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福建省师范大学附中化学高一上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福建省师范大学附中化学高一上期中综合测试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图形象地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
B.①②③互为同分异构体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的不同粒子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2、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氢化物。
下列物质不属于
...氢化物的是
A.H2SO4B.H2O C.NaH D.NH3
3、下列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a2+、K+、SO2-
4、NO-
3
B.Ca2+、Na+、CO2-
3
、Cl-
C.Ca2+、Ba2+、Cl-、OH-D.Ag+、Fe3+、NO-
3
、Cl-
4、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
A.FeCl2B.CuCl2C.HCl D.FeCl3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1/3容积的试管加热
③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
④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
⑤进行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⑥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
⑧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的稀硫酸加热蒸发掉一定量水,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a%,则此时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2c1 mol•L-1。
A.②③⑥⑦⑧B.①③④⑦C.①③⑦⑧D.①③⑤⑥⑦
6、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催化剂
2H2O+O2↑D.CaCO3
高温
CaO+CO2↑
7、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Na2SO4=2Na++SO4-2B.Ba(OH)2=Ba2++OH2-
C.Al2(SO4)3=2Al3++3SO42-D.Ca(NO3)2=Ca2++2(NO3)2-
8、N A代表阿伏加德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22.4LH2O的物质的量是1mol
B.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A
C.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
D.17g NH3所含电子数目为10N A
9、将标准状况下aL NH3溶解于1L水中,得到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b mol/L,则该氨水的密度为
A.(2240017)
1000
a b
a
+
g/cm3B.
22.4
250
b
a
g/cm3
C.(2240017)
17000
a b
a
+
g/cm3D.
(2240017)a b
a
+
g/cm3
10、已知aRO4x-+bH++cCl-=dR2++5Cl2↑+8H2O,则RO4x-中R的化合价为A.+4B.+5C.+6D.+7
11、下列关于氯气、液氯、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气、液氯、氯水是同一种物质
B.氯气、液氯、氯水中都含有氯分子
C.氯气、液氯、氯水都是混合物
D.光照条件下,氯水的酸性减弱
12、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
13、已知A=2B+C+D,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6,所得产物均为气体,则完全反应后气体混合物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
A.10倍B.24倍C.12倍D.48倍
14、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A.Na2CO3+CO2+H2O=2NaHCO3B.SO2+H2O2=H2SO4
C.CaO+H2O=Ca(OH)2D.Cl2+2NaOH=NaClO+NaCl+H2O
15、向四只盛有相同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气体,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CO2气体与HCl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忽略CO2的溶解和HCl的挥发),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
对应图象溶液中的主要成分
A ⅠNaOH、NaHCO3
B ⅡNaHCO3、Na2CO3
C ⅢNaOH、Na2CO3
D ⅣNa2CO3
A.A.B.B C.C D.D
16、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食盐清洗热水瓶中的水垢
B.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是Ca(ClO)2见光分解
C.加碘食盐,能使淀粉显蓝色
D.氯水应避光保存,是因为HClO见光分解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有A、B、C、D、E、F六种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反应条件略,有些反应的产物和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已知A、B、E是单质,B在常温下为气体,C俗名称为烧碱,D为无色无味液体。
(1)写出A、D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A和D反应生成B和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E与C、D反应生成B和F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18、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后,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2.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3.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
4.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
(2)实验用品:仪器:①_____②_____③烧杯④试管夹⑤镊子⑥小刀⑦玻璃片⑧砂纸⑨胶头滴管等
药品:钠、镁带、铝条、2mol.L﹣1的盐酸、AlCl3溶液、NaOH溶液等.
(3)请你写出上述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现象
1_____,2_____,3_____,4_____(用A﹣D表示)
(4)实验结论:_____.
20、下列是用98%的浓H2SO4(ρ=1.84 g/cm3)配制500 mL 0.5 mol·L-1的稀硫酸的实验操作,请按要求填空:
(1) 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保留一位小数);
(2) 如果实验室有10 mL、20 mL、50 mL的量筒,应选___________规格的量筒最好,如果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浓度将(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___________;
(3) 将量取的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约100 mL水的__里,并不断搅拌,搅拌的目的是_____;
(4) 将冷却至室温的上述溶液沿________注入________中,并用50 mL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要转入到容量瓶中,并振荡;
(5) 加水至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________加水至刻度线,使溶液的________________恰好跟容量瓶刻度线相平,把容量瓶塞好,反复颠倒振荡,摇匀溶液。
21、建筑工地常用的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
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
NaNO2+HI―→NO↑+I2+NaI+H2O
(1)配平上面方程式。
_________
(2)上述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若有1 mol 的还原剂被氧化,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水②碘化钾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酒⑤食醋,进行实验,下列选项合适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③⑤B.①②④
C.①②⑤D.①②③⑤
(4)某厂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采用NH4Cl,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由图可以看出:①含有1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为11H原子,②含有1个质子,1个中子,1个电子,为12H原子,③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1个电子,为13H原子,三者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相互为同位素.
【详解】
A、①②③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相互为同位素,而同素异形体为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错误;
B、同分异构体为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而①②③相互为同位素,故B错误;
C、①②③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性质相同,故C正确;
D、①②③质量数分别为1、2、3,质量数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分清同位素、同素异形体与同分异构体的区别与联系。
2、A
【解析】
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氢化物。
A.H2SO4中除氢之外还含有两种元素,故A不属于氢化物,故答案选A。
3、C
【解析】
A. Ba2+与SO2-
会产生沉淀,故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A错误;
4
B. Ca2+与CO2-
会产生沉淀,故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B错误;
3
C. Ca2+、Ba2+、Cl-、OH-互不反应,故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C正确;
D. Ag+与Cl-会产生沉淀,故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C。
4、A
【解析】
A、Fe和氯气点燃时直接化合生成FeCl3,不能直接由单质间化合制取FeCl2,故A选;
B、Cu与氯气在点燃时能直接化合生成CuCl2,故B不选;
C、氢气与氯气在点燃时能直接化合生成HCl,故C不选;
D、Fe和氯气点燃时直接化合生成FeCl3,故D不选;
故选A。
5、C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操作合理,故①正确;
②给盛有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 13 容积的试管加热,液体加热可发生飞溅,故②错误;
③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操作合理,故③正确;
④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故④错误;
⑤萃取剂的密度不一定比水大,只要符合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水中大即可,故⑤错误;
⑥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
CO32-、HCO3-、SO32-、HSO3-等,故⑥错误;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用手拿,防止烫伤,故⑦正确;
⑧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的稀硫酸加热蒸发掉一定量水,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a%,则此时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2c1 mol•L-1,故⑧正确;因此正确的有①③⑦⑧;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6、C
【解析】
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
A、反应CaCO3+2HCl=CaCl2+CO2↑+ H2O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反应CaO+H2O=Ca(OH)2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反应2H2O2催化剂
2H2O+O2↑中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过氧化
氢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C选;
D、反应CaCO3高温
CaO+CO2↑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注意从化合价角度分析。
7、C
【解析】
A.SO42-书写错误,错误;
B.Ba(OH)2=Ba2++2OH-,错误;
C .Al 2(SO 4)3=2Al 3++3SO 42-,正确;
D .Ca(NO 3)2=Ca 2++2NO 3-,错误; 故选C 。
8、D 【解析】
A .在标准状况下,H 2O 为液态,不能用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水的物质的量,故A 错误;
B .氢气为双原子分子,2g 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含有2mol 氢原子,所含原子数目为2N A ,故B 错误;
C .在常温常压下11.2 L 氮气,不能用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氮气的物质的量,所含的原子数目无法计算,故C 错误;
D .一个氨气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17g 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1mol 氨气中含有10mol 电子,所含电子数目为10N A ,故D 正确; 答案选D 。
9、A 【解析】
氨气的质量是1722.4a g ,溶液的质量是1000g+1722.4a g ,则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71722.4172240017100022.4
a
g
a a a g g =++。
根据
1000c M
ρϖ=可知密度是
()172240017/17100010002240017a b b
g mL a a
a
+=
⨯+g/mL ,答案选A 。
10、D 【解析】
由质量守恒可知b =16,c =10,a =2,d =2,结合电荷守恒计算x ,则可确定RO 4x -中R 的化合价,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对应反应aRO 4x -+bH +
+cCl -=dR 2+
+5Cl 2↑+8H 2O ,由质量守恒可知b =16,c =10,a =2,d =2,结合电荷守恒可知16-2x -10=4,则x =1,因此可确定RO 4x -中R 的化合价+7,答案选D 。
【点睛】
本题以氧化还原反应为载体考查元素化合价判断,根据电荷守恒、离子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分析解答即可。
11、B 【解析】
A .氯气、液氯为纯净物,氯水为混合物,故A 错误;
B .氯气与液氯为氯气的不同状态,氯水中存在氯气分子,故B 正确;
C.氯气、液氯为纯净物,故C错误;
D.新制氯水在光照下发生2HClO 光照
2HCl+O2↑,所得溶液酸性增强,故D错误。
故选:B。
12、C
【解析】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利用氢氧化铝凝胶的吸附性,故A正确;
B. 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故B正确;
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是胶体,故C错误;
D.雾属于气溶胶,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答案选C。
13、C
【解析】
由A=2B+C+D可以知道,1molA分解生成的混合气体中含2molB、1molC、1molD,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4mo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的总质量等于A的质量;
再根据n=m
M
,相同条件下,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成反比,
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96
4
=24;
因气体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混合气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的氢气密度的24
2
=12倍;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4、B
【解析】
Na2CO3+CO2+H2O=2NaHCO3没有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SO2+H2O2=H2SO4有元素化合价改变,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故B正确;CaO+H2O=Ca(OH)2没有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Cl2+2NaOH=NaClO+NaCl+H2O不是化合反应,故D错误。
点睛: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15、B
【解析】
A.若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不会存在碳酸氢钠,所以溶液的主要成分不可能为:NaOH、NaHCO3,A错误;
B.溶液溶质为NaHCO3、Na2CO3,说明二氧化碳部分过量;加入氯化氢后,先发生反应Na2CO3+2HCl=NaCl+NaHCO3,
碳酸钠反应完全后开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图象中数据合理,B正确;
C.反应后生成物为NaOH、Na2CO3,说明二氧化碳不足,加入的氯化氢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之后开始生成二氧化碳;根据反应Na2CO3+2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之前消耗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应该大于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图象恰好相反,C错误;
D.由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可知,开始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应该与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相等,图示中不相等,D错误;
答案选B。
16、D
【解析】
【详解】
A、水垢的成分为碳酸钙,与食盐不反应,则不能用食盐易清洗热水瓶中的水垢,可利用醋酸清洗水垢,故A错误;
B、Ca(ClO)2见光不易分解,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是Ca(ClO)2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HClO见光分解,故B错误;
C、加碘食盐中碘的形态是碘酸钾,而能使淀粉显蓝色的是碘单质,加碘食盐不能使淀粉显蓝色,故C错误;
D、氯水应避光保存,是因为氯水中HClO见光分解,故D正确;
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Na、H2O 2Na+2H2O=2NaOH+H2↑2Al+2OH-+2H2O=2AlO2-+3H2↑
【解析】
有A、B、C、D、E、F六种物质,C俗名称为烧碱,C为NaOH,D为无色无味液体,D为H2O,根据框图,单质A 与水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单质B和氢氧化钠,则A为钠,B为氢气,氢氧化钠、水与单质E反应生成氢气,则E为铝,因此F为偏铝酸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是钠,B是氢气,C是氢氧化钠,D是水,E是铝,F是偏铝酸钠,则
(1)钠和水的化学式分别是Na、H2O;
(2)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点睛】
正确推断物质的种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突破口为C、D。
本题的易错点为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注意反应过程中水也参与了反应。
18、Na Na2O2NaOH+CO2=NaHCO32NaHCO3Na2CO3+H2O+CO2↑
【解析】
A是一种常见单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A是Na,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Na在O2中燃烧生成B,B 为Na2O2,Na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Na2O2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所以C是NaOH,NaOH和过量CO2反应生成NaHCO3,所以E是NaHCO3,Na2O2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NaHCO3分解生成Na2CO3、CO2和水,所以D是Na2CO3,再结合物质间的反应分析解答。
【详解】
A是一种常见单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A是Na,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Na在O2中燃烧生成B,B 为Na2O2,Na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Na2O2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所以C是NaOH,NaOH和过量CO2反应生成NaHCO3,所以E是NaHCO3,Na2O2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NaHCO3分解生成Na2CO3、CO2和水,所以D是Na2CO3,(1)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Na、B是Na2O2;
(2)NaOH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
(3)在加热条件下,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点睛】
本题以钠及其化合物为载体考查了物质的推断,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根据A为单质及焰色反应来确定A的组成,再结合物质间的反应来推断,熟悉钠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网络结构,灵活运用知识解答问题,题目难度不大。
19、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试管酒精灯 B A D C Na>Mg>Al
【解析】
(1)根据实验方案知,实验1、2、3、4是证明金属的金属性强弱,且这几种金属都是同一周期的金属,所以实验目的是为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①用于盛放药品进行实验的仪器是试管;②用于进行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
(3)1、镁和滴有酚酞的沸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且氢氧化镁在水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但氢氧化镁的溶解性很小,所以溶液呈浅红色,故选B;
2、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会浮在水面上;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钠和水反应很剧烈,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氢氧化钠是易溶于水的碱,所以其水溶液呈红色,故选A;
3、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盐酸中氢离子浓度较大,所以反应剧烈,产生可燃性气体,故选D;
4、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盐酸和铝反应不如和镁反应剧烈,且反应时都生成可燃性气体,故选C;
(4)由实验可知金属性Na>Mg>Al,则实验结论为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故答案为金属性:Na>Mg>Al
20、(1)13.6(2)20ml,偏高
(3)烧杯,防溶液飞溅(4)玻璃棒,
500ml容量瓶(5)胶头滴管,凹液面的最低处
【解析】
试题分析:98%的浓H2SO4(ρ=1.84 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v=13.6mL;(2)应选择略大于液体体积的量筒,量取13.6mL的液体,选取20mL 的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量取浓硫酸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将偏高;(3)稀释浓硫酸应把浓硫酸注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是使热量及时散失,防止溶液飞溅;(4)为防止溶液流到容量瓶外,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5)为防止加水偏多,加水至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处恰好跟容量瓶刻度线相平;
考点:本题考查化溶液配制。
21、2 4 2 1 2 2 NaNO2 6.02×1023 C NaNO2+NH4Cl===NaCl+N2↑+2H2O
【解析】
(1)在该反应中NaNO2中的N元素化合价降低1价生成NO,HI中I元素化合价升高1价生成I2,另有一部分生成NaI,所以配平后的方程式为2NaNO2+4HI=2NO↑+I2+2NaI+2H2O;
(2) 反应中NaNO2中的N元素化合价降低,NaNO2作氧化剂,HI中I元素化合价升高,HI作还原剂,所以有1 mol HI 被氧化,则转移电子的数目是为N A或6.02×1023;
(3)根据上述反应可知,在酸性条件下,NO2—可把I—氧化生成I2,而Cl—没有氧化性,不能与I—反应,又I2遇淀粉显蓝色,因此可用①②⑤进行实验来鉴别NaNO2和NaCl,所以正确选项为C;
(4)根据叙述可知,反应物为NaNO2和NH4Cl,生成物为N2,结合质量守恒可推知还有NaCl和H2O,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N2↑+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