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图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巩固五十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图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巩固五十七
第1题【单选题】
神话小说《西游记》描写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
其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 )
A、班超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颂扬隋朝大运河的句子,句中“河”的最北端就是现在的( )
A、北京
B、杭州
C、洛阳
D、南京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边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
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事件是( )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大运河、大明宫、赵州桥、莫高窟都是( )
A、杰出的水利工程
B、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C、石窟艺术的宝库
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
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由于他在位期间大力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北方各族因此尊称他为( )
A、大汗
B、成吉思汗
C、天可汗
D、天子
【答案】:
第8题【单选题】
下图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它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下列与之相关的人物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面说法最符合隋唐特点的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中华帝国的衰落
【答案】:
第10题【单选题】
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下列哪个朝代的“政治文化”最恰当(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与它类似的朝代是( )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文物专家今日在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唐加寺发现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吐蕃时期壁画。
下列属于唐和吐蕃交往史实的有( )
①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②金城公主入藏③澶渊之盟④和同为一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如果你是一位唐朝时期的读书人,要参加科举考试某科的“杂文”考试,你需要复习( )
A、《春秋》中的内容
B、儒家经典
C、四书五经的内容
D、诗赋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唐代出过不少高僧,其中最有名的两位是算玄奘与鉴真了,这两位高僧都有过远赴异国的壮举,在唐代外交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两位高僧的经历,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2016年,下图坐像与唐招提寺内的自己会面后,赶往京都壬生寺举行安放仪式。
新坐像东渡的意义在于( )
①为了让新旧坐像会面②缅怀大师事迹,学习大师精神③传承中日两国的友谊④延续中日文化交流与互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古运河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一段“运河版江南水弄堂”,堪称古运河的精华绝品。
你知道京杭大运河开凿时在位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答案】:
【解析】:
第17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如图一、二所示
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都城。
南方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
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两点即可)
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为了保障该政策的实施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回答两点即可)
根据材料四请写出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是什么?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南海一号”古沉船的重见天日,为我们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猜一猜:如果这艘船从泉州港出航,船上可能装载着哪些货物?(至少列出两项)
【答案】:无
【解析】:
第18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隋统一全国后,天下安定,老百姓各安其业。
那时,水旱灾害也比较少。
皇帝下令在洛阳等地修建大型粮仓广储粮食。
开皇末年,仓库里粮食堆积如山。
——摘编自《隋书》
材料二:贞观年间,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满山遍野,粮食空前便宜。
皇帝励精图治,官吏大多勤谨清廉。
城市、乡村社会秩序良好,犯罪人数大大减少。
——摘编自《旧唐书》《新唐书》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这则材料反映出该皇帝在哪个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并取得很好效果?
“贞观”是谁在位时的年号?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他在治理国家时所采取措施(写两点)。
材料三中,杜甫回忆那个令人难忘的往昔,有哪些令人忘怀之处?
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涉及的三位皇帝在治国安邦中共同点(写两点)。
【答案】:
【解析】:
第19题【材料分析题】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明君的光辉】
材料一“水能我舟,亦能覆舟”“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
【教育的魅力】
材料二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文明的互鉴】
材料三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得益于哪些举措?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及武则天完善科举制的措施?
根据材料三,请列举两例唐朝“这样一群人”对外交往的事例?并总结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综上材料,盛唐时期的繁荣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答案】:无
【解析】:
第20题【材料分析题】
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多个繁荣局面。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
至四年(630),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携带)粮,民物蕃息,……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欧阳修《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贞观时间所取得的成就——统一和强盛,在武则天统治的半个世纪,得到切实的巩固,这是她对历史的贡献。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景象?
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评价女皇武则天的统治。
她提拔了哪两位名臣被唐玄宗所用?
“开元”是哪一位皇帝的年号?根据材料三归纳“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不能照搬材料,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答案】:
【解析】:
第2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边示意图)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摘自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你仔细观察示意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
运河两端:A.______;B.______
运河四段: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材料一所示是中国古代哪个大型水利工程?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凿的?
2014年该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答案】:
【解析】:
第22题【材料分析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探究二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
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材料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冤》
探究三感悟篇
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依据材料一,指出“考试制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的原因。
依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两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并举出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综合以上内容,你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
【解析】:
第23题【材料分析题】
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选择怎样的治国方略对一个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拱:围绕)之。
”
——《论语·为政》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改革领军人物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提出:“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
材料三:你们知道吗?我的国家那时候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整个国家的人被分成三个等级,前两个等级享有特权,我被分到第三等级,后来还是我们第三等级的人经过斗争取得了自由。
材料四: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曾表示,我国改革目前已进入攻坚期,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
“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
”中国的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主要的治国思想是什么?这一治国思想在汉、唐时期被统治者采用,任举一例说明。
据材料二指出,决定“国之强弱“的根本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实现了日本社会性质的哪一重大转变?
材料三中的我是哪国人?这个国家的人民在争取自由的革命中颁布了什么文献以维护我这一等级的权益?
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城市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
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治国方略选择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24题【综合题】
请你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图片描述的是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
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______
B.余杭指今______
C.江都指今______
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
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此河开通有什么积极作用?
【答案】:
【解析】:
第25题【综合题】
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
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图一,图二中两人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
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