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霜法—代表药材(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来源

本品为鹿科动物马鹿或梅花鹿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 添加
的胶质的角块。春、秋二季生产,将骨化鹿角熬文去本 胶质,取出角
块,干燥。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16-

鹿角霜炮制始载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处方
名为鹿角霜。
• 《中国药典》2015年版载有鹿角、鹿角胶和鹿角霜
三种炮制品。
-17-
端以下文具本明显骨钉,纵向排成“苦瓜棱”,顶部灰白色或灰黄色,有光泽。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20-
三、成品性状
标题 文本
鹿角霜本品呈长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
一。表面灰白色,显粉性,常具纵棱,偶见灰色
或灰棕色斑点。体轻,质酥,断面外层较致密,
白色或灰白色,内层有蜂窝状小孔,灰褐色或灰
黄色。有吸湿性。气微,味淡,嚼之有粘牙感。
中药炮制技术
制霜法——巴豆
一、来源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添加成熟时采收,堆
置2~3天,摊开,干燥。
文本
-2-
• 巴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炮制首见于汉代《金 贵玉函经》。历代尚有炒巴豆、炮巴豆、煨巴豆、煮 巴豆、麸炒巴豆、醋煮巴豆等。处方用名有生巴豆、 巴豆霜。
• 《中国药典》载有生巴豆和巴豆霜两种炮制品。
-28-
二、操作方法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29-
三、成品性状
西瓜霜 本品为类白色至黄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味咸,有清凉感。
标题 文本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30-
四、炮制作用
• 西瓜霜标题味咸,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 文本 痛的作用。西瓜能清热解暑,皮硝能清热泻火,二者合制起协同 作用,增强药物清热泻火的功效。多用于咽喉肿痛,喉痹,口舌 生疮等。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27-
二、操作方法
• 取新鲜西瓜,沿蒂头切一厚片作顶盖,挖去部分瓜瓤,将皮硝填入 瓜内,盖上顶盖,用竹签插牢,用碗或碟托住,盖好;悬挂于阴凉 通风处,待其表面析出白霜时,随时刮下,直到无白霜析出时为 度。或将新鲜西瓜切碎,放入不带釉的瓦罐内,一层西瓜一层皮 硝,将口封严,悬挂于阴凉通风处,数日后,瓦罐外面析出白色结 晶物,随析随收集,直至无结晶析出为止。每100kg西瓜,用皮硝15 kg。
-12-
同时,巴豆种仁中除了脂肪油,还含有一种植物 蛋白通常也具有较强的毒性,这种蛋白质又称巴 豆毒素,具有溶血性,能导致机体红细胞及其他 有核细胞的裂解。经过加热的过程,其遇热失去 活性,从而可以降低毒性。
-13-
中药炮制技术
制霜法——鹿角霜
壹 来源 贰 操作方法
叁 成品性状
目录
肆 炮制作用 伍 其他炮制方法、成品性状及炮制作用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9-
四、成品性状
巴豆霜—— 为粒度均匀、疏松的淡黄色粉末,显油性。
标题 文本
(注:脂肪油含量应符合药典规定,为18%-20%。)Βιβλιοθήκη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10-
五、炮制作用
• 巴豆标题 味辛,性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文本
• 生品毒性强烈,外治蚀疮,用于恶疮疥癣,疣痣。 • 巴豆霜 加热去油制霜后降低毒性,缓和其泻下作用。具有峻
下部常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具长短不等的断续纵
棱,习称“苦瓜棱”。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或微
带淡褐色,中部多呈灰褐色或青灰色,具蜂窝状孔。气微,
味微咸。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19-
三、成品性状
梅花鹿角通常分成3~4枝。侧枝多向两旁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第二枝 与第一枝相标题距较远,主枝末端分成两小枝。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枝端灰白色。枝
-22-
鹿角胶
五、其他炮制方法
• 将鹿角锯段,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或加入白矾细粉少
标题
量),静文置本,滤取胶液,浓缩(可加适量黄酒、冰糖和豆油)至稠膏状,冷凝 ,切块,晾干,即得。炒柏子仁表面油黄色,偶见焦斑,具有焦香气。 • 呈扁方形块。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有的上部有黄白色泡沫层。质 脆,易碎,断面光亮。气微,味微甜。 • 味甘、咸,性温。归肾、肝经。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的作用。多用 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冷,阳痿遗精,虚劳赢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 ,阴疽肿痛。
-3-
二、生药饮片制备
生巴豆 去皮取净仁而得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4-
三、炮制方法
取巴豆仁,照制霜法(通则0213)制霜,或取仁碾 细后,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脂肪油含量, 加适量的淀粉,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规定,混匀,即得。
-5-
方法一 去油制霜法
• 取待炮制品碾碎如泥 ,经微热,压榨除去 大部分油脂,含油量 符合要求后,取残渣 研制成符合规定的松 散粉末。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21-
四、炮制作用
• 鹿角标文题本 味咸,性温。归肝、肾经。具有温肾阳,强筋骨,行 血消肿的作用。多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腰脊冷痛,阴 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
• 鹿角霜 味咸、涩,性温。归肝、肾经。具有温肾助阳、收 敛止血的作用。多用于脾肾阳虚,白带过多,遗尿尿频,崩 漏下血。疮疡不敛。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23-
中药炮制技术
制霜法——西瓜霜
壹 来源 贰 操作方法
目录
叁 成品性状 肆 炮制作用
一、来源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成熟新鲜果实与芒硝经加工制成。 添加
文本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26-
• 西瓜霜的炮制始载于清代《疡医大全》。处方名为西瓜霜。 • 《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该药。
二、操作方法
• 鹿角 洗净,锯段,用温水浸泡,捞出,镑片,晾干;或 锉成粗末。
• 鹿角霜 取熬去胶的鹿角角块,除去杂质,捣碎或研碎。
-18-
三、成品性状
马鹿角 呈分枝状,通常分成4~6枝,主枝弯曲。基部盘状
标题 文本
,上具不规则瘤状突起,习称“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
小的孔洞。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角尖平滑,中、
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的作用。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 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外治痈肿脓成不溃, 疥癣恶疮,疣痣。
-11-
六、现代研究
• 。标巴题豆的巴豆油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巴豆油中 的巴文豆本 酸可以使肠黏膜充血并发炎,破坏肠道细胞,进而促 进肠道蠕动导致腹泻。一旦过量服用,整个消化道会灼痛无 比,甚至可能引发脱水而导致死亡。即使没有进入肠道,而 是涂抹在皮肤表面,也会导致红肿发炎。因此,《中国药典 》2010版中规定巴豆制品的含油量为18%~20%,如果要服用 巴豆的相关制品,必须选择经过处理控制含油量的巴豆,而 不是生巴豆。
方法二 淀粉稀释法

加适量的淀粉,
照〔含量测定〕项下
的方法,测定脂肪油
含量,使脂肪油含量
符合规定,混匀,即
得。
-6-
去油制霜法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取净巴豆仁,碾成泥状,里层用吸油纸包裹,外 层用布包严,蒸热,用压榨器压榨去油,如此反复操作数次 ,使其成松散粉末,不再粘结成饼为度。
-7-
去油制霜法的操作注意事项
-31-
1.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好手套及口罩(因可能接触巴豆种 仁、油蒸气而引起皮炎,局部出现红肿等不适症状); 2.工作结束时,用冷水洗涤裸露部分。 3.要勤换纸,以使油充分渗在纸上。四,用过的布或纸立 即烧毁,以免误用。
-8-
四、成品性状
巴豆 呈卵圆形,一般具三棱。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顶端平截,
基部有果梗痕。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 状的种脐标文和题本种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外种 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种仁黄白色,油质。气微,味辛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