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word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 学年度放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学科高二年级
1.金文中的“封”字,写作或,“邦”字写作。
意划定疆界,植,建筑
城堡,守土。
其反应的制度是
A.王位世制B.内外服制C.分封制D.嫡子承制
2.唐德在《晚清七十年》中:“我国春秋国代,列之立国条都要把‘毋易
子’、‘毋以妾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公法,以持世界和平。
”“列”的做法
A.了宗法制度B.加了中央集
C.致分封制崩D.促进了礼崩坏
3.有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代的“礼政治”到大秦帝国代的郡制、官僚制和法
律控制手段,无疑体了政治形的一种“ 代化” 。
里“ 代化”的内涵是
A.礼与政治分别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D.逐家国分别
4.日本学者和田清中国官制的一个特点是“波式的循生” ,即“天子个人近的微臣
逐得力,倒了政府的大臣,于取而代之。
但代替以后,此中又有私臣成者,
再来代替有的政府大臣。
如今后浪推前浪式的来去不已。
”以下官的置切合一特点的是
A.秦代的三公九卿B.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
5.正清《中国:与迁》一中:“隋及初唐⋯⋯制度和文化也获得了打破性展”。
以下相关隋唐政治制度的“打破性展”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相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地方分
C.分工明确,互相制D.完美机构,皇峰
6.据史:明朝内大学士通“面”、“密揭”、“票”等形式参加中枢决议,因
而在国家力运作体制中,体出必定程度的决议。
当种决议获取皇支持和同意后,
就能够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展。
种象
A.表示内的范明确
B.体臣的力大小取决于皇帝
C.明内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议
D.反应内大臣延代宰相
7.在古代雅典,梭、克里斯梯尼和伯利克里等多有名的政治家都特别关注公民大会的作用,
着重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
些做法从根本上是取决于
A.政治家的高瞻瞩B.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C.公民集体的期斗争D.古代希腊的社会
8.依据古代雅典法律,原告指控别人,必供给指控的原由,以及被告判何罪的原由。
至于指控罪名可否成立,取决于控两方的和陪的投票多少(陪投票多者意最
准),而不是事自己。
格拉底在当就因自骄横和采纳斗争手段一步步激怒了陪。
最陪投票决定了他被死的命运。
段资料
A.明雅典法律公民的利益
B.明民主原司法的介入
C.雅典司法程序
D.明雅典法律不允任何人向它起挑
9.古有名政治家斯· 留斯·西塞在其《共和国》中述道:“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正,物目的就是保私有。
国家是人民了正和保私有,通成立
起来的政治。
” 上述法治理解最切实的是
A.“私法”以外自由民同等B.体了必定的奴隶制民主
C.野蛮的法然无存D.除族法律的解
10. 1734 年,法国哲学家伏泰在他的《英国》中写道:“英国的⋯⋯《利法案》已
这样的完满,使得全部的人都能享受在几乎全部君主国家被剥的自然利。
” 主要鉴于
A.英国《利法案》是最完满的法案
B.英国人民得了广泛的民主利
C.英国革命后君主制度遇到否认
D.英国早确定了代制
11.17 世英国革命中克威成立国政体,18 世美国独立争后将邦制改造成邦制,
19世初拿破成立法西帝国.一系列象反应出
A.新故交替代“君神授” 念影响深
B.确定制度与定次序是稳固革命成就的必要
C.新与封建力斗争的波折
D.高效的军事体系有益于保护重生政权的统治
12.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
变这类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财产阶级利益的对峙;在这里,产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
”出现这类状况的主要原由是
A.马克思主义的出生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睁开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睁开D.巴黎公社的成立
13.列宁在《四月纲要》中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
民代表苏维埃构成的共和国。
”这表示他主张
A.成立农民阶级革命政权B.颠覆财产阶级的暂时政府
C.完全取销沙皇专制制度D.成立各阶级政治磋商制度
14.有人在上海警察局 1919 年 5 月的档案中,发现当时很多上海学生家长都收到相同一份由上海
华童学校校长发出的通知(如图)。
引起学生缺席的原由应当是
A.民族工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增添
B.民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淞沪会战迸发,急于躲避烽火
D.公民经济崩溃,难以保持学业
15.自太平军盛行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
《辛丑合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归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取
就地自由筹款之权。
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势混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私自截留或挪用。
上述资料本质上表示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A.社会动乱不安致使财赋减少B.地方政府私自截留中央财政
C.中央集权的财政体系被损坏D.地方政府获取了财政自主权
16. 《南京合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一样等合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署名; 1943 年 l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订新约,撤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
约》所赐予它们的全部权益。
从这些变化能够看出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强国
C.中外国交渐渐自强D.中国挣脱帝国主义压迫
17. 2009 年 2 月,温家宝总理接见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此中说道:“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青,历经劫难而又发奋图强。
”以下对于近代中国“历经劫难”与“发奋图强”的对应组,
不正确的选项是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人学习西方
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创办民族工业
C.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18.中国共产党在“二大”上提出的最低革命大纲要求:打垮军阀,颠覆国际帝国主义,一致中
国为一个真实的民主共和国。
从头中国成立后过渡期间的实践来看,这里所说的“真实的民主共和国”就是指
A.财产阶级共和国B.社会主义共和国
C.新民主主义国家D.推行多党制的国家
19.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
他居住北
京 30 余年 (1887 — 1920 年 ) ,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
他的大量报导、通信与
日志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因素材。
下边这些资料里,你以为那些可能是他亲自经历留下
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导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大总统誓言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戮的相关报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察看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
特使前来接见,此外还有大量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由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获取了广泛认可
C.中共坚持抗战博得了国际友人的宽泛怜悯
D.中共的抗日力量在抗中的地位日重要
21.史、史、史是构成史学的三因素,史即史事,史即史事件和史人物的
,史即是以科学的史作指,来剖析大量靠谱的史,而后得出的科学。
以下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表达属于史的是
A.是在日本侵争的史条件下,国共两党矛盾、互相做出妥的果
B.开始的志是公民党表《中共中央宣布国共合作宣言》
C.国共两党一整遍主要合作方式
D.保障了抗日争的最利,提高了中国的国地位
22. “革命来了,答案倒是只好在革命中获取解决。
⋯⋯所的革命,不过是要借助革命的杠杆,撬起能够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怎样都撬不的候,不是一个杠杆,而是
接个杠杆,用更激的革命,撬。
” 表示作者中国近代先期民主革命A.目的的定性
B.手段的越性 C.程的跳性 D.果的建性
23.肯尼迪.翰政府期(1961~1969 年)美国提出同打“两个半争”的略想,
一个是在欧洲抵挡的攻;另一个是抵挡中国的攻;半个是付的不事件。
尼克松政期( 1969 ~ 1974 年)将“两个半争”改“一个半争” ,即同付在欧洲或洲生的一次共党大模攻;救助盟国付洲的非中国的威,或许付其余地方生的急事。
在一略整的影响下
A.美国放弃霸主B.美峙场面和
C.中美关系获取改良D.美欧盟友关系稳固
24.最近几年来,国上悄悄吹起了一股平和之,“伙伴关系”屡端。
“冷” 期的那种两
极立、拔弩的氛围,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 争中”的新式国关系演。
种化
A.表示国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成立起来
B.明中国的“和平兴起”理念获取了西方的支持
C.表示国恐惧主遇到了很大的截止
D.反应出主国家或集外政策的整
25.美国史学家正清在《China Watch 》一中写道:“他每日都眼目击少年在‘
斗争’的借口下,行劫、复、打和欺侮;他必列席公然批评居、朋友、
同事和父亲母亲的大会,甚至要极言⋯⋯”对于正清笔下的史事件的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重踩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
B.是因为党的指思想出了重误差
C.直接推了中公民主政治的改革
D.新中国来了巨大的失
26.《公羊》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是故贤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受田百,以养
父亲母亲老婆,五口一家⋯⋯肥不得独,(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土易居,均力平,兵素定,是均民力国家。
”资料明井田制下
A.出土地吞并象B.民有土地的支配
C.土地相公正D.私田争公田的力
27.据古代文件:秦期犁牛耕技有步,但还没有普及,占主地位的起土、翻土
具仍以、主。
致此象的主要原由可能是
A.冶技的落伍 B .精耕作的需要C.小的阻挡D.耕牛的极度缺乏
28.国期,土地的直接耕种者已得了必定的自由,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但社会富差距明大。
致种象的主要本源是
A.各国税制的改革 B .土地的加
C.犁牛耕的推行D.井田制度的崩溃
29.宋朝需物的运改了去或靠役、或靠自己解决的方式,交商人运。
商人只需将粮草送到指定的地址,获取的酬是官商饮茶、、、香等的可。
反
映出
A.商人成采供需物的主体
B.商品展推政府政策的整
C.政府依赖商人解决需物的供
D.政府因事需要放弃商品官政策
30.清朝的路(官路)通畅各省省城及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平到柏平,
五十里平定州平潭,八十里⋯⋯”,在此基上,晋商开拓出茶之路。
表示
A.政府十分重保途运
B.民服性行已达高水平
C.清朝官道修筑有益于商展
D.市商达使抑商政策废弛
二、资料:以下资料,合所学知回答以下。
31.(28 分)史上不一样、不一样国家有多次史型。
型就是社会政治制度、
构、文化形、价念等生深刻化,型程中各样制度在承与新中不停演。
以下资料,回答。
资料一
在中国史上,就中原地域而言,主要生三次社会形的重要型:从氏族社会后期
型至殷商奴隶制社会;从春秋中后期的礼崩坏型至国秦封建社会;从晚清的自救改革型至近代社会。
每次社会型都是指社会构的整体性、根天性的,是由、政治、文化等
因素所决定的,所以每次社会型都含有构、体制和念的内容。
春秋国期中国社会生的化向来被看作是“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社会
型是中国从封建分的王国代人了制集的帝国代。
春秋国期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期,在此以前中国社会仍旧是血社会,在此以后然仍有重的血色彩,但向了地社
会⋯⋯中国自夏代以来的四千年史能够分前后两大段,春秋国期就是两大段之的分期。
——辛田《春秋国期社会型研究》;晋藩,社会型与法律革国学研会2008资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汲取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的公民大会,使之成“拜托——代理”的“ 接民主”机构。
它借了君主制的,化了行政的功能和作用,
并将它予唯一个人履行。
同,美国的建国者从代的分理和制度中得借,把它加以改造,化一种复合的分和制衡体系⋯⋯进而保“有限政府” 理念的。
而言之,
美国的共和政体在必定意上是雅典民主.共和制和英国政君主制加以合汲取和造
性化的果。
——李《“共和”与“民主”的同——美国革命期“共和政体”的从头界定》
回答:
(1) .依据资料一并合所学知,春秋国期社会型前后的异同,并剖析原由。
(16分)
(2).据资料二和所学知,指出美国共和政体“ 雅典民主、共和制和英国政君主制加
以合汲取和造性化”的表,并指出一政体确定的意。
(12 分)
32.(12 分 )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
题。
时间政府回收主权史实
1917 年北京北洋政府撤消德国在华驻兵权,回收天津、汉口德租界,取销德国、
奥匈帝国领事裁判权
1926 年北京北洋政府撤消芬兰领事裁判权、协议关税权
1927 年武汉公民政府回收汉口、九江英租界
1928 年南京公民政府除日本外,各主要国家均认可中国关税自主权
1929 年南京公民政府回收天津比租界,正式回收镇江英租界
1930 年南京公民政府中国全面实现关税自主权,正式回收厦门英租界,回收威海
卫英国租借地
1943 年南京公民政府回收上海、厦门公共租界,回收天津、广州英租界,取销英
美在华领事裁判权
195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回收苏联租借旅顺海军基地
199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回收英占香港地域
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回收葡占澳门地域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取销不一样等合约的历史观察》等
解读资料,提炼一个中心看法,并联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 要求:看法合理、明确,史论联合,12 分)
参照答案
1-5 CACBC 6-10 : BBBBD 11-15:BBBBC 16-20: CDCBD 21-25: AACDC 26-30:CCCBC
31、( 1)相同点:保存了血缘社会( 2 分)。
不一样点: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
一致) ; 从井田到土地私有。
( 8 分,答对四个即可)原由: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农业生产力大规模发展;争霸战争和改革的推进;百花怒放;(6分)
( 2)表现:推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给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建立“分权制衡”体制。
(6分)意义:联邦共和政体的创办,保证了美国的长久稳固;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欧洲其余国家
供给典范。
( 6 分)
32.(12 分 ) 看法:近现代中国回收主权的过程历时漫长,主要以渐进和平的外交方式实现,是历
届政府前后接踵,共同努力的结果。
( 3 分)
阐释:近代中国历史既是辱没的殖民史,也是奋进的抗争史,主权丧失陪伴着回收主权的斗争。
自民国以来, 1949 年结束半殖民地状态,随后又陆续回收一些主权,在近百年时间里,历届政
府付出了艰辛的外交努力。
历届政府擅长抓住历史契机,而且擅长主动创建时机,如北洋政府借助一战、武汉公民政府借助北伐战争、南京公民政府借助二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借助签订《中苏友善联盟相助合约》,逐渐挽归国家主权。
主权的丧失与挽回过程折射出国家命运的起伏,民
国以来,跟着近代化进度的睁开与融入国际进度的加速,中国国力渐渐加强,国际地位逐渐提高,这是
收归国家主权的坚固基础。
(9 分 ) (其余看法、阐释合理,亦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