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茶灯”,玉屏人都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族“茶灯”,玉屏人都知道
茶灯,又叫“茶灯舞”。
茶灯,是集彩灯、歌舞、戏曲于一体的一种表演艺术,是玉屏侗乡民间在喜庆佳节时,所喜爱的歌舞表演形式之一,流传于玉屏自治县东北部田坪镇彰寨岩屋口一带。
当地侗家人,主要在春节期间,或其他重大喜庆节日时,以“茶灯”上门表演,俗称玩茶灯,祝福庆喜。
有时也龙灯、茶灯同玩。
茶灯表演道具简明,分表演道具和灯具。
表演道具主要有扇子、丝绢或手帕。
灯具有排灯和花灯两种,排灯形状为长方体,高约60cm、宽约40cm、厚约20cm,用木条或篾条做成,表面裱纸,贴彩或绘彩,并在两宽面中间写“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等字;花灯比排灯稍小,多为竹篾编扎,形状有圆柱形、多边形等,分上下部分,下部为灯主体,表面裱纸,贴彩或绘彩,不写字,上部要稍宽大于灯主体,称为“宝盖”,四角挂彩花。
排灯与花灯的灯底座,均为可上下活动在灯内插腊烛的木板底托,灯的顶部中央联接一细长竹棍为手持灯把。
茶灯表演主要是旦角、丑角二角色,其服饰鲜艳分明。
旦角为男扮女装,浓妆重彩,头插鲜花,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下着裙子,一手持扇子,一手拿丝绢或手帕;丑角为男,身着深色民族对襟服,腰系黑色长布腰带,腰带在腹前打结时,一端留50—60cm长的吊带,面部画丑角妆,头包黑丝帕或戴丑角尖帽,一手或随意拿条红布带、小帕子或烟杆等物。
侗家人说,演茶灯,旦角越“美”越好,丑角越“丑”越好。
茶灯表演以打击乐器锣和钹为伴奏乐器。
其中,一面锣,二副钹. 一支茶灯队伍,一般为十六人左右。
其中:领队一人;表演多为二对四人,也有三对六人,每对一旦一丑;乐器伴奏三人,一人敲锣、二人打钹;灯六盏六人,其中排灯两盏两人,花灯四盏四人。
茶灯出灯,要通过看日子,一般在正月初三到初六这几天出灯。
出灯时,要在固定的化妆间的桌上摆一碗米、五个酒杯斟满酒、一面
化妆的镜子,烧香纸祭祀。
化好妆出门时,还要摆净茶。
茶灯出灯后,首先在本寨内玩、到家族处玩、再到亲戚处玩、后到朋友处玩。
在本寨子里玩,茶灯必须家家户户都要玩到;接着到其它寨子的同宗家族处玩,也基本是家家户户要玩到;再到一些如:家(方言音gā)公家婆、舅公舅婆、姑公姑婆等至亲处玩,这些都是茶灯队要主动上门去表演,祝福新春。
而后,去一般的亲戚和朋友处玩,去这些地方玩,则要他们有接灯的愿望,茶灯才会去玩。
茶灯到处,主人便在大门口鸣放鞭炮相迎,打开堂屋大门,燃香烧纸点烛,在堂屋里的八仙桌上摆茶、下茶的姜、封的红包,红包里的金额有十几元、几十元不等。
一些好客或是关系较亲密的人家,还会摆些羔点、水果、香烟等款待茶灯队,并奉上一条六至八长的红布,所封红包的金额也会多些。
茶灯进屋时,一对旦丑角(一家进一对)按男左女右站位,从大门进入堂屋,先到神龛下作揖,其余排灯、花灯和伴奏等站堂屋两边。
接着旦丑二角将红布挂在肩上,开始表演。
表演完后,领队统一收红包,众人可喝茶、吃羔点等,再到另一家表演。
如是要留茶灯队伍吃灯酒的人家,则两对四名旦、丑角,都要进屋表演。
凡在室内表演时,排灯、花灯等灯具不能发生熄灯,熄灯是不吉利的,即使是要换腊烛,也要在腊烛未燃完时就换。
如是正在办“白喜”事的人家要接茶灯,其孝子要头顶茶盘,跪在堂屋门前的街沿坎上接茶灯,茶盘内放红包,并用一块长于茶盘直径的白布条挞在茶盘上。
茶灯进屋后,主要表演《二十四孝》。
茶灯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保留着一些传统的基本表演套路和舞姿。
主要套路有合扇、赶扇、套扇等。
合扇是旦、丑二角不管怎么移动和变换姿式,两人都是对面而演;赶扇是随着旦角的表演,丑角围绕着旦角演;套扇是将合扇、赶扇两种套路揉合一起表演。
茶灯的一些固定舞姿有:雪花盖顶、隔簾相看、美女梳头、鸳鸯踩莲、上下荷花等等。
茶灯表演以祝福、愉悦为主,内容丰富,形式多姿多彩,有唱词、对白、独白等。
唱的是侗家人喜闻乐见的民间小调,以劳动、生活、
爱情等为题材,主要有:《正月元宵灯发光》、《打伴哥哥上茶山》、《卖水饺》、《送寿年》、《送宝》等曲调。
歌词对仗工整、押韵上口。
对白、独白一般是参杂于唱词里的问与答。
如《卖水饺》,先是二角同唱:“二八佳人去赶街,说起赶街就赶街,身带小乖乖。
”丑角问:“大嫂你赶街做是啥子?”旦角唱答:“今天赶街做买卖,大本买卖做不起,奴家本小卖水饺。
”丑角问:“大嫂买卖做得好?”旦角唱答:“昨天卖了三千两,今天卖的个个银。
”丑角问:“我钱少,可否下我半碗水饺?”旦角唱答:“要吃一碗就一碗,剩下半碗咋个办?”……这样且唱且说,且问且答,且歌且舞。
旦角舞扇舞帕,丑角则不时舞动垂在腹前的腰带或随意拿在手上的物件。
在进一步地表演中,丑角不断地有意为难旦角,并即兴地做些调侃旦角的动作逗乐,引观者发笑。
茶灯表演的关键,是旦、丑二角要做到:舞蹈动作优美,舞姿变化娴熟,语言幽默调侃,表演滑稽风趣。
茶灯一般是正月十五化灯,也需看日子,如日子不合,则推至十六七化灯。
化灯时,要到出灯的地方,摆刀头肉、五杯酒,烧香纸祭祀,旦、丑二角要再用原摆的镜子照一次,意为将影子收回来。
然后再到每家每户表演一次,意为收温神。
最后到河边或有流水的地方,再摆刀头肉、五杯酒,烧香纸祭祀,后将灯烧化,送走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