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街角社会的读书笔记(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街角社会的读书笔记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小说式的笔调记录下该群体成员的行为,群体互动,非正式的社会结构。
在观察的过程当中,作者尤其注意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群体领袖是如何保持其领袖地位的,维持其群体声望的;群体成员是如何相互共处的,如何与群体领袖互动;跳出一个群体,作者特别注意到,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书中作者这样写道:诺顿帮一起去打保龄球的时候,每个成员的表现不仅与他们的技术有关,而且与其在群体中的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群体活动当中,领袖会想尽办法保证自己的优秀。
在哈佛大学青年研究员基金的资助下,作者于____至____年,对波士顿市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即作者称之为“科奈维尔”的波士顿北区)进行了实地研究。
本书即是对这一研究过程、所获资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
多年来,科纳维尔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问题区,那里青少年犯罪率很高、成年人犯罪十分普遍,在萧条时期这里的很大一部分人是靠家庭救济金或公共事业振兴署维持生活。
美国人觉得科纳维尔与社会其他地区格格不入,认为它是干非法勾当的人和贪污腐败的政客、平穷和犯罪,以及起颠覆作用的信仰和活动的大本营。
然而事实上,真正了解内情的人却可以在科纳维尔发现一个高度有组织的,完整的社会组织。
同时,随着在美国出生的一代长大成人,科纳维尔的生活模式经历了深远的变化。
这一切的一切都吸引了作者去探究,去回答人们对于科纳维尔提出的种种问题。
作者以被研究群体——“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做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构。
这本书真正吸引我的,在于作者所给出的第一手资料。
街角帮的生活形式,活动方式,人际关系,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细致详细的阐述。
很明显,只有真正置身于研究。
《街角社会》所取得的成功与怀特在科纳维尔长期的实地调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怀特的科纳维尔实地调查凝聚着宝贵的社区研究方法。
选准研究的突破口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初步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前人研究的程度,弄清有关概念和理论,避免重复无效的研究,同时又可以提出自己研究的突破口,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充分体现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水平。
作者研究上的道德争议,即关于最后利益在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分配的问题,我认为作者的处理方式是失当的。
另一个涉及道德的问题是有关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问题。
在本书作者的研究过程
中,被研究者是被告知研究者的意图的,因因而这个问题表现得不甚明显。
然而我们还是可以看出研究者被放置在了一个相当尴尬的位置上,对于被研究者来说,他们会觉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伤害:他们把研究者当作朋友看待,却有时会觉得,自己只是研究者的一个研究对象。
而如果被研究者没有被告知实情,这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包含了欺骗的成分。
这显然是违背了道德标准的。
这不禁使人思考科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许多科学研究总是存在与道德标准向冲突的地方,在这种时候,人的好奇心往往都显得更加重要。
“街角社会”是指,住在城市街角建筑里和大街小巷里的人们的社会结构和行动模式,我国很多城市都有大量的街角建筑。
在城市里,一些多年祀废失修、拥挤不堪的、众多的街角建筑,组成了形形色色的“街角社会”,那些老旧城市里众多的老街和胡同里的居民,与城市血肉相连,他们世世代代在“街角社会”里,长期和谐的生活、生存、发展。
这些街角外表很不起眼、很破旧,它们常常是城市里摊贩乞丐的栖息之地,也是城市里的案件多发之地,但这并不妨碍这里的人们几代、几十代的在这块土地上出生、成长,在这里长期和谐的生活。
可见“街角社会”的存在是有其历史和地域、人际关系、设施配套的合理性的。
我们在研究城市问题时,对于“街角社会”是不能忽视的。
关于街角社会的读书笔记(2)
《街角社会》是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威尔逊于1987年出版的一
本书,该书以芝加哥黑人社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贫困、种族和社会结构等问题。
以下是对《街角社会》的读书笔记,内容包括书中的主要观点、论证逻辑、重要案例以及对作者的评价等。
《街角社会》一书主要从贫困和种族问题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美国社会中一些重要的现象和挑战。
作者威廉·威尔逊通过对芝加哥黑人社区的详细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关贫困和社会结构的观点,并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数据进行了论证。
首先,作者指出贫困并不仅仅是个人努力不够或缺乏机会的问题,而是一种由社会结构所引起的现象。
作者认为,贫穷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低技能工作的减少,从而使得全职工作越来越少,贫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作者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十分深入,他关注的是黑人社区这个特定群体在经济和社会方面所面临的困境,而不仅仅是对个人问题的简单归因。
其次,作者提出了“社会隔离”这个概念。
他认为黑人社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社会隔离,即黑人群体与其他种族之间的隔离程度较高。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展示了黑人社区与其他社区之间的巨大差距,并指出这种隔离现象对教育、就业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作者对社会隔离进行的分析有力地支持了他探讨的贫困问题和种族问题的观点。
另外,作者还对贫困和犯罪问题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贫穷与犯罪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
作者通过对黑人社区的实地调研和观察,对贫困和犯罪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
析,提出了一种更为复杂的解释。
他认为,贫困和犯罪是相互作用的结果,贫困导致犯罪,而犯罪又会进一步加剧贫困问题。
这种循环的现象在黑人社区中尤为明显。
在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料来支持他的观点。
他通过对芝加哥黑人社区的详细研究,对贫困和种族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
他的观点准确而有力地揭示了贫困和种族问题的复杂性,并且提供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解决方案。
然而,尽管《街角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作者主要关注于芝加哥黑人社区,所以书中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在其他地方或群体中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
验证。
其次,作者对贫困和种族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但这些建议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可行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探索。
综上所述,威廉·威尔逊的《街角社会》是一本重要的社会学著作,通过对芝加哥黑人社区的深入研究,探讨了贫困和种族问题的复杂性,并对社会结构和社会隔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作者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理解和解决贫困和种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书中观点的局限性,需要在更广泛的背景下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