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雨果
群众有等候观赏公开行刑的习惯,他们用观看刑台来消磨时间。
当伽西莫多给拖到刑台顶上的时候,当人们能够从各方面看见他被人用绳子和皮条绑在刑台的轮盘上的时候,场内爆发了一阵笑声和喊声,人们认出他就是伽西莫多。
人家叫他跪在那块圆形底座上,他照着做了。
人家脱掉了他的上衣和衬衣,直到露出胸膛,他也听之任之。
群众看见了伽西莫多赤裸的驼背,突起的胸脯,长着许多硬皮和汗毛的肩膀,便爆发出一阵哄笑。
正当大家笑闹的时候,施笞刑的大头目比埃拉爬上了平台,到了犯人身边。
随着轮盘的转动,比埃拉抬起胳膊,皮鞭挥起,发出水蛇般的嘶嘶声,一鞭又一鞭疯狂地落到那可怜人的肩膀上。
人们看见成千条血水在那驼子的黝黑的肩膀上流淌,皮鞭在空中挥动时把一些血珠也溅到了观众的身上。
伽西莫多脸上的呆笨表情变成了痛苦和懊丧,他闭上独眼,把头垂到胸前,仿佛死去了似的。
轮盘停止了转动,施刑人停止了鞭打,笞刑算是执行完了。
可是对于伽西莫多,这还未完事,他还要在刑台上示众一个钟头。
当“公诉”执行完毕,就轮到千万种私人的报复了。
“邪教的怪物!”一个说。
“骑扫帚把的家伙!”另一个嚷道。
“做个凄惨的怪笑吧。
”第三个说。
成千种侮辱性的语句像雨点般落在他身上,场上处处都有人诅咒他,嘲笑他,向他叫骂,向他投石子。
伽西莫多虽然耳聋,但他看得很清楚,群众的狂怒表现在脸上的并不比表现在话语里的少,向他投来的石子也能说明群众是在哄笑。
他愤怒、憎恨、失望,脸上布满了厚厚的阴云。
这时,他远远望见一个神甫骑着骡子经过,这可怜人的脸色就温和起来,一直控制着他的那种愤怒变成了奇特的充满了难以形容的甜蜜宽厚而温和的微笑。
那神甫愈走近他,他的笑容就愈加明显,愈加清晰,愈加光辉灿烂,简直像是不幸的人所崇敬的救主降临了似的。
可是当那头骡子靠近了刑台,使骑在它背上的神甫看清了犯人是谁的时候,那神甫却低下眼睛,用两只踢马刺踢着骡子急忙转身走开了,好像在逃避一声耻辱的呼唤似的,他很不愿意在那种场合被一个不幸的人认出来并且向他致敬呢。
那个神甫正是副主教克洛德。
伽西莫多的脸色黯淡起来了。
微笑还在一片阴云间停留了一会,但那是
痛苦的、无力的、带着深深悲哀的微笑。
时间一点点过去,他在那儿至少待了一个半钟头,被人不停地折磨,虐待,嘲笑,投石子。
突然,伽西莫多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挣扎,他打破缄默,用嘶哑愤怒的如动物般的声音吼叫:“给水喝!”这声悲惨的呼唤,并没有引起同情,反而使刑台四周的市民笑得更加厉害。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睛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
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
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
只见爱斯梅拉达一言不发地走近那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
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节选《巴黎圣母院》,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伽西莫多在刑台上毫不反抗,是因为“他认为一切反抗都是徒然的”,他甘愿为副主教克洛德承担劫持爱斯梅拉达的罪名。
B. 当伽西莫多用令人心碎的声音求水喝时“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只”说明围观的人群虽然看到伽西莫多经受了酷刑,但没有人同情他,强调人们态度的冷漠。
C. 伽西莫多很少得到別人的同情,在爱斯梅拉达到来之前,在场的许多人骂他、打他,而伽西莫多曾为副主教克洛德抢过爱斯梅拉达,所以当伽西莫多看到爱斯梅拉达走来,“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
D. 选文描写人物时采用多种方法,如:描写伽西莫多时,通过对他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刻画,表现了他的期望、怀疑、感激、悲哀;描写爱斯梅拉达时,着重刻画她的外貌、神态与动作,展现她的人性美。
2. 小说多处描写围观者对伽西莫多的哄笑、侮辱,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3. 本文标题为“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也有译为“一滴水唤一滴泪”的。
你认为哪个好?请简述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炉火
张炜
冬夜,听不到炉火熊熊燎动之声。
那是多么好的声音,它,甚至可以驱走心中的严寒。
仍能想起无数个那样的夜晚,炉火旁,我们不停地阅读。
几个人屏息静气,一杯热茶,一点跃动的灯火,就是最为幸福的时刻。
那是个贫寒岁月。
朋友们除了一副背囊,一腔热情,几乎一无所有,但他们都有阅读的习惯,甚至还有写作的习惯——挤在油灯下,炉火旁,就有了一场精神会餐。
他们也许是稚嫩的,他们还多么年轻。
可是他们身上却闪烁着自尊的光芒。
他们比那些为另一些东西而奔波的油头粉面者要高贵十倍。
他们当时衣衫破旧,头发脏乱,脸上带着灰尘,脚上和手上还留着劳作留下的创伤,粗浊的山地和外省口音也无法掩去真知灼见,并使这场辩论显得特别激烈,他们的纯美见解没有被记录,却可以被记忆。
今天再没有那样的炉火了,没有那样的聚会,那样的痴情、那样浪漫和纯粹的情怀。
真的难以寻觅。
如今在乡间,在闹市,在中心,在边陲,哪里还可以找到那样的炉火?那是过时的风尚、是陈迹……首先是心中的炉火熄灭了。
人们在为另一些东西所激动,为原始的欲望而奔波。
他们丢失了当年的背囊。
在世纪之交的喧嚣中,唯独失却了炉火。
我们从那些动人的记载中可以发现,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在那片与我们毗邻的土地上,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像东方某个时期的一些人物所面临的状态一样。
在社会的转折期,在世纪的交汇期,他们当中有贵族,也有贫儿;有艺术家、音乐家、思想家,也有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们的壁炉正熊熊燃烧,炉火旁纵论天下,通宵达旦。
那是为真理和艺术奔走相告的一种激情。
炉火像他们的豪情一样烈焰腾腾。
伟大的心灵在跳动,他们用双手迎来一个思辨的时代。
他们开拓了伟大的视野,传播了诗与真,在整个人类的思想和艺术史上占有光辉一页。
最初这声音只在炉火旁,在一个角落;但由于它闪烁着真的光芒,终于越过斗室,走向化作滚滚雷鸣,如闪电照亮天际。
不仅是对炉火的憧憬,而且是追求真实、追求人生大境界的本能,又使人接近了那燃烧的火焰。
记得十几年前那个夜晚,一拨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场所,交流自己的阅读和崭新的见解,言辞愈来愈激烈,气氛愈来愈火爆。
春寒一扫而光,他们个个热汗涔涔,头发冒着白汽……那都是关于人生、哲学、艺术,关于古代和今天,关于切近我们生活的历史,关于未来的想象和推论……那些纯洁而深刻的思想与他们的年龄或不相称:他们唇边刚刚生成一层茸毛,睫毛微翘,星光下闪烁一片明亮的眸子。
那场令人神往的大辩论,像巨石投入水中、波纹荡到遥远。
这声音来自我们民族精神的深远贮藏,它
使人想到春秋战国时期奔走天下、纵论时事的诸子;想起提出“百家争鸣”的稷下学宫;想起那些互不谦让、口齿锋利、“日服千人”之士。
物质主义盛行的时刻是远没有那样的气势的。
一种无所不在的萎靡只会把人的精神向下导引,进入尘埃。
人没有能力向上仰望开阔的星空,没有能力与宇宙间的那种响亮久远的声音对话。
当每个人心中的炉火渐渐熄灭之时,就是无比寒冷的精神冬季降临之日。
这种寒冷将使人不堪忍受。
当有人怀念炉火之时,往往已为时过晚了。
但火种总会贮藏在一些特殊的角落里,它们远未熄灭。
它们即便是在最寒冷的时候还仍然在那儿默默地燃烧,酿成一片炽烈。
那是心中的火,不灭的火,是生命之火。
没有什么力量可以绞杀生命的火种。
正是这火种,最终给人类带来光明。
生命之光即是永恒之光。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开篇点题“那是多公好的声音”,因为炉火不仅能带给人身体的温暖,伴随炉火的阅读更能给人以精神温暖和希望。
B. 作者笔意纵横,再现了多个特殊的时代年轻人伴着炉火读书、辩论的场景,用大量笔墨真实刻画炉火熊熊燎动的画面。
C. 文章通过他们的纯美见解没有被记录,却可以被记忆”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时代人们轻物质,重精神的赞美和肯定之情。
D. 文章题为“炉火”。
却在文章最后不止一次提到“火种”,火种是生命之火,最终给人类带来光明,将炉火的意义升华。
5.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
A. 文中引用十九世纪俄罗斯杰出人物的事例,既证明“纵论天下"有着无限力量,又证明精神追求是一个世界共同的话题。
B. “那场令人神往的大辩论,像巨石投入水中,波纹荡到遥远。
”比喻生动,引人退想,触及历史民族精神,厚重而深远。
C. 文章先抑后扬,通过赞美贫寒年代的人对知识和真理的探求,批判了现在人们在追逐物欲的过程中对精神之火的忽视。
D. 文题“炉火”不仅充当线索串联内容,而且以小见大,象征对知识、真理的渴求,炉火的失去就意味着一种文明的失去。
6.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7. 第三段明明是在写一场精神会餐,为何要对辩论的青年们进行外貌描写呢?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上诉的事,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注]。
带着老婆子托付的玛丝洛娃走到门口,还没有看见典狱长,聂赫留朵夫却看见她了。
她脸色红红的,精神抖擞地跟着看守走来,摇头晃脑,不住地微笑着。
她一看见典狱长,脸上现出惊惶的神色盯住他,但立刻镇定下来,大胆而快乐地向聂赫留朵夫打招呼。
“您好!”她拖长声音说,脸上挂着微笑,使劲握了握他的手,这跟上次大不一样。
“喏,我给您带来了状子,您来签个字,”聂赫留朵夫说,对她今天见到他时表现出来的那副活泼样子,感到有点奇怪。
“行,签个字也行。
干什么都行。
”她眯缝着一只眼睛,笑嘻嘻地说。
她拿起笔,用心在墨水缸里蘸了蘸,抖掉一滴墨水,写上自己的名字。
“没有别的事了?”她问,忽而望望聂赫留朵夫,忽而望望典狱长,随后把笔插在墨水缸里,接着又放在纸上。
“我有些话要跟您说。
”聂赫留朵夫说。
“好,您说吧,”她说,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心事,脸色变得严肃了。
典狱长站起来,走了出去,屋子里剩下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
他把臂肘搁在桌上,身子凑近她。
这样说话就不会让那个坐在窗台上的看守听见,而只让她一个人听见。
他说:
“要是这个状子不管用,那就去告御状。
凡是办得到的事,我们都要去办。
”
“唉,要是当初有个好律师就好了……”她打断他的话说。
“我那个辩护人是个十足的笨蛋。
他老是对我说肉麻话,”她说着笑了。
“要是当初人家知道我跟您认识,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
可现在呢?他们总是把人家都看成小偷。
”
“她今天好怪。
”聂赫留朵夫想,刚要说出他的心事,却又被她抢在前头了。
“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
我们那儿有个老婆子,人品挺好。
说实在的,大家都弄不懂是怎么搞的,这样一个顶刮刮的老婆子,竟然也叫她坐牢,不但她坐牢,连她儿子也一起坐牢。
大家都知道他们没犯罪,可是有人控告他们放火,他们就坐了牢。
她呀,说实在的,知道我跟您认识,”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转动脑袋,不时瞟聂赫留朵夫一眼,“她就说:‘你跟他说一声,让他把我儿子叫出来,我儿子会原原本本讲给他听的。
’那老婆子叫明肖娃。
怎么样,您能办一办吗?说实在的,她真是个顶刮刮的老婆子,分明是受了冤枉。
好人儿,您就给她帮个忙吧,”玛丝洛娃说,对他瞧瞧,又垂下眼睛笑笑。
“好的,我来办,我先去了解一下,”聂赫留朵夫说,对她的态度那么随便,越来越感到惊奇。
“但我自己有事要跟您谈谈。
您还记得我那次对您说的话吗?”他说。
“您说了好多话。
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脑袋一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转到那边。
“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
“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
“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我决定跟您结婚。
”
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
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发呆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
“我觉得我应该在上帝面前这样做。
”
“怎么又弄出个上帝来了?您说的话总是不对头。
上帝?什么上帝?咳,当初您要是记得上帝就好了。
”她说了这些话,又张开嘴,但没有再说下去。
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
“您安静点儿。
”他说。
“我可用不着安静。
你以为我醉了吗?我是有点儿醉,但我明白我在说什么,”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你不用来跟我惹麻烦,免得辱没你的身份。
还是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
”
“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
“‘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
“当初你并没有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
瞧,这就是你出的价钱……”
“我知道,我知道!”聂赫留朵夫说。
“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
”
“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
“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
“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
“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
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聂赫留朵夫站在她前面,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你不相信我,”他说。
“您说您想结婚,这永远办不到。
我宁可上吊!这就是我要对您说的。
”
“我还是要为你出力。
”
“哼,那是您的事。
我什么也不需要您帮忙。
我对您说的是实话,”玛丝洛娃说。
“唉,我当初为什么没
死掉哇?”她说到这里伤心得痛哭起来。
聂赫留朵夫说不出话,玛丝洛娃的眼泪也引得他哭起来。
玛丝洛娃抬起眼睛,对他瞧了一眼,仿佛感到惊奇似的,接着用头巾擦擦脸颊上的眼泪。
这时看守又走过来,提醒他们该分手了。
玛丝洛娃站起来。
“您今天有点激动。
要是可能,我明天再来。
您考虑考虑吧,”聂赫留朵夫说。
玛丝洛娃一句话也没有回答,也没有对他瞧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
“嘿,姑娘,这下子你可要走运了,”玛丝洛娃回到牢房里,柯拉勃列娃就对她说。
“看样子,他被你迷住了。
趁他来找你,你别错过机会。
他会把你救出去的。
有钱人什么事都有办法。
”
“怎么样,我的事你提了没有?”那个老婆子问。
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却在板铺上躺下来。
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墙角。
她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
她的内心展开了痛苦的活动。
聂赫留朵夫那番话使她回到了那个她无法理解而对之满怀仇恨的世界。
她在受尽了折磨后离开了那地方。
现在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要清醒地生活下去又实在太痛苦了。
到傍晚,她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
(节选自《复活》)[注]教材节选部分为第一次探监。
8.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玛丝洛娃痛快的签字,“干什么都行”的承诺,打断聂赫留朵夫关于告状的话,都是想尽快对聂赫留朵夫说老婆子的事。
B. 当聂赫留朵夫有些话要跟玛丝洛娃说时,她“脸色变得严肃了”,反映了她意识到他的到来会揭开自己的伤痛。
C. 与聂赫留朵夫急于赎罪不同,玛丝洛娃表现出强烈的不屑,这表明玛丝洛娃不希望被救,突出她安于堕落的心理。
D. 小说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尤其突出的是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腻的神态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9. 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 小说中画波浪线的段落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1. 在整部小说中,玛丝洛娃经历了一个“复活”的过程。
你认为此时的玛丝洛娃是否开始走上“复活”之路?请联系教材内容,结合节选部分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
终秘书郎。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
会卒,嫂郑鞠之。
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擢进士第。
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
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
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
愈坐是复为博士。
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
愈闻恶之,乃上表。
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
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天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
既行,众皆危之。
元稹言:“韩愈可惜。
”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
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
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
”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
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日:“无。
”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
此尔军所共闻也。
”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
”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
”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
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
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
”愈曰:“若尔,则无事矣。
”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
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节)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B. 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C. 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D. 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经》,相传孔子整理的六部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B. 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 太师,为辅弼国君之官。
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有很大的实际权力。
D. 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
14. 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出身官宦家庭,有良好的家风。
韩愈的父亲受到百姓的爱戴,在他离职的时候,百姓在石头上刻下事迹来歌颂他的美德。
B. 韩愈自幼丧父,敏而好学。
韩愈跟随兄长在岭外生活,从小就知道读书,长大之后,全面贯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考中了进士。
C. 韩愈正直敢言,不畏强权。
韩愈上表劝谏皇帝迎佛骨,皇帝大怒,皇亲贵戚和显贵们为他求情,才被赦免,贬官到了潮州。
D. 韩愈才华出众但仕途坎坷。
朝廷派他去安抚镇州的王廷凑,元稹替他鸣不平感到可惜,认为韩愈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
(2)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
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拟古九首(其三)
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术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注】,君情定何如?
注出自《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出了众蛰惊雷、草木怒生的大好春天,“草木纵横舒”之“舒”字,尤为传神,写出了草木纵横舒展的情态。
B.“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一双刚到来的燕子,翩翩飞进我的屋里。
“翩翩”“双双”运用叠词,形象生动又音律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