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小学生个性倾向的特点
1、小学生需要的特点。

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包括对游戏活动
2
(1)为了得到好分数,不想落在人后,或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欣赏和奖励而学习。

(2)为履行集体和组织——如学校班级及其各种组织交给的任务,或是为集体和组织的荣誉而学习。

(3)为自己的前途、理想,为升学而学习。

(4)为祖国的前途,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

在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是第一种和第二种,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多为第一种。

3
4
1
多血质的小学生表现为:活泼爱动,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思维语言活动敏捷,亲切、浮躁、轻率。

黏液质的小学生表现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动作迟缓,性格内向,坚忍、执拗、淡漠。

抑郁质的小学生表现为: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观察细致,感受性高而富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忸
怩、孤僻。

典型的气质类型并不多见,多数人的气质是两种气质的混合
型。

2
(1)性格发展水平随年级升高而逐渐提高。

(2)二年级到四年级发展较慢,表现出发展的相对稳定性。

(3)四年级到六年级发展较快,表现出发展的快速增长性。

3、小学生能力的特点: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能力在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作用下,在自身的努力作用下得到迅速的发展。

同时,表现出显着的个性差异。

在发展速度上,有的学生发展快些,有的则慢些;在能力类型方面,差异更是明显。

心理过程即人人共有的心理活动。

由于心理活动都经历着发生、持续并结束的过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的心理
过程。

个性指一个人整个稳定的、独特的心理面貌。

一般可以把个性结构分为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自我意识三部分。

个性倾向是决定个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成分。

度、对刺激的耐受程度)、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如注意集中时间长短)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如指向外部世界或内部世界)。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
行为方式。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
成的那些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存在和对自
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

三、
无意注意具有被动性,主要取决于刺激物在强度、新异性和变化性等方面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的不断成熟,内抑制能力得到发展,再加上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小学生逐渐理解了自己的角色与学习的意义,有意注意便逐渐得到发展。

到五
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基本占据主导地位。

四、(2)注意的范围较小。

五、(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六、(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七、2、小学生知觉的突出特点是:随年龄增长,知觉的有意性、
的抽象逻辑思维依然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思维仍具有
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十一、(2)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质变”期,亦称“关键年龄”(四年
级,约为10到11岁)。

十二、(3)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不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十三、5、小学生想象的主要特点是:有意想象增强;想象更富
有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

1
2、在道德品质的判断方面,小学生从只是注意行为的效果过渡到
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3、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从简单依赖于社会的、他人的规则,逐
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制约。

在道德行为的发展来看,在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言行基本上是协调一致的,但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行脱节、能说不会做的现象便会出现。

这种言行脱节的现象在小学生身上出现是正常的,是需要教育者理解和加强辅导的问题。

一般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复杂,主要有:
1
2
3
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融洽。

小学时期是成人了解儿童真实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的好时机。

4、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可塑的。

比起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心
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

申博官方网站,申博sunbet开户iywIwf3RLZp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