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生物中考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②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含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③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含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
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
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①号充分搅拌②号充分搅拌③号不搅拌
过程:37℃温水中10分钟→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①号试管不变蓝色的原因:唾液淀粉酶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9、▲淀粉(糖类)经口腔,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在小肠补胰液、肠液的作用下,
分解成可直接吸收的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内被胃蛋白酶初步分解,在小肠内被肠液、胰液最终分解为
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被肠液、胰液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唾液淀粉酶(唾液)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口腔麦芽糖小肠葡萄糖
蛋白酶(胃液)酶(肠液、胰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胃小肠
胆汁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小颗粒甘油+脂肪酸
小肠小肠
由上看出:
(1)糖类消化始于口腔;蛋白质消化始于胃;脂肪消化只在小肠中进行;
(2)消化的最主要场所是小肠;
(3)肝胆有问题的人怕吃油腻食物原因是胆汁分泌不正常,影响脂肪消化。
10、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
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11、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
胃: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
小肠:吸收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12、▲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①小肠长约5----6米;
②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增大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内表面积;
③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唾液唾液
清水
13、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14、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①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
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②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③早、中、晚餐的能量比例是30%、40%、30%。
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3)食品安全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第九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1、营养物质的和代谢废物的运输依赖于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流动。
2、▲血液的组成 血浆:成分(水(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
功能(运输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液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9、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血量相对稳定,有利于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 不会影响健康。
失血达1200ML 以上会有生命危险。
10、▲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人类的ABO 血型系统,包括A 型、B 型、AB 型和O 型四种血型。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11、▲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运输的管道。
可以分为三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静脉,进行药物注射和抽血需要找到的血管是静脉)。
毛细血管: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1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13、▲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是心脏(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四腔的关系是: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异侧心房心室不相通。
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
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此时心脏处于休息状态。
14、心脏的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左心室的壁最厚,因为它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
15、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流动脉血的管腔主要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流静脉血的管腔主要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16、血流有一定的方向,通过静脉进入心脏,由心房到心室,再通过动脉离开心脏。
血液不会倒流是因为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单方向开放的瓣膜。
静脉瓣 房室瓣 动脉瓣 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
放;
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 心室舒张时,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17、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
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血量叫每搏输出量; 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
18、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19、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21、预防高血压注意:①加强体育锻炼 ②控制糖和脂肪过量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并限制食盐的摄1、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是脂肪(储备的能源物质)。
2、食物的热价是指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5、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
(1)我们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否则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入口,食物进入气管。
(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7、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8、肺通气(呼吸)是指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呼吸运动是指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
一分钟呼吸大约16 次(呼吸频率)。
膈肌收缩 →顶部下降 →胸廓上下径增大
肋间肌收缩-----------→胸廓前后径增大 胸腔容积增大, 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 吸气 膈肌舒张 →顶部回升 →胸廓上下径缩小
肋间肌舒张-----------→胸廓前后径缩小 →胸腔容积缩小,肺缩小,肺内气压上升 呼气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组织细胞处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毛细血管网
组织细胞
氧和养料二氧化碳等废物▲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体循环结果: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4、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5、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脏可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
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形成的血管球
肾小体肾小囊:是套在肾小球外面,很薄
肾单位肾小管:细长而曲折
6、▲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肾小球滤过作用: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
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球时,原尿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到肾小管
周围的毛细血管中,余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
15、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
排汗不仅起到排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温。
(1)为什么人体出汗后会感到凉爽?答:人体排出汗液,汗液在蒸发时带走热量,降低了体表的温
度。
(2)为什么外面在夏天排出汗液比冬天多?答:与冬天相比较,夏天环境温度高,汗腺周围的毛
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细胞从血管中吸收的水量增加,汗液形成量增加。
所以夏天排
出汗液比冬天多。
附: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尿液形成过程图
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发生部位 肺部毛细血管网 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网
所在循环 肺循环 体循环
结 果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原 理 气体的扩散作用 气体的扩散作用
肺泡 血液 血液 组织细胞
o2
co
口腔
唾液腺
食道
胃
胰脏
大肠
小肠
肛门
肝脏
胆囊
第十二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1、人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
2、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系统。
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神经中枢 中枢神 脑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经系统 脑干: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髓:具有反射
和传导的功能(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脑神经: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
周围神 脊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大都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官、 经系统 皮肤、肌肉等处
3、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几个概念:长的突起 +髓鞘─→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细小的分支──→神经末梢
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一条神经。
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反射。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5、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反射弧的结构:
①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兴奋);
②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④传出神经元: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⑤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6、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
7、反射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生来就已建立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
②条件反射: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动物表演节目、司机看到红灯停车、讲到杨梅流口水、听见上课铃进教室。
条件反射的建立:将非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多次适时结合,当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时,条件反射建立。
9、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它的生理活动叫做高级神经活动,学习、记忆、语言、情绪和睡眠都属于高级神经活动。
大脑皮层上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中枢是对侧控制的。
▲ 10、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如:望梅止渴,谈虎
色变等,与此相关的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
1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
眼球壁 外膜:角膜(可以透过光线)
巩膜(支持、保护眼球。
眼白)
中膜:虹膜(控制瞳孔大小。
眼黑)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 脉络膜(营养眼球、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光感受器) 内容物:房水、晶状体(折射光线)和玻璃体
12、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那么,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光圈相当于瞳孔,胶卷相当于视网膜,照相机暗室的壁相当于脉络膜。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轴突:长而分支少,传导细胞体发出的兴奋
细胞体:内有细胞核,周围有突起。
突起树突:短而分支多,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兴奋并传给细胞体▲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神经元的分布:
细胞体 神经纤维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节 神经 灰质 白质(中枢神经系统)树突细胞体轴突
神经末梢
▲右图是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的示意图:①图A中表示狗吃到食物出现唾液分泌活动,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食物是非条件刺激。
②图B中狗对铃声没有唾液分泌活动,说明
铃声是无关刺激。
③图C中,喂食和铃声在时间上出现的顺序是先打铃,再立刻喂食或边打铃边喂食。
④图D中狗听到铃声出现唾液分泌活动,这属于条件反射。
铃声是条件刺激。
⑤总是只给铃声,不给食物,那么狗对铃声建立的条件反射将消退。
条件反射需要非条
件刺激强化。
13、视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视觉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14、注意:
▲1)物像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
2)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3)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
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
4)瞳孔的调节: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看强光或看近处物体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或看远处物体瞳孔扩大,这叫作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
▲ 15、近视:
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佩戴凹透镜。
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
三要: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不躺卧看书。
不走路看书。
16、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传导声波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的感受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内耳前庭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17、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感受刺激产生冲动)→位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8、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要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者闭口堵耳,使鼓膜两侧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飞机起飞时吃口香糖的原因)
晕车或晕船主要是由于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引起的。
患咽炎后容易引起中耳炎,是因为病菌容易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
19、其他感受器:鼻腔顶端的嗅黏膜是嗅觉感受器。
味蕾是味觉感受器。
皮肤有感受外界冷、热、触、痛、压等感觉器。
20、四种味觉及其最敏感的部位:酸—舌的外侧;甜—舌尖;苦—舌根;咸—舌尖。
21、人体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口唇、鼻尖、舌尖。
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触觉要敏感。
22、冷感受器——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
温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
小结:视觉感受器--→视网膜听觉感受器--→耳蜗头部位置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嗅觉感受器--→嗅黏膜味觉感受器--→味蕾
23、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感受器的适应。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25、激素: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
它们在血液中量虽少但作用非常显著,特别是对于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调节是不可缺少的。
卵巢和睾丸既属于内分泌系统,又属于生殖系统。
胰腺既属于外分泌腺又属于内分泌腺。
27、侏儒症与呆小症相同点:患者都是从幼年患病且身材都矮小。
不同点:“侏儒症”是由于患者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生长缓慢,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一般正常。
“呆小症”是甲状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生长发育迟缓,患者不仅身材矮,生殖器官不发育且智力低下。
28、孕妇在怀孕时缺碘,生出来的婴儿会患呆小症。
29、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措施:1)食盐加碘;2)常吃含碘丰富的海带等海产品。
30、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第十三章健康地生活
3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优良的生殖质量。
▲3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
⑴生活有规律即合理安排生活节奏,合理调节学习与休息、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关系。
睡眠是休息方式中最重要的,青少年每天的睡眠时间应有8~9小时。
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调节自己的情绪方法:1)转移注意力;2)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3)自我安慰
⑵膳食合理应注意:
①食品中应尽量包括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和提供足够的能量;
②严格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品被污染。
不吃不洁的食物;
③防止暴饮暴食或限制饮食,防止偏食。
▲33、安全用药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避免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或危害。
在使用之前,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是药三分毒”,药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越贵越好,用药时要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处方药(R)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OTC)的使用要按说明书服用。
34、吸烟、酗酒和吸毒是当今社会三大公害。
1)过量饮酒便是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
急性中毒称“醉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慢性中毒可以对胃肠道、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2)吸烟是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有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烟焦油等,80%的肺癌病人是长期吸烟引起的。
联合国把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3)毒品的种类很多,危害最大的是鸦片、大麻、可卡因。
毒品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
青少年要自觉抵制毒品。
▲
▲35、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低浓度的酒精(0。
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2)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3)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使结果更准确,常常设重复组。
(4)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
36、创建健康的环境
1)创建良好的居室环境:要经常开启门窗,保持空气清新;禁止在室内吸烟;采用湿式扫地,减少灰尘污染;在室内适当养些花草,以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
2)创建良好的水环境:尽量少用洗涤剂,不用含磷洗涤品。
节约用水。
加强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药化肥的治理。
37、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病原体——凡是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如蛔虫卵就是蛔虫病的病原体,艾滋病病毒就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
38、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即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
▲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血液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9、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来看,流行性感冒流行时,流感患者是传染源,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是传播途径,周围对该病缺乏抵抗力的大多数人则是易感人群。
注:流感病毒是病原体。
▲40、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当人体发病初期表现出来的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
对患传染病的动物也应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要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消毒工作,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如蚊、蝇、蚤。
――保护易感人群:不要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预防接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注:在辨别某种做法是属于哪项预防措施时,凡是针对患者采取的措施就属于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针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就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增强抵抗力);除此之外均为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是清洁、消毒、卫生)。
▲ 42、预防艾滋病: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染源是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阻断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1)洁身自爱;
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4)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注:一般的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43、免疫是人体内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外来物质以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护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44、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①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疫,对大多数病原体都起作用,它是生来就有的,可遗传,人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