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案例分析解读指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 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 的洞察力是关键。
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 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 这些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 述的,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 题的方案,一步步向前运行的。
3.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一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鼓励学 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是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 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表演“风筝事件”中让学生感受到小 组合作的快乐及自身体验的重要性,这对于正确认识鲁迅文章的深刻性 有重要的意义。在课堂上,我鼓励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 生进行探究。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有时会超越教师的设想, 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汲 取营养,用于再教学时启迪学生的思维。
二、 教学过程
师:小时候读过一首短诗,作者已不记得,诗句却仍有印象:“又是 一个隆冬天/相逢时不再是少年/跳橡皮筋的日子过去了/打雪仗只留下 美好的记念。”是呀,童年总留给我们美好的记忆,尤其是童年时的游 戏,更是美好之至。现在回想起来,那游戏的情景仿佛就浮现在眼前。 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所喜爱的游戏,一定还记得童年时游戏的情 景。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风筝》。请大家选择 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如①教学目标设计 案例五 下面是一位老师设计的《孔已己》一文的教学目标,请你给
予评价。
(1)采取重点突破、一点带面的方法,用 课时完成对课文的分 析。
(2)重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几个片断,从外貌、动作、语言等 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比较手法进行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
学生1:童年时我曾无情的虐杀了小兄弟的“风筝梦”。
学生2:人到中年,“我”才悟到“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 儿童的天使”,想补过,但却不能。
师;鲁迅当时在砸风筝时会怎么想?几十年之后,他又会怎么想?以 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整个“风筝事件”的过程,并谈谈他当时的想法, 注意表演时的语言、动作、神态。
这位学生有敏锐性,提出本课触及中心主旨的一句话。我让全班同学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学生7:这句话和第二段中的‘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 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相照应。我去查有关的资料,作者写这篇的文章是1924年,当时中国正 处于军阀统治下,所以,这句话是当时自然气候的描述,也是作者对政 治气候的感受。
案例分析要达到以下5个目标:
(1)使你真切体验到在现实教学活动中管理者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2)通过对大量处于不同现状况、不同背景的案例分析, 逐步培养起你观察和分析课堂教学活动的技巧;
(3)为你在诊断教学现状、评价教学行为、拟定解决方案 等方面,提供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
(4)增强你独立判别问题或机遇的能力,使你最终彻底摆 脱对权威教授或教科书正确答案的心理上的依赖;
[点评:此题(1)和(2)讲的是怎么做,(3)讲的是做什 么,对学生应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基本没提。这恐怕还算不上教 学目标,即使要算,目标也是很模糊的,不够明确。]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听 讲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交互式 讨论、开放式探究和多角度解读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培训的 针对性和实效性。
●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也能反映 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理论 假设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据,并避免纯粹理论研究过程中出 现的偏差。
同学还提出了许多问题,我都让他们通过讨论自行解决。同学预习课 文时,碰到问题能去查找资料,这是一种探究精神的体现;经过讨论解 决问题,这是合作精神的体现。
三、 教学反思 1.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课前,我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和诗歌,同学们集思广益
确定了如下途径进行搜集:a、在父母的帮助下上网查找;b、到报刊杂 志上查找;c、询问放风筝的人;d、到书上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 性。 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风筝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之美,我采用的是资料的 直接呈现,也就是用精美的风筝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在美妙的古典乐 曲声中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学会欣赏美、感悟美充分感受 到风筝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冶学生情操。
案例分析解读指要
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 黄巨威 2006年9月28日
(一)案例分析的概念及作用 (二)案例分析题的形式 (三)案例分析题解读指要
(一)1.什么是案例?
●在本项研究中,所谓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 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 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一)2.什么是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观察、分析、判断 和决策的过程,分析可以集中在一个人、一件事或 一种情况。案例分析教学法,是力图把教师置于一 个实际管理者的立场上,从实战的环境出发,来学 习什么是管理和如何管理。
案例分析的目的绝不在于让教师去寻找什么 “标准答案”,而在于培养学生和教师的感觉能力 和反应能力,即:对案例中面临的问题或机遇的敏 感程度、对课堂状况或环境所发生的变化的应对思 路。
学生表现踊跃,要求上台表演,各个表现很出色。
学生3:鲁迅当时非常愤怒,因为他认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玩的游戏, 所以他狠很地踩了弟弟的风筝。
学生4:后来他后悔当时的行为,意识到了“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想不过但已经没有机会了。
……
师:大家对这篇文章还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5:课文最后一句话“我倒不如躲到隶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 四面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句话怎么理解?
课堂上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上有些唐突,如果处 理得再巧妙一些我想效果会更好。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把艺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用美丽 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我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将学习的 自主性真正还给学生,提供其合作探究的平台和展示自身风采的舞台,
活跃于语文学习的天地中。
(二)2.案例分析题的形式
(1)根据题型分有: ①根据已有的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环节
(或过程) ②根据案例进行分析判断 ③根据漫画进行案例分析
如①根据情境设计教学环节(或过程) 案例二
《皇帝的新装》教学正在进行中。教师分析皇帝、 大臣、市民性格特征后,要求讨论"骗子是一个怎 样的人"。一个学生说:“骗子他们很可恶,他们 利用皇帝爱慕虚荣的特点,大胆行骗。”另一个学 生说:“骗子很狡猾,他们了解大臣为了逞聪明, 保官位,不敢说真话,所以骗得得心应手。”还有 一个学生说:“骗子是好人。皇帝这么昏庸。是该 让他出出丑。”面对这种局面,假如你是该课的执 教老师,你会做如何处理?请写300字左右的局部教 学设计。 (选自第八届宁波市教坛新秀评选试 题)
4、教学反思、研究: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 师的课后反思、对教与学原则的引申等,有些案例研究的结论 在此进行了展开。
如案例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堂教学中的自主与探究
——《风筝》教学案例
奉贤区实验中学 方彩红
一、 背景分析
国学大师鲁迅的文章对现在的中学生而言,晦涩难懂,古朴奥巧, 真正读懂读透他的文章,则必定要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风筝》是语 文新教材八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是写鲁迅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侯 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文章既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又写到了游戏 对于儿童的意义,既有鲁迅的自省精神,又有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 集中表达了文中“我”的惊异、悔恨、补过和悲哀的情感。对于一篇意 蕴丰富的文章,该以什么为切入点?该从哪个方面为分析课文突破口? 如何让学生沉入文本的学习,读透文章的内涵?
(5)强迫你深入到教学之中,否则你根本无法全面分析案 例。在这一过程中,你自然而然地走出了象牙之塔,融进 了真实的教学领域。
(一)3.案例学习的意义
• 使有经验教师具有教学策略,提高预期的效果
• 使专家教师的教育原理避免空泛,教学经验不易盲 目
案例学习的作用
●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 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 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学生自主阅读。
师:请大家谈谈读后的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感受,教师不作过多的点评, 对学生的独特发现和感受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
师:童年的游戏是美好的,放风筝更富有浪漫的情趣,然而在课文的 开篇,作者却写道:“……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 悲哀。”这究竟是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如②根据案例进行分析判断
案例三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写的微型小说《窗》有一个耐人寻
味的结尾,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为了让学生领略结 尾的艺术,一位教师在教育这篇课文时·曾作了两次尝试: 第一次他设计了两个主要问题,把学生一步步引入作家的思 想深赴。(1)文中两位病人分别是怎样的人? (2)从同一个 窗户看出去,靠窗的病人看到了美好的世界,不靠窗的病人 看到的却是一堵墙,为什么所见会如此不同? 学习了《语文 课程标淮》的新理念后,他改变了以往的教法。作了这样设 计:(1)课前谈话:我给同学们提个要求——希望同学们 针对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它。有两 种问题最有价值:一个是我不懂的,所以要问,搞懂了对我 个入有好处:二是大家可能都不懂的,研究之后大家都有收 获。下面轮流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看谁提出的问题更有价
2.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沉入 文本,真切感受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旨。鲁迅先 生怀着悲凉和忏悔相互交织的沉重不安的心情回忆了这段往事,并希求 弟弟宽恕自己小时侯的过失,这实际是在精神上回返到童真世界的表现, 这也正应了鲁迅的一句名言:“我更多的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教法的利弊进行分析。
如③根据漫画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四
图略 有一幅题为《做泥人》的漫画,画的是一位工匠,将 一批批不同质地的泥料,一次次地注入到同一个模具,做出 了一个个完全相同的小泥人。请你联系教学实际,运用新课 程理念,谈谈对这幅画的感想。
(选自鄞州骨干教师评选试题)
(二)2.案例分析题的形式
(2)根据教学内容和环节分,可以贯穿教学的各个 环节。有: ①教学目标设计 ②教学方法设计 ③教学过程设计 ④教学语言运用 ⑤教师角色转换 ⑥教师应变能力 ……
值。
(2)学生读后提出问题,教师作记录(内容略)。(3)教师归纳 问题:刚才大家动了脑筋,提出的问题都很好,但是大家共 同关心的,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有两个:①文中的两位病人 是怎祥的人? ②窗外是公园还是一堵墙? (4)针对问题分组
看书讨论探究。
应该说这两堂课的效果都不错,从教师预设的问 题和学习提出的问题来看,也基本相同。然而所反 映的教学理念却有本质的区别。请你试就上述两种
(二)1.案例分析题与案例和教案的区别
教学案例的基本格式: 1、课题的主题与背景:介绍各案例内容在什么环境和条
件下进行的。 2、情景描述: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教学片段或者情景故事
进行文学化的描写,一方面展示案例问题,另一方面增强可读 性。
3、教学设想:包括对作业的说明、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操作建议,以及一些必要的说明。并且 围绕案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讲座,这些问题不但阐述案例 的主题,提示案例中存在的各种困惑,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激发学习者反思和讨论。
要更好的学习这篇文章,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 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告诉学生: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 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会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 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 悦,让每颗种子都感受到春天的阳光。我对学生提出几个“允许”:允 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保留不同于老师的疑点,允许随时质疑老师的 讲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