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都的秋读书笔记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风格独特、情感真挚的散文佳作。


读此文,便被作者笔下那清、静、悲凉的秋所吸引,仿佛置身于那个
充满诗意与韵味的北平之秋。

作者开篇就将故都之秋与江南之秋进行对比,凸显出故都秋的独特
韵味。

江南的秋,是“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
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给人的感觉是“混混沌沌”的。

而故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三个特点,犹如三把钥匙,开启了我们
对故都之秋的深入理解。

文中描绘了故都诸多的秋景。

那“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给人以
高远、辽阔之感;那“驯鸽的飞声”,在宁静的氛围中增添了一丝灵动。

还有那“槐树叶底,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细腻而温柔,仿佛能触
摸到那丝丝缕缕的温暖。

作者写秋槐落蕊,那“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
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
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样的描写,让人不禁想象自己走在那落蕊满
地的胡同里,静谧而又略带忧伤。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秋的象征。

在作者的笔下,秋蝉的鸣叫,
不似夏日的聒噪,而是带着一种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无奈与悲凉。

秋雨的描写,同样精彩。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
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

”这秋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给人一种清爽的
感觉。

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对北方果物的描写。

“枣子树是北国的特产,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像橄
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
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
就要起来了。

”这枣子,不仅是秋的果实,更是秋的记忆。

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不仅仅在于秋景的描绘,更在于他对秋的
独特感悟。

他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
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这种对秋的深情,让人
动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作者的语言魅力。

他的文字简洁
而富有韵味,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将秋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比如“在
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
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这样的句子,平淡中见真情,让
人仿佛能看到作者坐在院子里,静静地享受着秋的宁静。

同时,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通过与江南之秋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故都秋的特点。

而且,他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中,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读《故都的秋》,让我对秋天有了新的认识。

不再仅仅把它看作是
一个季节的更替,而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生命的感悟。

在这繁华
喧嚣的世界里,我们不妨也像作者那样,静下心来,去感受那一份清、静、悲凉的美。

这篇散文,让我明白,好的文章并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堆砌,只要有
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就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同时,也让我对郁达夫的文学才华有了更深的敬佩。

他用文字,为我们勾勒
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韵味的故都之秋,让我们在阅读中,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到了那个时代北平的独特魅力。

总之,《故都的秋》是一篇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每一次阅读,都
能带给我新的感受和启发。

它让我更加热爱文学,也让我更加珍惜生
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