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会实务】民办教育单位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会实务】民办教育单位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教育成本核算程序是指在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时, 需要经过的步骤和过程。
教育成本核算也是分步骤进行的, 必须是顺序地、逐步地、分步骤地进行, 上一步骤的工作成果, 往往是下一步骤的开始。
经过这样连续的、系统的、全面的归纳和分配, 最后才能计算出教育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它是一个过程。
教育成本计算过程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基本阶段, 称为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1.审核和控制教育费用的发生。
教育费用是随着教育服务活动的不断进行而经常会发生的费用支出。
费用在发生时, 应根据有关法规逐项对其进行审核, 并以会计凭证给予记录。
只有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 才可以作为记账的根据。
教育费用在审核中贯穿着控制, 在控制中贯穿着审核, 审核是前提, 控制是目的。
没有严格的审核, 不可能达到控制的目的;没有一定的控制, 审核也就失去意义。
所以, 它们是相辅相成, 互为联系的。
当然, 控制应是建立在合理合法支出的基础上, 所达到的目的是合理控制。
控制并不是说费用支出越少越好, 必要的耗费还是应该发生的。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教育成本计算对象是指教育服务的接受者, 也就是各种类型的学生。
教育成本最终要计算的是人均单位成本, 这个单位成本是连续多年的费用总合, 以毕业生的人数平均求得的。
由于不同学制, 不同专业, 不同班级发生的费用不同, 因此单位人均成本也不同。
所以, 教育成本计算对象可按系别、专业别、班级别,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并按成
本计算对象归集与分配教育费用。
3.设置教育成本明细账。
教育成本明细账是按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分别开设的, 在归集与分配教育费用时, 成本计算对象与成本明细账应保持一致, 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与分配教育费用, 用成本明细账记录费用。
通过教育成本明细账归集的费用之和, 就是该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 再按毕业人数计算, 就是人均单位成本。
4.归集与分析教育费用。
教育事业支出发生后, 平时一律计入“教育事业支出”账户的借方, 用来归集教育费用的发生。
期末需要计算教育成本时, 按各种费用支出的用途, 求得教育费用总额, 在各教育成本计算对象之间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
通过教育成本明细账, 归集各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合计、汇集该成本计算对象发生的教育费用, 由“教育事业支出”账户的贷方转入“教育成本”账户的借方, 各期教育费用的累计数就是该成本计算对象的教育总成本。
5.期末结转教育成本。
教育成本的期末结转包含两层意思:其一, 是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费用成本结转。
教育机构的不同部门、不同单位有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 在独立核算成本的情况下, 相互提供劳务, 势必作费用成本的相互结转。
这种结转可采用“直接法”一次直接结转。
因此, 某单位或机构的教育费用应是本单位的教育费用, 加上其他单位转人的费用, 减去转给其他单位的费用。
用公式表示:结转后费用总计=本单位教育费用+其他单位转入费用-转给其他单位费用其二, 是每期期末
都应将本期教育成本从“教育成本”账户的贷方, 转入“事业结余”账户的借方。
这样结转以后, “教育成本”账户无余额。
当然, 在结转“教育成本”总账账户的同时, 也应相应地结转教育成本明细账, 该明细账, 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 同时, 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 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 关键是思路, 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 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 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 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
也就是有一个系统的思维, 每一笔业务发生后, 你都知道最后会影响到报表上那个栏目的数据。
这是学习的重点, 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 想不明白, 多问老师。
等你明白了, 会计真的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