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


8.学习日本的社会管理理念
日本社会管理效率高,信用制度健全,讲诚信,重 质量,讲声誉;社会比较稳定。在高度富裕的背景下 ,日本的离婚率是亚洲最低的;收入在亚洲最公平, 基尼系数0〃285,失业率保持在5〃5%以下。日本政 府的清廉指数是3〃4分,比中国政府系统的行政运行 成本低。
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来自9、日本的绝对性偏执性的文化基因
日本的明治维新与工业化的初步实现后,开始了对外 侵略的全球战略:“预先称霸世界,必先称霸亚洲; 预先称霸亚洲,必先侵占东亚;预先称霸东亚,必先 侵占中国。”以武立国的军国主义国策。
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
10.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任务艰巨
中国文化在21世纪依然没有实现政教分离,文化从
三、危机面前的文化


4、日本文化崇尚超越,崇强凌弱
日本文化善于学习,吸收消化力强,其宗旨就是成为 强者,与强者为伍,崇拜强者,歧视弱者。比自己强 就学习,比自己软弱就看不起,甚至欺负。
三、危机面前的文化
5。日本文化绝对性 日本文化从危机到耻感,从耻感到奋进,贯穿着对 自己的绝对严格,做事绝对认真,绝对负责。比中国 更强调等级和服从,更强调集体利益和国家至上。
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


5.中国文化的乐感与优越
在社会危机面前,中国文化的乐感与自我优越难 以正视现实,没有改革的彻底性决心,改革者没有掌 握军队,最主要是不愿意承认对西方文明的绝对先进 性,也就没有改革的彻底性。缺少谭嗣同那样的壮士 和侠客精神。
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


6.日本变法的过程
日本变法由与将军对立的下级武士发动,借助“尊王 攘夷”,恢复天皇权威,建立统一的中央王朝;再架 空天皇,建立内阁制,由商业精英发动彻底的现代工 业、商业和贸易改革。
求善到求真的转向,自由、民主、个性的现代文化不
能高扬。现代与传统的矛盾突出。
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
1、中日政治关系的对立

二战后,美日成为政治盟友,日本的经济实力迅速恢 复。在60年代,中国的十年动乱期间,日本连续20年 增长超过2位数,创造了战后的经济奇迹。日本是美国 对抗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东亚盟友,美国是日本的保护 国。中日政治上、意识形态上处在对立状态。
二、日本的耻感文化之根


3.从文化自卑到知耻奋进
大和民族从文化自卑感转化为在人对自然的超越, 发挥自觉性、主动性。对自己的要求是知耻自勉进而 形成了奋进勤奋的生活态度。认为自己的生存环境靠 不住,因此要加倍努力工作。
三、危机面前的文化

1、由耻感意识转化为超越现实的永久的内驱力 危机面前的预防意识。防灾抗灾,灾难深重,预 防为主,珍惜财产生命;超越困境中的知耻意识。发 挥主观的能动性,勤奋、刻苦、自勉,前进。“加油 哇!努力干吧!”
人口患心脏病,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世界 上人均劳动时间最长的国家。加班加点成为习惯,男 人下班不能早早回家,回家被人耻笑。
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


7.学习日本的生存竞争力
日本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购买外国国债最多 的国家,生活中又精打细算,节约度日。住房基本不 上百平,汽车不求高档,而是经济适用。
一、导言:同根同源的中日文化


4、日本向中国的学习效果
日本学习中国先进的思想、文化、制度。日本向中国 的学习是经过精心准备的,通过大规模的学习,促进 了日本社会由农奴制向封建制度的转变,实现了“大 化改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到了宋朝,中国的封 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日本不再派遣使者学习。
二、日本的耻感文化之根
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


2.日本改革的艰难
日本是领主割据,将军幕府成为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 ,没有统一的中央政府与王权,只有名存实亡的天皇 。日本改革要统一各领地,实现统一,建立统一的开 明通商的政府。同时,统一后再对接欧美,建立适应 现代的国家和文化形态。
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


3.日本文化的敏感、绝对性的变革呼声
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


1、同样的遭遇,不同的反应
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了中西文化的冲突,预 示中国文化的危机。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率领“ 黑船舰队”闯入日本的浦贺港,要求通商开放。受到 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在共同的遭遇面前,中国与日 本的态度是不同的。日本主动迎接西方的挑战,加快 革新改革,文明开化。中国迟迟没有改革,错失机遇 。
三、危机面前的文化
2.从知耻到善于学习
日本人善于学习,能够吸收,巧妙运用,改良创新。 吸收能力强,对自己的要求严格。日本大和是最勤劳 的民族,“过劳死”世界第一,自愿加班。
三、危机面前的文化


3. 日本文化是学习吸收型与文化
日本文化发生的中心和主线是学习和吸收,通过 观察外来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在弥生时代,相当 于公元2、3世纪,大陆汉朝人大量从海上来到了日本 ,被当地人称为“渡来人”,带去了先进农耕技术, 开始突破原始的观念。
兴方面有许多经验。
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


5.学习日本对待传统文化的经验
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回归民族文化信仰,儒学和儒 家文化的梦想的大同世界与天下为公。找到中日在儒
学上的共性。
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


6.学习日本的劳动态度
勤劳、敬业,对工作负无限责任;日本劳动人口 中患过劳死世界第一,由于竞争激烈,4分之1的劳动
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


2. 中日经济的对接
中日经济互补性强,中国的劳动力和土地,日本的 技术、人才和管理会创造东亚经济的奇迹。东亚经济 区中不能缺少日本和中国,东亚经济看中日,亚洲发 展看东亚,中日韩经济贸易自由化,中日韩与东盟的 经济贸易自由化,会带动亚洲的繁荣。日本是中国改 变不了的学习榜样。
日本文化是危机环境下的自卑文化,面对死亡的知 耻文化和在绝路面前的奋进文化,没有犹豫,绝对变 革,把中国被英国打败作为惊天动地的大事看待。
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


4.中国变法维新的艰难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可以借中央的 王权号令天下,一步到位实现现代化。只要中央朝廷 统一认识和政策即可。
三、危机面前的文化


6. 日本文化对儒学的改造
日本文化在吸收儒学为支柱时,对儒学之仁进行了改 造,保留了原有的神道教和武士道精神。神道是日本 的原生的宗教信仰和唯一神道,信仰神武天皇,日本 为神国。武士道精神是领主时代将军领主的随从、侍 卫、法官和谋士的合一,要求对主人的绝对忠诚,不 怕死 。
三、危机面前的文化
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


3.中日民族情绪的对立
中日两国历史上友好,近代遭受创伤,民族情绪 对立,时刻都可以燃烧成大火。中国人仇恨日本人,
认为狡猾、偏执、绝对,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
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


4.从儒家文化上的沟通
中国正在实现“中国梦”,民族复兴之梦,民族复兴 是中华儒家文化的复兴和现代化。日本在民族文化复
思考题之二


6.日本文化的军国主义基因来自哪里? 7.从文学或者社会现象说明日本文化的哀婉格 调? 8.全球化时代,中国向日本文化学习什么?
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


7.日本文化现代化的初步完成
日本明治维新后,确立了“文明开化”的文化国策, 大量吸收欧美文化,强化了超越发展的文化格调,求 真、强盛的文化政策,实现了文化、教育、体育的初 步现代化。
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


8.日本现代文化建立中的传统文化保护
日本在建立现代文化体系中,对传统进行了再认识、 再开发。纠正了“脱亚入欧”的绝对,提倡“和魂洋 才”,对传统武术、服饰、建筑、宗教、天皇制度进 行了利用与开发。
中日文化比较
一、导言:同根同源的中日文化 二、日本的耻感文化之根
三、危机面前的文化 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 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
一、导言:同根同源的中日文化
1、东亚儒家文化体系 从世界文化来看,与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 佛教文化形成四足鼎立的局面。中日文化同属于东亚 儒家文化,中国、日本、朝鲜构成了儒教为核心、道 德集体为本位、方块字文字、木结构建筑、以农耕为 生产方式的文化圈。道德信念占据文化的核心,属于 非宗教的道德本位文化。
一、导言:同根同源的中日文化

2、共同的集体文化本位 东亚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及其崇拜物是集体,具有东 方民族感性直觉顿悟的思维,农耕的生产方式,强调 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对权威和 神道的尊敬,等级意识强烈。
一、导言:同根同源的中日文化


3、文化生成期的交往和影响
中国作为文化精华区对日本和朝鲜输出了文化, 影响和造就了东亚文化。日本是擅长于学习、吸收和 消化外来文化的民族。中国儒家文化对日本封建化, 大化改新起到了决定作用。
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


9.学习日本的环境保护意识
日本人的环保意识强,森林覆盖率是64%;交通秩序 好、社会秩序良好,救灾系统反映灵敏,是对外救灾 、捐款最多的国家,联合国难民事务暑一直由日本人 担任。海外支持日本入常的理由之一。
思考题之一


1.为什么说日本文化属于儒家文化体系? 2.日本文化的危机、自卑和耻感特性是怎样产 生的? 3.日本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怎样? 4.中国儒学与日本儒学的差别有哪些? 5.日本近代文化转型的经验有哪些?


1、海岛的危机意识
日本是海岛国家,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境内 多山,没有大平原,耕地奇缺,河流短小而湍急,夏 季多台风暴雨。由于海洋的隔绝,产生封闭心态。封 闭的环境激起了日本人对外界的好奇和探知的热情, 形成了永不满足的学习、探索精神。
二、日本的耻感文化之根

2、从自然危机到文化自卑 日本人从自然环境恶劣包括火山、地震、台风、暴 雨、山洪、海啸和泥石流面前,出现对人生的患生患 灭的悲伤的主旋律。再出现了文化上的自卑,对外界 大陆的羡慕和嫉妒。
7.日本儒学的忠孝勇武
中国儒家核心观念是仁义理智,与日本的忠、孝、 勇、武有区别。中国尚文不尚武。日本尚武不尚仁 。
三、危机面前的文化
8、日本文化精巧细致

日本生存环境的潮湿多雨、秀丽空灵形成了哀愁悲伤 的文化基调,精致的生活作风和品味。对自然的热爱 、樱花的喜爱,洁白淡雅,落英缤纷,属于阴柔之美 ,哀婉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