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效果
方亚云
【摘要】目的:观察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6年5月于本院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术且有避孕需求的女性460例,按随机数字方表法分为两组各230例.观察组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IUD,对照组电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IUD,统计术中情况,记录IUD置入后2年内不良反应、意外妊娠及因症取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离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期紊乱、经量异常和宫腔黏连不良反应发生率(3.9%、2.6%和0.9%)与对照组(5.2%、4.4%和2.2%)无差异(P>0.05),阴道不规则出血、腰腹胀痛和急性盆腔炎不良反应发生率(3.0%,2.2%和0.4%)低于对照组(7.4%、6.1%和3.0%)(P<0.05),避孕有效率(100.0%)与对照组(99.6%)无差异(P>0.05),IUD脱落、移位和嵌顿发生率(0.9%)及因症取出率(3.0%)低于对照组(3.1%、7.8%)(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IUD,手动负压吸引操作更为简便,医源性创伤更小,置器后不良反应更少,因症取出率更低.
【期刊名称】《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年(卷),期】2019(027)005
【总页数】4页(P573-576)
【关键词】手动负压吸引;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不良反应
【作者】方亚云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计划生育指导站 315700
【正文语种】中文
人工流产后即时置入宫内节育器(IUD)是防止女性再次意外妊娠的有效途径,具有
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可逆、避孕效果持久和医疗成本低等诸多优点[1-4]。
然
而也存在置器后不良反应风险。
同时,由于人工流产术式特点不同,可能对置入IUD后不良反应发生和避孕效果产生影响。
本研究观察了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
术后立即放置IUD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5月—2016年5月于本院就诊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术且有避孕需求的意
外妊娠女性4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方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所有对
象均明确知晓本研究内容及目的,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意外妊娠≤7周。
②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有长期避孕需求,且经妇科健康知识及IUD知识教育后选择元宫药铜200 IUD置入。
③术前体检及妇科检查结果正常。
④术前月经正常,无痛经史;⑤无葡萄胎、剖宫产及异位妊娠史者。
排除标准:①生殖道生理结构异常者。
②生殖道良性或恶性肿瘤患者。
③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
④心脑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患者。
⑤生殖道炎症及感染疾病患者。
⑥对铜及吲哚美辛成分过敏者。
⑦宫颈口过度松弛或宫腔深
度>10cm。
⑧有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无法配合完成研究。
1.3 研究方法
观察组使用玛丽斯特普MVA配套装置,实施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根据超声显示的胚囊体积和孕周情况,选择大小适宜的吸引管置入宫腔内部对胚囊组织吸引。
对照组实施电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探针检测宫腔深度选择适宜大小的扩宫器对
扩张宫颈,根据超声显示的胚囊体积和孕周情况,使用经消毒的橡胶管,将大小适宜的吸管与电动负压吸引装置连接重复旋转吸管;对宫腔结构较深且曲度较大者,必要时可使用刮匙对宫底及宫角残留胚囊组织轻柔刮离并吸引抽出。
两组均抽吸完毕后,确认胚囊组织完全取出无残留,于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元宫药铜200 IUD(烟
台计生药械有限公司,铜面积200 mm2,吲哚美辛18mg),根据宫腔深度选择IUD规格,超声确认IUD置入位置且与宫腔结合状态。
1.4 观察指标
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留院时间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VAS评
分法进行术中疼痛评分, 0~10分表示疼痛程度逐渐增加。
置入IUD后2年内随访,记录经期紊乱、经量异常、阴道不规则出血、腰腹疼痛、急性盆腔炎、IUD
移位、脱落和嵌顿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急性盆腔炎依据参考文献[5]诊断。
统计意外妊娠及因症取出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
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别例数年龄(岁)孕次产次体质量指数(kg/m2)妊娠(周)宫
腔深度(cm)观察组23030.1±3.42.5±0.51.3±0.322.8±2.27.9±1.58.1±1.3对照组23029.9±3.52.4±0.51.3±0.322.9±2.27.5±1.68.0±1.3t0.4280.2530.3050.2170. 6340.572P0.5200.6940.6420.7310.3130.387
2.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离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VAS评分低于
对照组(P<0.05)。
见表2。
2.3 两组置入IUD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随访2年期间内,观察组经期紊乱、经量异常和宫腔黏连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未见
差异(P>0.05),而阴道不规则出血、腰腹胀痛和急性盆腔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组别例数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中VAS评分(分)术后离院时间(min)观察组2306.9±1.56.2±1.34.5±0.730.6±4.3对照组23010.9±2.19.4±2.05.5±0.944.2±5.7t5.1074.6923.2416.925P0.0000.0000.00 00.000
表3 两组置器后不同随访时间不良反应比较[例(%)]组别(n)经期紊乱经量异常阴道不规则出血腰腹胀痛急性宫颈炎宫腔黏连观察组(230) 3个月
5(2.2)4(1.7)6(2.6)5(2.2)1(0.4)0(0.0) 6个月3(1.3)2(0.9)1(0.4)0(0.0)0(0.0)0(0.0) 9个月1(0.4)0(0.0)0(0.0)0(0.0)0(0.0)0(0.0) 12个月
0(0.0)0(0.0)0(0.0)0(0.0)0(0.0)0(0.0) 18个月0(0.0)0(0.0)0(0.0)0(0.0)0(0.0)2(0.9) 24个月0(0.0)0(0.0)0(0.0)0(0.0)0(0.0)0(0.0) 合计
9(3.9)6(2.6)7(3.0)5(2.2)1(0.4)2(0.9)对照组(230) 3个月
6(2.6)5(2.2)10(4.4)11(4.8)7(3.0)0(0.0) 6个月
4(1.7)4(1.7)5(2.2)3(1.3)0(0.0)0(0.0) 9个月2(0.9)1(0.4)2(0.9)0(0.0)0(0.0)0(0.0) 12个月0(0.0)0(0.0)0(0.0)0(0.0)0(0.0)1(0.4) 18个月
0(0.0)0(0.0)0(0.0)0(0.0)0(0.0)1(0.4) 24个月0(0.0)0(0.0)0(0.0)0(0.0)0(0.0)3(1.3) 合计12(5.2)10(4.4)17(7.4)14(6.1)7(3.0)5(2.2)
2.4 两组避孕效果比较
随访2年时间内,观察组未出现帯器妊娠,对照组出现带器妊娠病例1例,观察
组避孕有效率(100.0%)与对照组(99.6%)无差异(χ2=0.998,P=0.318);观察组出
现IUD脱落1例、IUD移位1例,对照组IUD脱落2例、IUD移位5例、嵌顿2例,观察组发生IUD脱落、移位和嵌顿发生率(0.9%)低于对照组
(3.1%)(χ2=4.564,P=0.033);因急性盆腔炎、宫腔黏连和腰腹疼痛不耐受等原
因而取出IUD,观察组出现7例、对照组出现18例,IUD因症取出率观察组(3.0%)低于对照组(7.8%)(χ2=5.118,P=0.024<0.05)。
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随访期间避孕效果比较[例(%)]观察组(n=230)IUD脱落、移位或嵌
顿帯器妊娠因症取出对照组(n=230)IUD脱落、移位或嵌顿帯器妊娠因症取出3个月0(0.0)0(0.0)5(2.2)3个月0(0.0)0(0.0)10(4.4)6个月0(0.0)0(0.0)0(0.0)6个月
0(0.0)0(0.0)2(0.9)9个月0(0.0)0(0.0)0(0.0)9个月1(0.4)0(0.0)0(0.0)12个月
1(0.4)0(0.0)0(0.0)12个月2(0.9)0(0.0)1(0.4)18个月1(0.4)0(0.0)2(0.9)18个月
4(1.7)1(0.4)2(0.9)24个月0(0.0)0(0.0)0(0.0)24个月2(0.9)0(0.0)3(1.3)合计
2(0.9)0(0.0)7(3.0)合计 9(3.1)1(0.4)18(7.8)
3 讨论
反复行人工流产术对女性生殖健康造成不利影响[6-7]。
临床研究表明,较人工流
产术后月经恢复后置入IUD,于人工流产术后即时置入IUD在实现相同避孕效果
的同时,可以一次性完成胚囊组织排出和IUD置入两个手术,操作简单,耗时短,便于观察宫腔生理结构状况,提高IUD置入准确度和成功率,有利于降低由于二
次手术而对妇女造成的身心痛苦,增强女性依从性[8-10]。
玛丽斯特普手动负压吸引技术为一种新型人工流产术,较传统电动负压吸引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柔和、无需控制负压和术中痛苦少等优点,逐渐被临床推广使用[11-13]。
然而对于不同人工流产方式后置入IUD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研究报道不多。
本研究显示,较电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即时置入IUD,手动负压吸引人工
流产即时置入元宫药铜200 IUD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离院时间更短,妇
女术中疼痛反应程度更低,说明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即时置入IUD可降低医源
性损伤,操作更为便捷,术中痛苦更少。
玛丽斯特普手动负压吸引装置结构较为简单,单人即可完成手术操作,且术中无需对负压调节控制,降低了手术难度并缩短操作时间。
随访发现,手动与电动两种负压吸引术后置入IUD均能实现较高的避
孕成功率,而手动负压吸引术置入IUD后阴道不规则出血、腰腹胀痛和急性盆腔
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电动负压吸引,IUD脱落、移位或嵌顿和因症取出发生率
更低,提示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IUD,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放
置IUD后不良反应主要与子宫内膜及肌层持续损伤有关,较手动负压吸引技术相比,电动负压吸引术中操作压力更大,对子宫内膜造成机械损伤的风险较大,若IUD长期置于子宫内膜损伤位置,易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创面长期无法愈合,诱发
生殖道出血、感染及疼痛不适等不良反应;受损创面愈合过程中,宫腔组织结构易与IUD发生位置变化甚至嵌顿;同时,电动负压吸引术中使用反复消毒的橡胶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可能性,导致术后可能出现急性盆腔炎等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而手动负压吸引术使用一次性装置降低了医源性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较电动负压吸引术后置入IUD,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IUD操作更为简便,医源性创伤更小,置器后不良反应更少,因症取出率更低。
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数量有限,仅以本院就诊者为观察对象,且随访时间较短,后续有待通过多个医疗机构的综合性研究,对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IUD行长效避孕的远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充分验证和评价。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赵应梅,戴海燕,杨宾烈,等.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三种不同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2):111-116.
[2] 梁洁丽.人工流产后和月经间期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5(6):82-84.
[3] 王琨,李丽,李来宝,等.人工流产后和月经间期放置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4,22(3):166-170.
[4] 王薇,皮洁.人工流产后B超监测下即时放置MYCu宫内节育器的临床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18):30-32.
[5] 谢幸,苟文丽. 妇产科学[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8-264.
[6] 吴尚纯,张文,顾向应.人工流产对生殖健康的不利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6,29(1):7-10.
[7] 周海慧,朱笑妙,周蓓蕾,等.育龄女性反复人工流产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2018,30(3):311-312.
[8] 周金凤.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吉尼致美宫内节育器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
30(12):49-51.
[9] 黄仁英,胡莉琴,杨晶珍,等. B超监测下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MYCu宫内节育器的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4):537-538.
[10] 柴健,马文侠,吴延红,等.人工流产即时放置3种宫内节育器12个月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
妇幼保健,2012,27(27):4242-4244.
[11] 乔永茜,吴尚纯,荣昆,等. 手动与电动负压吸宫术终止早期妊娠临床效果的研究[J]. 中国计
划生育学杂志,2016,24(2):103-106.
[12] 许红珍. 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临床疗效观察[J]. 浙江实用医学,2015,20(3):211-213.
[13] 徐春远,赵泉东,张琳,等. 两种负压吸引器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随机对照临床观察[J]. 中国
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12):83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