原始性
2一般属性:知识性:储存传播知识
信息性:①扩充性 ②可压缩性 ③可替代性 ④可传输性
文化性:表现为①民主和开放的环境②档案机构性质的转变③为公众为社会服务
档案的价值和作用
1 价值:凭证、参考→【行政凭据、法律信任、史料共计】
2 作用:机关工作的直考依据、政治斗争的必要手段、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宣传教育的优秀材料(以上都是国家作用)国家、组织、个人维权的重要(个人作用)
1 直接分为党务档案、行政档案、诉讼档案、军事档案、外交档案、科学技术档案等
2 先分为普通档案【如:党务档案、国家政务档案等】和专门档案【如;公安档案、诉讼档案、会计档案、科学技术档案等
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1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集中制 国家所有(立档单位)
集中管理
分级设馆
馆网庞大
2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建立在管理体制上)
①统一领导,分设管理 :A 分设按行政级别来分级B 按专业来分设
②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A 数量要求完整,质量保证 B 安全性:实体安全、内容安全
3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
(1) 以档案原件提供利用
(2) 以档案复制品提供利用
(3) 综合档案内容编写书面资料提供利用
收集的定义:
档案的收集工作,就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例行的接收制度和专门征集的办法,把分散在各组织、个人手中和散失在其他地方的档案,分别集中到各级档案保管机构。
收集的内容:
1 对本单位需归档文件的收集
2 对现行、撤销机关永久文件的接收
3 对历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
收集工作的要求:
1、 馆藏现状:
(1) 范围上:主要收集一级单位档案,对于二、三级单位档案选择收集
(2) 内容上:以机关档案为核心
(3) 门类上:以纸质档案为主
(4) 时间上:建国以后档案为主
2、丰富馆藏的标准:
(1)数量充分,质量优化
(2)成分充分,结构合理
(3)内容广泛,层次分明
3、收集工作的要求:
(1)归档文件齐全完整
(2)加强归档文件的指导
(3)保持全宗的不可分散性
(4)推行入馆(室)质量标准化
单位内文件的归档:
1、 归档制度的定义:
归档制度:各单位在工作生活中不断产生的文件,处理完毕以后,经由文书部门或文件工作人员整理,定期移交给档案室集中保存,称为“归档”。
在我国,这是党和国家规定的一项制度,即通常所说的“归档制度”。
2、归档范围:
老范围 上级机关下发的文件资料 本级机关形成的文件资料 下级机关上报形成的文件资料 同级机关交往形成的文件资料 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文件 以我为“中心”权益文件 需执行的上级机关的文件 其他有关查考文件 新范围
不归档范围
3、归档时间:大单位,每年3~4月份;小单位,随办随归
4、归档要求:
①遵循文件材料形成的规律和特点
②保持文件间的有机规律
③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利用
档案鉴定:一般是指对档案真伪和档案价值的鉴定,而经常的业务工作则是后者。
档案界通常所说的档案鉴定,是对档案价值的鉴定。
档案鉴定步骤:
1、 整理之前:①归档→②移交
2、 档案室鉴定:①接收档案→②定期鉴定→③入馆鉴定
3、 档案馆:①接收鉴定→②定期鉴定
鉴定工作的历史分期:
【卡林斯基,波兰人,提出“档案鉴定的历史分期”,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分期(1789—1880)——“粗线条”时期
① 颁布档案鉴定法规
② 分类:【革命标准】 有用文件 历史文件 封建文件 无用文件
③ 颁发】
第二分期(1800—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① 文件生的速度加快
② 鉴定标准的出现
③ 禁止销毁年限出现
第三分期(Ⅰ战后—Ⅱ战前)
① 列宁档案法的颁布
② 档案鉴定所有权发生变化
③ 鉴定理论的出现
第四分期(Ⅱ战后——)
① 文件数量激增
② 新的标准,层出不穷
③ 档案类型的新型化
国外鉴定理论分析:
1、 年龄鉴定理论——由迈斯奈尔提出
① 一般标准:a 高龄文件应受尊重 b 应当避免极端 c 反对过于抽象d 暂时性目的的文件处理完毕后销毁 e 永远性机构起源与发展应保存
② 涉及事项的标准:A 国家行政机关是不动产权利的文件 B 私人权利、地方公共权利的文件
③ 涉及来源的标准:A 保存与行政机关任务有关的文件
保存 销毁
B 关于政策程度及普遍性案卷
C 保存 有关本机关行政事务的文件
D 下级机关的特殊文件
E 司法机关保存永久权利诉讼的文件
2职能鉴定理论:
① 分类:(分为A 类和B 类)
A 类:指高级机关,形成的各种文档→永久保存,划分标准以行政权力划分
B 类:低级机关形成的各种文档→选择保存
② 单份文件鉴定七原则:
1一般依据 2法律依据 3行政要求 4历史依据 5地理依据
6替代位置(文件|档案有一定的重复性) 7典型全宗 (中小型机关适用)
3文件双重价值理论:(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表明对档案管理最科学发展
A 第一价值(原始价值)——对本机关内部的价值:
行政管理价值,法律管理价值,财物管理价值,科研管理价值
B 第二价值(从属价值):
证据管理价值,信息管理价值
4档案优化论——对档案双重鉴定理论的优化
① 信息价值优化:a 产生环境b 内容分析 c 文件用途
② 保管费用:a 库房b 处理c 保护d 参考
③ 鉴定意见与含义
5 苏联鉴定四原则(党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历史,发展)
6利用决定论:提出了:历史学家的利用需求
7宏观职能鉴定理论:核心:社会职能
档案的保管期限表:就是用表册形式列举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
档案的保管期限表类型:
档案的整理工作:就是将处于零乱状态的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组成有序的体系。
档案的整理内容:
① 区分全宗——馆
② 全宗内档案的分类——案卷
③ 编立保管单位——立卷
④ 案卷的排列
⑤ 编目:对文件的著录、标引
档案的整理的原则:
1、 充分利用原基础
2、 保持文件的历史职能
3、 便于保管和利用
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 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 同系统档案保管期限表
同类型单位档案保管期限表 单位档案保管期限表
全宗
全宗: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的有机整体。
全宗的类型:独立全宗
全宗的构成条件:行政权、财务权、人事权
立档单位的变化和全宗划分:
① 从单位的政治性质考察
② 从单位的基本职能情况考察
全宗的补充形式:
1、 联合全宗:就是由两个或几个联系密切的立档单位形成的难以区分而统一整理的档案整体,是全宗的一种特
殊形式
2、 全宗汇集:是按照一定的特征组成的、档案数量很少的若干全宗的集合体。
也是全宗的一种特殊形式。
3、 档案汇集:是由不同的立档单位形成的,按照一定特征集中起来的档案的混合体。
↓ 分类:
全宗内档案分类——案卷
1 单式分类法(往往是小单位形成档案不多):
A 时间分类法
B 机构分类发
C 问题分类法(事由分类法)
2 复式分类法:
① 年度——机构分类法 最为常见,是现行机关最常使用方法
② 机构——年度 针对撤销机关
③ 年度——问题 针对专门档案
④ 问题——年度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颁布标志着文件立卷的消失。
文书立卷改革的原因:
1 案卷质量得不到保证
五大类:党群类、行政类、教学类、科研类、基建类
2 所需人、财物较多
3不利于鉴定
4 不利于利用
档案文件的保管单位——件(一份文件是一件)
1 正本及不同稿本
2正文与附件
3与文件处理单
4原件与复制件
5转发文与被转发文
6报表、名册、图志等
7来文与复文
文件的整理:
1修裱破损文件
2褪变文件的复制
1 基本形式:是由不明所属全宗的零散档案,依其某些特征组成的机关、组织档案汇集 2特殊形式,是由某一杰出人物在其一生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关档案以及从各方面收集的有关档案、资料组成的人物档案汇集。
3超大纸张的折叠
4装订:粘接式、缝纫式、变形材料
档案的计算机管理的发展阶段:
1 单机阶段:
①自动、编目和检索
②辅助立卷
③自动索引(主要指标引)
2文档管理一体化
①公文子系统
②归档子系统
③档案子系统
3 档案信息网络化阶段
电子文件:是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电子文件的特征:
1、应用发展的阶段性
2、对设备的依赖性
3、信息与载体的相分离性
4、电子文件的易更改性
5、多媒体集成性
6、非实体归档性
7、对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的依赖性
双套制管理——最主要现象
1原因:保证点子文件的远距离利用
保护纸质档案
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地位
2注意问题:针对重要文献
确保电子文件原始性措施:
1、加强电子文件,制作和人员的管理
2、制作过程中职责分明
3、建立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制度
4、技术化措施——电子印章
5、法律措施——2005年《电子签名法》颁布
档案利用:
利用档案是指利用者为了研究和解决某种问题而使用档案。
档案利用工作是指档案馆(室)为满足利用需要向利用者提供档案材料,也就是为利用者服务的工作。
档案利用服务方式:
1 以档案原件提供利用。
2 以档案复制品提供利用
3 综合档案内容编写书面资料提供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