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
【篇一: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
郑州瑞曼康复训练中心是全国第一所专门针对2-6岁自闭症儿童进行全面语言能力提升的专业机构。
…
【篇二: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
开办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的心路历程,我该如何走下去? - 知乎登录加入知乎开办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的心路历程,我该如何走下去?
一年前,我怀着憧憬和梦想,希望自己能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希望在自己的生命中能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走进了一家特殊儿
童的康复机构,希望用尽全力去帮助到那些来自星星的孩子和他们
的家庭。
但是将近一年的了解,让我觉得似乎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
那个样子,当时的老板有时会将志愿者送给孩子的东西拿回自己家,第一次和孩子们一起吃饭时的伙食也把我惊呆了,甚至有一个星期
吃了一礼拜的茄子,可即使生活条件再恶劣他那里还是…显示全部
关注者112被浏览75784 条评论分享邀请回答关注问题写回答15
个回答默认排序22 人赞同了该回答谢谢邀请。
首先,非常钦佩你的理想。
有爱心和理想,是做特教这行成功的条
件之一,但要成功并非仅仅爱心与理想就够了。
从你描述看,你似
乎只有一年经验?而且还是在很不靠谱的机构里面获得的经验?你
另一个小伙伴有几年经验?
要知道特教这一行入行门槛虽低,想要成为高手却很不容易。
没有7、8年的磨练是没法有成就的。
或许你觉得自己不需要很懂,任课老师
懂就行了。
但是如果你自己水平低,请问高水平的老师会愿意来你
机构吗?
图样图森破啊,题主。
我无法想象一位仅有一年经验的负责人领着
一群同样没有经验的老师开出来的机构会是什么样子,你觉得这样
真的会对孩子们有帮助吗?
所以,如果你真的只有一年经验,那么我的建议就是,为了那些孩
子们,别开机构了,去找个好的机构,师从高水平的老师,认真学
个5年以上再说。
当你成为高手时,会有很多人劝你出来开机构。
你不需要做广告,不需要降低收费,会有很多家长排着队等你。
那
时候,你的机构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
起特教老师(发育迟缓/自闭症相关,暂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线上咨询,
望见谅。
)48 人赞同了该回答谢邀,首先呢,你对这一行的认知完
全是错误的。
你依然处于志愿者的视角来审视本行业问题,这不是热血的晨间剧。
这一行也不是靠爱心耐心以及什么奉献精神支撑下去的。
特教老师就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并没有什么拯救他人的神圣使命。
有些事注定是没有办法的,别用“事在人为”这种鸡汤蒙蔽自己。
低功能的孩子无论怎么教都无法跟上普通小学。
没文化的家长无论怎么用心都无法做好家庭干预计划。
贫困的家庭是无法承担专业而高昂的康复费用的。
一个没有足够专业知识的人办的康复机构一定会垮。
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面对的
问题,了解自己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如果是否,想办法去
获取这种能力先。
康复机构的第一要素就是专业,有良心和爱心不能说明你办的就是
个好机构。
这又不是开餐馆。
我也不认为你办的这个机构对孩子来
说比你原来离开的那个“没良心”的机构对孩子们帮助更大,至少对
方有稳定师资生源场地,孩子们需要的是稳定的输出和环境,变动
的相处对象和环境对他们的伤害是很大的。
尽管在你看来对方槽点
密布。
除非残联旗下的公办,其他机构是肯定要盈利的,不然随时都有玩
完的可能,以我所在的杭州为例,好几个名气还算不错的机构都是
在勉强支撑,但是也无法不落入场租上涨,老教师流失(这个流失
很可能是直接转行,而不是跳槽)的窘境。
各种小机构的经营状况
就不提了。
我很赞同的观点和建议,如果你依然要再这一行做下去的话,作为
一个过来人,希望可以给你点建议:
1.家长的鼓励和安慰听听就好,别往心里去。
你们之间首先是雇佣关系。
把课上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干预进程是第一要务,而不是和家
长做朋友,给孩子当干爹妈。
2.某种程度来说贵就是好。
想办法多去听听200/节甚至是更贵的课。
3.入门一般要最少三年(而且是相对正规的大机构),前路依然会很苦逼。
4.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种各样的孩子(包括正常儿童),对比会让你的
教学目标清晰。
5.能外出补课就多补课,钱很重要,钱能让你用更好的心态去上课。
6.最后一条,优秀的老师不能是穷鬼,也不应该是穷鬼。
祝一切好运!48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
【篇三: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
每年的世界自闭症日,不少公益慈善组织都会开展各种活动,表达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
今年的第8个世界自闭症日,一部关注我国数以千万计的自闭症患者的报告引起广泛关注。
这部名为《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北京市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编写。
报告指出,在目前的医疗系统中,开展自闭症诊治工作的医院屈指可数,多数医生对自闭症的认识欠缺,只有少数医院的一些医生能够诊断自闭症。
目前,我国可以准确诊断出自闭症并且能够给出正确建议的儿童精神科专家不到100人。
由于我国目前为自闭症个体提供服务的公办数量远远不足,无法满足自闭症个体的教育训练需求,从2003年开始,大量民办自闭症康复机构涌现出来。
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人员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
据初步统计,当时我国各类为自闭症患者服务的民办机构超过400家,东部的机构数量是西部地区的4倍,近50%的机构是由家长特别是的妈妈的,接受服务的自闭症谱系障碍人数为2.5万人。
涉及自闭症关爱项目的基金会已经超过65家,年度项目投入超过2000万元,过去5年间,基金会做过的自闭症关爱项目已经超过125个。
报告显示,我国开展自闭症患者康复治疗的民办机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登记混乱,据2009年的调查,59.8%的机构登记为非营利机构,20.5%登记为工商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机构没有进行任何登记。
二是管理不规范。
目前约90%的训练机构是自闭症儿童的父母自己筹办的。
由于师资力量及经费匮乏,不少机构经营举步维艰。
比较系统规范且有一定规模的只有少数几家,而且方法各异,大多数机构是小作坊式的,缺乏专业的指导、资金支持以及管理人才和管理经验,对自闭症的整体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亟待政府机关能够加大资源投入和出台行业规范进行优化。
三是因场地租赁费用飞涨、资金短缺而造成这些机构搬迁频繁,直
接影响人心安定,从而造成短期行为。
四是师资队伍流动过大,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特教专业人员总人数
只有3.1万,美国特殊专业人员38万,而且34万人已经获得资格
认证。
另外,有的机构负责人不愿出资为员工做系统的素质培训,
使得自闭症行业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北京市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主任孙梦麟认为,尽管自闭症康复
机构不断增多,但是目前我国自闭症康复工作的现状是:干预体系
不健全、干预水平整体较低,机构众多、效果有限、各相关行业未
能有效衔接、缺乏行业管理部门统筹,尤其是师资水平更令人堪忧。
据了解,对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的儿童来说,如果他们的家
长拿着诊断书到辖区残联给孩子申请残疾证的话,可以在那里得到
很多相关信息。
比如,在上海,每个自闭症患儿家庭会有一张“阳光
宝宝卡”,这张卡每年能获得1.2万元的政府补助。
此外,残联有登
记在册的早期干预训练机构名单,这些机构在政府监督管理下,相
对规范一些,但这些机构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干预模式和效果都
千差万别。
北京市石景山区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主任赵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即使受到专业知识缺乏、资金不足、场地限制、师资缺乏等一系列
问题,包括小飞象在内的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机构还是供不应求,
由于机构的容纳能力有限,很多孩子的父母一直苦苦排队,等待进
入机构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有1/5的儿童需要等候3个月以上。
“在这个过程中,我见到了太多的母亲特别苦,有的为照顾孩子丢了
工作,还离了婚,被老公和家庭抛弃。
在偏远山区,如果孩子得了
自闭症,大多数家庭是把孩子当成傻子来对待,因为没有能力进行
康复和治疗。
”赵星说。
对于有自闭症患者的家庭来说,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一方
辞去工作,陪着孩子辗转到全国各地就医,不但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在经济上也承受着压力,一孩得病、全家致贫的现象比比
皆是。
报告指出,目前有83%的家庭自己承担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全部
费用。
46.5%的家庭用于自闭症儿童康复的费用超过了家庭总收入的50%,近30%的家庭经济总收入甚至不足以支付自闭症儿童康复训
练的费用。
创办北京市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的孙梦麟有个幸福的家庭,儿
子聪明伶俐在国外读书,她选择从事这一行业,是因为看到了外国
与中国特殊教育行业的巨大差距。
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竟
是一个异常艰难的事业,没有资金支持、没有专业人员、没有训练
技术、没有合适场地等诸多艰难,她都经历过。
从官园的“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的两个房间到海淀区的一所农村
小学,再到2007年搬到顺义区的一所废旧小学,孙梦麟四处借钱,
改造、装修、招人,最后终于修建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训练大厅,
并发展为今天的顺义、安贞、天通苑3个校区、总面积4000平方米、可容纳300名学生同时训练的大型专业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
“目前自闭症机构最难找的是老师。
现在的教师有一大部分是经过短
期培训上岗的,没有接受过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特殊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方法等方面的高校专业学习,有些机构人员甚至缺乏基本
的教育素养,难以与自闭症儿童教学相适应。
虽然有些从业教师是
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职业基础较好,但自闭症是近年在我国兴起的,目前只有极少高校开设相关专业。
”
孙梦麟非常希望,基金会设立的相关专项基金中,能够有项目针对
自闭症行业教师的进修和培训,以提升这一行业的整体水平。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张雁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
时说,目前基金会尚无关于自闭症儿童康复方面的公益基金。
“我们
非常欢迎设立这样的专项公益基金,能够帮助更多的自闭症儿童和
家庭,但企业家们似乎并不热衷这样的公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