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高中语文 夜归鹿门歌 归嵩山作实验班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高中语文夜归鹿门歌归嵩山作实验班导学案新人教
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隐逸情怀。

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展开联想与想象,不仅意会意境,而且能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描述意境。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缘景明情”的欣赏方法,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准确把握诗人追求隐逸,淡泊洒脱的人生志趣。

一、知识链接(文学常识)
山水田园诗的祖宗——[东晋];山水田园诗的继承者—— [南朝·宋]
盛唐山水田园诗主力阵容——等。

二、作家作品
孟浩然:湖北襄州襄阳人,是盛唐时期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他写过一首诗说明他有积极用世之心却遭遇失意,即: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有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

孟浩然的诗多描写,在山水田园的景色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如学过的《过故人庄》,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另一位同代山水田园诗人并称“王孟”。

三、背景补充:孟浩然与鹿门山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的岘(xiàn)山附近,汉江西岸,名为“南园”。

鹿门山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对。

汉江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带家眷,隐居于鹿门山,因此,鹿门山便成了隐居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中,后来,在长安谋仕不遇,游历数年后,决定步庞德公之后尘,隐居鹿门山。

但是,只是偶尔去住住,不过是标榜隐居罢了。

所以题曰《夜归鹿门歌》,虽有写实之意,但主要还是表明归隐的志趣。

四、整体感知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这首七言诗,语调流畅,语言质朴,请每位同学概括七言古诗的大意:
一二句
三四句
五六句
七八句
(2)有人说“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用的很妙,你同意吗?为什么?
(3)文中作者的情感指向是什么?
(4)这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合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2、比较阅读: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诗对读,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同:
异:
五、课后检测
1、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的道路,作者以语言风格的笔墨,构造了一种的意境,抒写了的情怀志趣。

2、背诵默写《夜归鹿门歌》
对改得分:
订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