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科技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科技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
徐永利
【摘要】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96—2007年间的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详细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

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但各行业之间差距较大,并且我国高科技产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技术进步。

%This paper analyze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 of Chinese high-tech industry by the DEA-Malmquist index method,and further decompensates TFP growth into technological progress,pure changes in technical efficiency,and changes in economies of scale.The study shows that,the TFP of Chinese high-tech industry have improved since 21 century,but there ar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among industries,and the growth of TFP in Chinese high-tech industry mainly relies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needs to be improved.
【期刊名称】《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019)006
【总页数】4页(P30-33)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DEA-Malmquist指数法;技术效率;技术进步
【作者】徐永利
【作者单位】兵团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科研处,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44
高科技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历来受到各国的重视,对其进行经济分析的学者也较多。

于大力(2008)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高科技产业进行了综合评价,找出了各地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吕超(2008)从原始性创新和产业共
性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指出了当前我国高科技产业和谐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和谐发展的战略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按当年价计算,1995年我国高科技产业总产值为4 098亿元,而到2007年底为50 461亿元,增长了12倍之多。


是正如张军等(2003)指出,产出的增长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增加生产
要素的投入;二是提高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效率,也即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作为一个衡量生产率水平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见李谷成(2009)、Chen等(2008)、Färe等(1994)。

全要素生产率是与单要素生
产率(SFP,如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等)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衡量的是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产出增长率超出加权要素投入增长率的剩余部分就是TFP增长率。

所以,在
以往TFP增长又经常被视为技术进步的指标,但实际上它还包括了效率改善、要
素质量提高、专业化分工、组织创新和规模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集中体现了生产单位的技术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成本控制能力和竞争力等。

因此衡量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主要由生产要素的投入还是由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对其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是很有意义的。

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对该方面的研究较少。

一、研究方法
当前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

参数方法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为代表,通过确定一个合适的前沿生产函数来描述生产前沿面,从而确定全要素生产率。

非参数方法以数据包络分析(DEA)为代表,该方法通过
纯数学的线性规划来确定生产前沿面。

其中以Färe(1994)等发展起来的DEA-Malmquist指数法应用最为广泛。

该方法以Malmquist指数代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且可以方便的将TFP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变,方便我们
的进一步分析。

本文将采用Malmquist方法测算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分解。

借用Chen等(2008)的表示,基于产出的Malmquist指数由下式得出:
其中x t,y t分别表示第t个时期的投入和产出,d表示距离函数。

用k′表示第k′个企业,在规模报酬不变(CRS)假设下,d可由下述线性规划求出:
分别令 i,j为 0,1 即可求出(1)中的 d。

在(2)中下标c表示规模报酬不变,K、N、M分别表示企业、投入、产出的数目,t表示时期。

式(1)中的MALM指数可分解为两部分:
其中TECH表示技术进步,EFCH表示技术效率,用来衡量一个企业在等量生产要素投入下,产出与最大产出(生产前沿)的距离。

EFCH可进一步分解为:
其中PECH表示纯效率改变,SECH表示规模效率变化。

下标v表示在规模报酬可变(VRS)假设下,也即将(2)中最后一个式子变为再求解该线性规划问题。

二、数据及计算结果
研究全要素生产率所需数据是投入和产出数据。

投入主要是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张军等,2003),但考虑到高科技产业的特殊性,其科研投入应是较重要的一项投入,因此本文采用年末固定资产原价,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和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共四项指标来衡量投入水平,以当年价总产值来衡量产出水平。

本文在计算时根据《中国高科技产业统计年鉴》的划分,按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5个产业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分解。

整个计算均采用Coelli.T.J 开发的DEA专业软件DEAP2.1完成。

主要结果如下:
表1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及其分解注:本文中的平均指的是几何平均。

TFP指数技术效率技术进步1996-2001(平均)2001-2007(平均)1996-2007(累积)1996-2001(平均)2001-2007(平均)1996-2007(累积)1996-2001(平均)2001-2007(平均)1996-2007(累积)总平均 0.9956 1.0465 1.2852 1.0551 0.9734 1.1123 0.9434 1.0750 1.1533医药制造业 0.9629 1.0055
0.8555 1.0004 0.9271 0.6361 0.9621 1.0845 1.3409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0.9927
1.0840 1.5634 1.1301 1.0314
2.2189 0.8784 1.0509 0.704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0.9531 1.0323 0.9519 0.9925 0.9654 0.7795 0.9604 1.0694 1.2222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1.0766 1.0698 2.1675 1.0000 1.0000 1.0000 1.0766 1.0698 2.1675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0.9968 1.0420 1.2597 1.1643
0.9465 1.5386 0.8559 1.1010 0.8184技术效率分解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1996-2001(平均)2001-2007(平均)1996-2007(累积)1996-2001(平均)2001-2007(平均)1996-2007(累积)总平均 1.0248 1.0271 1.3265 1.0295 0.9477 0.8381医药制造业 0.9647 0.9239 0.5198 1.0367 1.0035
1.2222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1.0219 1.2363 3.9792 1.1056 0.8343 0.5571电子及
通信设备制造业 1.0000 1.0000 1.0000 0.9925 0.9654 0.7795电子计算机及办
公设备制造业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医疗设备及仪器仪
表制造业 1.1452 1.0000 1.9700 1.0167 0.9465 0.7811
为了清楚生产率的变动过程,笔者作出了整个高科技产业的平均累积指数图及分行业累积
Malmquist—TFP指数图,分别见图1和图2。

图1 高科技产业平均累积TFP、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
图2 各行业累积TFP指数
图 2 中 MMPP、MAS、ETS、MCOE 和 MMBM 分别代表医药制造业、航空航
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5个产业。

三、结语
从图1看出,整体上我国高科技产业的TFP在2001年后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2001年之前无明显变化。

同时由表1可知,1996—2001年之间TFP呈现一定的负增长,而2001—2007年TFP呈现较快的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65%。

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就较有戏剧性,从1996—2001年之间技术效率处于较
高水平,相反技术进步却在负增长,而2001—2007年之间技术进步很快,年均
增长率到7.5%,而技术效率却处于下降趋势中,从技术效率的分解来看,技术效率的改变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的下降所致。

从高科技产业所包含的5个行业来看,与1996年相比,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TFP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尤以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生产率水平提升最快;医药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生产率水平却在不断下降。

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来看,航空
航天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技术效率在1996—2001年之间增长非常迅速,而其他三个行业在该时期技术效率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而在2001—2007年之间除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有增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技术效率保持不变外,其他三个产业的技术效率都在急剧的下降,根据表1中对技术效率的分解来看,技术效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的下降引起的。

而技术进步刚好相反,在1996—2001年之间只有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增长率为正,2001—2007年所有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率均为正,且增长率均在5%以上。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到三点启示。

首先,我国高科技产业在过去近十年中整体生产率水平是不断提高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进入21世纪后科技实力在不断提高。

其次,行业之间生产率水平差距较为明显。

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最快,而医药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生产率水平不升反降。

经初步研究,笔者认为是由于前者主要依靠科技及人力资本的投入,而后两者主要涉及实体产业,因此固定资产投入占很大比例,因而造成生产率水平上的差异。

其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最后,我国高科技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增加总体上主要依靠的是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提高。

这也与很多学者对我国其他产业的研究类似,见Chen等(2008)。

因此改进技术效率,发挥已有生产技术的最大效能,注意规模和效益相结合,对于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献】
[1]于大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6):128-131.
[2]吕超.我国高科技产业和谐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8,(11):60-61.
[3]张军,施少华.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J].世界经济文汇,2003,(2):17-24.
[4]李谷成.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J].经济评论,2009,(1):60-68.
[5]Chen,P.C.,Yu,M.M.,Chang,C.C.,Hsu,S.H.Total factorproducti vity growth in China’s aricultural sector[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8,19(4):580-593.
[6]Färe,R.,Grosskopf,S.,Norris,M.,&Zhang,Z..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and efficiency change inindustria lized coun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66-83.
[7]Coelli,T.A guide to DEAPVersion2.1: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computer)program[M].working papers,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