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孔子家语】孔子将人分成5等,您是哪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孔子家语】孔子将人分成5等,您是哪一等?
微国学
演播:张正伊
五仪解第七(第一集)
【原文】
哀公(注1)问于孔子曰:“寡人欲论(注2)鲁国之士(注3),与之为治,敢(注4)问如何取之?”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注5)古之道;居(注6)今之俗,服古之服(注7)。
舍此而为非者(注8),不亦鲜乎?”曰:“然则章甫(左“纟”右“句”)履(注9),绅带缙笏(注10)者,皆贤人也。
”孔子曰:“不必然也。
丘之所言,非此之谓也。
夫端衣玄裳,冕而乘轩者,则志不在于食荤(注11);斩衰菅菲(注12),杖而(左上四个“又”,左下一个“酉”,右侧“欠”)粥者(注13),则志不在于酒肉。
‘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谓此类也。
”
公曰:“善哉!尽此而已乎?”孔子曰:“人有五仪(注14):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
审(注15)此五者,则治道毕(注16)矣。
”
【注释】
(注1)哀公:鲁国国君,名将,姬姓。
此记载又见于《荀子·哀公》、《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仪》、《新序·杂事四》。
(注2)论(lún):通“抡”,选择。
(注3)士:指具有某种品质或才能的人。
(注4)敢:谦辞,冒昧的意思。
(注5)志:倾慕,追慕。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皇疏:“志者,在心向慕之谓也。
”王先谦《荀子集解》:“记,识也。
”恐非。
(注6)居:处于某种地位或情况。
(注7)服古之服:王先谦注:“犹若夫子服逢掖之衣,章甫之冠也。
”《大戴礼记》云:“古之服,儒服也。
”
(注8)舍(shè)此而为非者:处于上述行为而不是人才的。
(注9)章甫(qú)(左“纟”右“句”)履:王肃注:“章甫,冠也。
履,履头有钩饰也。
”《儒行解》:“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
长居宋,冠章甫之冠。
”履,郑玄注:“之言拘也。
以为行戒,状如刀衣鼻,在履头。
”
(注10)绅带缙笏(hù):王肃注:“绅,大带。
缙,插也。
笏,所以执书思对命。
”缙,四库本、备要本、同文本作“搢”。
笏,朝笏。
《礼记·玉藻》:“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
”
(注11)夫端衣玄裳,冕而乘轩者,则志不在于食荤:王肃注:“端衣玄裳,斋服也。
轩,轩车。
荤,辛菜也。
”《周礼·春官·司服》郑玄注:“端者,取其正也。
衣袂,皆二尺二寸而属幅,是广袤等也。
”《礼记·郊特牲》:“斋之玄也,以阴幽思也。
”冕,丧冠,一说祭服。
荤,四库本作“焄(xūn)”,辛菜,指葱韭之类。
王先谦《荀子集解》:“端衣玄裳,冕而乘路,所以祭也,故志不在于食荤。
”
(注12)斩衰(cuī)菅菲:斩衰,古代最重的丧服。
用粗而生的麻布制成,左右和下边不缝,子对父、臣对君斩衰三年。
《仪礼·丧服》曰:“斩者何?不缉也。
”郑玄注:“上曰衰,下曰裳。
”菅菲,菅履。
菅,原作“管”,据四库本、备要本改。
菲,一作“扉”。
夏曰扉,周曰履。
(注13)杖而(左上四个“又”,左下一个“酉”,右侧“欠”)(chuò)粥:杖,服丧所用的丧杖。
(左上四个“又”,左下一个“酉”,右侧“欠”),通“啜”。
粥,喝粥。
《丧服传》云:“啜粥,朝一溢米,夕一溢米。
”
(注14)仪:等次。
参见《周礼·大司徒》:“五曰以仪辨等。
”
(注15)审:明。
(注16)毕:尽,尽在其中之意。
【通解】
鲁哀公向孔子问道:“我想选拔鲁国的人才,同他们一起治理国
家,请问怎样去选择呢?”孔子回答说:“生活在当今时代,而倾慕古人的道术;居处于当代习俗,而穿着古代的衣服。
这样做了而非人才的,不是很少见吗?”哀公说:“这么说,那些头戴章甫之冠,脚穿有钩饰的鞋子,腰束大带,插着朝笏的人,都是贤人了。
”孔子说:“不一定是这样。
我刚才所说的,不是指这些。
那些身穿黑色斋服,头戴礼帽,乘坐轩车的人,心思不在辛菜上;身穿丧服,脚着丧鞋,手拄丧杖而喝稀粥的人,心思不在酒肉上。
‘生活在当今时代,而倾慕古人的道术,居处于当代习俗,而穿着古代的衣服’,说的就是这种人。
”
哀公说:“说得好!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人可以分为五等: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
能辨别这五种人,那么治国之道就尽在其中了。
”
出处:《孔子家语通解》
作者:杨朝明宋立林
作者简介/Profile/
杨朝明
当代著名学者、儒学家、史学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
宋立林
师从杨朝明教授学习儒学,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孔子)文化学院孔子与中国文化研究室主任,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什么是家风
...........................
一个钢筋水泥的房子里驻进了人,有了温度称之为家,家里人都有向善、向上的心愿,互相提醒、彼此督促,就是家教;为了言之有效、辅助家教顺利推进而彼此约定,就是家规;将向善、向上的心愿总结成精炼的话,是家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人的大家训。
把家里、家族里更多人的名字写在本子上,就是家谱。
在家庭里,为一个向善、向上的心愿,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所进行的家教、提炼的家训、建立的家规、制定的家谱的过程统称为家风。
——张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