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参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药师参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14T10:40:23.97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9期作者:吴连科
[导读]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吴连科
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山西运城 0440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胸外科、妇产科等各外科系统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150例。
非干预组由责任医师按照平时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方式进行抗菌药物应用。
干预组由临床药师参与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应用。
比较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合理性、总体使用情况以及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
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各抗菌药物DDDs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干预组患者的各抗菌药物的DUI较非干预组更接近1.0。
干预组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为69.33%,非干预组为50.66%,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干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感染率为4.77%,非干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感染率为6%,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临床药师的参与能够促进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且对围手术期感染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临床药师;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胸外、妇产科等各外科系统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150例。
干预组中男90例,女60例,年龄22~83岁,平均(69.6±5.7)岁;非干预组中男96例,女54例,年龄21~87岁,平均(71.2±4.9)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部位、手术类型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具有明确的手术指征且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前没有明确的感染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排除标准:免疫系统缺陷等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手术前2周曾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
1.3方法
非干预组由责任医师按照平时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方式进行抗菌药物应用。
干预组由临床药师参与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应用。
临床药师的具体参与方式如下:(1)自身准备:临床药师加强自身抗菌药物相关的药学、临床知识。
提前对临床各种手术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学习。
加强沟通协调能力,学习抗菌药物应用的相关政策规定。
(2)临床药师参与具体围手术期治疗:①可与医院管理部门合作对干预组患者的责任医师和护士进行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继续参与研究。
②参与患者的治疗:参与干预组患者的查房、会诊、病例讨论、资料查询等,在围手术期用药方案的制定和修改中积极参与,对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问题及时向责任医师反馈,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定期在院内报告临床科室抗菌药物药物的使用的情况,并由各个科室和临床药师讨论具体的整改意见及措施。
③完善抗菌药物使用的评价管理体系: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分级管理目录,医院细菌耐药检测及预警等,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评价管理体系。
1.4 评价指标
(1)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统计抗菌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同时统计研究期间同一品种抗菌药物不同规格和厂家的使用的总剂量(g),应用以下公式:用药频度(DDDs)=该抗菌药物总剂量/DDD作为测定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的指标,DDDs值越大,代表该类抗菌药物在研究期间的使用频率越高[1]。
(2)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应用抗菌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
DUI=DDDs/用药天数。
DUI值越接近1.0则越说明该种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越具有合理性。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和使用合理性比较
两组患者使用的各种抗菌药物的DDDs和DUI见表1。
干预组患者的各抗菌药物DDDs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干预组患者的各抗菌药物的DUI较非干预组更接近1.0。
2.2两组患者抗菌药物总体使用情况比较
根据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DUI以及时机、方法等方面评价具体每个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
干预组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为69.33%,非干预组为50.66%,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有患者发生感染,干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感染率为4.77%,非干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感染率为6%,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病原微生物的特点之一是能够对抗菌药物由敏感变异为对其耐药,从而能够抵抗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
长期滥用抗菌药物是加速病原微生物耐药性产生的原因之一。
对于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除了应加强临床医师的培训指导外,临床药师也同样应参与到其中。
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一直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中的重点。
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够降低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感染的可能性,确保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快速恢复[2],但在使用过程中同样存在不合理现象。
临床药师参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能够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促进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从而总体上提高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
在针对腹部手术、白内障手术、胸外科手术等多个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研究中,同样认为临床药师的参与能够显著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同时在本研究中,进一步观察临床药师干预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减少,并未增加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这说明临床药师的干预在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同时并不会影响手术的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药师的参与能够降低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频度及使用的合理性,且对围手术期感染无明显影响,不影响手术的质量。
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工作中,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特长与作用。
参考文献
[1]祝力骋,刘丙进,朱大群.2012年非留体抗炎药在当地某医院应用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2013,25 (11):173-175
[2]张群,刘轶永,周全等年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干预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 (14):3136-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