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和祈祷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戳.进() 吞噬.()惬.意() 愕.然() 赫.然() 凝眸.() 粗犷.() 诅咒.() 甲胄.() 惊骇.() 襁褓..()()憎.
恶() 恺.撒() 倒坍.() 瞳.
孔()
【答案】chuōshìqièèhèmóuɡuǎnɡ zhòu zhòuhài qiǎnɡbǎozēnɡkǎitāntónɡ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挑⎩⎪⎨
⎪⎧
挑刺
挑衅
(2)肖⎩⎪⎨
⎪⎧
惟妙惟肖
姓肖
(3)胳⎩⎪⎨⎪

胳膊
胳肢
胳肢窝
(4)扎⎩⎪⎨⎪

扎针
挣扎
包扎
【答案】
2.语境辨析法
(5)饥肠辘辘的小姑娘刚要伸手去抓锅炮.()肉,门外响起了枪炮.()声,她立刻像遭到炮.
()烙似的把手缩了回去。

(6)瘦削.()的母亲认真地为我削.
()着苹果。

【答案】(5)bāopàopáo(6)xuēxiāo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来迟
(2)⎩⎪⎨⎪



众口

(3)⎩⎪⎨⎪



无耻

(4)⎩⎪⎨⎪




(5)

⎪⎨⎪⎧
震 遗

(6)⎩⎪⎨


烟熏火 绕liá

【答案】(1)跚 珊 姗姗(2)烁 砾 铄(3)斓 澜 谰(4)晰 淅 皙(5)撼 憾 感(6)燎
缭 潦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1.明确词义
(1)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血来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无聊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济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威风凛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足为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无计可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莫名其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2)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3)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4)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

(5)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6)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

(7)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8)没有计谋可以施展,指想不出对策,没有任何办法。

(9)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理解辨析 (1)琢磨·捉摸
琢磨:(zuó mo)思索,考虑;(zhuó mó)雕刻和打磨(玉石);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

捉摸:
猜测;预料。

后者多用于否定式。

(2)径自·径直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或者表示
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

前者强调“自己”。

3.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德国东北部城市举办的南瓜展上,各式用南瓜摆成的动物造型惟妙惟肖....
,引来了大批围观者。

()
(2)尤其不能容忍的是有件获奖作品的题款上居然有一个错别字,还有一些作品题款语句不
通,莫名其妙
....,希望青年人要加强文化修养。

()
(3)过于夸大的道义规范会导致空虚迂腐而又不合常理的行为,不论它看来有多么美好,也不.
足为凭
...。

()
(4)格力手机的推出并非心血来潮
....,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为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为消费
者带来一种生活质量的提升。

()【答案】(1)×此处强调造型生动活泼,强调神似,应用“栩栩如生”。

(2)×此处强调语句不通,内容混乱,让人无法理解,应用“不知所云”。

(3)×此处强调不足以作为准则,
应用“不足为训”。

(4)√
[常识·速览]
[识作者]
德国的良心——海因里希·伯尔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作家,生于科隆一个雕刻匠家
庭。

二战爆发后,伯尔被征入法西斯军队服役,1945年被俘,同年12月
获释,返回科隆。

1947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成为职业作家。


对复兴德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伯尔一生都在与人类的缺点进行
斗争,在他身上体现了正气和德意志精神,正因为这一点,他被称为“德
国的良心”。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篇小说《火车正
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
等。

[探背景]这篇小说创作于1950年,主人公是一个刚上战场三个月便身负重伤,失去双臂和右腿的17岁的德国少年。

作者想借此揭露和批判法西斯侵略战争,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战争造成的灾难。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典故原指古希腊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在这里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使青少年盲目地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
可悲现实。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小说通过一名17岁、入伍仅3个月的伤兵被送到用作伤兵医院的母校截去双臂和右腿的故事,受重伤的他在昏昏沉沉中看到先前读书时军国主义教育的种种痕迹,从而暗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

通过这个伤兵的遭遇,作者真实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从而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反映了人们所处的绝境以及对被战争败坏了的年轻一代的无可奈何。

[文脉·梳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