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幼儿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幼儿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健康教育是维护健康的必由之路,健康教育系统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人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些粗浅的体会,以下从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多开展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
我觉得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专门为幼儿设计并组织有关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
例如,各班开展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跟陌生人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我不怕打针等教育活动,幼儿日常生活中,指导幼儿如何把手洗干净,督促幼儿要保护环境的卫生整洁,培养幼儿不挑食,愉快安静午睡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也注重生活卫生教育,幼儿的生活卫生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获得必要的卫生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保持服装整洁
1 / 6
等习惯,学会使用手帕,学习擤鼻涕,注意爱护自己的身体器官,能做到不随便将手指、彩笔、玩具等物品放进口中等。
培养幼儿学习卫生习惯能养成正确的坐姿以及阅读绘画的姿势,注重用眼卫生,能保持文具、书籍等物的清洁整齐,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按时作息,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的好习惯。
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
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健康教育的各种功能。
例如:
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
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二、在和谐情境中营造心育氛围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和发展的。
《纲要》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活动环境,让他
---------------------------------------------------------------最新资料推荐------------------------------------------------------ 们在丰富、自由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生活,既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又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是物质环境的创设。
物质环境应该具有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班级内的活动材料应该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多种需要。
墙面布置要体现儿童化、趣味化和教育化,内容要随季节和主题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优美、整洁的物质环境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充实幼儿的生活内容,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周围世界的奥秘。
其次,是心理环境的创设。
《纲要》指出:
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该行为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因此,教师还要积极为幼儿构建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
心理环境主要是指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一种平等、尊重、亲密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及时的与幼儿进行沟通,这种师生间的沟通,能缩短老师和孩子间的距离,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在沟
3 / 6
通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尊重,使幼儿有一种被重视感,并有一种充分的接纳感,感到自己为教师所关心,喜爱,从而得到一种安全的愉快的情绪体验。
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增强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幼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向教师传递他的情绪、情感,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与幼儿能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另外,还需要教师能接纳幼儿的个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不以同一眼光看待幼儿,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原则,使幼儿个体的才能在集体中充分得到表现,逐步产生和树立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应该树立起幼儿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感官体验,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
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
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取代的,教师的人格是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的健康人格是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虽然,幼儿教师的工作很繁琐,经常会出现倦怠的情绪,但
---------------------------------------------------------------最新资料推荐------------------------------------------------------ 是,我们应该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来,带到孩子身上,努力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用健康的心理去引导和教育好孩子。
三、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
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冒险,常常喜欢这里看看,那里摸摸。
当自己身处危险之中时,也不能清楚地预见其行为的后果,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而老师应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在意,进行随机教育.对于幼儿已造成的伤害,老师可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样更有说服力.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养成吃饭前、喝水前摸一摸、吹一吹的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等。
吃饭时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吃骨头和鱼时,能把小骨头和小刺挑出来免受咽喉之痛。
饭前便后会自己洗手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减少了细菌对身体的侵害等等。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可以遇见又可以避免的问题。
注意从孩子的生活细节去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
这样使孩子的安全张显于生活的角角落落。
重视开展户外活动,多让幼儿进行走、跑、跳等基本动作的练习,不仅能锻炼幼儿身体,而且直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等自然
5 / 6
因素的刺激,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幼儿玩游戏常常是百玩不厌,兴致非常高,导致容易发生一些碰撞、擦伤等现象.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活动,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
教幼儿在走路跑步的时候,头要朝前看,重心要在下半身,身体不要往前冲;追逐时,要求幼儿拍到对方即可,不要抓着牢牢不放,对方被拍到后也应立即停止,不要再跑;在追逐时要注意不要和别的幼儿碰撞,要学会躲避和闪让。
还有好多体育活动,都要将幼儿的安全系于心。
怎么样提高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关键是老师在每一次活动前的说教,让幼儿明白怎么样才算是最好的玩这一游戏活动,对于不良的活动行为,即时的制止,以免产生不良的后果。
制危险行为于萌芽状态。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近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供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