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会实务】民办教育单位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会实务】民办教育单位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教育成本核算程序是指在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时, 需要经过的步骤和过程。

教育成本核算也是分步骤进行的, 必须是顺序地、逐步地、分步骤地进行, 上一步骤的工作成果, 往往是下一步骤的开始。

经过这样连续的、系统的、全面的归纳和分配, 最后才能计算出教育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它是一个过程。

教育成本计算过程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基本阶段, 称为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1.审核和控制教育费用的发生。

教育费用是随着教育服务活动的不断进行而经常会发生的费用支出。

费用在发生时, 应根据有关法规逐项对其进行审核, 并以会计凭证给予记录。

只有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 才可以作为记账的根据。

教育费用在审核中贯穿着控制, 在控制中贯穿着审核, 审核是前提, 控制是目的。

没有严格的审核, 不可能达到控制的目的;没有一定的控制, 审核也就失去意义。

所以, 它们是相辅相成, 互为联系的。

当然, 控制应是建立在合理合法支出的基础上, 所达到的目的是合理控制。

控制并不是说费用支出越少越好, 必要的耗费还是应该发生的。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教育成本计算对象是指教育服务的接受者, 也就是各种类型的学生。

教育成本最终要计算的是人均单位成本, 这个单位成本是连续多年的费用总合, 以毕业生的人数平均求得的。

由于不同学制, 不同专业, 不同班级发生的费用不同, 因此单位人均成本也不同。

所以, 教育成本计算对象可按系别、专业别、班级别,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并按成
本计算对象归集与分配教育费用。

3.设置教育成本明细账。

教育成本明细账是按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分别开设的, 在归集与分配教育费用时, 成本计算对象与成本明细账应保持一致, 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与分配教育费用, 用成本明细账记录费用。

通过教育成本明细账归集的费用之和, 就是该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 再按毕业人数计算, 就是人均单位成本。

4.归集与分析教育费用。

教育事业支出发生后, 平时一律计入“教育事业支出”账户的借方, 用来归集教育费用的发生。

期末需要计算教育成本时, 按各种费用支出的用途, 求得教育费用总额, 在各教育成本计算对象之间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

通过教育成本明细账, 归集各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合计、汇集该成本计算对象发生的教育费用, 由“教育事业支出”账户的贷方转入“教育成本”账户的借方, 各期教育费用的累计数就是该成本计算对象的教育总成本。

5.期末结转教育成本。

教育成本的期末结转包含两层意思:其一, 是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费用成本结转。

教育机构的不同部门、不同单位有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 在独立核算成本的情况下, 相互提供劳务, 势必作费用成本的相互结转。

这种结转可采用“直接法”一次直接结转。

因此, 某单位或机构的教育费用应是本单位的教育费用, 加上其他单位转人的费用, 减去转给其他单位的费用。

用公式表示:结转后费用总计=本单位教育费用+其他单位转入费用-转给其他单位费用其二, 是每期期末
都应将本期教育成本从“教育成本”账户的贷方, 转入“事业结余”账户的借方。

这样结转以后, “教育成本”账户无余额。

当然, 在结转“教育成本”总账账户的同时, 也应相应地结转教育成本明细账, 该明细账, 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 同时, 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 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 关键是思路, 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 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 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 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

也就是有一个系统的思维, 每一笔业务发生后, 你都知道最后会影响到报表上那个栏目的数据。

这是学习的重点, 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 想不明白, 多问老师。

等你明白了, 会计真的很简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