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学生历史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八年级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调查
袁世东
为培养新型人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对中学历史课程进行了改革。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深入开展,在教育部已公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为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中指出:历史教育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历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为了解我校学生历史学习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力求为历史教学和课题研究提出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建议。
一、调查目的
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校历史教师积极践行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已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现实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或方法,让历史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此,我们提出了《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的课题,我们为获得此模式研究的事实性依据,特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抽样的办法,用问卷调查法,从八年级18个班中抽取了在期中考试中历史成绩排名在第1、9、18名的三个班级进行,每班40份问卷,具有代表性。
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时间及对教师现今教学方式的反映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问题。
共20道选择式问题。
发出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
三、结果与现状
1.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读历史教科书占75.8%,比较喜欢的占24.2%,不喜欢的占0。
2.喜欢历史教科书中的文字形式(即课文,包括大小字)的占42.5%,图象形式(包括历史地图、文物图片、历史画像等)的占48.3%,应用形式(包括思考题、练习题)的占9.2%
3.喜欢历史教科书中的内容:军事方面32.5%,社会生活29.2%,文化22.5%,思想7.5%,经济2.5%,政治5.8%。
4.不喜欢历史教科书中的内容:军事方面20%,社会生活21.7%,文化12.5%,思想11.7%,经济20%,政治13.3%。
5.学习历史课的过程中最关注的内容:增长知识和能力的占57.5%,提高学习兴趣的占27.5%,考试分数的占15%。
6.对学习历史课:喜欢的占64.2%,比较喜欢的占34.2%,不喜欢的占0.8%。
7.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一直都有的占57.5%,无兴趣的占3.3%,从无兴趣变为有兴趣的占39.2%。
8.你以及你的家长对历史学习的重视的占55.8%,比较重视43.3%,不重视0.8%。
9.认为学习历史有用的占95%,无用的占4.2%。
10.对目前的历史自主学习方式特别喜欢25.8%,比较喜欢60.8%,不太喜欢的占13.3% ,一点也不喜欢的为0。
11.目前学习历史的状态是主动学习(我要学)的占85.8%,被动学习(要我学)的占14.2%。
12.对自己的历史学习状况很满意的占13.3%,满意的占52.5%,不太满意的占31.7%,很不满意的占2.5%。
13.历史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对该课程不感兴趣的占5%,没有认真学的占82.5%,认真学了,学不会的占7.5%。
14.每天在课外学习历史的时间有很多的占7.5%,半小时到1小时的占31.7%,半小时以内的占43.3%,没有17.5%。
15.认为目前的历史学习方式能提高学习成绩的占87.5%,不能的占12.5%。
16.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平常很有兴趣深入探究的占17.5%,有兴趣的占55%,一般的占20%,没有兴趣的占7.5%。
17.喜欢小组合作的占57.5%,班级合作的占19.2%,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的占13.3%,个人独立完成,不参与合作的占10%。
18.学习历史学习方式是课前预习的占13.3%,课堂认真听讲71.7%,课后认真复习的占14.2%,自学的占0。
19.在历史学习中,认为理清线索记忆最有效的占27.5%,死记硬背的占5%,理解记忆的占58.3%,反复看书的占3.3%,其他方式的占5.8%。
20.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大的占1.7%,适中的占93%,量小的占16.7%。
四、历史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此次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生对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北师大版)的看法、学生学习历史自我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在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与本次期中考试成绩进行对比,本人认为还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1.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分析
调查显示学生对于学习历史。
但有将近一半的学生的兴趣和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来至于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影响,更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来于从小就喜爱历史,爱看历史故事书。
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受中考的影响,学生及学生家长对历史学习重视和比较重视的有超过99%,且有57.5%认为学习历史可以增长知识和能力。
2. 学习习惯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八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利用一定的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保证了学习历史的时间,能够主动学习历史,学习态度端正。
目前学习历史的状态是主动学习(我要学)的占85.8%,每天在课外学习历史的时间超过半小时的82.5%。
3.学生对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北师大版)的看法的分析
调查中发现所有调查学生对现行历史教科书比较有兴趣,喜欢现行历史教科书的编排方式,更是有39.2%的学生受现任教师的影响,从无兴趣变成了有兴趣。
有42.5%喜欢历史教科书中的文字形式(即课文,包括大小字),有48.3%喜欢
图象形式(包括历史地图、文物图片、历史画像等),从内容方面来看,喜欢军事有32.5%、社会生活有29.2%、.文化有22.5%,而不喜欢军事的有20%、社会生活的有21.7%、文化的有12.5%、思想的有11.7%、经济的有20%、政治的有13.3%。
4.学生学习历史自我评价的分析
调查中发现学生很满意自己的学习历史状况,占了65.8%,不太满意的占34.2%,认为自己历史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对该课程没有认真学的有82.5%,说明学生能够认清影响自己成绩的原因。
5.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分析
在对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查中,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有兴趣探讨的学生超过62%,学生对于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喜欢的超过一半。
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合适的有93%。
说明学生喜欢现行的教学方式,我校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
6. 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学习方式方法分析
在调查中显示,学生对目前的历史自主学习方式喜欢的占到了86.6%,认为目前的历史学习方式能提高学习成绩的占87.5%,打算以课堂上认真听讲的有71.7%,在历史学习中,认为理清线索记忆最有效的占27.5%,理解记忆的占58.3%。
以上一系列数据说明我校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的学习方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当前我校八年级学生的历史学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虽然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及历史科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有于老师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仍有13.3%学生不喜欢历史自主学习方式,不喜欢历史教科书内容中军事的有20%,社会生活有21.7%,文化有12.5%,思想有11.7%,经济有20%,政治有13.3%。
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2.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未掌握好学习方法
具体表现为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味抄录笔记,未能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学习机械、被动,调查显示有14.2%的学生被动学习,有34.2%的学生对自己的历史学习状况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突出表现为学习当中过分依赖老师,只要遇到难点、疑点,就等老师来讲解,而不是主动探究和发现规律。
而有17.5%的学生没有把学习历史养成习惯,课余时间从不学习历史,而课外学习历史的同学也有将一半同学把看历史故事当做学习历史。
3. 学生缺乏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新的课堂教学方式重视了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忽视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新方法的能力培养,在对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查中,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有兴趣探讨的学生超过62%,没有兴趣的占7.5%,学生对于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喜欢的超过一半。
个人独立完成,不参与合作的只有10%。
4.应试教育的思想仍在束缚
现在,应试教育仍然在历史教学和学习中占有一席之地,受其影响,使老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束缚。
课堂教学往往不是在开发、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相反在某种程度上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
有82.5%的同学认为自己历史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对该课程没有认真学习。
《课和标准》指出历史课程的改革要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新的教学途径;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对历史的理解,逐步发展学习历史的能力。
随着实施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已经成为中学历史教师的共识,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则没有固定的模式,这需要广大历史教师去思考、探索和研究总结。
四、启示
初中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阶段特征决定了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阶段的创新思维培养目标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培养。
要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性特征(直觉思维——经验型的抽象思维——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辨证思维)分层次分别地培养。
要遵循历史基础知识——历史基本能力——历史创新思维能力,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创新思维各项指标的功能,又要注意其相互联系和综合功能。
培养的思维目标要以目前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智力水平为基础,也要靠近学生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循序渐进,通过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迁移性、广阔性、自觉性、批判性、顿悟性等思维品质的培养,来达到创新思维之境界。
实践表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
思维能力既不能靠教师“灌”进去,也不能靠学生“背”出来,而是要靠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综合的练习,最终内化为个人的心理品质。
因此在树立学生自主意识的同时,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民主气氛,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独立解决问题,针对主题的焦点,做多维度的思考,以寻求创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