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陈醋酿酒功能菌选育与有效成分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山西老陈醋酿酒功能菌选育与有效成分分析
姓名:梁丽绒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微生物学
指导教师:赵良启
20060601
第三章高产糖化酶菌株的选育
把糖化酶活高产菌株LiClIV7.31与出发菌株AS3.4309分别接种于土豆平板,培养7天后(图4),对其形态进行比较。

图4.LiCIIV7—31与As3.4309菌落形态比较
由图片可看出突变菌株LiCIIV7—3l孢子稀少,菌落颜色为黄白色,培养基背面色素较少或无;而出发菌株As3.4309孢子较多,菌落颜色为深褐色,背面有深褐色素。

2.33高产菌株LiCIIV7.3l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为了确保筛选到的高产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对经N+注入、氯化锂一紫外线复合诱变选育到的高产菌株LiCIIV7.31进行了遗传稳定性考察。

将选育到的LiCIIV7—31菌株在土豆培养基上连续传代5次,每次传代后接种于麸皮培养基测定其糖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见表9。

表9.高产糖化酶活菌株LiCIIV7.31遗传稳定性实验
Table9.Thegeneticstabilityofhigh—glucoamylasemutantstrainLiCIIV7-31
由表可知,传代培养5次,糖化酶活力基本保持稳定,没有下降,说明诱变选育到的LiCIIV7.31能够稳定遗传,糖化酶活力高达8272U/g,是出发菌株
山西老陈醋酿酒功能苗选育与育教成分分析
霉腐味,比较适合于食品的发酵生产。

种子培养物麸曲麸曲酶液
图5.LiCIⅣ7—31和As3.4309麸曲的外观状态比较
(注:A为LiCIIV7-31,B为As3.4309)
2.1.2麸曲糖化酶活力测定结果
将LiCIIV7—3I和As3.4309种子培养物以5%的接种量分别接种于麸曲培养基,28℃培养84h,测定其糖化酶活力。

换算成绝干曲酶活后,LiCIIV7.31菌株制备的麸曲糖化酶活力为142857U/叠,而As34309菌株制备的麸曲糖化酶酶活力为3745U/g。

22优良菌株对山西老陈醋酿酒工序的优化
对山西老陈醋的传统酿酒工序完全利用大曲作为糖化剂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添加酵母菌及麸曲的方法来制酒醪。

酵母菌添加方法同第二章:麸曲添加方法为将大曲、麸曲用量各半,以麸曲部分代替大曲来发酵。

室温25~28℃培养,敞口发酵3天,封缸发酵15天。

发酵结束后,对传统工艺、添加As3.4309麸曲与酵母菌共培养液和添加LiClIV7—3l麸曲与酵母菌共培养液三种酿酒工序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22.1发酵酒醪外观状态的比较
发酵前三天开口,观察发酵酒醪的变化情况,发现添加LiCIIV7.31麸曲与酵母菌共培养液的酿酒工艺,反应发出的气泡密集且均匀,反应强烈,液面上升很大,尤其在第一、二天此种现象尤为明显,第三天开始,液面呈下降趋势。

而添加As3.4309麸曲与酵母菌共培养液的酿酒工艺和传统山西老陈醋酿酒工艺均不如添加LiClIV7.31麸曲与酵母菌共培养液的酿酒工艺反应强烈。

封口发酵15天结束后,观察不同工艺发酵酒醪的外观状态如图6。

由图6可知,从外表看,与传统酿酒工序相比,加入As3.4309麸曲与酵母菌共培养液酿酒工艺的发酵酒醪颜色较深发黑,闻其酒味有霉苦味;而加入LiCI
’2
第四章优良菌株对山西老陈醋酿酒工序的优化
IV7。

31麸曲与酵母菌共培养液的酿酒工艺,其酒精发酵醪颜色为淡黄色,与山西老陈醋的传统酿酒工艺的酒精发酵醪颜色相差不多,闻其酒味无其它异味,这与LiCIIV7.31麸曲色素少、无霉腐味相对应。

图6.不同工艺发酵酒醪外观状态比较
(注:A为山西老陈醋的传统工艺酒醪;B为添加I,iclIV7.31麸曲+酵母菌共培养液酒醪:
C为添加As34309麸曲+酵母菌共培养液酒醪)
2.2.2酒精发酵醪发酵指标的比较
不同工艺酒精发酵l8天结束后,应用气相色谱检测发酵液中的乙醇和乙酸乙酯的含量,并测定发酵醪的初糖和残糖浓度,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如表10。

表lo.不同工艺酒精发酵醪发酵指标的比较
(注:对照组I为传统工艺,对照组2为添加As3.4309麸曲和酵母苗菸培养液的工艺,
优化组为添加LiCIIV7-31麸曲和酵母菌共培养液的工艺)
从表lO可以看出:首先,优化工艺中的残糖浓度较传统工艺中的残糖浓度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这就解决了传统工艺中只添加酵母菌混合体系时残留淀粉多的问题;其次,经LiClIV7—3l麸曲与酵母菌功能菌株共培养体系优化后的酿酒工艺与As3.4309麸曲与酵母菌功能菌株共培养体系优化后的酿酒工艺相比较,残留淀粉浓度低,淀粉利用率高,进一步汪实了LiCIIV7—31菌株有较高的糖化力;再次,经LiCIIV7.31麸曲与酵母菌功能菌株共培养体系优化后的酿酒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较,淀粉利用率提高了27%,酒精产量提高了34%,乙酸乙酯产量提高了一倍。

这些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